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了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姚海珊研究組談仲超的研究論文「外膝體感受野的時空頻率調諧特徵可以提高神經元分辨自然圖像的能力」。
理論研究表明,初級視覺系統可以有效地編碼自然視覺圖像信息。尚不清楚的一個問題是,初級視覺系統能否有選擇地放大特定的圖像信息成分,從而利於神經元分辨不同的圖像。作者研究了外膝體的時空頻率調諧特徵在處理自然圖像中的作用。他們測量外膝體的時空感受野,觀察到神經元的時空頻率調諧具有不可分特性,該不可分特性與資訊理論方法計算出來的可以最優化傳遞自然圖像信息的神經元模型相一致。他們分析了自然圖像的時空頻譜特徵,觀察到不同圖像在時間頻率為10 Hz附近的頻譜能量變異最大。有趣的是,外膝體神經元的最佳時間頻率與該頻譜能量變異最大的頻率段重合。他們進一步測量了外膝體神經元對自然圖像和與自然圖像具有相同平均頻譜能量的合成圖像的反應,觀察到外膝體神經元對不同自然圖像的分辨能力高於對不同合成圖像的分辨能力。這些結果表明,外膝體感受野不僅去除自然圖像中的冗餘信息,還通過其時空頻率調諧特徵使得神經元能更好地分辨不同的自然圖像。(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