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bug很多、優化很遭,但是《賽博朋克2077》在夜之城的塑造上面卻非常出彩,擁擠狹長的商業街,熱鬧的街邊小販,以及被許多QQ群傳播的大鳥轉轉轉酒吧,都讓這個虛擬的城市充滿生活感。當白天玩家開車穿梭於高樓大廈的光與影之中時,對於許多生活在公寓大樓的城市玩家來說想必十分親切。
遊戲還為玩家提供了多款車輛以供跑圖,不過就像現實生活一樣,這些車輛在遊戲中同樣價格不菲,前期玩家需要做許多任務才能賺到買一輛豪車的錢,但是對於收集黨來說這些都不是事,近日就有國外玩家為了收集遊戲中所有的可購買車輛,花費很多時間做完了遊戲中所有的支線任務與NCPD任務,再加上主線任務拿到額外的50萬,最終花費200萬遊戲幣才將這些車輛全買下來。
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對於這位國外玩家來說收集這些車本身也是充滿樂趣的事情,而在相關新聞的下方,許多國內玩家也紛紛曬出了自己在遊戲中的汽車收藏,可以說在對車的熱愛上,國內外玩家都是一致的。
就是想開車
汽車是男人的大玩具、汽車是男人的浪漫、汽車是男人的第二個家,對於許多男性玩家來說,開車是從小到大的夢想,所以即使都到了2077年,明明飛行汽車都已經普及了,CDPR還是讓玩家開車柴油汽車到處跑。
與玩家一樣,遊戲開發商同樣擁有一顆喜愛開車的心,就連和約翰·卡馬克並稱為FPS遊戲之父的約翰·羅梅洛,如此高調且別具一格的人,也同樣在賺錢之後第一時間選擇住豪宅開豪車。
現在市面上的賽車遊戲早已是百花齊放,許多賽車遊戲對於許多玩家來說早已經變成出必玩的存在,如《極品飛車》、《極限競速:地平線》、《塵埃》等,玩家對於賽車的喜愛一點也不比對打槍的喜愛少。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子遊戲誕生早期,賽車遊戲就已經出現了。1972年,雅達利公司利用桌球遊戲《Pong》成功打開了街機遊戲市場,而在第二年,他們就開發出了他們的第二款街機遊戲《Space Race》,又名《太空競賽》。
這是一款雙人遊戲,在遊戲中,兩名玩家各自操縱一艘飛船,他們要從屏幕的底部飛到頂部,一路上還會有代表小行星的破折號來回移動,玩家必須避免撞擊這些小行星,而每次飛過一輛飛船,玩家得分就會增加,當時間用完時,得分較高的玩家獲勝。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太空競賽》實在是有些過於粗糙,玩家只是簡單的上上下下躲小行星,即使對於上世紀的玩家來說,這款遊戲也實在稱不上有多有趣,根據世界第一款家用主機「米德華奧德賽」的開發者拉爾夫·貝爾的說法,街機版《太空競賽》銷量只有大約1500臺。
不過雅達利並沒有放棄,他們認為「競速」玩法肯定是沒問題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對,於是1974年,雅達利通過其子公司Cyan Engineering開發了一款名為《Gran Trak 10》的街機賽車遊戲,並交由雅達利來發行。
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街機賽車遊戲,玩家可以駕駛汽車,在遊戲中閃轉騰挪,沿著規定好的賽道行駛,玩家還需要在時間用盡之前通過儘可能多的檢查點。
該遊戲的街機還配備有方向盤,油門踏板、剎車踏板、以及變速杆控制,雖然畫面仍然很粗糙,但是相比《太空競賽》,《Gran Trak 10》還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遊戲本身非常成功,在發行街機版之後,雅達利與其子公司Kee Games於1974年生產了該遊戲的多個版本。
Ps:圍繞《Gran Trak 10》,雅達利公司還鬧過烏龍。當時由於內部溝通問題,雅達利與硬體生產商產生了誤解,結果雅達利以低於遊戲機硬體成本1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分銷商,而由於遊戲的火爆,導致雅達利僅僅半年就虧損了50萬美元。
