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雄,華裔美國物理學家。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1940年獲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學位1956年,李政道、楊振寧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後,吳健雄在1957年用實驗檢驗了這個理論,證實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1958年,她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她的主要著作有《實驗物理學方法·原子核物理學》《β衰變》等1912年,吳健雄出生在江蘇省上海縣(今上海閔行區)。
她這輩人在家族中排行「健」字輩名字的第二個字以「英雄豪傑」順次取用,在她上面有一個哥哥健英,故父親為她取名叫健雄。吳健雄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前清過來的人,難免有些重男輕女的觀念。因此,她雖是家中唯一的女兒,卻沒受到嬌寵。小時候的吳健雄眉清目秀,十分討人喜歡。她言語不多,但愛學習,很早就開始寫毛筆字,背誦詩文,還學一些算學方面的知識。在學習中,吳健雄顯現出不尋常的智力,有時候也很淘氣。
有一次,她聽見爺爺叫她的母親:「平平—」就微微皺起細長的眉,倚著爺爺的膝蓋說爺爺,姆媽不叫平平,叫復華,樊復華。」孫女的機靈和淘氣使爺爺十分高興。他順口問:「薇倌(吳健雄的小名),你知道姆媽為什麼叫復華嗎?」吳健雄思索了一會兒說:「復華,對了,對了,源於孫中山先生說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爸爸經常說孫中山先生是個偉大的人物,就幫姆媽把名字改成復華了。」聽著孫女一字一頓的話,原本對吳健雄是個女孩頗感遺憾的爺爺,更加疼愛她了。
吳健雄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很大程度受到父親的影響。她後來回憶自己的童年說,那是一段「美好而快樂的生活」。她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讀了很多書。同時,父親力求走在時代的前列,善於提出問題,熱衷學習的精神大大鼓舞了少年時的吳健雄。她的父親不僅思想進步,而且興趣廣泛,無線電風琴、狩獵、唱歌、古典詩詞等等都是他的摯愛。
他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從不強加要求,而是適時地進行引導。他看到女兒自幼沉靜好學,天賦不凡,就經常給她提供一些學習科學知識的機會。他有空的時候就把《申報》上的一些科學趣聞,念給識字不多的吳健雄聽。父親還自己動手組裝了一臺礦石收音機,用來隨時收聽新聞。這更加豐富了吳健雄的知識。
吳健雄在瀏河鎮的明德學校接受了小學教育,這所小學是由她父親一手創建的。父親創建學校的過程、在鄉裡勇於任事、開風氣之先的作為,使吳健雄受到許多啟發。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逐漸傾向於教給女兒一些系統的新知識。他買回一套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小百科叢書」,接連不斷地為吳健雄講述其中一些科學家的成才故事。這讓小健雄對探索奇妙的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十一歲那年,吳健雄離開了童年生長的瀏河,來到離家五十裡的蘇州求學。她參加了蘇州第二女子師範的入學考試。在近萬名考生中,吳健雄以第九名的優異成績,成為新生中的一員。在蘇州女子師範,她在同學中年紀最小、個頭最矮,但聰穎過人,很快就成為同學和老師都喜愛的對象。1929年,吳健雄以第一名的好成績從蘇州女師畢業,升入南京的中央大學。
進入大學以後,雖然成績出眾但她仍覺學得不夠,不但感興趣的數學、物理等課程,在文史方面也欠缺不少。因此,她除了學習理工方面的兩門課程之外,還選修了著名歷史學家楊鴻烈教的歷史學和著名社會學者馬君武教的社會學,以及大文學家胡適的「清三百年思想史」。開始,胡適不認識吳健雄。有一次考試,吳健雄坐在前排的中間位置,就在胡適面前。原本三個小時的考試,吳健雄兩個小時就交了卷。考試後,胡適很快看完卷子,送到教務室,正巧楊鴻烈、馬君武都在。胡適說:「從來沒見一個學生,對清朝三百年思想史弄得那麼透,我給了她一百分。」楊、馬二人也說,班上確實有個女生總是考一百分。於是,他們分別把這個學生的名字寫下來,結果都是吳健雄。
吳健雄在選定科學這條道路時,覺得基礎不夠紮實,心中不安。父親鼓勵她不要顧慮太多,要不畏艱難,勇往直前,還特地買了參考書,讓她暑假期間在家中自學。經過自學,她弄懂了先前學得不夠紮實的東西。不久,她信心十足地進入中央大學數學系學習,一年後又轉到自己最感興趣的物理系。後來,吳健雄一直在這個領域辛勤耕耘,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