媒體五問「海綿城市」建設 如何讓城市不再看海

2021-01-10 央視網
媒體五問「海綿城市」建設 如何讓城市不再看海

原標題:

  距離7·21特大暴雨過去已有四年,北京在此次的7·20強降水過程中有驚無險。而在日前的長江洪水中,武漢作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之一,還是未完全消化大雨漫灌的「洗禮」,一遇暴雨城市就「看海」的景象仍有上演。城市與水該如何和平共處?中國城市陷入的「治水方式」之困境又該如何解開?相關專家給出的答案是以「源頭治理」的新思路建造海綿城市。日前,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水務發展規劃發布,通州也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將著力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

  怎樣從通俗的角度理解「海綿城市」建設?

  答:據北京市水務局相關專家介紹,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海綿城市」應當能夠很好地應對汛期從小到大的各種降雨,使其不發生洪澇災害,同時又能合理地資源化利用雨洪水和維持良好的水文生態環境。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城市建設能夠順應自然,通過構建建築屋面-綠地-硬化地面-雨水管渠-城市河道五位一體的水源涵養型城市下墊面,使城市內的降雨能夠被積存、淨化、回用、入滲補給地下。從防洪減災的角度,要求城市能夠與雨洪和諧共存,通過預防預警、應急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澇風險、減小災害損失,能夠安全度過洪澇期並快速恢復生產和生活。而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要求城市建設和發展能夠與自然相協調,不汙染環境、不破壞生態。

  武漢「海綿城市」建設在此次城市內澇時發揮了多大作用?

  答: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程曉陶說,之前試點城市剛剛做了中期檢查,一個平方公裡的投資,少則1個億,多則11個億,為了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這個目標實際需要很大的投資。這個難就難在用什麼技術、有多少人懂這個技術、我們的人才隊伍在哪裡,還有管理體制。就是部門之間,它涉及到水利、住建、交通、環保等很多部門怎麼協調起來,這都是問題。

  現行的思路提出來,國務院正式文中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滲、滯、蓄、淨、用、排」。要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2020年有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2030年城市建設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按這個要求大部分措施都實施在小區尺度上,因為每一個小區都要實現這個指標,把70%以上的雨水留下來利用。結果就出現了現在網上批評的海綿城市建設「碎片化」現象。

  今年汛前住建部要求每一個城市做好排水防澇工作自查,找出薄弱環節,認真分析原因,明確整改措施和時限。政府也很著急,讓城市不要內澇,要限期整改。這個時限是多少?如果今年還發生嚴重內澇,這些城市就要撤銷海綿城市的試點,海綿城市試點一共才試行三年,今年剛開始,如果再發生內澇就要取消資格,這個是太急了,還沒有立竿就要見影。

  我們這些「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消除黑臭水體,恢復水生態,保障水安全,這裡有一個大大的問號,針對當時發的這個通知,說要這時要打速決戰、殲滅戰的架勢,對防治城市內澇的複雜性和艱巨性,體現出政府和民眾的認識不足。

  海綿城市的本質追求和階段特徵是什麼?

  答:過去在水利裡面有「防洪排澇」這個詞,在城市裡面我們過去只有排水,沒有「澇」這個說法。為什麼現在澇變得嚴重?就是城市發展過程中,先地上後地下,基礎設施欠帳太多的結果。

  內澇反映出城市與水的緊張關係,城市在擴張,水泥堅固的表面也是不滲水的硬殼。以北方為例,城市開發後,下滲的比例急降到三成,更多的雨水成為徑流,在街道上流淌。更糟糕的是,大雨停歇,「海」潮退去,城市的硬殼之下埋藏著巨大的地下水漏鬥,水資源告急。快速城鎮化的中國,城市硬殼正在擴張,大量新增建築矗立在被填的湖泊和溼地,即城市海綿的天然氣孔上。

  微觀層面上的景觀技術仍需追趕,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我們仍然存在很多「欠帳」。目前即使完全依照美國或日本的樣板,也很難避免看海的命運。

