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I₂
碘化鉛是一種亮黃色重質粉末或六邊形鱗片狀結晶,分子式是PbI₂,無氣味,熔點和沸點較高。在室溫下,為亮黃色無氣味的結晶固體,加熱後變成橙色和紅色。
隨著溫度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碘化鉛被用於製造高效太陽能電池的前體材料, PbI2也可以用於伽馬射線和x 射線的高能光子探測器。碘化鉛也被用於做顏料稱為碘化黃,但是由於毒性和不穩定性,已經被淘汰。
本實驗用的是碘化鉀和Pb(NO3)2雙重置換反應來合成碘化鉛,這個實驗被廣泛用於教學演示,由於這個反應能夠產生絢麗的色彩。這個反應也被稱為「黃金雨」反應。碘化鉛為六邊形鱗片狀結晶體(所以視頻看起來就和細小的閃光的金屑一樣)。碘化鉛毒性非常大,被證明對動物有致癌性。想得到大的結晶體比較難,但是下次可能會嘗試一下新的反應方法獲取更大的晶體。
這個實驗分為直接把碘化鉀的固體顆粒直接放到Pb(NO3)2的溶液中,在碘化鉀的固體周圍馬上會開始形成一圈PbI2亮黃色晶體,而且這個晶體會不斷的往外延伸發散,新生成的小的片狀的晶體顆粒在液體中往外運動。類似於布朗運動,但是這個是往外延伸的有方向性,因為KI固體也在不斷溶解,新溶解的KI馬上與周圍的Pb2+離子反應,KI固體周圍會包圍一層PbI2固體,降低反應的繼續進行。有意思的是在KI固體周圍還會形成一些針狀的白色晶體,這個可能是新生成的KNO3晶體。
對於沉澱反應我想拍攝出沉澱的晶體,希望晶體越大越好,這個實驗設計也在思考,但是現階段的條件還是不允許,將來可能會拍攝出生成更大的碘化鉛晶體過程。
觀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
科學可視化-- 單質碘(I)結晶生成過程 【延時視頻】
科學可視化-- 偏光顯微鏡下的AgNO3的結晶過程
科學可視化-- 偏光顯微鏡下的Na2S結晶過程
科學可視化--偏光顯微鏡下的神秘世界!
關於作者:付強博士,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化學博士,復旦大學化學系本科。
聯繫作者:qfu@asu.edu
謝謝支持,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