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繁育最美蛇 中國10大毒蛇中最毒竟是它!

2020-11-29 合肥網

  橫斑錦蛇,是一種中國獨有的蛇,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蛇,花紋美麗,性情溫和,而且無毒,也被稱為雅女蛇、橫紋玉斑蛇、橫斑玉斑蛇。

  橫斑錦蛇的拉丁學名中,就有「珠鏈」的意思。

  不過,這種蛇非常神秘,1929年美國學者Stejneger.L在中國四川雅安首次發現,但迄今活體不超過30條,甚至照片和影像都異常罕見。

  1980年、1987年、1988年,人們先後三次採集到橫斑錦蛇,經鑑定為獨立的物種,但因為野外個體數量太少,一直存在爭議。

  據澎湃新聞報導,現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創造了一個全球奇蹟,第一次成功人工繁育而來橫斑錦蛇!

  三年前,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丁利捕獲了一雄一雌兩條橫斑錦蛇,細心飼養三年,與西華師範大學、四川省林科院合作,終於攻克了繁育橫斑錦蛇的難題,首批蛇蛋孵化成功。

  經過觀察發現,橫斑錦蛇每天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靜臥,凌晨出來短暫活動覓食,主要吞食幼鼠,對控制高原鼠害有一定的幫助。

  丁利認為,這種蛇花紋美麗,而且沒有毒,有潛質成為爬行愛好者的寵物,但絕對不能從野外捕捉。雖然它還不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只是四川省地方保護物種),但數量如此稀少,很容易滅絕。

  橫斑錦蛇分布區域

  相關閱讀:

  中國十大毒蛇排行榜

  中國境內十大著名毒蛇:最毒竟是它?

  中國地域廣闊,南北氣溫溫差大,物種豐富,毒蛇資源也很多,其中主要的毒蛇有銀環蛇、金環蛇、蝮蛇、眼鏡蛇、五步蛇等,下面小編就來滿足一些蛇友的興趣,分享一些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毒蛇。

  第一名(冠軍):白唇竹葉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

  [學名]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分類地位]蛇目:蝰科

  [形態特徵]體長60--75釐米,尾長14--18釐米,體重約60克.頭呈三角形,其頂部為青綠色,瞳孔垂直,呈紅色,頸部明顯,體背為草綠色,有時有黑斑紋,且兩黑斑紋之間有小白點,最外側的背鱗中央為白色,自頸部以後連接起開形成一條白色縱線,有的在白色縱線之下伴有一條紅色縱線.有的有雙條白線,再加紅線.亦有少數個體為全綠色.腹面為淡黃綠色,各腹鱗的後緣為淡白色,尾端呈焦紅色.

  [生活習性]棲息於山區陰溼溪邊,雜草灌木叢和竹林中,由於綠的體色和善於纏繞的尾巴,很適應樹上生活,它們常吊掛或攀繞再溪邊的樹枝或竹枝上,體色與棲息環境均為綠色,極不容易被發現.有時也盤踞在石頭上,頭朝著溪流,若受驚擾就緩緩向水中遊去.晝夜均活動,夜間更為頻繁.竹葉青是常見的毒蛇,屬管牙類.平均每條蛇咬物一次的排毒液量為28毫克左右.捕食鳥,蛙,鼠類,有冬眠習性.冬眠期由大雪至驚蟄,5月份出洞.為卵胎生,7--8月產仔,每次產7--8條.剛出生的小蛇就有毒牙,也能傷人.

  [分布]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國外見於尼泊爾、越南等地。

  第二名(亞軍):白眉蝮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

  [學名] vipera ruselli siamensis

  [分類地位]蛇目蝰科

  [形態特徵]全長1米,重達1.5公斤.頭比較大,與頸區分明顯,吻短寬圓.頭背的小鱗起稜,鼻孔大,位於吻部上端.體背呈棕灰色,具有3縱行大圓斑,每一圓斑的中央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為黑色,最外側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紋.腹部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生活習性]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區.主要棲息在寬闊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區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帶活動,炎熱時喜歡棲息在蔭涼通風處.受驚時並不逃離,而是將身體盤捲成圈,並發出呼呼的出氣聲,身體不斷彭縮,持續半小時之久.以鼠,鳥,蜥蜴為食,採用突襲方式,軀幹前部先向後曲,猛然離地再向前衝並咬住獵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傷人畜較多,是我國劇毒蛇類之一.平均每條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約為200毫克.屬於卵胎生,7--8月份產仔,每次產仔十幾條左右。