  程曉陶表示,海綿城市一定是構建三個尺度的系統。不僅有社區尺度,現在做的工作都在這個尺度上,但實際上我們還有城市尺度的措施,還要有流域尺度的措施,只有這三個尺度匹配起來,才能解決城市受淹的問題。現在缺少良性互動機制,出了事部門之間互相扯皮,政府和群眾之間也沒有形成良性互動機制,就是互相的指責。現階段一定要抓大放小,而不是抓小放大,而且是部門合作,循序漸進,要有一個良性互動的機制。

  海綿城市的本質應該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構建良性的水循環體系,而非碎片化的人造景觀。為什麼碎片化,大家以實現高指標為目標,而不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現在最突出的問題不是小雨不積水,而是關係民生的大雨不內澇和水體不黑臭,這個只有靠持久戰和良性互動才能逐步解決。否則我們花再多的時間還是繼續在走彎路。

  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與國外現狀有哪些不同?

  答:程曉陶表示,首先,亞洲降雨條件跟歐美降雨條件不一樣。其次是我們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發達國家已經處於發展的平衡態勢,他們全部的目標是要「維持已有平衡」。但我們不是,中國處在爬坡階段,還只爬到了一半。這些年城市迅猛擴張攤大餅,大量新增的城區就是溼地、湖泊填出來的。因此,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們的問題是要「構建新的平衡」。

  另外,美國在五六十年代也經歷快速發展階段,他們地上地下是同步的,沒有基礎設施欠帳太多的現象,但到了70年代,發現一個新問題,就是雨水通過排水管網更快更多排到河裡去後,出現了洪峰流量倍增、峰現時間提前的現象。於是70年代搞最佳雨洪管理實踐,目標就是削峰和減汙,主要依靠大型工程措施。90年代針對城市面積擴大後外排水量增多的問題,又從源頭控制搞海綿城市這些分散、小型、綠色的措施。可見,美國是在前期20年雨洪管理實踐基礎上,再用低影響開發理念來解決問題。而我們是在前期欠帳多的情況下,希望用「海綿城市」這個概念解決嚴重的水問題,於是出現了一個成本非常高的現象。

  國外有哪些好的經驗可以借鑑?

  答:人口密集的日本東京早年間發展「顧地上不顧地下」,飽受內澇之苦。上世紀90年代,日本建築法修訂案規定大型建築必須建設地下雨水儲存池和再利用系統,東京地標建築、世界第一高塔「天空樹」的蓄水池能儲存7000噸雨水。東京的巨型地下分洪工程竣工於2006年,這座人們腳下的宮殿有近7層樓高,立柱林立。而位於地下50米處的隧道一頭連接東京下水道,一頭流入江戶川,暴雨突發時,城市雨水可以由大型抽水機排入大海。

  除了基礎工程的建設,日本在教育上也頗下功夫,力爭提高全民的積極性。

  程曉陶表示,其實日本城鎮化進程也曾達到我們這樣的速度,只是沒有我們這麼大的規模而已。為解決城市內澇,2003年出臺了一個治理城市內澇的法規,把這個責任歸結為全民的責任。每一個單位、家庭都有義務要將雨水留下來。不要因為自己的開發改為家庭的排放,導致外排的流量增加。

  日本的模式是構建一個包含各相關部門的任務分解框架,各部分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分頭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每個部門做自己熟悉的事,但是大的目標是一致的。於是形成了總體目標的優化分解,實施方案的優化遴選,實施力量的優化組合,循序漸進,這樣才有利於因地制宜,良性互動,逐步實現治理的目標。

  □追問

  北京在近幾年的「海綿城市」建設中做出了哪些努力?

