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代的那些夜晚,當無數個孩子仰望星空時,心中不禁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星星從哪裡來,星空的盡頭在哪裡?」一些孩子在「星星就是天空中閃爍的燈」這樣的回答之中關上了探索之門,一些孩子開始了哲學思索:『我是誰?生與死是怎樣一回事?』還有一些孩子直接乘上了科學的小飛船,從此開始了尋夢之旅。
只需要更多的探索精神和想像力量,『既然太陽也是一顆星星,那就從推動太陽開始』,他說。『抓住太陽,將它向遠處推移,直到剩下一個閃爍圓點,需要退多遠距離呢?』時空浩渺無窮之感便由此而生。
宇宙一直是令人神往而又害怕的存在。人們一邊想要探尋它的奧秘,一邊又充滿著對未知的害怕。而就我們現在已經探尋到的宇宙中,也確實有著這麼幾個天體,令人感到恐怖。
科洛7b這顆行星可以說是真正的冰火兩重天,如果世上有地獄,恐怕科洛7b就是最好的代表。
這顆行星和其恆星的距離是地球和太陽距離的1/60。也就是說,在其表面看到的「太陽」是地球上看到的太陽的近2500倍大。向陽面溫度可達2600度,足以氣化巖石。背陽面巖石蒸汽凝華後會降下「石雨」。理論模型預測該行星表面有巖漿組成的海洋。因為潮汐鎖定,行星同一面永遠面對恆星,另一側溫度則可以低至零下230度,可以說是冰與火的地獄。
2009年該行星被發現時,人們認為它是第一顆被發現的類地系外行星。當然,我們現在將其劃歸為不可居住,並認為其有生命存在的機率接近於零。它之前可能是一顆地球大小100倍的氣態巨行星,在逐漸靠近恆星的過程中,它表面的大氣層逐漸被剝離,只剩下了巖石組成的內核。
格利澤436b,直徑:接近海王星,公轉周期:2.6地球日。
距離地球30光年,和其恆星距離只有420萬公裡(相較之下,水星距太陽5800萬公裡)。其表面溫度為440度,遠超水的沸點。但這顆行星妙就妙在它表面的水依然處於固體狀態。換句話說,格利澤436b是一顆由燃燒之冰組成的行星。當然,這裡的冰和地球上不同,處於一種叫做冰七的特殊狀態,密度更高,結構更接近於晶體。科學家認為這種冰是由於行星內核巨大的引力生成的。
該行星的矛盾特質還不止如此。它表面有氫和氦組成的外層,因此理應含有大量的甲烷,但科學家探測發現其表面的甲烷含量是預測值的不到7000分之一。相反,格利澤436b上具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可能是行星高溫內核釋放出來的。
巨蟹座55e直徑:大約地球的2倍,公轉周期:0.7個地球日。
別名詹森的巨蟹座55e距離地球40光年,它最有名的特質莫過於其1/3的成分是鑽石。它的大氣大部分是碳元素,恆星和行星內核施加的高壓將整個星體壓縮成鑽石,可以想像這是有多少的錢啊!星星眼。
和科洛7b類似,詹森因為潮汐鎖定,一面永遠朝著恆星,另一面處於永恆的黑暗中。它距離恆星過近,在其表面水無法保持液態,而是處於一種液氣兩態之間的超臨界狀態。人類不管是在2200度的向陽面還是黑暗的「晨昏圈」內都無法生存。此外,哈勃望遠鏡還發現該行星表面下正在逐漸釋放出氰化氫,產生高熱劇毒的流體。
WASP-12b直徑:木星的1.8倍,公轉周期:1.1地球日。
WASP-12b因為恆星的引力被拉長成極度罕見的形狀。據估計這顆行星壽命只剩下1千萬年,它正在被其母星逐漸瓦解。
科學家在發現WASP-12b之前從沒想過會找到這樣漆黑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有一種獨特的能力,會吸收,而不是反射照射在其上的光,吸收率高達94%。科學家稱其「像柏油那麼黑」。
TRAPPIST-1b直徑和地球差不多,周期1.5地球日。
這個星系有七顆行星圍繞著紅色恆星公轉。在TRAPPIST-1b的背陽面看上去天上有時會出現六個深紅色的「月亮」。當然,這六個天體實際上是行星,其中有三個處於該星系的可居住區。TRAPPIST-1b本身炙熱(約1200度)。據估計,這七顆行星的總含水量是地球的250倍。該星系的行星可能有5%是由水組成的,而地球的含水量只有0.02%。至少有兩顆行星表面有液態水,而TRAPPIST-1b表面的水應該處於蒸汽狀態。
從往昔到未來,地球上的生命歷程簡直就像簡筆動畫一般。從宇宙大爆炸學說到星雲形成,氫原子聚變,核反應的火炬點燃、太空鍊金爐產生重元素、星雲形成、地球形成原始大氣和海洋、分子開始自我複製、單細胞出現、植物光合作用改變大氣、有性生殖出現、DNA開始通過交換的形式遺傳信息,從海洋島大陸,各種生物依次出現,宇宙發展的歷程比所有史詩都宏偉。
如果想了解更多與科學有關的知識,可以關注我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