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越滾越大 青島藍谷海洋生物領域新高地正形成

2020-11-22 半島網官網

半島網11月20日訊  海洋生物醫藥是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自2019年青島市發布「海洋攻勢」作戰方案,明確將海洋生物醫藥列為「海洋產業轉型跨越硬仗」中的重點領域以來,青島藍谷頻頻發力、開拓創新、佳音不斷,海洋生物醫藥領域蓬勃發展。

11月18日,在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裡,由國內外多位傑出科學家和多位博士、碩士組成的研發團隊,正在聯合進行生物藥物的攻關。記者了解到,前不久,曾被青島市委、工信局、科技局等有關領導多次考察,並寄予厚望,藍谷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重點成員——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有限公司再度傳來喜訊。

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局、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支持建設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的函》(青工信函字[2020]49號),同意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聯合青島大學華賽醫學細胞和蛋白質藥物研究院建設「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的請示,支持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開展幹細胞和免疫細胞臨床研究、藥物研發等相關工作。該項目將整合更多優質資源,推動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為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個好消息是青島藍谷協同創新、融合發展,促進產學研深融合的又一成功產物,標誌青島藍谷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又前進了一步。

「產、學、研」深融合  協同發展產業蔥蘢

作為青島首批功能區改革試點單位,青島藍谷管理局積極落實青島市委市政府「提高協同性」要求,青島華賽伯曼便得益於這種協同機制,目前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眾多國內外傑出科學家的匯聚和大學研究院、醫療單位的聯合,形成了跨越產、學、研、醫一體的健康服務平臺。

今年1月,青島藍谷與即墨區建立協同發展機制,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更強保障。8月12日,青島市即墨區發展和改革局、青島市即墨區科學技術局、青島市即墨區衛生健康局、青島市即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四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支持建設青島即墨(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的函》,同意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設立——青島即墨(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

在協同機制的推動下,青島藍谷誕生出了一個又一個新鮮的果實。例如,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落戶藍谷以來就地轉化的第一個產業化項目「新型固氮殺蟲殺菌的微生物菌劑生產工藝」,便是其中典型案例:藍谷管理局協同即墨區採取「院校+園區」「科學家+企業家」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力度,山大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友明院士團隊通過技術入股的方式與即墨區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在藍谷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設立研發中心,在即墨北部工業園設立生產基地,全部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各類農用生物菌劑2萬噸、產值5億元。

除了作為屬地的即墨區,全國範圍內獨有優勢的眾多「國字號」科研機構,也是青島藍谷協同發展的重要夥伴。例如,發揮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超算升級等的虹吸效應,促進與中船重工、浪潮集團等15家單位戰略合作,拉長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產業鏈條;推動每個高校院所至少成立1家產業化發展公司,目前四川大學青島研究院已成立產業化平臺公司,武漢理工大學等也均已提上議事日程。

攜手「企業系」平臺做強海洋特色產業,也是青島藍谷協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一方面工作也正風生水起:依託碧桂園集團打造佔地400餘畝的海洋科技產業園,力爭三年內引進海洋生物醫藥、海洋信息技術等涉海龍頭企業10家以上。發揮飛利浦在健康科技等領域的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投資約13億元打造19萬平方米的飛利浦健康科技(北方)創新中心和健康頤養示範社區。以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威剛生物科技、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為依託,以智能超算耦合生物實測的篩選體系,構建起連結上遊基礎研究和下遊產業化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這些都成為青島藍谷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精彩一筆。

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培育出了新形勢下的產業發展新優勢,優勢資源深度優化組合,在化學反應中裂變出了巨大的新動能。

合格的「企業店小二」 為產業壯大「保駕護航」

優良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企業生存所必需的「空氣」,更是其賴以發展壯大的「土壤」。按下改革「快捷鍵」的青島藍谷,堅持「沉下去」,從「要我服務」變為「我要服務」,全面提升服務創新創業環境,建立科技企業成長孵化服務體系,幫助科技企業發展壯大。

按照專業、專門、專人、專注「四個專」原則,青島藍谷組建「6+8+3」的雙招雙引作戰體系,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6」即圍繞由海洋生物、海洋信息、海洋技術及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和眾創服務、高端服務、金融三大支撐產業組成的「3+3」產業體系,組建6個產業事業部作為「一線作戰部隊」,每個事業部負責一個產業方向的組織體系,從產業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項目落地、生態環境等方面全鏈條專業化推進,為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建設提供一條龍、一站式、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8」即局屬8個部門作為「戰略支援部隊」,「3」即兩個街道和協同辦作為「後勤保障部隊」。

