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特工》背後的法國漫畫世界

2020-12-06 Mtime時光網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


  時光網特稿

在熬過了另影迷們痛不欲生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後,號稱"每秒燒掉18萬人民幣"的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

總算是趕在這個夏天的尾巴上與大家見面了。

呂克·貝松

集結了維塔技術(

《阿凡達》

)、工業光魔(

《星球大戰》

)和Rodeo FX(《權力的遊戲》)三大特效巨頭,耗資2.1億美元,在片中呈現出2734個特效場景以及超過3000種外星生物。


  這般天文數字的預算費用和目眩神迷的特效奇觀給劇組帶來了極大挑戰。這絕不僅僅只是大片時代被逼出來的揮金如土和特效炫技,更重要的是,他還背負著超越曾經帶來了電影革命的《阿凡達》與戰勝即將上映的《阿凡達》續集的雄心。


  但實際上,《星際特工》還有另外一個不得不如此大費周章的充分緣由,便是導演呂克·貝松對其漫畫原著的執念。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由皮埃爾·克裡斯坦(Pierre Christin)編著、讓-克洛德·梅齊埃(Jean-Claude Mézières)繪製的法國知名科幻系列漫畫《韋勒瑞恩和洛瑞琳》(Valérian and Laureline,下譯《星際特工》)風靡歐洲。當時還只有十歲的呂克·貝松「每個星期裡有六天都在等待著它更新」,故事女主角洛瑞琳更是他和整整一代歐洲青少年的夢中情人。


  後來具有劃時代意義《星球大戰》在1977年率先走入觀眾視野,但其中眾多的設定卻與出版早其十年的《星際特工》系列漫畫的雷同度高得驚人,雖然《星球大戰》團隊否認曾經受到過《星際特工》的影響,喬治·盧卡斯也澄清根本沒看過《星際特工》,但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屬於《星球大戰》的巨大榮譽,本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應當是屬於前者的。

  為童年起便意往神馳的《星際特工》正名,是長久縈繞於呂克·貝松心頭的夢想,可是數十年來他一直認為「要拍一部這樣的電影是不可能的」。早在20年前他就請梅齊埃擔任過已成經典的

《第五元素》

的美術設計,卻從來不敢把《星際特工》搬上大銀幕,直至今天。這是因為《星際特工》漫畫原作的驚人藝術實在太過於光怪陸離、色彩斑斕,而孕育它的法國漫畫傳統與藝術世界正如同樣偉大的法國電影般獨樹一幟、驚心動魄且遍布榮光。


  誕生於1967年《星際特工》漫畫,至今已經走過整整半個世紀。本以為他是個飽經風霜的老人,但其溫暖豔麗的畫風,幽默機智的人物形象,簡潔卻又雋永的故事情節,在今日看來依然毫不過時,他恰如一個翩翩少年即使人到中年依舊擁有著智慧湧動的光芒。


光怪陸離的法漫世界



  法漫,顧名思義,主要是指以法國和比利時漫畫為主的法語漫畫,漫迷們往往簡稱之為BD(bande dessinee),與日漫(Manga)和美漫(Comics,另一個常見的術語Comix則主要指歐美地下漫畫)相對應。


  美國漫畫的特色鮮明,卻著實說不上高明。1954年,超級英雄們被美國眾議院指責宣揚了不正常的性觀念、有嚴重的種族優越感和暴力傾向。漫畫書隨之被憤怒的人們自發焚燒,當局也對其展開了嚴格審查。


  這些指控與行為雖然荒唐透頂,卻頗可從中一窺Comics都給讀者帶來了怎麼樣的一般印象。隨著當下漫威與DC商業帝國的構築完成,眾多超級英雄隨著漫改大片的成功而盡人皆知,電影產業又反過來進一步催長著美漫的興旺繁榮。


  大名鼎鼎的漫畫學者斯科特·麥克勞德在《製造漫畫》(編者註:一本非常貼近漫畫創作的教學用書,作者通過形象化的角色來敘述自己的創作觀點,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探索漫畫的創作方式)中則從技術層面上總結了Comics的一些普遍特點:表達清晰、圖表化的布局、飽滿的身材、平滑流暢的線條等等。Comics多為長年連載,它們印製粗劣、成本低廉,每本內容極少,程式化也相當嚴重。


