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廣為人知,文內描述的毒蛇也讓人心驚。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了解到,中國十大毒蛇中,我省就有七種,「名聲在外」的眼鏡蛇毒性也只能排老五。目前正值毒蛇活動的高峰期,加之城市居民戶外運動、野外休閒遊的興起,蛇之毒距人們是越來越近,僅祁門蛇傷研究所7月以來就收治350多人,今年以來已達800多人。
研究所裡住滿蛇傷患者
8月23日,記者來到祁門蛇傷研究所(安徽省蛇傷急救中心)時,歙縣森村鄉黃備村女村民張菊花正在接受治療,她被一條五步蛇(蘄蛇,俗稱五步龍、祁蛇)咬傷。
張菊花告訴記者,8月21日下午,她獨自在附近山裡挖野生薑。突然感到臀部劇痛,轉身就看到一條1米多長的五步蛇溜走。「村裡常有人被蛇咬,有的死有的殘。」張菊花知道大事不妙,立即擠出傷口的血,迅速趕回家。隨後,村民張來兵開著麵包車趕了100多裡路,將她送到祁門。
「下午3點送來的,神志不清,嘴裡出血,大小便失禁。」蛇傷研究所所長汪勝松說,經搶救,張菊花已脫離危險,能正常說話了。
記者在蛇傷研究所看到,50多張床位全部滿員,走廊裡也住著傷者。記者採訪了10名傷者,他們絕大多數是在山間、農田被咬的。「90%以上的蛇傷患者,都是發生在農村。」汪勝松說,茶林、樹叢、田野裡都可能有蛇。山區的屋前屋後、河溝溪邊也有蛇出沒。他舉例,青陽縣的兩位婦女受僱採茶時,幾乎同時被兩條竹葉青咬傷。
一些毒蛇是「溫柔殺手」
「其實知名度最高的眼鏡蛇不是最毒的。」祁門蛇傷研究所的鄭海峰醫師介紹,中國有十大毒蛇,分別是蝮蛇、銀環蛇、眼鏡蛇、五步蛇(蘄蛇)、眼鏡王蛇、烙鐵頭、白唇竹葉青、蝰蛇、金環蛇,海蛇。我省除了海蛇、金環蛇、眼鏡王蛇沒有,其他七種全有。
鄭海峰說,從祁門蛇傷研究所近50年來收治的7萬例病人分析,毒性最強的蛇前五名依次是銀環蛇、五步蛇、蝮蛇、白唇竹葉青和眼鏡蛇,眼鏡蛇只能排在第五名,「之所以把銀環蛇排第一,是因為它咬人最沒有感覺,等發現時就已經晚了。」
汪勝松說,與兇猛粗壯、毒性強烈的五步蛇不同,銀環蛇咬人後,傷者痛感不強,睡著或休憩時被咬甚至沒感覺。同樣可怕的是體形短的蝮蛇,有的才一尺多長,被咬者痛感也不強。2011年7月,一個10歲日本女孩到池州旅遊,在戶外散步時被蝮蛇咬傷,當時一度以為是蟲子咬的,直到嚴重腫脹才緊急送到祁門搶救。
戶外運動時要小心防蛇
近年來,隨著城市人熱衷登山、探險等戶外運動,發生人被毒蛇咬傷事件的機率也越來越高。「城市人大多對毒蛇沒什麼印象,總覺得距離自己很遠。」蛇傷研究所醫生陳鵬告訴記者,其實,城市公園、濱江溼地、靠近山林的城鎮,以及生態環境好的酒店附近、陰暗潮溼的老舊居民區,都可能有毒蛇潛伏。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有的傷者是將毒蛇當成寵物來養,結果被咬傷。還有人模仿影視劇中親吻、撫摸毒蛇的鏡頭,結果也被毒蛇咬傷,其中既有小孩,也有成年人。
該所為科研等需求,養殖了數千條蛇。記者在醫生的引導下,進入了飼養區。打開一個小門,記者視線範圍內就有上百條毒蛇在盤踞或爬行。「離遠點,(毒蛇)一眨眼就能竄出一米多遠!」記者靠近時,醫生一邊提醒,一邊拿起棍子,以防發生意外。據了解,以前也發生過醫生進行科研實驗時,被毒蛇咬到的事件。
