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第一蛇村:40年與蛇共舞 村民靠「賣毒」發家致富

2020-11-22 騰訊網

浙江德清縣新市鎮子思橋村村民以養蛇為業,村裡最多時棲息著300多萬條蛇,不少人將這裡稱為「中國第一蛇村」。

浙江德清縣新市鎮子思橋村,全村面積不過1平方公裡,自上世紀80年代起,這裡的村民就以養蛇為業,最多時棲息著300多萬條蛇,其中幾十萬條更是如蝮蛇眼鏡蛇般的劇毒蛇。

如今,這個江南水鄉小村依然有1/3的村民養蛇,每年產蛇100多萬條。不少村民靠養蛇發家致富。子思橋村早已是全國最大的藥用蛇養殖基地。盛夏時節,正是小蛇繁育的高峰期,筆者走進「中國第一蛇村」,探秘村民「與蛇共舞」的生活。

攝影&撰文/吳建勳 剪輯/王士威

出品/騰訊新聞

點擊觀看 中國第一蛇村:蛇王與死神擦肩而過 取毒師一天收入上千元

蛇王楊洪昌:

「與蛇共舞」40年,與死神擦肩而過

今年 68歲的楊洪昌是村裡最早的養蛇人之一,最多時他一人就養著近20萬條蛇,當地人稱他為「蛇王」。如今楊洪昌經營著公司,專門從事蛇類繁育、養殖、蛇產品研發和深加工。

上世紀70年代,子思橋村是方圓十裡有名的貧困村。年輕小夥楊洪昌在村裡以捕魚種田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在18歲時,楊洪昌又得了強直性脊柱炎,至今落下駝背的後遺症。為了治病,楊洪昌四處求醫,花光了積蓄,身體卻未見好轉。

幾位杭州來的遊客慕名趕到楊洪昌的蛇場參觀。

窮途末路之時,一位上海老中醫給他支了一個招:「你這個病治起來很化錢,你們老家莫幹山有蛇,要不你回家抓點蛇泡酒喝喝看吧。」其實,早在400多年前,《本草綱目》就記載了中國17種蛇的藥用功效。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楊洪昌回家後就上山抓蛇浸酒喝。喝了幾年,不知道是不是蛇酒真起了作用,居然腰不痛了。楊洪昌心想,老是到野外抓蛇並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他萌生了人工養蛇的念頭。

楊洪昌正在用銀環蛇的蛇膽給一位客人治療皮膚病。

楊洪昌選擇在當地最普遍的一種赤鏈蛇作為種蛇。養蛇第一年,他買來4000個蛇蛋,最終,卻只孵出了1000條小蛇,虧了一萬多元。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家庭一整年的生活費都用不了一萬塊。自己患病,孩子又小,生意又虧本,楊洪昌一下子跌入深淵。村裡人也勸他,這蛇是野生的,家裡是養不好的。

但楊洪昌並不服輸,第二年,他吸取教訓,請教專家,試過水草、紙箱、沙土等材料後,楊洪昌發現,用泡沫箱來模擬蛇在洞穴中的生活環境最為適宜,這一次他採購了4萬隻蛇蛋,結果孵化出37000多條小蛇,每條賣到3.8元,一下子賺了十幾萬元。楊洪昌成了村裡最有錢的人。

在楊洪昌的帶領下,村民紛紛開始養起蛇來。最多的時候,全村85%以上的村民養蛇,一年養殖蛇達300多萬條。

現在,除了烏梢蛇、赤鏈蛇,楊洪昌掌握了幾十種蛇的人工繁育技術。特別是赤鏈蛇的孵化率已提高到了80%以上。正是楊洪昌的蛇孵化技術讓子思橋村一下子成了全國聞名的第一蛇村。要知道,全球蛇類繁殖產業70%來自中國,而在中國,只有800餘人的子思橋村就佔了近3成。