  第三名(季軍):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俗稱山萬蛇,過山峰,過山烏,扁頸蛇,大吹風蛇,英雄蛇,麻骨烏,蛇王,大眼鏡蛇,大膨頸蛇,大扁頸蛇,黑烏梢等

  [英文名] King cobra、Hamadryad

  [形態特徵]具前溝牙的毒蛇。外形一般與眼鏡蛇相似,區別是眼鏡王蛇①體形較大,常長達3~4 m,最大長度紀錄幾達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種。 ②頭背除典型的9枚大鱗外,頂鱗之後尚有一對大的枕鱗; ③頸部擴展時,擴展部位較窄而長,且無眼鏡蛇的特有斑紋;頸部膨扁時有白色的倒寫V 字形斑,體背有窄白色帶斑紋40-50個,激怒時其前身1/2豎起,性兇猛,會主動攻擊人畜。 ④背鱗中段15行,尾下鱗部分成單。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橫斑;腹面黃白色。頸部腹面橙黃色。幼蛇黑色,具34~45個黃白色環玟。

  [生活習性]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 800 m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白晝活動。主要捕食蛇,偶爾吃蜥蜴等。卵生,7~8月產卵

  [中毒症狀]局部疼痛,四肢放射狀燒灼似劇痛,10天後局部壞死。腫脹達於軀幹持續約18天。全身水泡,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通常是咬後第5天出現。創傷要幾個月才痊癒。

  [分布]浙江、江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xz。國外分布於東南亞,南亞。生活於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區。

  第四名:灰藍扁尾海蛇Laticauda colubrina

  體型細長,體長可達200釐米,體重0.5--1.5公斤.身體前部為圓形,後部至尾部逐漸變成側扁.體背部青灰色,從頭至尾有51--68個青灰黑色的寬橫紋環繞蛇體.腹部黃色或橄欖色.

  地區分布

  產於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島沿海;國外見於印度半島沿海等地。

  第五名:尖吻蝮(五步蛇) Deinagkistrodon acutus

  頭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鱗與鼻鱗形成的一短而上翹的突起。頭背黑褐色,有對稱大鱗片,具頰窩。體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個方形大斑塊。

  腹面白色,有交錯排列的黑褐色斑塊。體形粗短,最長的雄性1335+206 mm,雌性1238+165 mm。背鱗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僅有極細的弱稜,其餘均具有結節的強稜,體表粗糙。

  腹鱗雄性152~169,雌性162~171。肛鱗完整。尾下鱗雄性51~61,雌性48~63,大多為雙行。尾尖一枚鱗片側扁而尖長,俗稱"佛指甲"。

  [分布]在我國分布範圍大致在東經104°以東,北緯25°到31°之間。已知的分布地區有安徽(南部)、重慶、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廣西(北部)、貴州、廣東(北部)及臺灣省。國外只見於越南北部。

  第六名:金環蛇Bungarus fasciatus

  全長1200~18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通身黑色,具較寬的金黃色環紋,體尾共有19~27+3~5環,黑黃二色寬度約相等。

  頭背黑褐色,枕部有淺色倒" 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故軀幹橫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圓鈍。頭橢圓形,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片,無頰鱗,上唇鱗7,2-2-3式。

  背鱗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腹鱗214~230,肛鱗完整,尾下鱗單行,29~39枚。

  [分布]我國分布於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包括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

  第七名: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全長1000~18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藍黑色,具30~50個白色或乳黃色窄橫紋;腹面汙白色。頭背黑褐,枕背具淺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較尖。

  頭橢圓形,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關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片,無頰鱗,上唇鱗7,2-2-3式。背鱗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腹鱗203~231;肛鱗完整;尾下鱗單行,37~55枚。

  本種有2亞種:指名亞種B. m. multicinctus Blyth腹鱗203~218,背面白色橫紋30~50個;雲南亞種B. m. wanghaotingi腹鱗213~231,背面白色橫紋20~31個。

