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病人要活得久、活得好,疼痛都沒有控制好,何談活得好?

2020-12-04 劉永毅醫生

臺灣節目主持人傅達仁患胰腺癌,因疼痛不能有效緩解而選擇安樂死,以他生活的環境應該想了很多治療癌痛的辦法,顯然效果不好。我們常常提到癌症中晚期治療的兩個目的,讓病人活得久、活得好,而癌痛得不到好的控制,何談活得好?

有些癌痛的確是「頑固性」,比如傅達仁,治療可能需要一些比較「複雜」、「破壞性」的辦法,操作難、病人也難以接受。

但大多數癌痛沒有有效緩解是因為認識錯誤,醫生、病人、家人以及藥物管理部門都可能存在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規範化癌痛治療能讓85%的病人疼痛有效控制。那麼,常見的問題有哪些呢?

一、杜冷丁

杜冷丁,一種阿片類藥物,在我們國家長期用於癌痛治療。上世紀八十年代世衛組織指出杜冷丁存在對腦組織「蓄毒」以及成癮性問題,不適合癌痛治療。但到目前為止,杜冷丁還沒有退出癌痛治療的領域,不是說杜冷丁不止痛,而是不適合長期使用。

杜冷丁有針劑和片劑兩種劑型。

針劑採取肌肉注射,藥效持續時間2-4小時,若按平均3小時計算,每天需要8支才能平穩、持續止痛,如何獲得這麼多藥?每3小時打一次針?這還不算一支藥量夠不夠的情況。或許有人說疼了再打、不疼不打,癌痛多是持續性,說疼可能就是爆發疼,病人或許一直在疼痛中煎熬。

片劑使用方便,一般用於中度疼痛,或許廉價的原因,有時我也開。

二、擔心止痛藥物的副反應

癌痛止痛藥物大多副反應都比較大,這就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考慮利弊大小來選擇。

某肝癌晚期患者疼痛劇烈,建議用強阿片類藥物,家人極力反對,怕成癮!用第二階梯藥物也是能少盡少。家人心裡也清楚病人的時間不多了,怕成癮?!又不停地問怎麼辦?有天晚上說病人不太喊了……,活活被疼死了!真有這樣。

某腎癌晚期骨轉移病人,有神經損害症狀,這種神經病理性疼痛非常劇烈,單純的阿片類藥物可能不行。用少量激素效果明顯,但家人對激素很反感,剛剛控制疼痛,就要求停用,剛停用病人又疼。病人的時間不多,能等到激素引起的副作用麼?如此反覆幾次,家人終於接受了用激素。

三、其它一些不規範治療

癌痛規範化治療是指止痛藥物從弱到強有三個階梯,使用時遵循五個原則,首選口服、按階梯、按時規律、個體化、注意細節以及副反應。

有人病人不按時服用藥物,以為疼了再用,能來得及嗎?疼痛控制不好又要求醫生開更高級別的藥物,止痛效果越好,副作用也就要大一些了!

剛開始用阿片類藥物,很多人噁心嘔吐,不適應,而拒絕再次使用,沒藥還怎麼止痛?阿片類藥物胃腸道反應大多病人需要一周左右的適應期,耐受也就好了,這個期間可以使用對症的藥物。

四、醫生、藥物管理部門

很多年資高的醫生都有麻醉藥品處方權,一些非專科醫生對癌痛認識未必正確,不敢給多開,只用杜冷丁,強效的藥物不清楚,聯合用藥不知道,對病人使用止痛藥物不能正確指導等等。

依照癌痛規範化治療共識,止痛藥物「按需供應」,「嗎啡」類藥物無「封頂效應」,這些「權利」在誰手裡呢?應該是醫生吧?但藥房取不出來藥,有規定!不能說他們錯吧,但結果是病人疼痛沒有有效緩解。因此藥物管理部門在癌痛治療中的作用也很大。

