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陶:海綿城市建設應從流域尺度統籌規劃

2020-12-06 中國水網

我國「城市看海」是基礎設施欠帳太多的結果,海綿城市建設要打持久戰,當前的建設思路和指標體系有待調整。業內專家建議,應從流域尺度統籌規劃並加強部門間的協調聯動,助力解決城市內澇與水體黑臭綜合治理的問題。

程曉陶:海綿城市建設應從流域尺度統籌規劃

翻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你會看到「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首次被寫入其中。兩會期間,圍繞海綿城市建設,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燒了那麼多錢的『海綿』城市為啥不吸水?」也成為了吐槽的焦點之一。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科技日報專訪了長期關注海綿城市建設的《水利學報》主編程曉陶。「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是個好事情,但海綿城市建設要打持久戰,當前的建設思路和指標體系有待調整。」程曉陶說。

在不同場合,程曉陶都表達過對目前海綿城市建設中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設為首要規劃控制目標的質疑。住建部發布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中提出,借鑑發達國家實踐經驗,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最佳為80%—85%。

什麼是「徑流總量控制率」?指南給出的定義是:根據多年日降雨量統計數據分析計算,通過自然和人工強化的滲透、儲存、蒸發(騰)等方式,場地內累計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佔全年總降雨量的百分比。

「年徑流總量控制指標,在國外是為確定初雨水質處理量而設置的,在我國明顯被誤用了。」程曉陶指出。他分析道,我國受季風與颱風影響,降雨年內、年際分布不均,按該指標修建的應對二三十毫米的雨水滯留設施最多能做到「小雨不積水」,而這並非是國內現階段最急於解決的問題。此外,這些設施大多僅考慮留住雨水,並無水質處理的功能,而我國的特點是雨熱同期,夏天高溫蓄的雨水,不流動就會變臭,強調就地消納利用不外排很不現實。如遭遇連續降雨,攔蓄了初雨的蓄水設施不及時騰空,在接踵而來的暴雨面前會顯得捉襟見肘。

目前推進的海綿城市試點中,所採取的措施多集中在小區尺度,比如在小區內修建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和草皮溝,打造「綠屋頂」,鋪設透水磚等等。程曉陶認為,僅要求不因開發加大外排徑流量,採取上述措施是有必要的,但不能賦予過高的期望。我國「城市看海」是基礎設施欠帳太多的結果,「水體黑臭」是排汙量遠超天然水體自淨化能力的產物,這些靠目前海綿城市試點推行的主打措施很難奏效。「只有從流域尺度統籌規劃並加強部門間的協調聯動,才有望解決城市內澇與水體黑臭綜合治理的問題。」

對此,他舉例道,2013年浙江餘姚市水淹7天,後來的調研表明這場嚴重內澇是多方因素疊加而成,如餘姚上遊因杭甬運河裁彎取直導致河道來水更多更快,下遊受天文大潮頂託導致洪水難以入海等等。顯然,僅靠餘姚自身排澇系統,難以解決受淹的問題,需要在流域尺度上考慮如何為其安排雨洪的出路。

程曉陶強調,海綿城市建設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充分考慮我國與發達國家發展階段不同、氣候特徵與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差異性大的特點,謀求道法自然的低成本、可持續發展模式。「反之,如果急於求成,傾力打造少數亮點,其結果只能是造出一些個好看的『盆景』, 而『盆景』的建設、維護成本過高,必將難以全面推廣,且分散了地方政府有限的財力,貽誤了基礎設施補短板的戰機。」(記者 唐婷)

(原題為《海綿城市建設:不該是好看不好用的「盆景」 世界水日前夕,專家建議從流域尺度統籌解決城市內澇》)