養蛇,難免會被蛇咬,楊洪昌說,他自己也記不清被咬過多少回了,剛開始養蛇的時候,一天要被咬上百口,不過被無毒蛇咬還是有驚無險的。而離死神最近的一次,是在為一條五步蛇擠蛇毒時,它的牙齒三百六十度會轉,雖然抓牢了頭部,但還是沒注意讓一個牙齒咬在手指頭上。五步蛇奇毒無比,弄不好就會要了性命。楊洪昌趕緊用刀在手上劃兩道口子放血,用水急衝,再叫車送杭州醫院打血清。養了一輩子蛇的楊洪昌,每每回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取毒師錢武松:

徒手取毒遊走生死邊緣,一天收入上千元

在子思橋,最掙錢的還是養毒蛇,因為毒蛇可以提取蛇毒。蛇毒有軟黃金之稱,凍乾粉每克可以賣到上百元。然而,要從巨毒的蛇口中取毒並非易事。在當地,取毒師也許是最危險的一項職業。今年60歲的錢武松從1985年開始,就從事這項高度危險的職業,錢武松說,全中國像他這樣的取毒師估計也不到百人。

當地村民養的最多的毒蛇是腹蛇,一般都養在野外的蛇池裡。這些蛇每次都是間隔一二十天才取一次蛇毒。取蛇毒前,錢武松會換上雨靴,隻身進入蛇池抓蛇。一塘蛇池少說也有兩三千條蛇。錢武松用一個畚箕將蛇裝入袋子,再用長鑷子將游離在地上、草叢中的蛇夾起。

錢武松取蛇毒的動作已是十分嫻熟。他徒手抓住蛇頭,然後迅速將蛇的牙齒靠近一隻小量杯的內壁,手的食、拇二指使勁,在蛇頭兩側的毒腺部位擠壓,只見一股黃色的液體便從牙齒中間噴射而出,「這就是蛇毒,有『液體黃金』之稱。」老錢不斷地反覆這個動作,鬥大的汗珠已滲滿額頭。老錢每一次都不敢馬虎,他說,取毒師最忌諱的就是喝酒,因為稍有大意,就可能會被蛇咬到。

一轉眼功夫,老錢面前的量杯已盛滿了毒液。老錢趕緊將蛇毒倒進一隻大的塑料瓶中,然後放進冰箱冷凍起來。

老錢說,蛇毒如果不進行冷藏,就會變質。蛇毒都是有醫藥廠家專門前來收購的。毒液要賣到二三十元一克,凍乾粉則要賣到一百多元一克。據悉,毒蛇的毒液價值很高,能夠被製成血清、溶栓劑等為相關臨床治療所用。

老錢是隔壁桐鄉人,從家裡到子思橋村不過十幾分鐘的路程。年輕時,他也曾養殖過蛇,但後來經營不太好。聽說義烏那邊有人專門提取蛇毒,很掙錢。老錢還專門跑到義烏去看,可是人家不願意傳授。沒辦法,老錢只得回家自己摸索。起先也被蛇咬過幾次,但後來取得多了,也就熟練起來了,近幾年再也沒被蛇咬過。現在,他每天遊走在生死邊緣,徒手從上千條毒蛇口中提取毒液。一天收入上千元。

老錢說:「早些年,子思橋的許多村民光靠賣蛇毒,就早早走上了發家致富之路。」

女大學生楊曉霞:

每晚枕著上萬條蛇入眠

凌晨4點,年輕的養蛇人楊曉霞早早起床開始忙碌,她已經連續半個多月沒有睡好。這幾天,她養殖的赤鏈蛇正在產卵,每隔2個小時,她和丈夫小孫就要輪流換班將蛇蛋取出,以保證它們安然無虞。小楊告訴記者,蛇在半夜到早上是產蛋高峰期,如果不及時收撿,一來怕被蛇吃掉,二來高溫天,怕長時間暴露脫水會影響孵化。

