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來潮到大棚買了幾盆熊童子(簡稱小熊)回家養。一直很喜歡小熊,尤其是它那個厚厚的熊掌,毛茸茸的,特別可愛。常常羨慕別人家的小熊,長著粉色的「爪子」,在陽光下越發的紅。據說湊近聞聞小熊是臭臭的,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這回事。
如何把多肉小熊養成「樹」熊呢?資料上是這麼介紹的。
首先從植物用土說起,配土沒有什麼很特別的,只要疏鬆、透氣、不結板,那你養肉肉已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只要管理的好你就百分百成功,只少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大道理大家都明白不多說,就從我自己用土說起。
我用的是最普通也是最容易找到和買到的:田園土、堆肥土、中細沙、鋸末、還有雞蛋殼,也有少量的珍珠巖和蛭石(這是後來的,不一定要用)。這幾樣就是鋸末不是很好找,但也沒關係(沒有也行),東西有了具體怎麼搭配?說真的沒有具體的比例和嚴格的要求,每樣都放一點,對喜水性的肉肉就多放田園土,對不怎麼喜水的放多放堆肥土,沙只是讓土不結板、疏鬆、透氣。當土配好後注入水,如果水能利馬下沉,並從底部快速流出,這土就算是行了可以種肉肉了。至於鋸末與堆肥土差不多一個有營養一個沒營養。放堆肥土與田園搭配就不用放底肥,用鋸末與田園土搭配就要放底肥,我一般用骨粉和複合肥。還有珍珠巖和蛭石,珍珠巖起沙的作用,蛭石起保水透氣的作用。它們的好處是輕不會太重,你可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放與不放。如果買的是帶根的小熊苗,那就最好先讓它服盆,切記服盆期間不要澆水,如果澆水了,就算不死,服盆時間也會變長。
其次說一說陽光和澆水。先說明我的花都在室外向東南露養,大部分日子每天都有充足的光照,從早上太陽升起就享受第一輪陽光一直到下午兩點,算起也有5-7小時的陽光沐浴(其實一天有4-5小時就足夠了),從來沒有為肉肉們遮陰和濾光(蟹爪蘭、令箭、蘭花除外)。在連續大晴天的日子裡,每天都給肉肉們澆足水,(因為植料很利水,經過一天的狂曬後盆土都幹了)有陰天就隔天澆,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夏季「休眠」而斷過水。相反越熱、越乾燥越要澆水(下雨天除外)。
小熊喜歡透氣不喜歡積水,所以花盆的選擇上最好是透氣陶盆之類的。土壤的話就本著透氣的原則,用泥炭土混合椰糠就行,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用鹿沼土鋪面,美觀度、透氣性都有了,熊熊的根系也就會更健康的生長了。
為啥別人家的小熊有紅爪子?少澆水多曬太陽才會出紅爪哦。有人問小熊可以葉插嗎?好像很難,通常大棚裡都是利用砍頭扦插繁殖,成活率才會比較高。大家一定不要太急於砍頭,砍著砍著就停不住手,最後把小熊砍禿了。小熊: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
判斷小熊有沒有服盆
輕輕捏一下小熊的葉子看是否飽滿即可。千萬別拔出來看根哦,不然接下來有的等了。
熊童子澆水方法
熊童子較為喜歡陽光,不過夏季溫度過高會休眠。 熊童子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忌寒冷和過分潮溼。
熊童子夏季休眠當夏季溫度超過35℃時,應減少澆水,防止因盆土過度潮溼引起根部腐爛。同時應適當遮蔭以防止烈日曬傷向陽葉片,留下疤痕影響整體的觀賞性。
其它季節則要充分見光,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複合肥。
冬季澆水要根據室溫和陽光等情況而定,若陽光不足則勿使盆土過溼,能耐5℃的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