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自2015年4月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名單公布,到2015年10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再到最近出臺的《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指標》,海綿城市建設可謂來之洶洶,不僅僅是多方政策給力,海綿城市的投資量亦十分巨大,住建部長陳政高在2015年全國海綿城市建設培訓班講話時指出,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約為每平方公裡1億到1.5億元。而試點城市的規劃投資約為80億,據此估算,到2020年,我國目前330個地級行政區的投資總額約為3萬億元。
作為普通大眾,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海綿城市建設呢?本文在南方地區選取一些建設中的試點城市,來給大家梳理海綿城市建設思路,探討海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性,供大家參考。
作者:陳穎
重慶市:因勢就形、徑流控制
今年3月,重慶市政府審議通過了《重慶市主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標誌著重慶市正式開啟了具有重慶特色的海綿城市空間格局打造。
作為我國西南地區最為典型的山地城市,重慶處於亞熱帶溼潤氣候區,降水豐沛,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100mm左右,但是全年雨量分布極不均衡,4-9月的降雨量可佔全年降雨量的75%左右。在這一時期內,重慶主城區極易發生內澇現象。
由於空間結構的特殊性,山地徑流的形態結構與平原地區的網狀水繫結構完全不同,形成幹流、支流、衝溝這種等級分明的樹枝狀形態結構。
山地城市雨水徑流圖
針對山地水文特徵的特殊性,重慶制定海綿城市規劃措施如下:
1.劃定都市區生態空間格局,形成「四山縱貫、兩江合抱、組團布局」的城市山水格局;
2.水系與溼地相結合的雨水調蓄網絡,並劃分都市區河流流域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單元。
3.低影響設施設計:貼近山地特徵,依坡度靈活設計成階梯跌落式垂直綠化、雨水花園等,使得雨水徑流可以分層流動,有利於水質淨化。
兩江新區的悅來新城海綿城市建設是重慶投入最早的大型規劃建設,耗資近20億,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