阿片類藥物是控制癌痛最主要藥物,美國醫療用阿片類藥物是我們的十多倍,而他們的人口不到我們1/4,一反一正,我們距離美國癌痛治療有多遠?提高癌痛認識,推行規範化治療,願病人最後的日子裡安靜走完、不受罪。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癌症晚期病人若要活得久、活得好,治療重要?還是心態重要?
    晚期癌症治癒的希望不是很大,如何讓病人活得久、活得好才是主要的!那麼,這種情況下是治療重要呢?還是心態重要呢?治療或許是改變晚期病人生存狀況最重要的手段,沒有治療就如同面對來犯之敵放棄抵抗、聽之任之,結果可想而知。很多人認為晚期癌症沒法治療、治不治都一樣,這是錯誤的認識!
  • 人類文明的嚴肅反思,為什麼其他物種比我們活得好?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91)91、人類活得好還是其他生物活得好?人類與其他生物本來不宜相提並論,但將人類與其他生物的生存品質即誰更活得好相比較,卻會得出非常有意義的結論。按我們的認識,人當然比其他任何生物都要活得好,人是高級文明狀態,生物是低級原始狀態,兩者不可同日而語。人類花了數千年進入的高級文明狀態使人生活得好嗎?或者問題正好相反,人類數千年的努力反而使自己活得更不好?請趕緊扶住你的眼鏡,你沒看錯,人如今完全沒有理由說比其他生物活得好。人的存在品質,人的心理狀態,人與物、人與人的相關關係的實際狀況,哪一條的指標能與其他生物相比?
  • 女人活得好的象徵,不過六個字而已
    有自信的女人不會刻意討好誰,更不會為了世界向誰低頭,她們活得張揚但不招搖,總能給人舒服的感覺。活得明白的女人不會去要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而是好好經營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這樣的女人活得通透,明知不可為便不為。安靜的女人往往是內心世界豐富的女人,表面安靜而內心充滿繁華。與安靜的女人相處往往給人安靜的力量,使人內心平靜。
  • 生命大限將至,不去強求活得更長,反而才能活得更久,談善終護理
    但死亡又是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話題,逃不掉,躲不了,即使不想、不願面對,終究還是要面對的。正確看待死亡,才能更好地生活。也許早一天坦然面對這個話題,會讓我們釋懷很多事,也能讓我們做最正確的選擇,從而不留下遺憾。當死亡勢不可擋時,更多的病人和家人,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治療到底,反覆地住院、出院、再住院、再出院。
  • 癌症晚期,病人疼痛難忍、痛不欲生!有沒有好的止痛藥物?
    矛盾的結果,一部分人按照醫生說的止痛效果很好,也有一些還需要進一步調整,還有很多家屬比較固執,病人也跟著哎喲到生命的最後,曾有家屬對病人說:與其受痛,還不如把你推到溝裡!那麼,有沒有好的止痛藥物呢?每個病人的疼痛程度、性質都可能不一樣,若要止痛效果剛剛好,藥物能一樣嗎?這該怎麼辦?癌痛藥物規範化治療,臨床資料顯示,約85%以上的病人經過規範化治療後疼痛可明顯緩解。
  • 不願說癌痛,想做個「好」病人,癌症晚期,只能默默忍受巨痛嗎?
    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的患者約有180萬,其中62%伴有疼痛,在中晚期癌症患者中,該比例高達80%,且以中、重度疼痛為主。然而,由於很多人存在"得了腫瘤哪有不疼的,尤其是晚期患者,疼痛必不可免"、"癌痛治療也就是吃吃藥、打打針、對付對付,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等錯誤認識,以至於約有70%的癌症患者並未接受規範化除痛治療,在"對付式治療"或乾脆不治療中選擇做一位"聽話"的病人,默默的忍受著劇痛。治療癌痛有多重要?
  • 癌症病人臨死當天表現 癌症晚期症狀有哪些
    癌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很多人都不願面對癌症,但是有時候,病情兇猛,不得不面對親人朋友的離開。癌症可以說是相當兇險的疾病。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各個癌症在臨時當天的表現。希望大家可以在沒有得癌症的時候做好預防。儘量遠離癌症。每個癌症在走向死亡之前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癌症病人死前的徵兆比較複雜,不是單一呈現的。
  • 癌症病人出現昏睡意味著什麼?這些都是癌症死前症狀,有點數吧
    癌症病變這個過程中,患者一旦處於晚期昏迷的情況下,隨著昏迷時間越來越長時則會導致體徵明顯下降並引起死亡方面的現象,而每個癌症患者的體質狀態是有差有好的,所以在昏迷時間變長的過程中能夠挺幾天也都是會因人而異的,但從最大限度的範圍而言一般是不會超過一個月,而具體是能挺幾天這個天數是有很大波動。
  • 你不要害了親人,很多癌症病人本不該死,癌症晚期到底治不治?
    在一次體檢中,73的張國春被查出前列腺癌晚期,不過身體卻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是有些輕微的排尿不暢。老人和兒女們商量,說「既然我都沒什麼不舒服的,說明這癌症影響不了我,再說了我都73了,半截身子入了土,不想受那治療的罪。」
  • 提高免疫力讓肺癌晚期患者活得更久些