以藍谷海洋生物產業事業部為例,為幫助落戶企業解決後顧之憂,部門工作人員先後多次主動靠前,在園區範圍內的企業院所進行大走訪。在走訪青島華賽伯曼時,幫助企業解決了人才公寓的問題;在走訪萬明賽柏藥業中,了解企業用電負荷嚴重不足,解決了用電問題等。還多次走訪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天津大學、四川大學、和協生物、瑞科盟、糖科學、德馨生物科技等科研院所和生物企業40餘家,及時了解企業發展狀況和有關訴求,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主動服務,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使企業能夠落的下、留的住、發展的好。

此外,根據藍谷園區內海洋生物企業狀況,事業部還選擇一批重點企業進行重點培育,促進企業成長為有影響力和聚集力的行業引領企業,帶動和聚集更多企業聚集發展。例如,在幹細胞存儲及臨床應用領域,重點支持培育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青島柏禾穀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噬菌體為載體獸藥領域,重點支持培育瑞科盟(青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微生物肥料、藥劑領域,重點支持培育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和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洋生物藥物、海洋特色醫療器械、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保健食品領域,重點支持培育青島琛藍生物、青島浩大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近期,青島藍谷管理局還開展了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活動,管理局廣大幹部及工作人員深入企業一線開展調研、交流。針對不同企業不同特點,幫助企業梳理能夠享受的政策清單,做好政策解讀,讓企業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助力企業業務開展。通過登門走訪了解企業發展狀況及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傾聽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企業訴求,傾聽企業家心聲,及時辦理反饋。針對疫情防控依然嚴峻的形勢,為企業送防疫物資,指導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加快發展。

通過支持培育,企業也得到快速成長並不斷取得喜人成績。其中,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獲準設立;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新一代螢光假單胞菌於4月底試生產成功;青島和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月份成為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的會員單位等等。

產業事業部忙碌的身影,也是青島藍谷這個合格「店小二」的縮影。據了解,今年截至10月份,青島藍谷累計深入院企上門送服務、送政策、解難題130餘次,累計服務創新平臺、孵化載體257次,協助各單位共爭取上級資金支持3.8億元,兌現藍谷資金約451萬元,惠及企業31家。

「雪球」越滾越大  海洋生物領域新高地正形成

此前,青島藍谷已經與青島大學、華賽伯曼共建了全國首家幹細胞公共庫。如今,青島藍谷在海洋生物醫藥領域所擁有的科研資源越來越豐富,在此就地轉化的海洋生物醫藥科研成果項目,也正呈現來軫方遒、紛至沓來的喜人態勢。

在科研領域,有管華詩院士親自領銜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藥與生物製品功能實驗室,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獲得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研究課題;依託山東大學國家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德國赫姆霍茲研究中心建設的中德學院,在生物新醫藥研發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在成果轉化層面,有山東大學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友明院士團隊以技術入股方式在藍谷成立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新型固氮殺蟲殺菌的微生物菌劑的生產工藝」項目試生產成功,向產業化邁出關鍵一步;與山東大學深度合作的青島糖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了腦苷脂與鞘磷脂的公斤級合成,為世界化工巨頭荷蘭DSM供貨。

此外,青島藍谷管理局藉助中德生物醫藥產業園平臺力量,積極引進生物醫藥產業優質項目。今年3月份,瑞科盟(青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入駐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8月,由瑞科盟打造的藍谷海陸噬菌體研究中心正式啟動,啟用400平米實驗室,與山東省農科院、山東大學聯合開展研發工作,同時瑞科盟藍谷海陸噬菌體研究中心承擔了國家和山東省的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目前,該公司已成功獲評科技型中小企業,正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10月30日上午,青島藍谷「海洋攻勢」 24個項目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122億元,其中總建築面積4.07萬平方米的藍谷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便投資50億元。且此次開建的青島藍谷生物醫藥產業園,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領銜,致力於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醫藥和健康科技研發及產業化平臺。