  [分布]指名亞種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包括臺灣、海南與香港。雲南亞種僅見於我國雲南省西南部。國外分布於緬甸、寮國及越南北部。

  第八名: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頭長呈三角形,頭長約為其寬的1.5倍.頸細頭背布有很多細鱗片吻較窄

  兩鼻間鱗較小,隔有數片更小的鱗片左右兩眼上鱗之間一橫排上有小鱗14--16片

  鼻鱗與頰窩鱗前緣之間有1--數片小鱗

  體長1米左右體背顏色棕褐在背部中線兩側有並列的暗褐色斑紋左右相連成鏈狀

  腹部灰褐色有多數斑點

  棲息於山區森林中尾具有纏繞性夜行性食蛙蜥蜴鼠 鳥

  主要分布省份: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臺灣

  第九名:圓斑蝰Vipera russellii

  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等...

  食鼠類的小型哺乳動物卵胎生30--40最高的記錄為63仔..

  棲息於丘陵地帶多見於稻田在通風涼爽或陰暗處...

  頭呈三角形,體粗尾短,頭背有三塊圓斑,體背有三縱行大圓斑,背脊一行圓斑與兩側交錯排列,圓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鑲以黃白色邊,性兇猛。

  國內分布:福建(詔安,泉州,惠安,仙遊,南安),臺灣(花蓮,瑞穗,臺東,高雄,恆春,圓斑蝰成功,屏東,臺北),廣東(韶關,廣州),廣西(南寧)。國外分布:巴基斯坦,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

  第十名:舟山眼鏡蛇Naja atra

  [識別特徵]全長1000~20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沒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黃白色窄橫紋,在幼體較為明顯。受驚擾時,前半身豎起,頸部扁平擴展,顯露出項背特有的白色眼鏡狀斑紋或此斑紋的各種飾變。

  腹面汙白色,頸腹具灰黑色寬橫斑及其前方的兩個黑點。頭呈橢圓形,與頸區分不十分明顯,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沒有頰鱗;上唇鱗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鱗後入眶。第四、五兩枚下唇鱗之間嵌有一枚小鱗。背鱗平滑,中段21(19)行;腹鱗162~182,肛鱗完整或二分,尾下鱗38~53對。

  [學活習性]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 700 m左右的平原、丘陵與山區,見於灌叢、竹林、溪澗或池壙岸邊、稻田、路邊、城郊,甚至進入花園或住房。白晝與夜晚均見活動。捕食魚、蛙、蜥蜴、鼠、鳥及鳥蛋、蛇等。每年5月前後出蟄,11月進入冬眠。卵生,5~6月交配,7~8月產卵7~19枚,卵徑42~54 mm×26~31 mm;約經50天孵出仔蛇,全長約200 mm。

  [分布]我國特有種。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西至廣西東北部、貴州、重慶東南部,包括臺灣、海南及香港。

