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為癌痛止痛藥物同病人、或家屬發生一些「爭執」,家人要求開最厲害、最好的止痛藥物,而醫生會喋喋不休地問這問那,推薦一些藥物,告知一些注意事項,很難達到一些家屬內心預期目的,他們希望獲得是鹽酸哌替啶注射劑,也就是杜冷丁。
矛盾的結果,一部分人按照醫生說的止痛效果很好,也有一些還需要進一步調整,還有很多家屬比較固執,病人也跟著哎喲到生命的最後,曾有家屬對病人說:與其受痛,還不如把你推到溝裡!
那麼,有沒有好的止痛藥物呢?每個病人的疼痛程度、性質都可能不一樣,若要止痛效果剛剛好,藥物能一樣嗎?這該怎麼辦?癌痛藥物規範化治療,臨床資料顯示,約85%以上的病人經過規範化治療後疼痛可明顯緩解。
「知己知彼」才有可能贏得了戰鬥,癌痛治療也是一樣,先要評估病人疼痛的程度、部位以及原因、性質。疼痛部位一般與病灶所在位置相對應,是臟器轉移還是骨轉移?有沒有壓迫浸潤神經?疼痛程度分級方法比較多,大概分為輕、中、重三個階梯。疼痛是病人主觀感受,判斷時應根據病人訴說、表現相結合。
根據疼痛評分、分級選擇相對應的三階梯藥物,以非甾體類藥物±弱阿片類藥物、或強阿片類藥物組成,目前也用小劑量強阿片類藥物代替弱阿片類藥物的做法。癌痛使用止痛藥物還應遵循五個原則,即首選口服(無創)用藥、按階梯用藥、規律用藥、個體化用藥、注意副作用防治及細節問題。
規範使用止痛藥物之後還要觀察效果,止痛效果不能不夠,也不要超量,畢竟藥物有許多副作用,應該做到「剛剛好」。
大多阿片類最初使用時存在噁心、嘔吐、頭暈等不良反應,可以預防性使用對症藥物處理,若反應嚴重,停幾天再用,一般情況下,這些不良反應在一周左右可消失,病人耐受。但唯有便秘的情況發生率高,大多一直存在,必要時考慮通便治療。
癌痛是影響病人生活質量最嚴重的問題,世界上、我們國家都在推行癌痛規範化治療,同醫生、尤其專科醫生認真溝通,別太犟,試試兩天也就知道好不好了。癌痛治療效果不佳或許與認識有很大關係,多一些了解,讓病人痛苦也少一些!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