諾大的蛇房裡光線昏暗,窗戶上都蒙著厚厚的黑布,地面上鋪了一層厚厚的細沙,上百個網袋緊挨著放在沙上。每個網袋中都盤著好幾條蛇,袋口用繩紮緊,防止蛇逃脫。小楊半蹲下身子,輕輕地解開繩子,把手伸進袋子,將一個個剛產下來的蛇蛋取出。夏季是蛇類產卵的高峰,這一天,小楊飼養的蛇產蛋5000多枚。小楊告訴記者,這裡養了足足有差不多一萬多條赤鏈蛇。

而在隔壁的一間屋子裡,整齊地堆放著十多個泡沫箱。小楊掀起一個蓋子,裡面同樣平鋪著細沙,小楊將蛇蛋整齊地排好,然後蓋上細沙。要是不出意外,8周以後,就能孵化出一條條小蛇。

小楊所在的子思橋村,地處浙江北部,年平均氣溫常年保持在20度左右。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使得這裡成為眾多蛇類繁衍棲息的理想家園。最多的時候,全村超過85%的家庭都在養蛇。父輩靠養蛇為生,小楊自小就與蛇打交道。8歲的時候,她就跟著父親一起到蛇棚裡撿蛇蛋。從浙江中醫藥大學畢業後,小楊更加認識到開發蛇的藥用價值的重要性。小楊說,其實養蛇並沒有什麼可怕,時間久了,你就會覺得它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小楊正在給腹蛇池遮陰。

4年前,小楊和丈夫小孫正式從父親那裡接手開始養蛇。孵化赤鏈胎蛇,一年也只要忙碌三四個月。在村上,一般養蛇戶每年賺個十幾萬元沒有問題。但小楊告訴記者,養蛇也會面臨市場風險,弄不好也會虧。比如2017年,當時母蛇價格炒得很高,要120元每斤,但小蛇價格卻賣到一條才不到5元,許多養殖戶就虧本了。如今,小楊和丈夫飼養了差不多一萬條赤鏈蛇和2萬條腹蛇。

小楊的兒子對蛇從不懼怕。

這幾年,子思橋村的養蛇業也在慢慢變化。養蛇的人少了,很多年輕人又幹回了老本行,做起了絲織圍巾。小楊和丈夫小孫都是「85後」,是子思橋村裡最年輕的養蛇人。

「如果只是把蛇抓來,等飼養大後剖蛇入藥,這個產業是沒有前途的。」小楊對於此前的養殖方式,並不太贊同。她開始對更多品類的蛇進行人工養殖實驗,從蛇蛋孵化、小蛇培育到人工繁殖的全套養殖技術 。

對小楊這樣的蛇村下一代來說,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深化,蛇村又會走出一條怎樣不同的路來呢。