在青島藍谷,除了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事業部,還有海洋信息、海洋技術及裝備等5個產業事業部。6個產業事業部就是六個小平臺,各有各的產業定位,各自形成自己的產業集群;6個產業事業部也是一個大平臺,協同發展,形成了藍谷特色的大產業集群。以現有的平臺資源和集聚的生物醫藥產業為依託,青島藍谷將加快龍頭企業引進,建立生物醫藥產業聯盟,令藍谷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雪球」越滾越大,直至形成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新高地,令藍谷整個產業的「雪球」越滾越大,直至形成國家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新要地。

通訊員 藍小谷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哲 實習生 宿萬裡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美這場人禍的「雪球」正越滾越大,拜登:上任第一天美國將重返世衛
    當地時間11月19日,拜登在記者會上表示,在他就任美國總統的第一天,美國將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巴黎氣候協定,因為「我們需要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計劃」,「那些認為病毒最終會消失的想法是不太理性的」。今年7月6日,川普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美國退出世衛組織。
  • NBA或迎來第3次停擺,莫雷事件雪球越滾越大,聯盟已到崩潰邊緣了
    「莫雷不當言論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雪球越滾越大,並且還未見絲毫停歇的徵兆。由肇事者莫雷單一引起的苦果,再加上NBA總裁蕭華的添油加醋,病菌已由火箭隊蔓延至整個聯盟30支球隊。在沒有得到莫雷以及聯盟的正式道歉,中國市場將維持現狀,中國企業、球迷以及央視、騰訊將牢牢拴在一起,抵制NBA,火箭本賽季上座率為19年歷史新低,且主場沒有一個贊助商,之前阿迪達斯的一意孤行短暫支持火箭之後,悄然升息地退走,昨天觀看騰訊直播的人數較之前整整少了2000萬,NBA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局。
  • 專家透析天氣研究計劃:「雪球」越滾越大_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晨 實習記者 陳渤彪  當中國氣象局於2009年5月組織編制天氣、氣候、應用氣象和綜合氣象觀測四項研究計劃時,也許未曾預期到,「雪球」會滾得如此快、這般漂亮,並將對現代氣象業務發展形成更大驅動
  • 人工繁育幼海馬亮相青島「中國藍谷」
    3月3日,青島超然海洋科技公司人工繁育的幼海馬在水中暢遊。2015年9月,位於山東青島即墨市中國藍谷核心區的青島超然海洋科技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突破海馬養殖中的疾病難題,成功實現海馬的人工繁育。目前,青島超然已建立研發中心,進行中國大海馬與美國線紋海馬的雜交實驗,以提升人工繁育品質,實現產業化養殖。海馬是一種由雄性繁育後代的水生動物,人工繁育難度大。
  • 青島藍谷又添一國家級海洋科研平臺!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地所東部地調科研基地實驗樓交接
    2020年1月19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與青島市藍谷管理局舉行東部地調科研基地實驗樓交接儀式。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吳能友和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黨委副書記肖焰恆等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黨委書記姜玉池,青島藍谷管理局副局長王學東、副局長賈強,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儀式。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海研究中心在青島藍谷啟動
    1月11日至12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19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舉辦。期間,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宣布啟動建設深海研究中心,推動我國深海開發方面邁向更深層次。
  • "逐夢深藍"山東•青島海洋科學香港青年實習計劃在青島藍谷圓滿...
    8月29日,「逐夢深藍」山東·青島海洋科學香港青年實習計劃活動圓滿完成,結業典禮在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舉行。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山東省、青島市臺港澳辦、香港海洋公園公司、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等單位領導、實習導師代表及16名來自香港各大高校學生近50人參加結業典禮。
  • 海洋通信領域新突破:5G+「無人遠洋船」助建智能航運青島示範城市
    日前,山東青島聯通與智慧航運(青島)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籤訂「5G智能航運應用示範項目戰略合作協議」。5G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海事衛星、3G/4G等技術將一起構建陸海空一體的通信網絡格局,助力國家無人遠洋船科研項目的快速推進,雙方還將共同研發制定國家無人遠洋船5G及海上航運衛星通信行業標準,合力打造5G智能航運青島示範城市。
  • 【藍谷展會資訊】揭秘最酷「黑科技」!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22日開幕
    9月22日到24日,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海科展」)將在青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是經山東省政府批准,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青島藍谷管理局聯合承辦的以海洋科技為主題的專業性展會。
  • 2020青島海科展9月22日盛大啟幕
    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海科展」)於9月22日在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展會由山東省政府批准,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青島藍谷管理局聯合承辦。
