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短評|《殺人回憶》:兇手就在你我之間

2020-12-04 電影滔客志

近年來,「暴力美學」成為媒體一再提及的名詞,許多強調暴力與血腥的電影、繪畫、文學等,充斥著社會各階層。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暴力儼然成為一種美的表現,美的象徵,甚至成為時代的潮流。

《殺人回憶》中,不論是警察逼供的手法、封鎖現場的舉動,都與激烈的「肢體動作」有所關聯,他以特殊的長鏡頭呈現,將同一時空發生的事物都縮在一塊,有些小舉動(居民吵架、碰撞)亦能融合到大的事件面向(新聞採訪警察調查案件),片段式的暴力美學運用,成了此部片的特色。

電影流暢度

導演優在於營造電影的氛圍,完整的合理性,卻又適時的安排穿插一些小插曲,或著不留痕跡的埋下日後的伏筆,使觀眾特別容易進入他的電影世界裡,與其說是「看」電影,不如說是「參與」電影本身,跟著電影角色一起去解謎去追尋。

?? 以小人物出發去思考

以一個主要事件開啟,透過小人物視角經過考驗及試煉,在影片中傳達出人性中的優缺點,例如《非常母親》,《殺人回憶》等。

電影節奏

奉俊昊導演許多作品都是探討沉重議題或者真實案件,如何能不讓這些預知的情緒充斥整部電影,導演善用特殊設計的橋段,讓觀眾會心一笑後又能再度投入,使影片更有節奏感,化解了原本可能會流於枯燥乏味的說教片。

《殺人回憶》這部片之所以能給人很大的震撼力,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它具有相當高的統一性,片裡的元素互相交織、影響而成為這一部片,縱使拆開看每個元素的功能可能很小,但是缺一不可,如犯案的天氣若改在沒下雨的下午,不太會勾起恐懼的感覺。在一部充滿疑點的懸疑片,一個個元素相繼出現,一步步強化了整體故事的相互關係,無論在敘事、造型、畫面、聲音彼此都不能缺少且相當完整而統一。這些都歸功於導演,如此深入觀眾內心,以自己獨特的風格跟美學來呈現。

前後呼應

電影從在稻田旁的水溝發現屍體開始,結束在多年後已轉職的警員再度回到案發現場。

影片的一開端,一大片金黃色的麥田,一群小孩子在玩耍,很難讓人聯想到跟命案有關係,一部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兇手到底是誰的電影,其實早在剛開始就用小男孩抓蝗蟲作為引喻、暗喻的方式告訴了我們,草黃色的蝗蟲處在一大片金黃麥田中自然藏匿容易,不就像是說明了兇手藏在我們四周。

故事結尾,已轉行的補刑警,不經意的經過幾年前姦殺案的起始點,麥田旁的水溝,停下來並往下一看,意外的遇到一個小女孩,訴說著上星期也看到一位這麼做的男子,她看到了真兇,但也像她所說,那是一個平凡人、說不出哪裡特別突出,再普通不過的人,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隨時會遇到的人,而最後那顆鏡頭,停在補警官臉上,兩眼直視著觀影的我們,也象徵了,也許兇手就在我們之中,令人不寒而慄。

