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新生兒換血術|馬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

2020-11-25 騰訊網

近日,馬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成功為剛出生七天的新生兒實施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該療法的成功開展,為新生兒科快速的發展開拓了新領域,填補了該醫院及縣域在該項技術上的空白。

2020年11月18日,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症(極重度黃疸)患兒,該患兒因「進行性皮膚黃染7天、皮膚起膿皰1天」入院。入院診斷:1.新生兒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症;2.新生兒膿皰瘡;3.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入院後急查肝功能,顯示:總膽紅素478.7 umol/L、直接膽紅素 14.9 umol/L、間接膽紅素463.8 umol/L。考慮患兒病情危重,有發生膽紅素腦病的風險,值班醫生立即給予藍光療法、藥物等治療,同時,請示上級醫師。隨後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駐馬山分院專家高宗燕博士與新生兒科主任楊素梅立即趕到現場指導救治工作,經分析認為,該患兒為極重度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血清總膽紅素已達換血加光療指徵,為了避免腦損傷及其後遺症的發生,換血療法是目前急需的搶救手段。在徵得患兒家屬同意後,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在高宗燕博士的帶領下,一邊繼續給予藍光療法,一邊準備血源,同時邀請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駐馬山分院麻醉科主治醫師朱馥如和護理部主任馬強指導建立外周動靜脈通路。在順利為患兒建立動靜脈通路及血源到位後,立即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歷時兩個小時,總換血量達500ml,成功為患兒完成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整個過程患兒生命體徵平穩。術後複查肝功能,患兒血膽紅素值明顯下降,各項監測指標穩定,狀況良好,換血效果立竿見影。

首例「新生兒換血術」的成功實施,是馬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齊心合力及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攻堅克難的成果,是馬山縣人民醫院建設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提升兒科綜合服務能力的又一體現,標誌著縣人民醫院對新生兒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再登新高度。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宗燕博士: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症狀,病理性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膽紅素腦病。膽紅素腦病將引發眾多後遺症,如椎體外系運動障礙、聽力異常、眼球運動障礙、牙釉質發育異常、認知學習及運動障礙、耳聾等。廣西是G6PD缺乏症的高發地區,該病與嚴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相關。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腦癱等嚴重後遺症,而新生兒換血療法是目前治療嚴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特別是新生兒G6PD缺乏症、新生兒ABO溶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重度高膽紅素血症、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症以及急性膽紅素腦病等疾病的重要治療方法,通過新生兒換血療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從而降低膽紅素腦病的發病風險,能從根本上降低腦癱新生兒的發生。