  • 青島即墨:向海圖強,全速發起海洋經濟「第一攻勢」
    逐夢經略海洋,即墨在助力青島發起海洋攻勢、服務海洋強國戰略方面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責任,在新一輪城市發展中,即墨正謀求從海洋中汲取更大能量,挖潛海洋經濟新優勢,突破發展藍色經濟。今年以來,全區海洋領域招商引資成果突出,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 2019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圓滿閉幕
    同期論壇包括包括2019年水下無人系統技術高峰論壇、2019年第三屆海洋移動平臺觀測與探測技術論壇、2019(第二屆)智慧海洋與技術裝備發展論壇等、2019(第三屆)青島藍谷博士後創新創業論壇、海洋生物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等五大主題論壇。
  • 中國·藍谷2019國際海洋創新創業大賽...
    中國·藍谷2019國際海洋創新創業大賽是青島藍谷落實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青島、視察藍谷重要講話精神,助推青島全面發起的「海洋攻勢」和「雙招雙引」攻勢,打造匯聚各類高端創新要素「強磁場」和青島高質量發展絕對「高地」的重要舉措。該大賽由青島藍谷管理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山東大學、OceanWe國際海洋創新工坊聯合舉辦。
  • 為何「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因為馬太效應在作祟
    「馬太效應」反映了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我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就在《道德經》中提出了類似的思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總言而之,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 青島科學家編著《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系我國該領域的第一部研究生教材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宋金明等編著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我國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領域的第一部研究生教材。《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重點闡述了碳、氮、磷、矽等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基本原理、規律和研究發展趨勢,由編著者結合自己多年研究成果並系統歸納總結近四十年來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基礎上傾力完成。
  • 五大熱點板塊規劃詳解 藍谷將打造「國際海洋創新高地」
    經過十餘年的開發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以生活居住和現代商貿功能為主的城市綜合功能片區。新都心區域未來將重點落實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風貌保護的理念,延續片區的居住、現代商貿、商務為主導的功能定位,打造現代商貿商務功能集聚、新舊動能轉換的高品質核心功能區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的現代居住區。
  • 雪球宣布完成1.2億美元E輪融資 蘭馨亞洲獨家投資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2月5日上午消息,雪球聯合創始人兼CEO李楠對外宣布公司完成1.2億美元E輪融資。此次融資由蘭馨亞洲投資集團獨家投資,瑞銀擔任本輪交易的獨家財務顧問。李楠表示:「雪球過去十年始終專注為用戶創造價值,雪球的成長是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國內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走向IPO而同步壯大的。恰逢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周年,雪球有幸參與和見證了上一個十年的變遷,為用戶提供了有價值的內容和閉環交易服務。在下一個十年,雪球會持續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做值得用戶信賴的在線財富管理平臺。」
  • 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揭牌 聚焦藍色海洋經濟發展
    12月30日,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亮相。據介紹,研究院致力於發展藍色海洋經濟,重點關注「海洋+藍色糧倉」「海洋+大健康」「海洋+現代畜牧養殖業」「海洋+現代種植業」「海洋+生物智造」「海洋+智能裝備」六大板塊,擁有海參營養保持與精深加工技術體系、海洋水產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體系兩項技術創新。
  • 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核心基因庫將安家青島
    科技日報青島10月26日電(記者華凌)今天,記者在「2015青島國際基因科技高峰會議」上獲悉,世界最大的海洋基因庫將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2015青島國際基因科技高峰會議」由青島中德生態園與華大基因聯合主辦,主題為「基因科技造福人類」,旨在匯集中外基因領域英才的智慧,圍繞「海洋」與「健康」兩大方向,探討藉助基因科技優勢,推動海洋科技、海洋產業發展,促進健康及醫療服務模式改革創新,使基因科技更好地保障、服務和改善民生,造福人類。
  • 做好「藥」文章 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
    做好「藥」文章 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 ——烏當區推動中醫藥產業做大做強觀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近年來,烏當區圍繞「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這一主線,充分利用地道藥材產地優勢,積極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大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為全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中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