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說話,大口吃肉;大家好,我是吳吞:
今天和大家聊一個吃貨——呃~是英雄改變人類文明,及餐桌的故事。
在希臘神話中,泰坦巨神普羅米修斯憐憫人類所遭受的苦難,為人們從天上盜來生活必須的火,希臘人民因此進入文明時代。
咱們中國同樣有一位,為我們帶來火的英雄。不同的是,他不但沒有遭受到普羅米修斯那樣的苦難,還因此而成神,獲得後世人的祭祀與供養。
太古時期,大陸板塊尚未分離,陸地是一塊整體。南北直達兩極,四周被一片海洋包圍。
在南極附近,有一個叫「遂明國」的國家。那裡長期處於漫漫長夜,沒有四季變化。
熟悉英國奇幻小說《魔戒》的朋友,一定知道一個神奇而又俊美的種族,精靈。我嚴重懷疑,遂明國的國民,就是精靈。他們長生不死,只有到了自己厭棄這個世界的時候,生命力才會快速流失,回歸天神的懷抱。
另一個證據是,他們集中生活在樹林中。確切的說,是一株「獨木成林」的世界樹下。
遂明國有一棵巨神木,以國號命名,叫做「遂木」。遂木枝繁葉茂,傳說屈盤起來的樹冠足有萬頃之巨。大約100萬平方公裡,只比咱們國土面積第三的省區,內蒙古的面積小一點而已。
真正做到了「遮天蔽日」。緊密繁茂的枝葉,導致即便有天光灑下,也落不到樹蔭。雲霧也只能在樹幹中間漂浮,一副被豢養慣了的模樣,完全沒有天空浮雲的高傲與奔放。
這裡雖然沒有日月的光輝,卻並不黑暗,因為時常有瑩瑩火花從樹表生出,散發如同寶石珠玉般的光華,將樹蔭世界照耀得美輪美奐。
有一天,我們人族之中,出了一個偉大的吃貨——哦,致力於尋找天下美食的偉大旅行家。他遊歷到遂明國,發現精靈們製作的乾糧,體積又小,又耐消化,口味還不錯。就去向精靈們請教。
他是如何打動精靈們的?美男計?還是所謂「金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真誠?我無從得知,但是知道,他將自己的廚藝帶回部落之後,人類社會的食物變得不再腥臊。當然,這是後話。
學會了精靈們的廚藝,他突然發現遂明國的火源似乎隨處可見,不是什麼珍貴的事物——不像他所在的部落,還需要有人專門照看火種。
他就去問自己熟識的精靈:這是為什麼?
精靈想了想,又沉思了一會,最後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這是個好問題,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火滅了,只要去郊外有光亮的地方尋找,就一定會有。所以我們並不認為火,是什麼稀罕物。」
他明白,從精靈們的口中,是得不到答案了,於是決定親自去尋找。
離開精靈的城鎮,他在遂木繁密巨大的根莖中間穿梭。走累了,就靠著根莖休息。
「咚咚咚~」
左手邊不遠處,他看到一隻長著灰腳爪,黑背脊,白肚皮的啄木鳥,在用它那短而硬的喙,叮啄著樹幹。
「想來是為了吃樹幹裡面的蟲子吧。」他這麼解釋道,決定不去驚擾這個勤奮的小生靈。正打算閉目休息的時刻,鳥喙周圍迸發的火花,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不一會兒,鳥兒飛離,只留下一朵瑩瑩的火花,在那自顧自的燃燒著。
他似乎領悟到了什麼——當即隨手抄起一根小樹枝,掰掉多餘枝葉和莖幹,在身旁的遂木根莖上鑽了起來。
果然也有火光發出!可惜用遂木樹枝鑽出來的火,只有火光,並無火焰,更無法引燃自己身上的麻布條——這樣可不行,我家附近可沒有遂木。
不過他並沒有灰心,而是在回家的路上,不斷嘗試他遇到的各種樹枝,最後發現用棗木松枝等油性樹木的枝幹,鑽火最好。
雖然比用遂木鑽火要費勁一些,但鑽出來的火焰煙雲繚繞,能夠點燃枯葉樹枝,這樣可以就地取材,傳播火種了。
不知走了多少萬裡,他終於回到了自己的部落,把鑽木取火的方法教給大家。這樣就擴大了火的用途,人們要火就可以有火,不必去等待天然的雷火,更不用終年守著一個火堆,唯恐它熄滅了。
人們為了感念帶來「鑽木取火」方法的他,尊稱他為燧人氏,就是「從遂明國,取得火種的人」,後世人們更是將他尊奉為神,尊號「火祖燧皇」!
再次看到「燧人取火」的故事,你想到了什麼?
我想到了: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死磕是一種辦法;也可以出去旅行,到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沒準那裡就有我們需要的答案。
二、初衷是好的,手段也要正當。犯罪總是要受到懲罰的,我很不喜歡的一句話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能因為我經常是那個被犧牲的「小節」吧。
三、最重要的是,好東西一定要分享哦。
本文改編自《太平御覽》卷八九,全文奉上:
申彌國去都萬裡。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折枝相鑽,則火出矣。後世有聖人,變腥臊之味,遊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鴞,以口啄樹,燦然火出。聖人感焉。因小枝以鑽火,號燧人氏。
相識是緣,溝通為話;我是吳吞,感謝您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