馬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楊素梅:以前我們醫院沒有這項技術,很多患兒只能到上一級醫院治療,現在我們醫院成功開展此技術,相信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兒家屬的費用負擔和往返上級醫院治療的奔波和勞累。同時在此也呼籲廣大群眾,請重視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並及時給予科學的治療,以保證患兒的身心健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上海援藏醫療專家成功開展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首例新生兒頭顱MRI檢查
    上海援藏醫療專家成功開展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首例新生兒頭顱MRI檢查 2019-12-02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發現首例罕見「RH(E、c)」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例
    我省發現首例罕見「RH(E、c)」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例  這個寶寶的血型比「熊貓血」還罕見  醫生經8小時緊急篩找配型成功換血,患兒度過危險期,生命體徵平穩  南國都市報9月5日訊(記者 陳新)8月29日,海南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接診了一例比「熊貓血」還罕見的「RH(E、c)」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例
  • 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醫學科主任 王秀娟--創辦省級重點...
    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醫學科主任 王秀娟 創辦省級重點專科 多種新生兒疾病的診療技術均達到國內同行先進水平。本報記者 孫夢釗 程銳   2002年7月10日,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 首例CRT-D術焦作人民醫院搞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實習生孫司穎    本報訊日前,經過90分鐘的努力,焦作市人民醫院高血壓心臟診療康復中心和介入科的醫護人員分工協作,成功為一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實施了首例CRT-D術。
  • 江華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人工肝」雙重血漿置換技術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屈代威 歐陽江豔)5月10日,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首例「人工肝」雙重血漿置換治療技術。該技術的開展,填補了江華肝病治療技術空白,標誌著縣人民醫院在器官支持治療領域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人工肝技術,即人工肝血液淨化技術,是指血漿置換和血液吸附技術,即溶解在血液中致炎物質或毒素被吸附到具有豐富表面積的固態物質上,藉以從血液中清除炎症物質和毒物。人工肝技術是專門用於血液排毒的。
  • 【醫訊速遞】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成功開展NO(一氧化氮)吸入聯合高頻呼吸機治癒兩例新生兒PPHN
    雲南醫師訊 近日,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應用吸入一氧化氮(NO)聯合高頻呼吸機成功救治2例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PPHN),該技術處省內先進水平,醫院新生兒科的成功運用,標誌著危重新生兒救治水平再上新的臺階。
  • 州一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聽力重建術
    州一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聽力重建術 2020-10-19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眉山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左心耳封堵術」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仲軍 杜佩聰 文/圖)近日,眉山市人民醫院在省醫院專家指導下,順利完成眉山市首例「左心耳封堵術」,為患者安全渡過手術期保駕護航。  「左心耳封堵術」是用於治療房顫,預防卒中,減少病死及致殘率的有效方法。因手術部位的特殊性,術中更容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導致循環衰竭。採用該治療方法,相較常規抗凝等藥物治療,有明顯的優勢。據了解, 術前心血管內科、超聲科及麻醉科等多次溝通,反覆討論,完善手術、麻醉等各項預案,最終在醫療團隊的共同協助和密切配合下,手術成功完成,患者平安,術後恢復順利。
  • 新生兒患溶血症 出生第一天就要「大換血」
    近日,一名產婦於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剖宮產誕下一名男嬰,本來全家皆大歡喜,可由於新生兒溶血症,孩子命懸一線,剛出生 17 分鐘就被緊急送往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急需全身換血。所幸醫護人員打開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緊急救治,順利完成了嬰兒全身血液置換,目前各項生命體徵平穩。
  • 郟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超聲引導下塞丁格技術PICC 置管術
    本報訊 郟縣人民醫院成功突破一項靜脈治療新技術!1月14日上午,該院首例超聲引導下塞丁格技術PICC置管術在腫瘤科成功實施,置管過程十分順利,為患者的後續治療建立了一條無痛、通暢的靜脈通道,病人及家屬非常滿意。
  • 全國縣級醫院首例!高密市人民醫院完成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8月11日上午,高密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介入團隊順利將一粒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g的無線起搏器成功植入一名竇性停搏的患者體內。整個手術僅耗時30分鐘,患者目前術後反應良好,已轉入病房進行術後觀察。這是全國縣級醫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技術目前代表起搏植入領域的最高水平。
  • ...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開展首例經右側頸外靜脈置入血液透析長期導管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曹牡華、陳雪旻報導:近日,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在科主任邱國萍指導下,由王滿庭主治醫師主刀操作,成功開展了九江市首例超聲引導下DSA介入下經右側頸外靜脈置入血液透析長期導管。該項新技術的開展,標誌著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在尿毒症血管通路建立及併發症的處理上走在了全市領先地位。
  • 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治療腰椎管...
    紅網時刻1月7日訊(通訊員 李世芳)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脊柱外科自2020年5月起,已成功開展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手術近20餘例。據悉,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開展的第一例此類手術系全市首例。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脊柱外科收診後,確診疼痛為腰3/4椎間盤脫垂合併腰4/5椎管狹窄卡壓神經所致,考慮到患者合併有多種內科疾病,年齡大,手術風險較大,脊柱外科團隊進行術前討論後,決定選擇脊柱微創新技術——單側雙通道經皮脊柱內鏡技術(UBE/BESS)。該院成功為老人實施了UBE微創腰3/4及腰4/5椎間盤摘除椎管減壓術。
  • 當陽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 首例下肢動脈置管溶栓、支架成形術
    本網訊(記者宋瀟瀟,通訊員樊勇、餘陳)近日,當陽市人民醫院成功為一名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實施了右髂外、股淺動脈置管溶栓及支架成形術。此項介入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該醫院在血管疾病治療方面開啟了介入治療的新篇章。
  • 海南救治首例罕見血型溶血病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新生兒重度黃疸  ■血型比熊貓血還珍貴  ■與母親血型相排斥  連結  Rh(-)血型,俗稱「熊貓血」。目前RH血型系統已發現有5種抗原,分三組Cc、D、Ee,現在常規的RH血型檢測鑑定實際僅僅是RH(D)抗原,在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例中以RH(D)為常見,其他Cc、D、Ee型極少。
  • 北京醫院幫扶革吉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二級乙等綜合醫院評審
    ,12月中旬,阿里地區衛健委組織專家對革吉縣人民醫院進行創建二級乙等綜合醫院現場評審工作。為了進一步幫扶革吉縣人民醫院完成評審工作,革吉縣委縣政府、阿里地區衛健委邀請北京醫院援藏醫療隊三位隊員再上高原,進行現場協助和指導,協助革吉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二級乙等綜合醫院評審,填補了革吉縣二級乙等綜合醫院的空白,為革吉縣脫貧攻堅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北京醫院十三五期間對口支援阿里地區革吉縣畫上圓滿的句號。
  • 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完成改造
    10月3日,經過6個月的改造建設,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交付使用。移植病區擴建完成後,該院的百級移植倉由2個增至5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條件和環境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與優化。2006年開展了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並獲得成功,為柳州市首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難治自身免疫性疾病。2008年隨著柳州市人民醫院搬遷,完成了包含2個百級移植倉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建設,隨後開展了數十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骨髓瘤、淋巴瘤、低危急性白血病、重型難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
  •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率先開展一氧化氮吸入技術 提升新生兒危重症救治...
    )聯合一氧化氮(NO)吸入技術,成功救治一例惡性溼肺並發重度持續肺動脈高壓新生兒。該技術的成功開展,為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PPHN)的救治提供新的路徑,也標誌著該院新生兒危重症的綜合救治水平躋身省內先進行列。  據該院新生兒科主任周建福介紹,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是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常見危重症之一,多並發於新生兒重症感染、胎糞吸入症候群、呼吸窘迫症候群、惡性溼肺、膈疝等新生兒危重症,治療非常棘手。
  • 湖北省發現首例「新生兒楓糖尿病」
    湖北省發現首例「新生兒楓糖尿病」(現在網)(記者 胡夢 通訊員周建躍 溫紅蕾)省婦幼保健院發現我省首例新生兒楓糖尿病的患兒,此病發病率為1/12萬-1/50萬,實屬罕見。   4月5日,家住孝感的張先生喜得貴子,孩子出生體重6斤6兩,出生時哭聲響、吃奶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