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啥是佩奇》這部短片在網上爆紅,但被山頭包裹的村子並沒有被驚擾到……在短片以病毒式傳播的同時,問及村民「啥是佩奇」,一些年長的村民仍然表現出些許困惑,「配種的配?傳奇的奇?」
全文3068字,閱讀約需6分鐘
1月17日晚,一部5分40秒的短片《啥是佩奇》迅速刷爆朋友圈,短片中那個粉紅色的「硬核佩奇」成為2019年誕生的第一個「網紅」。與此同時,短片的拍攝地與主角李玉寶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關注。
對於短片中呈現出的農村圖景,有人提出質疑,認為為了突出戲劇效果,短片把這種城鄉之間的鴻溝嚴重誇大了。城鄉之間的鴻溝有沒有誇大,短片有沒有在消費貧窮?帶著這些疑問,新京報記者實地探訪了《啥是佩奇》的拍攝地——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小南辛堡鎮外井溝村。
儘管這部短片在網上爆紅,但被山頭包裹的村子並沒有被驚擾到……在短片以病毒式傳播的同時,問及村民「啥是佩奇」,一些年長的村民仍然表現出些許困惑,「配種的配?傳奇的奇?」,只有幾位年輕人通過手機看過這部短片,表示「挺正能量的」。
啥是佩奇?「配種的配?傳奇的奇?」
從北京東五環到《啥是佩奇》拍攝地外井溝村距離120公裡,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雖距離不遠,但溫度卻相差很大。過了八達嶺,氣溫要比北京低5攝氏度。村書記張先生說,這裡冬天最低溫度能夠達到零下30攝氏度,「你見過凍死的兔子嗎?在山上凍死了。」去年12月,導演張大鵬在這裡拍攝《啥是佩奇》時,零下20攝氏度。車子駛進外井溝村,一下車便感受到了一陣寒意,手機電量迅速減格。
與最近幾天《啥是佩奇》在網上呈現出的火爆之勢相比,外井溝村卻顯示出一種平靜,再加上寒冷天氣的襯託,讓這種反差更為強烈。
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幾位外井溝的村民,向他們提出「啥是佩奇」的提問,結果卻出乎意料,儘管去年在這裡拍過了宣傳片,並且隨著這幾天的刷屏,「硬核佩奇」已然成為2019年誕生的第一個網紅,但是大部分老年人仍不知道「啥是佩奇」,有一位大爺在思索之後答道:「啥意思?是配種的配?傳奇的奇?」相比知道「啥是佩奇」,這位大爺更關心的是他家的豬今年能產多少崽兒,能賣多少錢。
《啥是佩奇》中那隻差點被李玉寶塗成紅色的黑豬,就是這位大爺家的,那場戲就是在他家拍的。有人說,你這隻黑豬算是「網紅豬」了,可得好好養著,大爺只是呵呵一笑。大爺平時的收入就靠養豬,現在養了50多頭,最多的時候養到接近90頭。雖然大爺的兒子給他買了一部990元的智慧型手機,「能視頻聊天,有微信,支付寶」,但他並沒有看《啥是佩奇》。
村裡老人面臨著和片中李玉寶同樣的問題
之前有評論說《啥是佩奇》的敘事,是建立在城鄉鴻溝和信息鴻溝的基礎之上,誇大了城鄉之間的鴻溝。其實,通過走訪了解到,片子中呈現出的城鄉之間的鴻溝相對客觀,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這個鴻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存在。
《啥是佩奇》中有一個鏡頭,李玉寶為了知道「啥是佩奇」,來到村委會用大喇叭廣播尋找佩奇。對於有些城市人來說,這個場景帶有些許荒誕,似乎還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想像中,但新京報記者在探訪過程中,卻發現這都是真實存在的。村裡主要道路上,每隔幾十米都會在電線桿上安裝一個大喇叭,為的就是村長在通知一些重要事情時能夠保證村裡的每位村民都能聽到。
外井溝村四周基本都被山圍繞著,《啥是佩奇》開頭,李玉寶站在山上打電話就是在村裡的一座山頭拍的,因為手機信號不好,李玉寶沒有聽清楚孫子要的禮物是啥,只聽清楚「佩奇」兩個字,故事也由此開始。其實,新京報記者在村裡走訪的過程中,手機信號也時不時處於無法連接狀態,能夠深切體會到李老漢在與孫子打電話信號中斷時的焦慮。