相關焦點

  • 探秘「中國第一蛇村」:幾百村民養300萬條蛇
    就在不遠處的白牆上,「中國蛇村」的宣傳語赫然在目。自上世紀80年代起,村民以養蛇為業,在不到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最多時飼養著300多萬條各種蛇類。後來,不少人將這裡稱為「中國第一蛇村」。近40年了,蛇村如今怎樣了?記者近日走訪德清子思橋村,探秘村民「與蛇共舞」的生活。
  • 探訪廣西「吸毒村」:村民曾以為用白粉造原子彈
    用村黨支部書記凌振森的話說,「這裡三面環邊,條條道路通越南,一不小心撒泡尿就違反國際法了。」  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但打通了村民邊貿往來的「小康之道」,曾幾何時,也為「敗家之毒」敞開了大門。村內不少年輕人染上毒癮,多個家庭因毒品陷入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境地,曾有4名村民因販毒被執行死刑。
  • 蛇島「守蛇人」,與蛇共舞40年
    與蛇共舞40年,孫立新與一眾「守蛇人」們親眼見證了蛇島蝮蛇的數量由少到多。  人與蛇鳥爭天地  千萬年前,蛇島不是島,島上也不只有蛇。那時,渤海與黃海還是平原,山東與遼寧也不隔海相望,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改變了這一切。  如今在蛇島的周圍還能看到板塊斷裂的痕跡。
  • 村民幾十年來靠手工扎高粱杆掃帚為生,有村民日入700元
    掃帚是掃地除塵的工具,它源於早在四千年前的中國,現在每家每戶打掃衛生時都離不開它。如今人們家裡都鋪上了地磚,掃地已經變得輕鬆,所以現在的掃帚很多都是輕便的塑料的,不過,一些以前用習慣了手工編扎的高粱杆掃帚的,和生活在農村的人依然喜歡用手工編扎的高粱杆掃帚。
  • 中國「蛇村」年售300萬條毒蛇 外媒:蛇農可年入40萬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導 英媒稱,許多人怕蛇,不願靠近它們。但是,對於願意把恐懼放在一邊的人來說,蛇的生意有錢賺。賺多少?一年1200萬美元怎麼樣?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12日報導,這是在中國浙江省一個名叫子思橋的小村子裡,一些養蛇人的收入。方寅(音)和他的妻子楊曉霞(音)就是其中的兩位。方寅說:「起初我怕蛇,覺得它們讓人很不舒服。不過現在,我已經習慣了這一切。」在子思橋村的許多人家,都可以看到眼鏡蛇、蟒蛇和蝰蛇,正因為如此,許多人把這個地方稱為「蛇村」。
  • 他用蛇,讓這個村遠近聞名
    種,中國有241種,還在隨著野外調查的深入不斷增加,對於這種神秘的動物,相信很多人雖然好奇,但真要現實裡見到都避之不及,特別在這241種蛇裡有很多帶有劇毒。沒有人敢靠近這個村子,因為在這個面積不大的小村莊,大大小小的盤踞著幾百萬條蛇。就連隔壁村的人,都不敢走鄰串巷,對於蛇村,遠而避之。
  • 探訪《啥是佩奇》拍攝地,村民不認識佩奇:配種的配?傳奇的奇?
    全文3068字,閱讀約需6分鐘1月17日晚,一部5分40秒的短片《啥是佩奇》迅速刷爆朋友圈,短片中那個粉紅色的「硬核佩奇」成為2019年誕生的第一個「網紅」。與此同時,短片的拍攝地與主角李玉寶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關注。
  • 中國「福利」最好村莊,村民沒錢就去河邊撿石頭,靠它娶妻買房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流傳著「靠山吃海」的諺語,許多人依賴當地資源來造房子,但也有一些資源不足的地方,所以他們只好外出,到國外打工,大家聽說我們中國有這樣的村莊了嗎?中國所謂的「福利」最好的村莊,沒有錢在河裡撿石頭,靠老婆買房子,這是哪個村莊?
  • 涉縣林峰村:發家致富有奔頭
    地處太行深山區的涉縣鹿頭鄉林峰村,在黨支部書記趙愛平的帶領下,建立養豬場,鼓勵村民依靠自身努力發家致富,盡心盡責,力爭自己的最大努力,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去年,為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林峰村集體投資20餘萬元建成一座200頭規模的養豬場,現存欄180餘頭,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增加5萬元以上。
  • 華東第一村上海閔行區旗忠村村民心中的謎團
    華東第一村上海閔行區旗忠村村民心中的謎團       記者採訪這幾天,上海罕見地下起了大霧,位於上海閔行區的旗忠村是遠近有名的
  • 養殖毒蠍子的第一書記
