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創投:9家IPO,本土領頭羊大舉「出海」
作為本土創投「領頭羊」,深創投的IPO成績一向優異,在2017上半年,這家本土創投巨頭被投企業中有9家成功敲鐘,分別是:海辰藥業、新雷能、華凱創意、百傲化學、牧高笛、捷捷微電、正丹股份、正海生物以及誠邦股份;另有星城石墨被併購上市。截至目前,深創投上市企業數量達到了122家。
作為國內成立最早、業績最好的本土創投機構之一,過去十多年裡,深創投無論是基金募集、投資還是退出,都主要在國內市場。但如今要「揚帆出海」了。6月30日,深創投設立的40億元人民幣中美基金正式揭牌,深創投與微軟(中國)、KPCB等籤約合作,這宣告深創投全面開啟國際化戰略。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表示,深創投一直做開拓國際市場的領航人,未來將在募資、投資以及人才三個方面實現國際化,其中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外幣的投資比重超過20%。
九鼎投資:9家IPO,十年締造投資界之「狼」
成立十周年,九鼎投資繼續保持著「不輸他人」的彪悍作風,在2017上半年收穫了9家IPO企業,其中不乏絕味食品、博士眼鏡這樣遍布全國大街小巷的連鎖巨頭。自成立以來,九鼎投資就一直扮演「行業破壞性創新者」的角色。這家投資界之「狼」瞄準創業板開閘機遇迅速佔位,將工廠流水作業引入PE投資,迅速蛻變成一家擁有多個牌照的綜合性金融集團。曾收購中江地產,將PE投資業務注入,堪稱PE上市的經典。截至目前,九鼎投資管理基金規模近300億,累計投資近300家企業,收穫了超50家上市公司。
湧鏵投資:8家IPO,近二十年收穫了50多家上市企業
在2017上半年,湧鏵投資投資企業中有8家成功上市,比肩國內一線創投機構。值得一提的是,湧鏵投資在第一季度只有匯納科技一家IPO,但在第二季度一口氣收穫了7家IPO企業,速度令人咋舌。據其官網顯示,湧鏵投資成立了近二十年,在新材料、新能源、醫藥與醫療服務、環保節能、TMT、消費服務及消費品製造等各行業領域累計投資了超100家企業,收穫了50多家上市企業。
復星系資本:7家IPO,復星創富佔4家
作為復星集團「商業帝國」的重要板塊,復星系資本的表現沒讓人失望,在2017年上半年一舉收穫了6家IPO企業,分別為:韻達股份、法蘭泰克、博天環境、麥格米特、絕味食品、萬春藥業以及金能科技。其中,有6家在第一季度敲鐘上市;另外,韻達股份、法蘭泰克、博天環境以及金能科技都是由復星創富投資的。據了解,從2007年起,復星大規模涉足PE投資業務,目前在PE領域布局已然成型,旗下包括星浩資本、星泓資本、星頤資本等。而隨著網際網路的崛起,復星也開始重點布局網際網路,成立了復星昆仲這一VC投資平臺。
同創偉業:8家IPO及過會,項目成功率最高的本土創投之一
作為中國第一批本土品牌PE機構,同創偉業2017年第二季度迎來IPO超強收穫季。繼第一季度收穫科利達一家IPO企業後,僅5月份,同創偉業所投資的韋爾股份、晶瑞股份、三利譜3家企業成功敲鐘,另外還有3個企業IPO首發過會,其中包括華大基因。而6月份,沃特股份成功敲鐘,又順利過會一家企業。截止目前,同創偉業已在2017年上半年,創造了共8家企業IPO、已過會的成績。
近年來,同創偉業一直致力於以「科技+」為核心,提倡「三個打通」概念,貫穿不同投資階段,整合全產業鏈資源,打通一二級市場,激發投資聯動效應,實現多維度縱深投資布局。截止目前,同創偉業已投資近300家企業,收穫了53家上市公司、50餘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還有10餘家已申報IPO。以投入產出比來衡量,同創偉業算是項目成功率最高的本土創投之一。
毅達資本:5家IPO,超越2016年IPO企業數量
脫胎江蘇高投3年,邁向市場化運作的毅達資本迎來了收穫期,過去半年收穫了5家IPO企業,一舉打破了2016年4家IPO公司的記錄。在第一季度中,毅達資本收穫了海辰藥業、晨化新材料、大千生態三家上市公司,帳面回報超過100億元;隨後,傳藝科技、金陵體育相繼登陸深交所。截至目前,毅達資本管理資本規模750多億元,累計投資了650多家創業企業,助推超100家企業成功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
海通開元:5家IPO,300億國泰君安登陸港股
