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遙,Ian Sample
編輯:燃玉,一個AI
2017年7月15日,伊朗數學家瑪利亞姆·米爾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諾貝爾數學獎」菲爾茲獎得主,因乳腺癌逝世。
在菲爾茲獎歷史上,她不單是首位女性得主,也是首位伊朗籍得主。她生前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史丹福大學擔任教授,並曾在提出七個「千禧年難題」的克雷數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和眾多「神童」不同,米爾札哈尼從兒童時代起就夢想成為一位作家,也一直對對數學心存畏懼。尤其剛剛步入高中時,由於她糟糕的數學成績,老師一度認為她「沒有數學天賦」,她自己也備受打擊。
兒童時代的米爾札哈尼
幸運的是,在高二那年,她遇到了一個好老師。一切都不一樣了。
在這位老師和好友的鼓勵下,她主動去找了自己所在的女子高中的校長,請求校長允許她和她的好友去上「男孩子們的」奧數課。那時伊朗還從未在國際奧數競賽中獲獎,也從未派出過女性奧數選手。這位校長也是女性,她對米爾札哈尼說:「沒準,你真的會成為第一個」。
接下來兩年,她連續斬獲1994年、1995年兩屆國際奧數競賽的金牌。她真的成為了第一個。
多年後,米爾札哈尼說:「只要耐心,一個孩子總是能看到數學的美。」
而這只是她無數個「第一個」的開始。20年後,她還將成為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獎的女數學家。
不是每一位奧數選手都有研究數學的天賦。大學期間,米爾札哈尼對黎曼幾何——一個拓撲學與幾何學的主要分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執著地研究著各種奇奇怪怪的曲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理解,並賦予它們全新的拓撲結構。
米爾札哈尼喜歡在滿地的草紙上書寫、勾勒各種高維曲面、幾何圖案的演化,計算它們的拓撲性質。她尤其喜歡研究物體在彎曲空間中的自發運動的軌跡——就像撞球在撞球桌上運動的軌跡,數學家將其稱作「測地線」,是彎曲空間中兩點間最短的連線。
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她從兩個角度給出了理解——從曲面的角度看物體在上面如何運動;或者從物體的角度看曲面是怎樣變化的。像這樣,她在各種數學方法中穿針引線,建立它們之間的聯繫。
靠著異於常人的毅力、天賦與興趣,以及對拓撲、動力系統及其演化的深刻理解,她在模空間和雙曲幾何等前沿領域成果頗豐。這些成果被應用於包括弦論在內的諸多現代物理理論中,是這些理論的邏輯推導的關鍵一環。
2014年8月13日,由於「在黎曼幾何以及模空間下的動力學及幾何學中的傑出貢獻」,國際數學聯盟在韓國首爾授予她菲爾茲獎。舉國歡騰的同時,她也因此受到了哈桑·魯哈尼的接見。(雖然她獲得菲爾茲獎的照片在本國報紙上發表時,編輯不得不 PS 一個頭巾上去,因為伊朗不允許媒體發布女性在公開場合不戴頭巾的照片。)
她的丈夫是一位計算機理論科學家,還有一個很小的女兒。
在工作時,米爾札哈尼喜歡趴在巨大的紙張上,畫很多幾何草圖。每當這時,女兒就會說:「媽媽又在畫畫了。」
她有著低沉的聲音和灰藍色的眼睛,平易近人到近乎謙卑。有人曾去問米爾札哈尼如何評價自己在數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她先是笑起來,然後沉吟許久,最終回答:「說實話,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特別大的貢獻……」
當她收到郵件,通知她獲得了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時,她的第一反應是:發件人的郵箱被黑了……
米爾札哈尼還將自己形容為一個「遲鈍」的數學家:「想要窺視數學之美,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
然而,早在她得獎前不久,她已經被診斷出了乳腺癌。儘管如此,她依然夜以繼日地工作著。在過世前不久,剛與同事完成了一篇兩百多頁的論文,證明了一條重要而艱深的定理,為後人的研究鋪平了道路。
四十歲,她在自己最有創造力的年齡離開了人世。
縱觀她的一生,無論是維護數學還是女性的尊嚴,她所做的一切都無可爭辯的對全人類有意義。她贏得了所有人——包括她多災多難的國家——的一致尊敬。
她應當活得更久些,但有時候你能從命運那裡要求的也就這麼多了。
RIP
瑪利亞姆·米爾札哈尼
圖片來自: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maryam-mirzakhani-is-first-woman-fields-medalist-20140812 by Simons Foundation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