此真實案件被翻拍許多版本,如韓劇《岬童夷》,《Signal》,有興趣者也能看看不同的詮釋。

圖/《殺人回憶》劇照

相關焦點

  • 《殺人回憶》兇手原型真兇嫌疑人被抓 真實事件回放
    《殺人回憶》兇手原型真兇嫌疑人被抓 真實事件回放  9月18日,奉俊昊導演,宋康昊主演韓國影片《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嫌疑人爆出由韓國警方通過DNA證據在監獄找到,他早於1994年就一直在監獄服刑。但該嫌疑人昨天在警方發布會上否認罪行。
  • 抓住《殺人回憶》原型兇手,僅僅用了33年
    我嚇了一跳。警官們踢另外一縷的人時,雜耍一樣飛拷問,審訊室嫌疑人一起,吃炸醬麵。另一方面,事件不斷發生。思考,你和好友吃好吃,看電影,和家人戀人自拍,遊樂場,在那個時候,你從附近的桌子,或同一間館,或人們拍攝照片的背景閃過那個兇手的幽影……普通嗎?害怕嗎?
  • 《殺人回憶》:韓國真實犯罪案件改編!上映16年後兇手歸案
    這就是在《寄生蟲》之前,導演奉俊昊與演員宋康昊的「雙昊組合」的首部合作作品——《殺人回憶》。02真實案件電影《殺人回憶》根據轟動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在1986年至1991隨著案件的增加,兇手作案手段愈發殘暴。2003年,《殺人回憶》在韓國上映,而兇手卻仍然逍遙法外。導演奉俊昊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在創作這部電影時心裡也有過擔心,害怕兇手會找上門來傷害自己,同事們也告訴他,兇手或許就在觀影群體之中。於是,導演在最後安排了宋康昊直視鏡頭的畫面,希望能與兇手進行眼神的交匯。
  • 《殺人回憶》原型案件調查結果公布:李春宰殺14人 強姦9人
    △華城連環殺人案現場(韓聯社)華城連環殺人案是1986年9月到1991年4月之間發生的10起案件,是韓國最嚴重的一起特大殺人案,受害人均為女性,年齡從十幾歲到70多歲不等。案件被改編為電影《殺人回憶》。
  • 電影《你是兇手》,兇手到底是誰,你看懂了嗎?
    昨天沒事幹,在電腦偶然發現一個電影《你是兇手》,我看演員有宋佳,有王千源,再看又是一部警匪懸疑片,大呼這不就是我的最愛嗎。於是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開始的畫面有的讓人不懂,一段長長的錄音,一個車輛的飛馳,大概能看出是有人被綁架了。
  • 兇手就在你背後,十五部真實連環殺人案改編的電影
    電影取材自50年代連續殺人魔Ed Gein的真實事跡。幾個年輕人——Sally (瑪麗蓮·伯恩斯 Marilyn Burns 飾) 、Franklin (保羅A. 普泰 Paul A.復仇在我 復讐するは我にあり (1979)復仇在我的劇情簡介 · · · · · ·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連環兇殺案,講述了津巖自青少年時期經常入獄,長大後更多次用假冒的身份行騙及劫殺的故事。試圖解析詐騙兼殺人的慣犯 津巖的心路歷程。
  • 然而真相卻是沒有真相《殺人回憶》
    想來實在太對不起這部電影。  《殺人回憶》,《看電影》雜誌列出的100部最好韓國電影排名第一。對於類似Top排名,不乏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偽精品。慶幸的是,《殺人回憶》對得起網絡上如出一轍的好評,雖然零缺點的美譽還是略顯誇張。  結尾再回到10多年後的金黃色稻田,還是湛藍的晴空,還是那條水溝。樸探員和小女孩對話後,鏡頭對著他頓有所悟卻茫然的臉。  黑幕。
  • 中國版《殺人回憶》,是一位普通少女的性啟蒙之路
    與此同時,曲靖的爸爸與同事開始追查殺人兇手,群眾們也紛紛湊起熱鬧。 偷看女廁的憨皮,偷西瓜的教導主任,猥瑣膽小的農夫... 似乎一夜之間,大家身邊全是「嫌疑人」。 習慣屈打成招的警察張樹林與槓精曲法醫彼此較勁,但都抓不住真兇。 而相同手法的姦殺案接連出現,領導氣到發飆,小城裡也人心惶惶,好似《殺人回憶》。
  • 一部大家都知誰是兇手的偵探片有什麼好一看再看?
    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人和人之間真的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誰能想到,與多年前被害一家有不同關係的人們,在多年後與兇手登上了同一班列車?只是這次角色不同了,他們成了兇手,殺害了曾經的兇手。阿姆斯特朗一家多年前對身邊的人播種的善意,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有些人的一生。
  • 這部韓國電影的啟蒙神作今天一定要說
    本來,今天我是準備了另一部經典電影《k星異客》來和大家分享的,不過因為臨時得知了一個非常「解恨」的消息,一切有關這部韓國影史經典的東西,都讓我不吐不快—— 《殺人回憶》
  • 《地球最後的夜晚》回憶與現實穿插,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
    《地球最後的夜晚》回憶與現實穿插,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是一部回憶與現實穿插的電影,開頭插入懸念,男主在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女主。但是在回憶當中,男主其實找的是殺白貓的兇手。用了兩根線索當主線,實則是一個目的:找女主。
