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李家洋等榮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21-01-14 中國科學院
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李家洋等榮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18-11-20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11月18日下午,2018未來科學大獎在京舉行頒獎典禮。李家洋與袁隆平、張啟發3人因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是第一位上臺領獎的獲獎人。他在發表獲獎感言中衷心感謝研究團隊、合作者、同事、朋友、領導的寶貴支持和家人的堅強支持。對於自己的科研事業,他說要保持初心不變,不管成功與否,都會做好一塊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鋪路石。回顧自己的經歷,他鼓勵青年學者:「我們是幸運的一代人,是改革開放成就的親歷者、踐行者也是推動者,相信中國的科學有朝一日一定會成為全世界的引領者。

  李家洋長期致力於研究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等多基因控制的複雜性狀,發現水稻株型是產量的決定性因素,揭示了控制水稻分櫱數目、株高、分櫱角度、穗大小以及穗粒數等株型特徵的關鍵基因,系統研究了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機理,闡明了稻米食用品質的精細調控網絡以及抗性澱粉合成的分子機理,建立了分子設計育種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應用理論研究成果高效精準地培育高產優質新品種,為解決水稻產量品質協同改良的難題提供了有效策略。李家洋與袁隆平、張啟發在推動水稻產量可持續增長的「命題」下相得益彰,獲得了重大成就,他們的原創性工作對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以及國計民生的巨大影響博得國際科學界的公認。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獎勵在大中華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重大原創性的科研工作,設立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的評審體系採用提名制,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邀請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和機構推薦,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確定十位左右的該領域的國際專家進行評議,科學委員會最終通過匿名投票的方式選出最終得獎人。大獎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希望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啟蒙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影響社會風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於科學,實現中國的「科學夢」。

 

李家洋

 

頒獎現場

  11月18日下午,2018未來科學大獎在京舉行頒獎典禮。李家洋與袁隆平、張啟發3人因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是第一位上臺領獎的獲獎人。他在發表獲獎感言中衷心感謝研究團隊、合作者、同事、朋友、領導的寶貴支持和家人的堅強支持。對於自己的科研事業,他說要保持初心不變,不管成功與否,都會做好一塊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鋪路石。回顧自己的經歷,他鼓勵青年學者:「我們是幸運的一代人,是改革開放成就的親歷者、踐行者也是推動者,相信中國的科學有朝一日一定會成為全世界的引領者。
  李家洋長期致力於研究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等多基因控制的複雜性狀,發現水稻株型是產量的決定性因素,揭示了控制水稻分櫱數目、株高、分櫱角度、穗大小以及穗粒數等株型特徵的關鍵基因,系統研究了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機理,闡明了稻米食用品質的精細調控網絡以及抗性澱粉合成的分子機理,建立了分子設計育種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應用理論研究成果高效精準地培育高產優質新品種,為解決水稻產量品質協同改良的難題提供了有效策略。李家洋與袁隆平、張啟發在推動水稻產量可持續增長的「命題」下相得益彰,獲得了重大成就,他們的原創性工作對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以及國計民生的巨大影響博得國際科學界的公認。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獎勵在大中華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重大原創性的科研工作,設立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的評審體系採用提名制,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邀請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和機構推薦,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確定十位左右的該領域的國際專家進行評議,科學委員會最終通過匿名投票的方式選出最終得獎人。大獎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希望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啟蒙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影響社會風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於科學,實現中國的「科學夢」。
 
李家洋
 
頒獎現場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盤點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猜猜2020誰將折桂?
    探索生命本源,追尋科學本質,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於2016年特別設立了生命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將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揭曉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獲獎者。
  • 2018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李家洋、袁隆平等七人獲獎
    8日下午,備受關注的2018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 2018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劉天思)11月18日下午,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林本堅7位科學家獲頒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
  •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2位是蘭大校友》 9月8日消息,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今日在北京舉行,共有7位頂級科學家獲獎。其中,蘭州大學校友周其林、馮小明均獲「2018物質科學大獎」。 據了解,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2018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李家洋、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榜上有名
    原標題:2018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李家洋、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榜上有名   8日,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在京頒布。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因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
  • 袁隆平獲2018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還有兩個夢想
    袁隆平獲2018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還有兩個夢想 2018-11-20 14:17:00來源:長沙晚報   原標題:袁隆平獲2018
  •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田剛教授介紹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評獎情況。2018 未來科學大獎Future Science Prize生命科學獎 | 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物質科學獎 | 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
  •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其中就有兩位是蘭大校友!
    9月8日消息,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今日在北京舉行。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獲得「生命科學獎」,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分獲物質科學大獎,林本堅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大獎。其中周其林、馮小明為蘭州大學校友。
  • 2018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 昨日,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暨未來人才高峰對話論壇在京舉行。發布會現場,2018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名單公布。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因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摘得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虞涵棋 張唯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 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獲未來科學大獎 有人稱之「中國的諾貝爾獎」
    記者:蔡文清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共設置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每個單項獎獎金為100萬美元,大獎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等國際著名獎項,因此也有人將它比作「中國的諾貝爾獎」。
  • 7位頂尖科學家獲獎 |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生命科學獎」由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分享,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共同獲得物質科學獎,而來自臺灣的林本堅收穫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生命科學獎: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今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項頒給三位植物學家李家洋、袁隆平和張啟發,以表彰他們在系統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以及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 最新|2018未來科學大獎:......誰是林本堅?
    一年一度的未來科學大獎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林本堅獲得生命科學獎,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共同獲得物質科學獎,林本堅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未來科學大獎":華農教授張啟發3人獲生命科學獎
    9月8日,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院士同李家洋院士、袁隆平院士一起獲得「生命科學獎」,以獎勵他們系統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 中國版諾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嘉瑞文化中心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於2016 年創立,每個獎項的獎金為 100 萬美元。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袁隆平等七位科學家獲獎
    2018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公布。中國日報網9月9日電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9月8日在北京公布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名單。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因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因此獲得「物質科學獎」。林本堅因開拓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將摩爾定律延伸多代取得的成就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未來科學大獎公布2018獲獎名單,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林本堅獲獎
    來源:未來論壇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9月8日在北京公布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名單。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剛剛,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必看常識:未來科學大獎
    「生命科學獎」 獲獎者為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物質科學獎」 獲獎者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者為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未來科學大獎的成立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至今已歷5屆。這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據人民日報消息,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