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成功為剛出生七天的新生兒實施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該療法的成功開展,為新生兒科快速的發展開拓了新領域,填補了該醫院及縣域在該項技術上的空白。
2020年11月18日,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症(極重度黃疸)患兒,該患兒因「進行性皮膚黃染7天、皮膚起膿皰1天」入院。入院診斷:1.新生兒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症;2.新生兒膿皰瘡;3.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入院後急查肝功能,顯示:總膽紅素478.7 umol/L、直接膽紅素 14.9 umol/L、間接膽紅素463.8 umol/L。考慮患兒病情危重,有發生膽紅素腦病的風險,值班醫生立即給予藍光療法、藥物等治療,同時,請示上級醫師。隨後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駐馬山分院專家高宗燕博士與新生兒科主任楊素梅立即趕到現場指導救治工作,經分析認為,該患兒為極重度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血清總膽紅素已達換血加光療指徵,為了避免腦損傷及其後遺症的發生,換血療法是目前急需的搶救手段。在徵得患兒家屬同意後,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在高宗燕博士的帶領下,一邊繼續給予藍光療法,一邊準備血源,同時邀請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駐馬山分院麻醉科主治醫師朱馥如和護理部主任馬強指導建立外周動靜脈通路。在順利為患兒建立動靜脈通路及血源到位後,立即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歷時兩個小時,總換血量達500ml,成功為患兒完成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整個過程患兒生命體徵平穩。術後複查肝功能,患兒血膽紅素值明顯下降,各項監測指標穩定,狀況良好,換血效果立竿見影。
首例「新生兒換血術」的成功實施,是馬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齊心合力及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攻堅克難的成果,是馬山縣人民醫院建設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提升兒科綜合服務能力的又一體現,標誌著縣人民醫院對新生兒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再登新高度。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宗燕博士: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症狀,病理性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膽紅素腦病。膽紅素腦病將引發眾多後遺症,如椎體外系運動障礙、聽力異常、眼球運動障礙、牙釉質發育異常、認知學習及運動障礙、耳聾等。廣西是G6PD缺乏症的高發地區,該病與嚴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相關。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腦癱等嚴重後遺症,而新生兒換血療法是目前治療嚴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特別是新生兒G6PD缺乏症、新生兒ABO溶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重度高膽紅素血症、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症以及急性膽紅素腦病等疾病的重要治療方法,通過新生兒換血療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從而降低膽紅素腦病的發病風險,能從根本上降低腦癱新生兒的發生。
馬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楊素梅:以前我們醫院沒有這項技術,很多患兒只能到上一級醫院治療,現在我們醫院成功開展此技術,相信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兒家屬的費用負擔和往返上級醫院治療的奔波和勞累。同時在此也呼籲廣大群眾,請重視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並及時給予科學的治療,以保證患兒的身心健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