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凡尼現象
賈凡尼現象(GalvanicSeries)在線路板製作中是有害的,無論是什麼表面處理。也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但可以有效控制。要把它的影響控制到最小,我們就必須先了解它的原理。
Part Ⅰ沉錫工藝中的賈尼凡現象
沉錫之前,銅面上有雜物粘附,比如油墨殘渣。
在沉錫過程中,發生的是置換反應,錫將銅置換出來。
油墨殘渣受到沉錫藥水攻擊而脫落。
油墨殘渣脫落後,裸露的銅面被氧化,銅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變成一價銅,電子往錫方向移動,錫離子獲得電子後還原成金屬錫,隨著反應的持續進行,銅面就像被老鼠咬過一樣形成一個凹坑。
如果在孔內或者線路上油墨的undercut位置,同樣會發生這個不良的反應。
嚴重的,在孔環位置會發生「斷頸」問題,孔內則會出現破洞,客戶做波峰焊時就會吹孔(blow hole)
Part Ⅱ沉銀工藝中的賈尼凡現象
先看以下圖片,在線路與手指交接的位置,線路被咬蝕變細,嚴重的,甚至「斷頸」。
剝去油墨,用SEM掃描圖片如下,發現嚴重的咬蝕現象。
沉銀工藝,其基本反應原理為置換反應,反應表達式如下:
在正常條件下,銅的氧化和銀離子的還原同時進行,形成均勻的銀鍍層。但如在Pad與線路或者焊盤與線路的交接位置有裸露的銅面,或者油墨和線路之間存在縫隙(undercut,事實上一定存在)。
縫隙裡的銀離子供應就會受阻,裸露的銅或油墨下面的銅就變成了「犧牲陽極」,為焊盤或PAD上的銀離子還原反應提供了電子,形成賈凡尼效應,如下圖示。
銅面或undercut越大,反應越強,咬蝕越嚴重。
因為undercut是必然存在的,因此賈尼凡現象也是難以避免的,但可以通過改良設計來將它的影響降到最小。比如淚滴補償設計,如下圖示:
淚滴補償設計需考量:開窗、偏移以及undercut的影響,這需要實際的實驗數據來驗證。
如果實際生產過程中防焊偏移過大,或者油墨的undercut過大,淚滴補償或許失效。
感謝查閱!
部分資料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