在《Gran Trak 10》成功之後,雅達利繼續深挖賽車遊戲,1975年,他們又開發出了一款帶有駕駛艙內閣的街機遊戲《Hi-Way》,之後雅達利又開發了《Night Driver》、《Super Bug》等多款街機賽車遊戲,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1978年,剛開始涉足電子遊戲行業的任天堂,也推出了他們的賽車遊戲《Racing 112》,次年,世嘉也在街機平臺上推出了賽車遊戲《Head On》,而遊戲開發商南夢宮則緊隨其後,於1980年推出《Rally-X》賽車街機遊戲,隨著多家遊戲廠商入場,賽車遊戲也步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
雖然從第一款街機賽車遊戲《Gran Trak 10》到之後的數年裡,遊戲市場湧現了許多款賽車遊戲,但是在表現形式上,無非是俯視或者後方兩種視角,而與現代賽車遊戲相似的具有3D圖形畫面的賽車遊戲,則是直到1988年才出現。
這款名叫《Winning Run》的賽車遊戲,是南夢宮歷時三年才開發完成,作為第一款3D賽車遊戲,遊戲的開發難度之大是顯而易見的,不過從評論家的反饋來看,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Game Machine在1989年3月1日發行的遊戲中將其列為年度最成功的立式街機遊戲,而它也被與雅達利於數月之後發行的《Hard Drivin》一起,被當時的許多評論家稱為擁有「令人驚嘆」的畫面的遊戲,賽車遊戲由此步入了3D化的時代。
不過彼時用於家用機性能問題,這些擁有精美畫面的3D賽車遊戲僅存在街機中,就算移植到家用主機,也多是閹割版,雖然也出現了世嘉《VR賽車》這種革命性的《賽車遊戲》,不過由於缺乏足夠好的主機載體,賽車遊戲市場還是被幾個老牌遊戲大廠所壟斷,行業發展也比較緩慢。
直到1994年,索尼推出了他們第一款家用主機Playstation,才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相比當時市面上主流的16位遊戲主機,PS的CPU達到了32BIT,相比其它家用遊戲主機,PS擁有更強大的圖像處理能力,就算是PC個人電腦顯卡當時也沒有達到PS主機水平的。
不僅是性能強悍,索尼對待第三方遊戲廠商也是極為友善,索尼努力簡化遊戲製作中的各種問題和麻煩,通過提供一系列編程庫,組織第三方技術支持開發團隊,在一些情況下還會直接給予第三方公司幫助。
憑藉著強大的主機性能,以及友好的第三方遊戲開發環境,PS主機上湧現出了大量擁有精美遊戲畫面的由第三方遊戲廠商開發的3D賽車遊戲,南夢宮的《山脊賽車》、EA的《極品飛車》、POLYPHONY DIGITAL的《GT賽車》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賽車遊戲正式進入了黃金年代,而PS1也幫助索尼打開了家用主機遊戲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PS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索尼的死對頭——任天堂,原本任天堂的SFC是與索尼合作開發的,當時FC已經到了生涯末期,而世嘉等遊戲廠商也推出了性能更為強悍的遊戲主機,任天堂新主機的開發迫在眉睫,雙方很快就新主機的研發問題籤訂了合作協議。
根據原本的規劃,索尼協助任天堂開發新主機SFC,而任天堂則讓SFC兼容索尼的CD光碟,這本來是一個雙贏的事情,不過在SFC發售之後,任天堂輕而易舉的就取得了當時家用主機市場的勝利,而如此輕鬆的勝利,也讓任天堂產生了誤判,認為SFC憑藉遊戲卡帶已經贏麻了,不再需要光碟機這種如此不便之物,因此單方面撕毀合約,結束了與索尼的合作。
雖然任天堂結束了合作,但是索尼並不想放棄辛辛苦苦研究開發的產品,於是他們將PS原本關於SFC的內容全部剔除,重新開發,並在1994年推出後,成功背刺任天堂,成為新世代家用遊戲主機的卡密,至於之後在家用機市場與微軟XBOX的愛恨情仇,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總結
1885年,卡爾·本次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汽車;1974年,賽車遊戲的鼻祖《Gran Trak 10》登陸街機平臺;1988年,第一款3D圖形畫面賽車遊戲出現,此後數十年間,賽車遊戲逐漸成為「主流」遊戲,與「槍」、「球」並列成為吸引男性遊戲玩家的不二法門。
沒有男人不喜歡開車,即使是宅男也是如此,不用受制於現實中條條框框的約束,只是在遊戲中單純的感受引擎的轟鳴與飆升的速度,在忙碌了一天以後,只有開車才能刺激自己那疲憊不堪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