作為老牌券商直投機構,海通開元在2017年上半年斬獲頗豐,所投企業有5家敲鐘上市,分別為:國泰君安、瑞斯康達、金能科技、保隆科技以及科藍軟體。4月11日,國泰君安登陸港股,海通開元收穫了2017年首家IPO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君安是今年以來香港市場集資規模最大的新股,也是今年目前全球發行規模第二大的新股。早前國內IPO大提速,海通開元董事長張向陽曾談到,成長快的企業不一定急著上市。據了解,目前海通開元及下屬基金已經有18個項目IPO,4個借殼上市,15家併購。另外,海通旗下股權投資基金已經報會的項目20餘個,今年還將有10餘個項目報會。
聯新資本:4家IPO,還有6家正在IPO申報流程中
回顧2017年上半年,聯新資本收穫了4項IPO退出,其中包括國內領先的轎車內飾件製造商——常熟汽飾;國內高純工藝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至純科技;福建省國有水務運營企業——海峽環保;以及領先的民營汙水運營企業——中持水務。資料顯示,聯新資本成立於2008年,專注於TMT/文化傳媒、醫療/健康、能源/環保等領域,重點關注細分市場龍頭,截至目前所投企業IPO、掛牌案例已達近20家,涵蓋境內、境外各股票市場,另有6家正在IPO申報流程中。
金石投資:4家IPO,聚焦Pre-IPO項目
作為中信證券的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資從2012年起獲批開展基金管理業務,在2017年上半年低調地收穫了4家IPO企業,分別為:金石資源、金能科技、麥格米特、頂點軟體。目前,金石投資聚焦裝備製造、金融服務、能源及礦產、消費、醫藥及醫療等五大戰略行業開展私募股權投資(Pre-IPO為主)。儘管作為中信證券的直接投資機構,但金石投資採取完全獨立運作的模式,與中信證券在人員、機構、財務、資產、經營管理、業務運作等方面相互獨立。
鼎暉創投:3家IPO,醫療健康板塊迎大豐收
5月16日,正海生物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這是鼎暉投資2017年在醫療健康板塊收穫的第3家上市公司。今年1月份,其所投資的新世紀醫療正式登陸港股,隨後普利製藥登陸創業板。截至目前,鼎暉投資在醫療健康領域收穫了9家上市企業。此前,包括綠葉製藥、康弘藥業、康寧醫院、和美醫療、新世紀醫療、普利製藥等皆已上市。
鼎暉投資在醫療健康產業布局主要分為四個板塊,前前後後投資了超過30家公司。其中,醫療服務領域投了9家,包括慈銘體檢、新世紀兒童醫院、康寧醫院等;醫藥領域投資了包括康弘藥業、綠葉製藥、張江生物等9家企業;醫療器械領域投資了威高股份、正海生物等12家企業;醫療TMT領域比較謹慎,目前投了3家。
東方富海:3家IPO,投資韻達1年上市
在2017年上半年,東方富海被投企業中有3家成功敲鐘,分別為:韻達股份、科達利以及揚帆新材。據了解,2016年1月,在完成韻達股份Pre-IPO投資後,東方富海併購基金團隊積極參與引薦殼方等投後管理工作,先後約見A股市場上30多個殼公司後才敲定借殼方案。可以說,快遞巨頭韻達之所以成功借殼上市,東方富海功不可沒。成立於2006年,這家老牌的PE機構截止2016年底累計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目前已投資項目超過300家,超50個項目通過上市、併購等方式退出。
基石資本:3家IPO,平均等待時間3年
隨著科藍軟體6月8日在深交所敲鐘,基石資本收穫了2017上半年第3家IPO企業,其餘兩家分別為:吉大通信、科森科技。值得一提的是,這3家企業皆被投資於2013年後,基石資本等待的時間並不算長。而未來,科技金融仍是基石資本重點關注的細分行業。不久前,基石資本完成了對浙江邦盛科技的投資,該公司是國內最早專注於金融領域實時反欺詐與授信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截止目前,基石資本累計管理規模400億元,40%的項目已經實現成功退出。
矽谷天堂:3家IPO,2家屬於環保企業
2017年上半年,矽谷天堂收穫了3家IPO企業:天域生態、長川科技、光大綠色環保。從行業上看,長川科技屬於先進位造行業,這是矽谷天堂多年來深度布局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矽谷天堂聚焦的六大領域之一,目前矽谷天堂僅在管的先進位造行業企業已經超過40個。而天域生態、光大綠色環保屬於節能環保業。這也是矽谷天堂聚焦領域之一,所投資節能環保企業涉及生態修復、固廢及水資源處理、新能源及新材料等細分領域,先後幫助十餘家節能環保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澳銀資本:3家IPO,從「大醫療」投資邁向精準醫療