    藍振規口中的第一書記,就是整日奔波在弄京村裡的年輕帥小夥邱曉君。和別的駐村第一書記一樣,進駐村裡,邱曉君就馬不停蹄地開始入戶調查,一戶不落,詳細了解村民家裡的情況。邱書記心裡盤算,要在一兩年時間內,帶領村民脫貧,靠常規辦法發展產業,難度超大,必須要靠非常手段來抉擇,實行彎道超車。他在外出考察期間,瞄準了蠍子項目。養殖毒蠍子不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資源。成本低,產能高。隨即向後盾單位報告、立項。
  • 中國最毒十種蛇排行榜 第一絕不是眼鏡蛇!
    原標題:中國最毒十種蛇排行榜 第一絕不是眼鏡蛇! 蛇在大多人的心目中是一種恐怖邪惡的動物,現實中的蛇雖然危險,但絕對與「邪惡」無關。在全世界3000多種蛇裡,其中有毒的僅630餘種,而其中會主動攻擊人的更是少之又少。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廣西柳州下陶村:洋紫荊花開幸福來
    央廣網柳州10月31日消息(記者許大為)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廣西柳州市下陶村三面環山,人均耕地僅1.2畝。近年來,為解決人多地少收入低的局面,下陶村通過發展洋紫荊等特色種植,多措並舉發展「花經濟」,實現脫貧增收,成為遠近聞名的「紫荊花村」。
  • 最美母親:與蛇共舞 口含蜈蚣 只為重型地貧女兒重獲新生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與蛇共舞、催眠蜥蜴、口含蜈蚣……這些聽起來就心驚膽戰的動作,卻是許芬謀生的手段,也是全家經濟收入的唯一指望。41歲的許芬是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全安鎮皂角村人,她的丈夫曾正輝患有肝硬化,小女兒曾瑾萱患重型地中海貧血,面對不幸,她用瘦小的肩膀獨自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 這段時間,容縣這個村的村民紛紛上山給樹剝皮,怎麼回事?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記者來到傳統種植肉桂樹較多的容縣松山鎮尋陽村雅秀組探訪,此時正是剝肉桂皮的時節,村民每天上山剝桂皮。農曆三月,村民上山剝肉桂皮走入尋陽村雅秀組,一股濃鬱的肉桂香氣撲鼻而來,曬場上擺滿了正在晾曬的新鮮肉桂皮。山上一派忙碌,村民紛紛在剝樹皮。
  • 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銀川2月22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記者任瑋  到底要不要種黃花菜?就這個問題猶豫、爭論過多次後,賈廷升和媳婦終於達成了共識:「種!15畝地全改種黃花菜!  賈廷升口中的虎書記叫虎正南,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柳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寧夏國土資源廳派駐柳泉鄉扶貧工作隊的一員。這個春節,閒下來的虎正南盤點自己一年的工作,發現最大的收穫,是念好了「黃花經」。  柳泉村是移民村,也是全鄉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 桂東一村民在家門口被「烙鐵頭蛇」咬傷住院
    被毒蛇咬傷後,陳某就近拿起一根棍子將蛇打死。被毒蛇咬傷的陳某是桂東縣四都鎮雙溪村人,據陳某回憶,6月12日晚上19點30分左右,吃完晚飯後,他在房屋門前衝洗菜板,洗完菜板轉身回屋的時候,一條蛇突然從茅草叢裡鑽出來,在他的右腳腳跟處方咬了一口。「感覺很痛,流了很多血。」
  • 男子靠養冷血動物發家 家中到處都是名貴蛇
    冷血動物是指「非恆溫動物」,例如鱷魚、蛇、青蛙和蜥蜴等。國外一男子酷愛冷血動物,他養了蜥蜴,更加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他養了一屋子的蛇。原來這位男子是專門養蛇的,他養了各式各樣的蛇。通過賣蛇,男子已經發家致富。
  • ...平度市店子鎮大王家村幾十年來有了第一筆村集體收入
    8000斤「扶貧地瓜」被包圓 負債村幾十年來有了第一筆村集體收入半島記者 徐傑「幾十年了,俺們村終於盼來了第一筆集體收入,真讓人高興!」12月23日,在平度市店子鎮大王家村,當村民們從愛心企業採購人員手中接過厚厚一沓現金時,大伙兒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
  • 寶興縣磽磧藏族鄉嘎日村:生態旅遊業 讓村民端上「 金飯碗」
    難怪張文華笑稱,自己的家從「破房、陋鍋、煙灶火」變成了如今雪白牆壁、瓷磚地板、獨立衛生間,靠鄉村旅遊脫了貧、發了家。「我打算明年把後院利用起來,種上綠色蔬菜,建個生態餐廳。以後,依靠政府把能讓人玩起來的旅遊項目搞起來。客人玩得好,票子才能留得下。」記者採訪得知,張文華建設農家樂共投資10萬餘元,很大一部分都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