更讓人焦慮的是,這裡的老年人也面臨著《啥是佩奇》中李玉寶同樣的問題,子女大部分都不在身邊,情感上難免會有缺失。據外井溝村村書記張先生說,村裡目前人口有600左右,但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或做生意,家裡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而這些老人大部分也都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還是那種老年機,像李玉寶一樣只能通過電話與子女溝通。
平時村子裡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主要收入是靠種植玉米和海棠。懷來縣是全中國海棠果種植最知名的產地之一,外井溝村的山上種滿了海棠樹。這種長相類似山楂的果子,卻比山楂金貴多了,有的就跟超市賣草莓似的,一小盒一小盒地賣,是全村的重要經濟來源。村書記說:「靠海棠的話,一斤兩塊錢,最好的能到三塊,多的話每戶一年能賣個兩三萬。」每年東北地區都有來收購的,用箱子一箱一箱地運往東北直接凍上之後再賣,也有天津的客戶買來之後做果盤。
但是,這種靠天吃飯的收入不穩定。採訪過程中,一位村民很無奈,有時候天就是不下雨,眼瞅著棒子長,看著都旱死了沒辦法,光靠海棠果也不能生活。他兒子至今也沒有娶上媳婦,「都吹了,娶媳婦都費勁。」
▲外井溝村。新京報記者 滕朝 攝
主演李玉寶至今不知道「啥是佩奇」
《啥是佩奇》的主角李玉寶並不是外井溝村的村民,他住在離外井溝村20幾裡地外的一個村子。他平時的工作是在懷來縣小南辛堡鎮天漠影視基地上班,專管滑沙娛樂項目。當時導演想在影視基地選幾位工作人員,李玉寶就去試鏡,「人家拿劇本讓你看,你去演,現場錄下來讓導演看,看誰的臺詞說得清楚,然後再篩選。」
天漠影視基地雖然不算是太大的影視基地,但一年也能來幾個劇組,《亮劍》、《還珠格格》等影視作品就曾在那裡拍攝過,李玉寶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去看,「多少有點基礎吧」,就被導演一眼相中了。
畢竟是第一次拍戲,剛開始拍還是會有些緊張,「你要是一點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一拍拍兩天,哪個鏡頭裡都有你,你就不緊張了。」因為年齡大了,全部記住臺詞有些難度,很多時候李玉寶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說的,「說話可以多一句少一句,但是意思不能變,咱任意說,只要把人家的意思說出來就行。」對於這次拍攝過程,李玉寶說:「就和現買現賣的道理一樣,拍完這一條,下一條就說咱怎麼怎麼拍,然後再往下拍。」
在外井溝拍了一天半,第二天中午李玉寶就跟著劇組去北京拍了半天,晚上六點多吃完飯回到家都11點了。對於這次拍攝的片酬,李玉寶說,多少報酬是有的,但沒有透露準確數字。拍了兩天戲後,李玉寶感覺挺驕傲的,一個素人竟然做了一回演員。《啥是佩奇》刷屏之後,李玉寶陸續接到不少電話,面對突如其來的「小火」,他似乎也沒受什麼影響,「該吃吃該喝喝,火不火對我來說沒啥,畢竟咱不是年輕人,咱也沒有別的想法,畢竟形象不是那麼好,也不是那麼會說話。」
拍完《啥是佩奇》後,李玉寶至今也不知道佩奇是啥,「我也沒見過,我的理解就是小孩子的玩具。你想咱都是快60歲的人,根本就不接觸這些東西。」在這之前,李玉寶白天要去上班,晚上孫子有爸爸媽媽陪,也沒時間陪孫子看動畫片。
不過,這部短片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留守老人在家渴望兒子孫子回家團圓的那種心情。短片中的角色與現實中的李玉寶很相似,今年他兒子要去兒媳婦家裡過年,兩家每年輪流在各自家裡過年,「今年就剩俺老兩口。」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吳奇函 校對 郭利琴
圖個明白
扒一扒小豬佩奇的「上位」史
電影預告片《啥是佩奇》在一個毫無徵兆的夜晚意外地刷屏了。小豬佩奇這個文化icon在沉寂了幾個月後,在金豬年的春節重新崛起。把小豬佩奇從童話世界裡拽出來,我們試圖弄清這隻從英國漂洋過海而來的粉色小豬是怎樣在中國「上位」的。
值班編輯 花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