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常識是事業單位考試中常出現的重要考點,隨著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科技成果不斷的湧現,在紛繁的科技成果中,命題人會從哪些角度來出題呢?其實,縱觀我們事業單位的考情,不難發現這樣一條規律:出題人命題的角度,考察的重點都是圍繞科技時政來展開。而在近兩年所有科技創新的成果中,中國航天科技是一顆耀眼的明星,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梳理一下相關的重要考點:
一、神舟系列:載人飛船(非太空梭) 座駕:長徵二號 發射中心:酒泉
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無人飛船
神舟三號、神舟四號:搭載模擬人
神舟五號:楊利偉(中國航天第一人)
神舟六號:費俊龍、聶海勝(第一次實現多人載人航天)
神舟七號: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剛)
神舟八號:搭載模擬人(對接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
神舟九號:景海鵬、劉旺、劉洋(對接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 (第一位女太空人-劉洋)
神舟十號: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對接天宮一號) (太空授課第一人-王亞平)
神舟十一號:景海鵬、陳冬(對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中國第六艘載人飛船 (三次飛天-景海鵬)
二、天舟系列:貨運飛船 座駕:長徵七號 發射中心:文昌
天舟一號飛行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突破和掌握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填補了我國航天領域的空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一關鍵技術的國家。
三、天宮系列:目標飛行器/空間實驗室 座駕:長徵二號 發射中心:酒泉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
天宮二號: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交會對接
四、嫦娥系列:探月工程 座駕:長徵三號 發射中心:西昌
嫦娥一號:撞擊月球硬著陸
嫦娥二號:人造繞月飛行小行星拍攝月球表面影像數據
嫦娥三號:「繞、落、回」三步走第二步,「軟」著陸月球
嫦娥四號: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點「天河基地」)
嫦娥五號:2019年下半年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還未發射)
五、長徵系列:航天運載工具
長徵二號F:目前我國唯一用於載人航天發射的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
長徵六號甲:我國首枚固液結合新一代運載火箭
長徵七號:發射了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徵二號、三號、四號系列
長徵十一號:黃海海域,「一箭七星」完成海上發射技術試驗
通過對以上中國航天科技成果的梳理,想必大家已經能看出來小編學習的套路:那就是,同類知識點放在一起整理,挖掘其中的重要考點,方便複習,方便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