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豬佩奇在網絡上有點火,視頻《啥是佩奇》賺足了流量和眼淚。
有小朋友就提問了:佩奇和八戒是同一種豬嗎?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涉及不少知識點。
古人怎樣養豬
說起豬,世界上大概沒有其他人比中國人感情深了,畢竟我們的「家」字下面的「豕」就是代表一頭豬。
中國是最早將野豬訓練為家豬的國家。
(賈湖遺址出土的中國最早家豬骨骼標本)
河南舞陽的賈湖遺址就出土過一個家豬的骨骼標本,其距今已有9000年。
同時期的廣西桂林甑皮巖遺址中,也出土了和野豬明顯不同的豬骨,算得上中國人養豬最早的證據。
雲南晉寧石寨山遺址出土的「牧豬圖」,新石器文化。
六七千年以前,我國已開始用木柵養豬,不再放養。商周時還有一大創造,就是發明了閹豬技術,閹過的豬會變得膘滿臀圓。漢代,已經有人專門從事給豬配種的行當。中國古人為什麼要養豬?主要為了吃肉!早期人們定居生活逐漸穩定,居所附近的野生動物資源逐漸減少,養豬就能提供更穩定的肉食供應。有學者推測,中原地區從距今一萬年到七千年間,豬的肉食貢獻率從10%猛增到70%左右。
八戒是何方豬
眾多影視劇作品裡,絕大部分的二師兄都是白白胖胖、憨態可掬的形象。
但原著裡的豬八戒其實並非這樣。
《西遊記》裡,老丈人評價他:「初來時,是一條黑胖漢,後來就變做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呆子。」孫悟空第一次見豬八戒,看到的是「只見半空裡來了一個妖精,果然生得醜陋:黑臉短毛,長喙大耳……」
再仔細考證一下,《西遊記》裡,唐僧和孫悟空是來到了烏斯藏國的高老莊遇到了豬八戒。在吳承恩生活的明代,烏斯藏就是今日的西藏,所以豬八戒很可能是一隻西藏豬。
在中國本土豬種中還真有西藏豬這個物種,長著一身黑毛。
吳承恩把豬八戒寫成黑胖漢,因為中國有四分之三的本土豬種都是黑豬。比如做經典川菜回鍋肉,要正宗就要用成華豬。
它們長著一身黑毛,腰寬臀大四肢短。其肌內脂肪含量可以達到3.5%(白豬的通常只有1%),所以炒出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感覺此處應有口水~
佩奇又是啥豬
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絕大部分豬都是白白淨淨的,它們其實都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的品種,或者是引進品種跟本土豬雜交而來的。
比如來自英國的大約克夏豬(俗稱「大白豬」)、來自丹麥的長白豬。
《小豬佩奇》這部動畫來自英國公司,原創作者也是英國人,佩奇一家白中透粉,所以極有可能就是大白豬。
這些外國的品種有些非常吸引人的特點,比如生長速度快、屠宰率高和瘦肉率高,這樣就能形成價格便宜的優勢,所以迅速地佔領了市場。相比之下,中國本土的豬種雖然能生,但大部分「肥」且「慢」。比如洋血統的白豬瘦肉率可以達到60%,但成華豬只有40%,而且要餵一年才能出欄,比洋豬耗時多一倍。受到外來豬的擠壓,目前中國本土豬的狀況岌岌可危。又拿美食扛把子成華豬舉例,前些年情況最危急的時候,只剩下五六十頭,瀕臨滅絕。且吃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