    肺癌是所有惡性腫瘤疾病中發病率最高且惡性程度比較高的腫瘤,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以手術和放化療為主,其目的都是為了控制病情讓病人活得更久些。但是,不得不說的是,西醫治療在起效明顯迅速的另一面也有缺陷,手術創傷性大還容易切除腫瘤細胞不徹底,放化療的治療無論是x線的照射還是化療藥物注射體內,都會對患者無論體表皮膚、黏膜還是體內肝臟等器官組織產生傷害性,反而破壞病人免疫系統加速患者生命消耗。相反,要想更長久的留住病人生命就需要為病人築造免疫城牆,特別是肺癌晚期患者需要提高免疫力讓病人活得更久。
  • 兩個癌症晚期病人,用偏方的加重了,化療的好轉了
    病例一:來自農村的49歲的患者,被確診為肝癌肺轉移晚期。病人本身患有慢性B肝,如果平時關注身體健康,固定體檢,也許可以早一日發現癌症,確診癌症時,病人的腫瘤已經超過九釐米。遺憾的是,在確診以後,病人拒絕了醫生的建議,決定用家人收集到的偏方抗癌。
  • 癌症病人到了晚期是不是很痛苦?專家呼籲:讓患者有尊嚴地死去
    核心提示:癌症一旦發展到晚期,癌細胞多半以及出現轉移、擴散,危害到身體其它組織器官,病人體質也可能出現惡化,很多治療方法已經無法進行,甚至出現耐藥等,所以,治療效果肯定多半是不太理想的。而在生命走到醫療盡頭時,是否要繼續堅持治療,甚至是舉債「抗爭」?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可能都有不一樣的看法......
  • 癌症病人自述:我真的不想活了,真的太疼了!癌痛到底有多痛?
    精神狀態開始變差,住久了醫院很空虛煩躁。四肢開始發麻,半個身體及右手開始失去知覺及握力。到家的第三天的早上突然惡化再進了醫院。全身癱瘓,能感覺到冷熱癢麻但是大腦無法控制四肢的移動。「生不如死」、「活受罪」、「好人沒好報」,這三句話在她生命最後時光經常掛在嘴邊。
  • 癌症患者到了晚期出現癌痛,是什麼樣的體驗?還有沒有辦法緩解?
    這種症狀又叫做「癌性疼痛」,在癌症患者當中非常常見,一般會出現癌症晚期的患者身上,還有長期帶瘤生存的患者也會出現癌痛,還有一些患者對於疼痛非常敏感,一點點的疼痛都會讓他們難以忍受。很多患者都會以為,當癌痛出現的時候,疾病就已經到了晚期了,然後情緒上就會發生變化,其實在癌症的早期也會產生疼痛,疼痛的加重並不意味著就是病情的加重,引起癌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疾病的嚴重程度,還有就是治療引起的疼痛。
  • 癌症晚期病人千萬別用蟾蜍以毒攻毒
    見習記者 葛丹娣    浙江省名中醫、省中醫院腫瘤科郭勇主任醫師說,他臨床上還沒有碰到過吃蟾蜍中毒死亡的病人,但因私自吃蟾蜍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輕度中毒的病人倒見過不少。他們大都身患重病,四處求醫無果,不得已最後一博,希望靠吃蟾蜍,把病治好。
  • 癌症晚期不可急於求成,控制好局面是關鍵
    由於癌症發病隱匿,再加上人們善於隱忍,為癌細胞的快速繁殖提供了可乘之機,導致大部分患者被發現時已進入晚期,對治療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癌症晚期的治療中,有的患者一心想把癌腫消除,反而對機體造成嚴重損傷,甚至還可能加重病情,因此癌症晚期治療不可急於求成,控制好現有局面也是關鍵。
  • 癌症晚期死前徵兆 你知道多少
    癌症晚期死前的症狀根據癌症發生的部位以及程度的不同,症狀也是會有所差異的。對於患癌症的患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那麼,癌症晚期死前徵兆是什麼呢?癌症晚期吃什麼好呢?如何去護理癌症晚期的人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癌症晚期,選擇放化療還是保守治療好?醫生終於講出大實話!
    人們聽到癌症都會感覺到心情非常的沉重,因為癌症其實就是不治之症,很多的人得了癌症都是被嚇死的,總感覺自己離死期不遠了,所以就會感到非常害怕,身體狀況就會越來越糟糕,特別是很多的人在癌症前期都是發現不了什麼很明顯的症狀的,所以一般在檢查的時候都是到中晚期了,這樣就比較的難以治療了。
  • 癌症晚期死前一周表現 這些食物能防癌
    對於癌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感覺離自己又很遙遠,每天都有很多的癌症患者離去,那麼癌症晚期死前一周表現是什麼呢?哪些食物能防癌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吧。癌症晚期死前一周表現1、發熱發熱是最常見的,人體的各個機能已經逐漸的衰竭,就會導致癌症病人的發熱反應。2、食欲不振很多患者都會出現食慾不好的現象,不僅是癌症,很多病症的人最後都會有這個現象,還會伴隨著心情抑鬱的現象,這時候可以做一些開胃口的飯菜,提起病人的食慾,少量多次的吃飯最適合。
  • 免疫治療,效果雖好,但不是對所有的癌症病人都好!誰是獲益者?
    近幾年,癌症免疫治療進展非常快,它不同於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等針對腫瘤採取的措施。免疫治療是恢復自身免疫系統的能力,改變腫瘤所居住的微環境,讓免疫細胞幹掉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目前,免疫治療主要集中在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CAR-T的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