連下三城,澳銀資本在2017上半年收穫了3家IPO企業,分別為康泰生物、美諾華以及三利譜。其中,除了三利譜,其餘兩家都是醫療企業。自2009年成立以來,澳銀資本就秉持以技術驅動為主,創意與模式驅動為輔的投資理念。在2011年以前,澳銀資本的投資風格以「大醫療」方向為主,既有生物領域的疫苗,也有化工型的製藥。而如今,澳銀資本更專注於投資細分醫療領域,如體外診斷和精準醫療等具體投資方向。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2家IPO,VC「霸主」12年累計投資300餘家企業
被稱為VC「霸主」的紅杉中國在2017上半年收穫了兩家IPO企業,分別為匯納科技和中持股份。2月,匯納科技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這是A股第一家完全以大數據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紅杉中國曾於2012年以數千萬人民幣完成對該公司的投資,佔股14%,是其最大的機構投資方之一。3月,紅杉中國的另一家被投企業中持水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11年紅杉中國就已完成對中持股份的A輪投資。
IDG資本:2家IPO,所投企業吉比特成今年最賺錢新股之一
1月14日,吉比特成功IPO,成為首個獨立掛牌主板遊戲股。緊接著,誠邁科技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掛牌上市,阿里機器人的首批開發商第一位。作為這兩家企業的投資方,IDG資本獲得了豐厚回報。以吉比特為例,自上市伊始連續創下10 餘個漲停板,一路從54元的發行價,飆漲到360多元每股,一舉成為今年資本市場新貴,最賺錢新股。作為國內最知名的VC機構之一,IDG資本20多年來共投資500多家企業,其中包括騰訊、百度、搜狐、小米、攜程等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另外有120多家已經通過IPO、併購等方式退出。
君聯資本:2家IPO,智能製造領域迎收穫季
2017上半年,君聯資本有兩家企業IPO,分別為富瀚微電子和碳元科技。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家公司都屬於智能製造領域,十餘年來,君聯資本在該領域共投資超過20億元,近30家公司。而這些投資也給君聯帶來了出色的投資回報。到目前為止,所投項目保持了高達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率,每一個項目都創造了幾倍、甚至數十倍的回報。其中,有6家公司上市,安潔科技獲利10幾倍,先導智能目前市值超過170億,初步估算君聯資本投資收益超過25倍。富瀚微電子和碳元科技上市後,君聯資本被投企業完成上市增加至52家。
德同資本:2家IPO,醫療投資進入收穫季
2017年德同資本醫療版塊斬獲頗豐,在上半年收穫了2家IPO企業,分別為:康惠製藥、天聖製藥。此前,其在醫療領域投資的步長製藥、博騰股份等企業,都已成功上市,回報可觀。另外,德同資本還投資了海特生物製藥、興隆希力、凱晟科技、普愛醫療設備、無錫羅益等醫療領域內的企業。據了解,德同資本在醫療領域主要聚焦創新藥和高壁壘仿製藥、醫療器械和體外診斷以及醫療服務三大投資方向,目前管理著100億等值人民幣的基金,數十家被投企業成功通過上市或併購退出。
高特佳:2家IPO,投資版圖中為數不多的非醫療企業
6月27日,京泉華科技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上市,高特佳收穫了上半年的第2家IPO企業,此前,其所投資的飛榮達已於1月26日登陸創業板。據了解,飛榮達主要從事電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導熱材料及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而京泉華科技是國內磁性元器件和電源行業知名供應商,兩者皆是高特佳大家庭中為數不多的非醫療企業。2012年開始,高特佳專注醫療健康行業投資,先後投資醫療健康企業60多家。截至目前,高特佳投資集團管理資產規模超200億,投資項目超過150個,成功推動了20多家企業上市。
磐霖資本:2家IPO,7年收穫8家上市公司