  而與之相對應的,法語意指「裝訂成冊的圖畫」的法漫(BD、bande dessinee)則完全不同,它們往往是精裝大開本、印製精良,場景細緻豐富、表現手法自由多元,並且具有高度發達的解說性審美與人文關懷。影響最大的法漫自然是比利時漫畫大師喬治·埃爾熱繪製的《丁丁歷險記》,與一眾基本靠漫改電影打廣告的Comics不同,它本身的風靡程度可絲毫不弱於動畫與史匹柏的電影。

  法漫的歷史上有著無數閃耀高光的名字與作品,不勝枚舉。除了幾乎與《丁丁》齊名的《藍精靈》,勒內·戈西尼的《高盧英雄歷險記》也同屬法國三大漫畫。讓·雅克·桑貝與他的《小淘氣尼古拉的故事》是兒童漫畫的最高傑作;雅克·塔蒂《阿黛拉的非凡冒險》與《戰俘營1680天》具有嚴肅文學的深度,前者同樣被呂克·貝松改編過電影;


      比利時天才藝術家馮索瓦·史奇頓的《朦朧城市》系列被譽為迷人的紙上建築,是許多建築設計師或電影工作者最佳的靈感來源;雅克·馬丁的《阿利斯》被認為是最傑出的歷史漫畫。


      艾瑪紐埃爾·勒巴熱的《革命之路》、《車諾比之春》具有令人震驚的寫實性;而法國最偉大的漫畫家墨比斯(Moebius)一直都站在眾神之巔,他的創作幾乎影響了以後所有的科幻類型作品與漫畫藝術,呂克貝松與《星際特工》當然也在其中。

  在為數不少的法漫改編電影中,相對晚近與出眾的一部,是韓國導演奉俊昊籌備了多年的

《雪國列車》

。學生時代的奉俊昊便是漫畫迷。據其自述,他一直是阿蘭·摩爾的書迷,後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來自地獄》(From Hell)更是那部被譽為韓國影史NO.1的

《殺人回憶》

劇本的靈感源泉。他在一次逛書店時偶然看到了《雪國列車》,這本經典的科幻漫畫讓他著迷,他站在原地,一口氣就翻完了。


  他回憶道,"2005年的某一天,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漫畫,那個瞬間我意識到,這將吞噬掉我整個一段時期的生命。從那時起,我的一段危險異常的電影冒險就已經開始了"。之後的故事盡人皆知:另一位韓國大師級導演樸贊鬱買下了改編權並成為了電影製片人,而奉俊昊則又為我們奉獻了一部邪典級作品。


科幻與漫畫的初次碰撞

畫師梅齊埃與編著者克裡斯坦



  1967年,《星際特工》開始在法國漫畫雜誌《舵手》(Pilote)上連載,至2013年連載完結時,故事被合訂成了23冊圖像小說,均由歐洲最重要的漫畫出版商之一達高推出,總銷售量累積250餘萬冊。


      如今它早已被翻譯為十餘種語言,簡體中文版也已由後浪出版。由於漫畫過於膾炙人口,據統計,從1970年起法國的新生人口中,有1852名男性和2062名女性被分別取名為韋勒瑞恩和洛瑞琳--這部漫畫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


  豐富的想像力、絢麗的圖畫以及無處不在的幽默與調侃為漫畫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其中就包括歐洲最重要的漫畫節安古蘭漫畫節的肯定。


      安古蘭漫畫節在漫畫界的地位與電影界的坎城電影節相仿,它對全世界的漫畫家開放,代表了漫畫藝術的最高榮譽,而《星際特工》系列漫畫就曾三次在漫畫節中收穫殊榮。而前文提到的《雪國列車》的作者也曾受到該獎項的青睞。


畫師梅齊埃


  《星際特工》在法漫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大半要歸功於梅齊埃,這位在1984年榮獲「安古蘭終身成就獎」的作畫大師平日裡性情開朗而友好,可是在畫桌前,他被譽為好鬥的頑固症患者。這位苛刻的藝術家的畫板就像戰場,"劃掉、擦掉、嘗試、修正--構建了一個真正的線條迷宮"。


      那些未知星球上無以計數的外星人、宏偉壯麗的銀河城與其中的一切都經由他無數次的修改。終於,那充滿"不間斷的驚喜,多樣性,主題和視覺上的豐富性"的千星之城得以展現在世人眼前。

  梅齊埃的創作深受法國漫畫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墨比斯的影響。而《星際特工》中就能看到許多後者代表作《藍莓上尉》的影子。