相關焦點

  • 世界5大最致命毒蛇,最毒的居然生活在中國,第二毒是非洲最長蛇
    而世界上5大致命的毒蛇,我們來看看吧、  第五名:森林眼鏡蛇,屬大型眼鏡蛇,全長1.2-2公尺,最長可達2.7公尺。除頭頸部呈褐色外,背部均為黑色。腹部則呈黃白色,並雜有黑色橫紋。此外唇鱗為白色,並鑲有黑邊。這種毒蛇棲息於熱帶雨林及周邊區域
  • 中國最毒十種蛇排行榜 第一絕不是眼鏡蛇!
    原標題:中國最毒十種蛇排行榜 第一絕不是眼鏡蛇! 蛇在大多人的心目中是一種恐怖邪惡的動物,現實中的蛇雖然危險,但絕對與「邪惡」無關。在全世界3000多種蛇裡,其中有毒的僅630餘種,而其中會主動攻擊人的更是少之又少。
  • 中國的10大毒蛇排名, 看見這些蛇就趕緊離遠點~~~
    每年死在毒蛇口中的人類數以萬計,而在中國有著哪些毒蛇呢?這些毒蛇有長什麼樣子呢?兇名遠播的五步蛇竟然僅僅排名第五!中國還有哪些劇毒蛇類呢?10、原矛頭蝮,嘴尖,愛鑽洞,好攻擊,能咬人,毒性很強。9、圓斑蝰蛇,體形粗大,圓斑花紋,咬住後不鬆口,後遺症嚴重。
  • 中國十大毒蛇 竟是它們
    中國十大毒蛇 竟是它們中國地域廣闊,南北氣溫溫差大,物種豐富,毒蛇資源也很多,那麼多的毒蛇你知道誰才是毒王嗎?下面就一起來盤點一下中國十大毒蛇。白唇竹葉青分布於東亞及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白唇竹葉青,頭部呈三角形,頸細,形似烙鐵。
  • 世界最「毒」生物,被毒蛇咬了還可能活,中了它的毒,只能死
    導語:世界最「毒」生物,被毒蛇咬了還可能活,中了它的毒,只能死每年秋季是我國江浙地區螃蟹出上市的時節,做為江浙地區人們最大喜歡的美食之一,在全國也是久負盛名,最為有名的就是上海大閘蟹了。上海大閘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幫助皮膚角化,老年人食用可以補充鈣質,緩解骨質疏鬆,兒童食用,可以預防佝僂病,是一種非常好的食補素材。除了上海大閘蟹 ,還有陽澄湖大閘蟹 ,洞庭湖大閘蟹等都是我國有名的出產大閘蟹的地方。其是洞庭湖大閘蟹最為著名,為大閘蟹中的冠軍。不管是哪裡是大閘蟹,都屬於同一種蟹,那就是中華絨螯蟹。
  • 浙江驚現中國第一毒蛇
    照片中的「主角」竟然是中國二十七種毒蛇中最毒的一種!他分布海拔要比較高,像我們這裡基本上要1200以上的海拔才有可能有這種蛇。 近年來是首次發現,在浙江省發現次數也是比較少的。 這是有毒蛇,目前好像醫療方面沒有專門對抗這種蛇毒的血清,比較難醫治的,還是靠我們中藥醫治,希望大家加強保護,不要輕易接觸它。
  • 中國十大毒蛇排行榜
    中國境內十大著名毒蛇:最毒竟是它?中國地域廣闊,南北氣溫溫差大,物種豐富,毒蛇資源也很多,其中主要的毒蛇有銀環蛇、金環蛇、蝮蛇、眼鏡蛇、五步蛇等,下面小編就來滿足一些蛇友的興趣,分享一些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毒蛇。
  • 我國最毒的蛇是哪種,它能在世界毒蛇種類中排第幾?
    我國最毒的蛇是哪一種,在世界毒蛇中能排第幾名?聽我慢慢道來,怎麼說我也是動物世界十年老觀眾了。我國最毒的蛇當屬銀環蛇,這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內陸最毒的蛇,分布在華中華南地區,常見的省份包括: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廣西、海南、貴州、雲南等省份。
  • 全球十種最恐怖的蛇排行 全世界最毒的十大毒蛇
    儘管如此,內陸太攀蛇的性格比較溫柔,如果你不捕捉它們,它們是不會輕易被激怒。這種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動物2、攻擊防禦細鱗太攀蛇蛇在捕食或受到驚擾時會將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來,攻擊速度極快,幾乎快到人眼無法看得見,是世界上攻擊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獵物還沒來得及反應,已被它的毒牙連續咬了二三下。當它採取防禦姿勢時,身體會抬離地面。
  • 中國首次成功繁育全球最美蛇 影像曝光
    它的珍貴:曾半個世紀不見蹤跡,被質疑是否存在  早在2000年,作為中國特有物種,橫斑錦蛇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隨後,被收錄為中國極危動物但關於它的研究,曾長時間停滯不前。  「它的性格太安靜了,太機警了。」8月14日中午,記者再次來到實驗室時,陳澤擰正在調試室溫。眼下,正是孵化的關鍵時段,溫度的把控必須嚴格。  說起橫斑錦蛇的安靜,陳澤檸提及了它的綽號「世界上最美的蛇」「雅蛇」。
  • 銀環蛇為何超越,號稱「蛇中之王」的過山峰,成為中國最毒的蛇?