  答:在「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水務局要求各區縣水務局在老舊小區、公共機構,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具有滲、蓄、滯、淨、用、排功能的雨水利用工程。

  截至 2015年底,全市已建成城鎮雨洪利用工程 1178處,較 2010年的779處增加了 399處,綜合利用能力達3139萬立方米。其中透水磚鋪裝項目269項,累計鋪裝透水磚面積 470.27萬平方米;下凹式綠地項目126項,累計建成下凹式集雨式綠地387.45萬平方米;建成集蓄式雨水利用工程783項,蓄水容積達951.14萬立方米。2013-2014年又新建23座立交橋下雨水調蓄池,蓄水能力新增近13萬立方米。

  除此之外,全市城鎮地區2.95萬公頃的公共綠地,市政人行步道透水地面鋪裝等,為減少地面徑流、促進地下水入滲也發揮了巨大作用。2015年全市城鎮雨水綜合利用量達1.62億立方米。

  在「十三五」期間,北京將要大力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到2020年建成區20%的面積完成海綿體建設,新建區海綿體建設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實現70%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進一步完善中心城「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排澇格局。日前,通州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海綿城市進程

  2013年12月,習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針對城市缺水問題提出,「必須順應自然,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2014年2月發布的《住房和建設部城市建設司2014工作要點》中提出「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加快研究建設海綿型城市的政策措施」的要求。2015年4月首批16個試點城市「出爐」。國家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榜如下: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鹹新區。

