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問卷研究中,分析問卷信效度總是不可避免的環節之一。
很多人會選擇直奔主題,點開信度分析界面,拽上所有題目就開始分析。
但往往這樣「高效」的做法,總是得不到理想的結果。
如何更有效獲得信度分析結果,避免無用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
本文嘗試從分析思路角度進行梳理,希望能夠讓大家對信度分析有更深入地理解。
1. 為什麼要做信度分析
在進行信度分析前,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信度,以及為什麼要做信度分析。
一份問卷在調查研究中,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導致實際測量的結果與預期想測量的目標產生偏差。檢驗問卷的信效度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回答的結果能夠真實反映預期目標,收集的數據有分析價值。
信效度區分: 問卷信度效度之間有什麼關係如何分析
2. 信度分類
單看信度,可以將信度分為兩類:內在信度和外在信度。
內在信度側重問卷結構的一致性,也就是看題項是否都是考察同一個方向的問題。最常用的內在信度指標為Cronbach α係數和折半信度。
外在信度側重測量問卷在不同時間得到結果的。最常用的外在信度指標是重測信度。
(1)Cronbach α係數:
目前最常用的信度測量方法。很多人第一次分析信度會認為信度分析就只有這一種,實際上還有很多測量信度的方法,只是這種方法最方便,可操作性強,因此多數論文中都會使用該方法。
操作方法:使用SPSSAU信度分析進行分析時,應按同一維度的題項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整個量表分為幾個維度就需要分析幾次。(詳細過程請參考SPSSAU信度分析幫助手冊)
判斷標準:信度係數越大,代表信度越高。
結果展示:最終可將各個維度對應的分析結果整理匯總成一個表格進行展示。
(2)折半信度
折半係數是將所有量表題項分為兩半,計算兩部分各自的信度以及相關係數,從而估計整個問卷的信度。
操作方法:在SPSSAU選擇信度分析時,右側下拉框處選擇『折半係數』。
判斷標準:折半信度係數越大,代表信度越高。
分析時需要結合兩部分題項數是否相等,選擇折半係數(Spearman-Brown係數)。
其判斷標準可參考α信度係數的衡量標準。如果折半係數值介於0.7~0.8之間;則說明信度較好;如果折半係數值介於0.6~0.7;則說明信度可接受;如果折半係數值小於0.6;說明信度不佳。
(3)複本信度
複本信度是指設計兩份(或多份)功能一致內容不同的問卷,對同一批樣本進行測試,並兩次結果的相關性。複本信度多用於教育學測驗效果的信度考察,在一般量表中很少使用。
操作方法:分別計算兩個複本各個維度(或整體)得分,使用pearson相關分析,考察兩個量表的相關性。
判斷標準:相關係數越大,代表相關性越高,信度越高。
(4)重測信度
重測信度是指在不同時間,對同一批樣本進行兩次相同內容的問卷測量,並兩次結果的相關性。
操作方法:和複本信度方法一致。分別計算兩個複本各個維度(或整體)得分,使用pearson相關分析,考察兩個量表的相關性。
3.信度不達標的解決方法
信度係數不達標,通常就代表問卷質量不佳,需要刪除部分題項或重新編制問卷。
但有一些情況下,信度係數過低甚至出現負值,可能是由於操作不當導致的。
①反向計分題未處理
如果α信度係數值小於0,很可能是量表中存在反向計分題,而在分析前未進行處理。
解決方法:先對反向題進行數據編碼,反向處理後,使用處理後的數據進行信度分析。
②放錯題項或用錯方法
信度分析只針對量表題,如果將非量表題都放進去分析,就會導致結果非常槽糕。
解決方法:非量表題建議用文字描述數據收集的過程、樣本有效性、無效樣本的處理過程等,以證明數據質量可信可靠。
③樣本量過少
樣本少信度係數值相對會較低。
解決方法:增加樣本量。
更為詳細地說明可以查看SPSSAU文章:信度不達標的處理方式以及結合SPSSAU幫助手冊說明進行操作。
4.分析思路
從分析角度看,為保證問卷質量,通常會在正式調研前,進行預調研,即小規模發放問卷,根據調研的信效度結果對問卷題項做調整,然後在進行正式調研。
預調研階段和正式調研階段均需要對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在確定問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後才可進行進一步分析。
總結
信度一般都比較容易達標。但如果沒有進行預調研,且原本設計題項的就較少,在正式分析階段得到信度係數非常低,很難進行調整,因此建議大家標準流程進行預調研。
以及以上所有信度檢驗都只針對量表題。非量表題分析請參考SPSSAU文章SPSSAU非量表類問卷要怎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