    毒蛇是大家都非常害怕的一種動物,根據了解,我國境內所擁有的蛇大概已經達到200多種,其中含有毒性的大概是在50多種左右。其中比較常見的也就是眼鏡王蛇擁有著很強的毒性,而且還具有著免疫多數毒素的毒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銀環蛇。
  • 陸地最毒毒蛇與海洋最毒毒蛇,哪個更強一些?
    前段時間在某資訊平臺上看到了一篇名為「世界十大毒蛇」的排行名單,第一名是名不見經傳的內陸太攀蛇,據說它所產生的毒液中,大約每110毫克就能夠將大約50萬隻老鼠殺死,奪走100個成年人的性命,因此被認為是陸地上最毒的蛇。那麼海洋中最毒的蛇你知道是什麼嗎?
  • 100年不到30條:中國成功繁育全球最美的蛇
    橫斑錦蛇,是一種中國獨有的蛇,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蛇,花紋美麗,性情溫和,而且無毒,也被稱為雅女蛇、橫紋玉斑蛇、橫斑玉斑蛇。橫斑錦蛇的拉丁學名中,就有「珠鏈」的意思。不過,這種蛇非常神秘,1929年美國學者Stejneger.L在中國四川雅安首次發現,但迄今活體不超過30條,甚至照片和影像都異常罕見。1980年、1987年、1988年,人們先後三次採集到橫斑錦蛇,經鑑定為獨立的物種,但因為野外個體數量太少,一直存在爭議。
  • 探訪中國第一蛇村:40年與蛇共舞 村民靠「賣毒」發家致富
    子思橋村早已是全國最大的藥用蛇養殖基地。盛夏時節,正是小蛇繁育的高峰期,筆者走進「中國第一蛇村」,探秘村民「與蛇共舞」的生活。 在子思橋,最掙錢的還是養毒蛇,因為毒蛇可以提取蛇毒。
  • 為什麼內陸太攀蛇是地球最毒的毒蛇?
    全世界有蛇3425種,但是僅約15%被認為對人類是有毒的,科學家曾經對毒蛇的毒性做過測試,測試標準就是LD50,這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之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游離輻射的劑量。它是一個經過統計學處理計算得到的數值,通常以有毒物質質量與實驗生物體質量之比來表示,如mg/kg體質量。
  • 中國最毒的蛇是什麼蛇?這個你必須知道!
    之前一直在討論國外的毒蛇品種,一直沒有介紹過自己國內的毒蛇。今天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討論一下國內最毒的毒蛇。
  • 【毒蛇網】世界上最毒的蛇!
    因此,毒蛇是相當可怕的,沒有十足的把握,最好不要飼養劇毒的毒蛇,以免發生意外!及時是老師傅,也不是百分百的包治包好!前端時間飼養五步蛇的養蛇人就不慎被自己養的五步蛇咬傷死亡!有蛇友好奇的問?世界上最毒的蛇是什麼蛇呢?
  • 最毒的毒蛇是什麼?這種蛇很可怕,三分之一的非洲都是它的地盤
    它的命名主要歸功於它的嘴巴,這也是它和其他蛇類區別最明顯的地方。我們看到其他蛇的嘴巴都是肉色或淡紅色,而黑曼巴的嘴巴卻是黑色的。所以如果在非洲旅行遊玩,不小心遇到了這樣一條黑色嘴巴的蛇,那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了,因為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的毒蛇。
  • 世界10大毒蛇 最毒還屬澳洲內陸太攀蛇(組圖)
    世界10大毒蛇  第十名:Western Brown Snake  中名:西部擬眼鏡蛇  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1.5公尺。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八名: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學名:Notechis Ater  分布:澳洲東南部 - 塔斯梅尼亞島  資料: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原等地, 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 內陸太攀蛇是地球最毒的毒蛇,為什麼致死率卻是0?
    全世界有蛇3425種,但是僅約15%被認為對人類是有毒的,科學家曾經對毒蛇的毒性做過測試,測試標準就是LD50,這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之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游離輻射的劑量。它是一個經過統計學處理計算得到的數值,通常以有毒物質質量與實驗生物體質量之比來表示,如mg/kg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