編輯:趙凡

相關焦點

  • 媒體五問「海綿城市」建設 如何讓城市不再看海
    而在日前的長江洪水中,武漢作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之一,還是未完全消化大雨漫灌的「洗禮」,一遇暴雨城市就「看海」的景象仍有上演。城市與水該如何和平共處?中國城市陷入的「治水方式」之困境又該如何解開?相關專家給出的答案是以「源頭治理」的新思路建造海綿城市。日前,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水務發展規劃發布,通州也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將著力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
  • 《對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若干認識》(全文)
    因此,海綿城市專項規劃需要在評估相關規劃——包括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城市水資源、汙水、雨水、排水防澇、防洪(潮)、綠地、道路、豎向等專項規劃的基礎上,統籌研究,並將海綿城市規劃成果要點反饋給相關規劃,再通過上述相關規劃予以落實。缺少上述相關規劃或者已有規劃,但是質量不高、指導性不強的城市,應補充補充編制相應規劃或完善相關內容。
  • 對海綿城市建設中排水分區相關問題的思考
    城市的開發建設需要依據所屬流域排水總體規劃要求的水系允許排入徑流流量,對上遊對應的城市不同排水分區進行徑流峰值流量排放管控,並需要以此為依據在「地塊—排水分區—流域」不同尺度內設置相應的集中或分散調蓄設施。管控思路如圖2所示。
  • 基於問題導向的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怎麼做?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應基於問題導向,從全流域系統的角度,統籌源頭-過程-系統的項目體系。為推進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落地,優化具體項目設計,保障海綿城市建設的整體實施效果,編制海綿城市系統化方案十分必要。
  • 為何又現「城市看海」?「海綿城市」成績如何?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重地面輕地下」的建設思維也延續到新城規劃中。一些從事縣鄉基層建設的專家表示,近年來,三四五線城市開發進度加快,但對於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建設依然重視不夠,導致新城內澇呈上升趨勢。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試點「海綿城市」局部內澇現象相對減少,但仍未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看海」問題。重慶已完成試點42.1平方公裡「海綿城市」建設,在試點區縣,內澇現象相對較少。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武漢市「海綿城市」建設已開展5年,城區部分小區未受暴雨影響。
  • 《黃山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中安在線訊 據黃山新聞網報導,今年黃山市將開展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申報工作。2月25日,作為試點申報工作的重要環節,黃山市精心編制的《黃山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總體規劃》通過專家驗收、評審。
  • 海綿城市能解決「城市看海」嗎?
    ◆ 長期以來水利進不了城,如果依然對流域統籌治理認識不足,就城市論城市,難以解決洪澇組合疊加等複雜問題◆ 五年來,試點城市和地區加大投入進行海綿城市建設,從今年汛期防澇大考成績看,部分城市沒有達到預期;2030年城市建成區,80%要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海綿城市要「一片地對一片天」,就地消化對應的天上降水,將城市融入生態流域生命共同體。
  • 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 臨沂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是什麼
    臨沂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了時間表。近日,我市下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我市將制定相關規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 政策解讀:《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一是市發展改革部門在項目立項審批階段對海綿城市建設有關內容、投資合理性進行審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在核發「一書兩證」(《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載明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其他市有關部門依職責在項目的設計審查、建設監督和竣工驗收等環節,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 穗印發《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靈山島尖雨洪公園雨水調蓄塘(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1月6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趙雪峰)《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於2020年12月30日印發。《辦法》共二十八條,明確、系統、全面推進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形成海綿城市建設體系,建立健全海綿城市設施建設和日常管養長效機制。《辦法》適用於廣州市行政區域內各類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維護及管理活動,包括核發建設項目用地規劃設計、土地出讓、方案設計及審查、項目立項、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設計招標、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工程設計及審查、竣工驗收、運行維護等行為。
  • 海綿城市爭議問題:行業大咖關於「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之爭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自從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頒布以來,行業對該《指南》裡的關鍵性指標「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爭議和質疑一直持續不斷,筆者留意到,這個指標在不同場合引發了大量的爭論,可以說,這是2016年海綿城市最熱的話題!
  • 三亞創新「海綿城市」建設、運用和管理模式
    對「海綿城市」建設而言,創新是永恆的主題。 三亞通過全流程創新「海綿城市」建設、運用和管理模式,既多方融資搞建設,又全面應用出成果,更注重採用智能化管理工具,構建三大系統確保智能化實時監測和應急指揮。同時綜合考慮「海綿城市」試點區現狀基本情況,三亞分析目前面臨的水系統問題,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將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與質量提升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 按照源頭削減、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綠灰結合的思路,三亞還實行補短板、控增量、去存量,統籌源頭、過程和末端,協同各職能部門打造區域海綿城市樣板,提升城市水生態和水環境質量。
  • 《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有哪些亮點?
    ——規劃、建設管理一是市發展改革部門在項目立項審批階段對海綿城市建設有關內容、投資合理性進行審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在核發「一書兩證」時,載明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其他市有關部門依職責在項目的設計審查、建設監督和竣工驗收等環節,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二是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在組織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時,與海綿城市專項規划進行銜接。
  • 美麗中國先鋒榜(6)|江西萍鄉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解決丘陵地區洪澇災害問題,必須擺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固化思維,跳出中心城區的空間局限,在區域、流域空間尺度上研究識別問題成因、釐清問題機理,尊重和順應自然規律,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丘陵地區地形變化較大,不同區域徑流特徵差異較大,應採用不同的海綿城市建設策略。新城區以目標為導向,尊重並利用自然肌理,保護河流、湖泊、塘堰、灘涂等自然蓄滯空間,奠定新城區「天然海綿體」的本底。通過規劃管控,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有序推進新城區海綿城市建設。
  • 深圳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體一樣具有吸水、蓄水、釋水的能力,具體包括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深圳建設海綿城市的需要尤為迫切。」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與設計標準...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消息,根據《關於開展<建築垃圾就地分類及再利用技術標準>等13項標準編制工作的函》(建標標函[2019]154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等單位起草了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與設計標準(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填海區應如何打造海綿城市? 專家:考慮豎向規劃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陳熊海)今日上午,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招商局集團和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外綠色人居論壇暨第二屆綠色自貿區活動周啟動,該活動為期3天,海綿城市分論壇為上午舉行的首場論壇。記者了解到,招商局前海自由貿易中心、太子灣片區已完成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將努力打造企業主導建設的海綿城市示範區。
  • 天府新區規劃再生水廠 高標準建設海綿城市
    去年我市出臺《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透露出科學合理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的具體指標、實施策略和重點實施區域,編制《成都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下簡稱《規劃》)。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規劃部門了解到,《規劃》現已編制完成,我市主要從打造綠色海綿、灰色海綿和藍色海綿三大海綿入手,希望建成「自然吐納蘊天府,集水養城潤蜀都」的具有成都特色的海綿城市。
  • 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要點解析(圖文)
    廈門是國家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城市之一,在深刻把握廈門城市建設現狀、發展需求與面臨形勢的基礎上,重點解析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技術路線、建設任務和資金保障等編制要點,以期為全國其他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編制提供思路與借鑑
  • 《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51345-2018
    1.0.4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應遵循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路線與方法,目標與問題導向相結合,按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理念系統謀劃,因地制宜,灰色設施和綠色設施相結合,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等方法綜合施策。1.0.5海綿城市建設的評價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