「毒蛇是大自然的朋友,但肯定不是人可以隨便親近的。」汪勝松提醒,普通市民不要盲目去接觸蛇類,萬一被咬要及時就醫。
用抗蛇毒血清有講究
近日,在網上「急尋抗眼鏡蛇毒血清」的消息不斷傳出,引起了大家對抗蛇毒血清的關注。很多人質疑,既然抗蛇毒血清能救命,為什麼很多醫院沒庫存?祁門蛇傷研究所的汪勝松所長稱,目前國內抗眼鏡蛇毒血清已數年未生產,國內庫存非常稀少。而且,抗蛇毒血清只有早期用效果會好,中晚期就不明顯甚至有害。
用抗蛇毒血清有時效
8月20日下午,安慶太湖縣農民胡時生在家門口薅雜草時,被一條眼鏡蛇咬到左手。隨後,胡時生被輾轉送至湖北省英山縣醫院、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搶救。因找不到抗蛇毒血清,家屬發微博向社會求助。在本報聯繫下,家屬聯繫上了祁門縣蛇傷研究所。
為何抗蛇毒血清如此難尋?汪勝松稱,國內抗蛇毒血清僅有蝮蛇、五步蛇和銀環蛇三種,「抗眼鏡蛇毒血清生產成本高,用量少,相對價格也高。」他說,這種蛇毒血清以前有,現在很稀少了。
目前,抗蛇毒血清是多數醫院治療蛇毒傷的「王牌」用藥。不過,鄭海峰等多位醫師表示,抗蛇毒血清早期用效果較好,中晚期的效果不明顯甚至有害。如被五步蛇咬傷後流血不止,抗蛇毒血清會破血,用了反而有害。
「還有人對血清有過敏性休克,使用應更為慎重。」鄭海峰認為,血清不能作唯一治療藥物,後期還要綜合治療。
不要在小診所耽擱傷情
在國內,有一些專門治療蛇傷的醫院,如福建武夷山、江西鷹潭等地都有。但很多人被蛇咬傷,一般先送當地診所或綜合類醫院,等治療效果不好,才輾轉尋求專業治療醫院,往往會耽誤治療時間。
據悉,近五年來,祁門蛇傷研究所收治的5000多例傷者中,涉及到新疆、甘肅等十多個省區,其中大多數傷者,都是在當地治療無效後才輾轉送來,有的已經病危。
今年6月,績溪縣一位婦女被蝮蛇咬傷,曾在當地醫院治療,最終毒發身亡。類似因未及時治療而毒發死亡的,據祁門蛇傷研究所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有20人。
專家介紹,被毒蛇咬傷後,千萬不要過度擠壓或過緊捆綁傷處。
被蛇咬傷可申請補償
「從收治情況看,重症蛇傷患者致殘的後遺症發生率在20%以上。」汪勝松說,很多傷者基本康復後,因擔憂治療費用,在未完全治癒前,急著出院,隱患很大。
目前,黃山市及池州青陽縣、宣城旌德縣等地蛇傷患者,在祁門縣蛇傷研究所治療能直接結報醫療費用。但其他省份及省內多數地區,因無蛇傷專業治療機構,傷者跨省市治療的,醫療費不能直接報銷。
「被蛇咬的大多是農民、工人和戶外工作者,約20%屬於貧困人員。」汪勝松認為,各地政府應加大對蛇傷治療設施、人力及經費的投入。同時,對跨省市的蛇傷醫療費用報銷應出臺政策。對貧困群體的蛇傷治療也應給予政策資助。
由於很多毒蛇受法律保護,按我省相關規定,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的,當事人可向當地有關部門申請補償。不過,目前被毒蛇咬的申請補償很罕見。汪勝松希望政府能加大宣傳,落實該規定。
本組稿件由 本報記者 吳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