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杜鵑是怎樣變成幹枝梅的
冬季把帶有花牙的興安杜鵑幹枝丫放到水裡,幾天就能開出美麗的杜鵑花了,故人們形象地稱為幹枝梅。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人(最早是鐵路列車員),把興安杜鵑幹枝丫弄到城市送給親朋好友,讓興安杜鵑威名遠播。
2016年以前,興安杜鵑一直作為林區的無用灌木,是清林的主要目標,被割灌機「一剪沒」,國家為什麼清理林下杜鵑,因為清理杜鵑可以讓樟子松、落葉松等活立木加速生長、成才。我們是需要速生豐產林,還是需要保留杜鵑灌木林,那個綜合效益更多,現在還沒有這方面的科學評估。但人們都會擔心興安杜鵑會被採絕了,最早是一個詩人呼籲,保護興安杜鵑(幹枝梅),接著是花協會的人響應;對於無度的索取,破壞了環境,當然要堅決打擊。故在輿論呼籲下,政府做出了禁止採折興安杜鵑的決定。
而一毛不採,是否科學合理,或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法,首先應該了解興安杜鵑的生物學特性,與分布狀況、蓄積量等,了解了以後我們在評估這種情況。
興安杜鵑的分布與生物學特性
它在大興安嶺易生長分布廣,遍布整個大興安嶺,如某林場分布面積達十幾萬公頃的興安杜鵑。林緣、乾草甸,陰陽坡都有,以陰坡鬱閉度約為0.7的疏林下最為茂密;即使在裸露的巖石上,只要有苔蘚覆蓋它就能在上面生長,根系發達,只要有1株成活,幾年就會發展成一叢,興安杜鵑萌發性極強,全身都有不定芽,自然條件下以種子繁殖,和側根繁殖為多,所以說興安杜鵑的繁殖能力很強。
採折興安杜鵑之探討,
我們都知道大白菜、苞米、高粱是一年一熟,你不收他就爛在地裡了;樺木是60年,就屬於成過熟林,你不採它也會死,會逐漸被針闊混交林更替;大興安嶺比較常見的林型,就是杜鵑類林型,如杜鵑落葉松林,杜鵑針闊混交林,杜鵑白樺林,其中杜鵑落葉松純林在生長過程中,鬱閉度會越來越高,當逐漸達到0、9時,杜鵑花得不到陽光,將逐漸死亡,這是自然規律,你不採它也會消亡,所以這種林型的杜鵑是可以採的。
興安杜鵑是灌木,灌木都是多年生植物,採折上部一部分枝條,不會影響它在生長;興安杜鵑從種子繁殖,到長到1米左右成叢狀,需要3年以上;環境適合,5年以上可以長到2米高,受基因控制就到頭了,再不長高了;你不採它也不會再長高了,如果折掉百分之二十的上部枝條,有了新的增長空間,它會把生長素,供給側枝,讓側枝瘋長,不僅不會對野生植株本身產生破壞,而且還有助於植株更多地分枝,向粗壯、和緊湊伸展。
興安杜鵑適合採折之研究
通過研究認為對平均高度達1.5~2米,同時蓋度達0.6以上的興安杜鵑灌木林,是成熟的興安杜鵑林地,由於受周圍環境及本身基因控制,這種興安杜鵑不會在長高了,你不採它也不會長了,所以可以進行合理採折。
哪些興安杜鵑不能採之研究
有些興安杜鵑是不能採折的,長在石塘上的興安杜鵑起到保護水土流失,覆蓋裸露地表的作用,不能採。
平均高1、4米以下的興安杜鵑還有生長空間,不能採。
單株不成片分布的不能採,蓋度小於0、5的不能採,公路旁及適合旅遊觀賞的杜鵑林也不能採。
在技術上,採折枝的底徑應該小於1、1釐米,直徑大於1、1釐米的枝條屬於母條,以下部分不能採,以保留母徑再生長。
目前有什麼好的採折方式方法,研究如下
1、可以採取分林場、或分溝線、或分林班、或分片承包製,但再管理上會有很大的難度,最難的是人員管理,怎樣讓人去遵守規則不亂採盜折是最難的。
2、就目前有一種好方法就是,第一年可以按規則採,第二年不許採,就像南海有休漁期一樣,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政令統一,一刀切好管理,二是有利於興安杜鵑恢復生長,而且停採一年對於興安杜鵑來說是二個生長期年,基本就能恢復到採前狀態(看採折程度)。
3、可以由林場下屬的營林隊或其他集體單位統一負責採銷,優點是好管理,減少個人濫採亂折的可能性;缺點是需要好的領導班子負責採銷。
合理開發的意義
保護森林環境應該科學合理,不能認為保護了綠油油的小麥,不去秋收,就是保護了環境; 簡單的保護抱著金碗當石頭沒有必要。在嚴格保護森林生態環境正常循環的前提下,可以搞活大興安嶺經濟,給大興安嶺人帶來幾十億元的收入,極大的惠於民生,是兩全齊美的事,顯然意義是重大的。
制定合理的採摘方法、規則與政策,保護和利用並存;嚴格控制採摘量小於生長量,只對成過熟興安杜鵑林地,進行合理的採摘。反對採摘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輿論綁架了現實,會阻礙創新與發展。不能讓森林喬木資源枯竭的悲劇重演,也不能讓白菜爛到地裡;讓森林資源永續利用一萬年才是硬道理。研究不易,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