提前布局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多年,磐霖資本在2017年迎來了豐厚的收穫期,一舉收穫了康泰生物、凱普生物兩家IPO企業。自2010年成立以來,磐霖資本將投資領域重點聚焦在醫療健康、節能環保、新消費模式這三大產業,其中在醫療健康領域布局較多,目前已經投資康泰生物、凱普生物、德易東方、盛諾基、友芝友、智康博藥、賽安生物、瑞博生物、京都兒童醫院等等超過10個項目。截至目前,磐霖資本上市公司數量達到8家。
啟明創投:2家IPO,環保、醫療領域再添成功案例
啟明創投在2017年上半年收穫了2家IPO企業:中持股份、透景生命。據悉,中持股份的上市給啟明創投帶來可觀帳面回報。2011年4月,啟明創投投資了中持股份,2013年追加投資,若以敲鐘當日的收盤價14.23元計算,啟明創投持股13.88%,所有市值超過2億元。
透景生命是啟明創投2017年在醫療領域的首家IPO企業。成立的11年裡,啟明創投在醫療領域共投資了60多家公司,其中不乏甘李藥業、泰格醫藥、瑞爾齒科、艾德生物、微醫等明星項目,涉及生物製藥、醫療器械、診斷技術、醫療服務、及生命科學等多個細分領域。
經緯中國:1家曲線上市,1家IPO帳面回報超8倍
3個月前,中國創新支付發布公告,宣布與有贊集團達成買賣協議,增發55.16億股,收購有贊51%的股份。早在2014年1月,當時還叫口袋通的有贊獲得了經緯中國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有贊曲線上市,成為經緯中國2017開年第一筆上市案例。
經緯中國2017年第一家IPO企業是科銳國際。6月8日,科銳國際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A股「人力資源第一股」。以上市首日最高股價計算,蟄伏9年的經緯中國帳面退出回報達8倍。
光大控股:2家IPO,多個項目正籌備在內地或香港上市
作為光大集團在海外最大的資產管理及投資平臺,光大控股在2017上半年收穫了銀河證券、恆潤股份兩家IPO企業。1月23日,銀河證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4個月後,恆潤股份也登陸上交所。資料顯示,恆潤股份由光大控股旗下創投和新能源基金管理平臺——光大匯益偉業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和管理。截至2016年底,光大控股管理境內外36隻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過港幣875億元,投資企業包括了萬國數據、貝因美、中國服飾、華油能源等,有多個項目正在籌備在內地或香港上市。
弘毅資本:1家IPO,加速布局醫療大健康
3月17日,內地醫院運營管理商弘和仁愛登錄港交所,「陪跑」三年的弘毅投資收穫了醫療大健康領域重要的碩果。2014年,弘和仁愛醫療集團正式成立,標誌著弘毅投資加快布局大健康產業。公司上市後,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表示,弘和仁愛上市是弘毅加大投資的開始,弘毅沒有退出的考量,希望每次弘和需要資金的時候,優先給弘毅投資機會。未來,弘毅投資希望充分發揮長期資金的特點,以及管理方面的積澱,打造一批中國領先的醫療投資平臺和優秀醫生的成長平臺。
結語:「投資就像一座圍城」
2017上半年已收官。6個月,近300家IPO企業,超200家VC/PE機構分享這場盛宴。投出一家上市公司是很多投資人的夢想,但這過程並不容易,「陪跑」少則2、3年,多則10年,途中充滿艱辛與無奈。如今,進入收穫季的機構,喜悅地收割著成功的果實。
回顧上半年,除了豐收的喜悅,也曾有憂慮。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這一紙被稱為「史上最嚴減持新規」,一度引發軒然大波。新規之下,機構退出節奏有所放緩,退出周期會略有拉長,但帶來的正面效應正漸漸顯現,越來越多VC/PE回歸價值投資,而火爆一時的Pre-IPO項目也在慢慢「變冷」。此前曾有投資人向投資界表示,今後不敢再賭Pre-IPO項目了。
「投資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真會玩。」過去6個月,投資界見證了這個江湖的歡笑與遺憾,數據可以讓洪流具象化,卻不能完全展示背後的波瀾。2017下半年的故事,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