  京華時報記者賈婷

相關焦點

  • 海綿城市能解決「城市看海」嗎?
    在流域上,處理好城市水系統與流域水循環的關係,重視「擬自然設計」「十四五」期間 海綿城市如何建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及水資源學家 王浩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亞飛入汛以來,我國長江、淮河等流域發生超警戒汛情。受降雨範圍廣、局部雨量大影響,廣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多個城市又出現「城市看海」。
  • 為何又現「城市看海」?「海綿城市」成績如何?
    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多地再現「城市看海」。城市內澇幾成頑疾,如何推進綜合防治,才能不再年年「看海」?區域性暴雨洪水重於常年 城市「洪澇混合」近期,我國暴雨過程多、水量大,局地出現極端暴雨,一些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重發,區域性暴雨洪水重於常年。
  • 告別暴雨「看海」 江西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新華社南昌12月1日電(記者姚子云)為破解城市內澇,告別暴雨出門「看海」的問題,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江西省自然資源廳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鎮建設項目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通知》,明確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增強城市防澇能力。
  • 告別暴雨「看海」 解碼江西萍鄉治好「城市病」的「海綿良方」
    李韻涵 攝中新網江西萍鄉1月10日電 題:告別「暴雨看海」解碼江西萍鄉治好「城市病」的「海綿良方」記者 李韻涵暴雨「看海」、水體黑臭、水質惡化……一系列「城市病」在中國部分城市頻發。江西萍鄉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城市,為治好「城市病」,構建人水和諧的環境,獻上了一份「海綿良方」。
  • 程曉陶:海綿城市建設應從流域尺度統籌規劃
    我國「城市看海」是基礎設施欠帳太多的結果,海綿城市建設要打持久戰,當前的建設思路和指標體系有待調整。
  • 「城市看海」多地重現 「海綿城市熱」存三重誤區
    「海綿城市熱」的三重誤區處在「海綿熱」中的各方,對什麼是「海綿城市」、怎麼建「海綿城市」混亂不清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王珏玢入夏以來,我國多地遭遇特大暴雨,「城市看海」在多地重現。
  • 說說海綿城市那些事兒 全國各地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上海市政總院的鄒偉國院長則針對上海的實際情況,著重介紹了上海海綿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和使用技術,為上海乃至中國南方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提供參考。、麗江等省級海綿城市先行先試建設取得成效,70%的降雨實現就地消納和利用,爭取納入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 如何建造一座會吸水的海綿城市?-虎嗅網
    為解決城市建設中的水生態和城市內澇等問題,形成良好的水循環系統,我國提出了海綿城市的建設框架,主要包括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蓄水池、雨水花園等多項海綿因子。近年來,對於海綿城市的理論已較為成熟,海綿城市的建設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通州區充分借鑑第一批試點城市,圍繞體制機制,通過注重頂層設計,強化技術支撐,形成一套海綿城市建設體系。通過兩年多的建設,目前已完成37個海綿化改造項目,在建項目42個。
  • 中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整體思路與政策建議
    根據競爭性評審,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鹹新區等城市入選第一批試點城市,福州、珠海、寧波、大連、玉溪、深圳、上海、慶陽、西寧、固原、三亞、青島、天津、北京等城市入選第二批試點城市。目前,30個試點城市正有序地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那麼什麼是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的意義又如何呢?
  • 金臺房評:不要用錯誤的期望毀了海綿城市
    我們欣慰,洪澇面前,不再只有埋怨,不再只有牢騷,不再人云亦云,不再一味陷入悲痛、憤怒和廉價的感動。讓我們來聽一聽他們的精彩評論,感受他們在滔滔洪水面前的理性光輝吧! 「關於武漢下15個東湖能否扛得住,這是海綿城市對地表徑流總量的控制問題。海綿城市可能更適合廣大缺水的北方城市,因為水資源不夠用,首要的是『用』;而南方城市水資源普遍富餘,首要的是『排』。南方城市地表徑流量很大,地下水層含水率如何、可蓄水率如何,要因地制宜的分析,不能簡單的通過海綿申報體系上60%~90%的簡單五檔來設定當地的指標。
  • 城市裡的「海綿」,是如何吸水的
    暴雨讓整個城市亂了套。當天,嘉興市區多處可以「看海」、「划船」,上班族堵在路上動彈不得。  但神奇的是,嘉興有4個老小區卻絲毫未受影響,連路面積水都沒有。  這得益於嘉興「海綿城市」建設,這4個剛改造完的小區,用這場暴雨進行了檢驗。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前往其中兩個小區,探訪其中的奧秘。
  • 廣州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怎麼做?五部門聯合出臺指引
    廣州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怎麼做?近日,經市政府同意,廣州市水務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林業和園林局等五個部門聯合出臺了《廣州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管控指標分類指引(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引》)。
  • 寓教於樂 海綿城市科普小站走進社區
    本次活動走進居民小區,通過海綿城市理念科普宣傳,讓小區居民了解海綿城市及其建設的必要性,感受到海綿城市帶來的生態效益、品質提升、民生改善等,並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傳播者」,共建綠色生態城市。
  • 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 臨沂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是什麼
    臨沂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了時間表。近日,我市下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我市將制定相關規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 暴雨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大不同 四個南方典型城市案例賞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自2015年4月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名單公布,到2015年10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再到最近出臺的《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指標》,海綿城市建設可謂來之洶洶,不僅僅是多方政策給力,海綿城市的投資量亦十分巨大,住建部長陳政高在2015年全國海綿城市建設培訓班講話時指出,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約為每平方公裡1億到1.5億元。
  • 區住建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專題培訓
    原標題:區住建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專題培訓   區住建局近日組織開展了全區海綿
  • 趙樂軍:邊研究邊應用 高地下水位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如何重重過關?
    趙樂軍:邊研究邊應用 高地下水位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如何重重過關?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013年底,中國正式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世界範圍內,在城市建設尺度上同時探索水資源、安全、環境、生態等多維度任務,中國的海綿城市探索和實踐,具有重大意義,也面臨巨大挑戰。
  •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成效初顯
    據謝映霞介紹,現在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試點建設,在區域性片區探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做法、經驗、機制和建設模式。「為此,在選擇試點城市時,既考慮了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也考慮了南北方的氣候不同,涵蓋了大、中、小不同規模的城市。」現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成效如何成為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
  • 深圳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作為新型城市發展方式,對於系統解決城市發展中的水問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筆者從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繼今年3月我市成立海綿城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有關工作機制後,《深圳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日前也經過深圳市政府批准正式發布。
  • 政策解讀:《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國家、省關於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部署,全面推進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結合廣州市實際情況,現就《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解讀如下:一、起草過程原《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穗建規字〔2017〕6號)已到期,需進行修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