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建
11月28日,在浙江大學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20數位化治理高峰論壇上,南都新業態法治研究中心發布了《危害創業創新、破壞營商環境的「商業水軍群組」觀察治理報告》。報告指出,社交群組是商業水軍的隱蔽聚集地,呼籲社交等各大網際網路平臺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共同擠壓商業水軍群組生存空間。(12月1日新華網)
「孤膽英雄」的水軍,因為有了社交群組,轉瞬成了「水軍部落」。
「商業水軍群組」按下群發鍵,分分鐘就能精準覆蓋千山萬水,無論是虛假刷單還是網上收保護費,商家莫不心有餘悸。也正因為規模化、批量化,他們可以眨眼之間翻雲覆雨於短視頻、外賣、電商、社交、生活服務等各類線上平臺和線下交易、服務場景。他們依託社交群組招募人員、組織培訓、分發任務,採取批量虛設行為主體、虛構商業行為等方式,破壞正常商業秩序、誤導消費者、幹擾損害執法體系的團體。裹挾網際網路上灰黑之風,傳銷詐騙、汙染數據、惡意評價、薅羊毛……以豐厚的灰黑收入睥睨「打工人」。
社交群組水軍洶湧,首先傷害的是法治化的市場秩序。法制日報消息稱,一個「職業吃貨」,不到4個月,在淘寶網下單4276筆,提起惡意退款訂單3896筆,退款成功3787筆,總計退款金額20餘萬元。類似這種無本錢無門檻「0擼」、威逼退款吃掉貨物的「職業行為」,不僅是網際網路中小賣家的夢魘,且已經傷害到法治環境之根本。社交群組水軍洶湧,對社會公共資源帶來的侵擾也不容小覷。在深圳,惡意投訴人王某,因對市場監管部門處理結果不滿,對同一事由累計提起13起行政複議、26起行政訴訟案件,160餘位執法司法人員為其服務,耗時575天。如果說這些個案觸目驚心,那麼,水軍洶湧的社交群組數量更可謂陰霾蔽日:在社交群組中搜索「刷」,出現上千個刷量群組,比如刷分、刷贊、刷銷量等;搜索「擼貨」,出現上千個黃牛黨群組;搜索「羊毛」,出現數百個「羊毛黨」群組。
相較於新業態和新經濟,立法的滯後性是在所難免的。不過,徒法難以自行。因此當下最要緊的,不是期待立法解百憂,而是網際網路平臺的履責。網際網路企業的社會責任,其底線在於運營管理的澄淨有序、合法守規。信手拈來的「水軍部落」,說白了,始作俑者是平臺方疏於管理的驕縱和放任。早在2017年,《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就明確要求「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主體責任」。遺憾的是,在用戶註冊、信息審核、應急處置、安全防護等諸多環節,社交群組水軍洶湧都明晃晃昭示著某種失序與失守。
玩火者容易引火燒身,玩「水」的自然也有大水漫灌的風險。水軍在社交群組風生水起,這不僅是對商業秩序與法治文明的挑釁,亦是對網絡治理與平臺經濟的拷問。當好守門員、把好群組關,頭部網際網路平臺當有領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