  • 《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這是我看過的,很有意義的劇情
    《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那麼你一定會像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時一樣,以為這是一部關乎兇殺的電影。如果你懷著「這是一部關乎兇殺案的電影」這樣的想法打開這部電影,你一定會想:「哦,一個兇殺案件竟然要做的如此的清新嗎?果然是巖井俊二啊,有名氣的導演就是不一般。」
  • 推薦4部高智商懸疑犯罪電影,讓你的腦細胞盡情燃燒吧!
    最近幾年,懸疑犯罪電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通過觀看懸疑犯罪電影,我們能夠仔細推敲破案細節,增強我們的思維邏輯能力,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小編特意給大家整理了四部國內外的好的懸疑犯罪電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殺人回憶》(2003)豆瓣評分8.8分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韓國懸疑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就在前一段時間《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被警方逮捕。
  • ...9名女性逃亡33年的韓國《殺人回憶》兇手原型落網,可懲罰卻有困難
    ◇ 封 面殘害9名女性逃亡33年的韓國《殺人回憶》兇手原型落網,可懲罰卻有困難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日前出現突破性進展,韓國警方通過DNA比對,初步確認該案嫌疑人為正在監獄服刑的56歲男子李某。「華城連環殺人案」是韓國三大懸案之一,曾被改編成知名電影《殺人回憶》、電視劇《信號》等。兇手姦殺9名女性,逃亡33年。儘管目前真兇已經落網,但15年公訴期已過,若要向犯人以「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名義再求刑恐有困難。(人民網)◇ 熱 點1.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第三次全流程演練來了!
  • 【推理常識】不在場證明的殺人
    兇手殺人之後,為了不被懷疑成為兇手,所以使用多種手法製造不在場證明,用來擺脫自己的殺人嫌疑。
  • 柯西胥,2019年坎城「醜聞」電影 | 坎城短評
    夜店可以自己去蹦,AV可以自己去看,為什麼要看你三個小時抖電臀呢。朱馬查-/100 放下哲學書,完全肉體的感知的生活,反智急先鋒柯西胥,原始主義復活者,瘋狂甩動的年輕人身體仿佛祭司跳大神,以「空」召喚精神(或者驅逐精神)。
  • 電影《夜行動物》:透過現實與回憶之間的關係,交織出完美的過場
    看完《夜行動物》後,我真的被編導神乎其技的高超審美所折服,即使故事高潮來的太快,導致收尾整個疲軟,不如影片大半處理的暴力、尖銳,但仍會留下淡淡的哀愁,卡司集合了《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的艾美亞當斯、麥可夏儂、珍娜瑪隆,過於浮華的鬥大飾品與濃妝,有種前衛的時尚感。
  • 盤點破不了案的探案電影,你一定不全看過!
    有些案件被拍成電影,而且拍的非常成功,以至於觀眾都恨不得加入抓捕兇手的行列之中。今天小編就推薦幾部未破案的電影,全看過的那一定是嫉惡如仇了。一:《孩子們》這是一部由李圭滿執導,樸勇宇、柳承龍、成東鎰、金汝珍等主演的犯罪驚悚電影,於2011年2月17日在韓國上映。該片改編自發生在1991年韓國大邱的真實案件,「青蛙少年失蹤案」。
  • 男子賭博輸光家產 「殺人電影」幻覺致其殺兩幼童
    兇手曾對律師稱———  兩年前發生在北京的朗琴園業主溫全騙殺鄰居家兩名幼童案曾轟動京城。溫全說:「我對我兒子的感情比對我媳婦深,我兒子對我也比對他媽好。」溫全承認他們三口是挺幸福的一家人。  他表示,他的性格決定他是個一條路走到黑的人。  別人不死就是他死  北青:此前媒體報導,溫全是賭博賠光了家產後嫉妒鄰居比自己過得好才起意殺人的,是這樣嗎?  周律師:他否認是因為嫉妒殺人。
  • 《黑暗迷宮》:從原生到怨生,是怎麼滋生出一個連環殺人兇手
    」走進你的心,和想像中不一樣,靜默如初,尋找你曾經的模樣,也許,時過境遷,我們在不經意間改變。「這句歌詞,正是今天要分享的電影裡的主題曲。從原生,到怨生,一個羞澀男孩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環殺人。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影片,就是有聶遠主演的小成本電影《黑暗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