  本名叫做讓·吉羅的墨比斯1954年考入了巴黎藝術學校,梅齊埃正是在這裡與之結識。1963年,墨比斯創作了他的成名作《藍莓上尉》(Lieutenant Blueberry),這部有著濃鬱西部風格的作品講述的是戴著一頂標誌性破帽子的美國陸軍"藍莓上尉"不可思議冒險旅程。


      與他以後以"墨比斯"為筆名創作的那些匪夷所思、因為過於具有思辨性與實驗性而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漫畫相比,《藍莓上尉》對讀者就親和多了。無論是整體的風格、繪圖的技法、表現的手段還是作品主題的呈現方式,墨比斯對梅齊埃的影響無處不在。更公正地說,或許所有墨比斯之後足夠優秀的畫師從他那裡得到的教益都和梅齊埃一樣多。


  12歲時,墨比斯就已經瘋子般地認為自己的漫畫是世界上最好的,而在今天,恐怕敢說他不是的人才會被認為是瘋子。宮崎駿稱讚他的畫"以最單純的線條來描繪人物,包含了各種要素,呈現出既孤獨、又高傲的空間感";"日本的墨比斯"大友克洋在看過他的作品後自愧不如道,"在我們小心翼翼地描繪現實世界的時候,墨比斯先生卻創造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手塚治虫甚至把自己的陰影畫法稱作"墨比斯之線",線與線形成的陰影稱作"墨比斯之雲"。他為無數科幻電影創作過故事板,進行過概念設計,雷德利·斯科特的

《異形》

和呂克·貝松的《第五元素》算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兩部。



  相較而言,《星際特工》在科幻的星河中竟散發出了更奪目的強光。漫畫編著者克裡斯坦擁有巴黎政治學院文學博士學位,卻對20世紀60年代高壓的政策下僵化的學院派教條提不起興趣。


      彼時他還是一個隨時都有可能被辭退的某美國大學文學課程代課教師,而當時的法國對科幻小說有著同十年前的美國對漫畫一樣嚴格的限制,幾乎僅有的可以刊登科幻作品的雜誌都幾近地下刊物。


      彼時也是整個20世紀變革最劇烈的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女權主義、地下文化無不熱鬧得如火如荼。克裡斯坦卻沉迷於科幻黃金時代的偉大作品中不能自拔。


  克裡斯坦曾經說過:"科幻是展現現代世界的大變革的理想載體,同時也是描寫人類社會向現代化過渡歷程的絕妙手段",所以他篤信"科幻是現實的絕妙加熱器"。克裡斯坦除了是漫畫編劇,更是位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家。


  最終也正是梅齊埃和克裡斯坦這樣兩位藝術家的天合之作使得科幻被引入了漫畫的領域。以後的科幻史上有著無數的經典作品對其進行模仿,《星球大戰》即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世界觀沿用《千星之城》

故事改編自《影子大使》



  早在2010年,呂克·貝松就根據雅克·塔蒂的法漫作品《阿黛拉的非凡冒險》拍攝了同名電影。《千星之城》是他的第二部法漫改編之作,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公元2720,那時候的人類早已踏出地球,建立了銀河帝國——銀河城。


      科技的進步讓工作的概念在這個星球逐漸消失,大部分人在"夢管理署"監控下愉快的做著美夢,只剩下時空管理局的星際特工和技術員還在工作。星際特工的任務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巡邏,防止時間黑客們的"非法穿越",同時他們也會到遙遠的星際探險,為地球尋求新的資源。


  星際特工韋勒瑞恩在一次行動中被派往12世紀的法國追捕一名異端分子。在那裡他被一位美麗的法國女孩救了,也就是女主角洛瑞琳。


      這次行動中,韋勒瑞恩和洛瑞琳配合的天衣無縫,在韋勒瑞恩的幫助下洛瑞琳也成為一名星際特工。一千零一夜般的故事就此拉開了序幕——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們逐漸產生情愫,一起以星際特工的身份跨越時間與空間。


  《星際特工》宏大的世界觀設定在發表於1971年的故事《千星之城》中初步定型。呂貝·克松的電影就沿用了這個基本的設定,並主要在1975年的故事《影子大使》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


  《影子大使》被公認為《星際特工》系列的大手筆,這是部具有冷硬派推理小說特質的作品。梅齊埃天馬行空般徹底放飛了自己的圖畫想像力,他在無垠的太空布景裡創造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古怪生物,包括半馬人卡姆尼克族,形態多變的蘇夫斯族、目不能視的巨大古波族、水族形狀的祖爾和造夢者捏哈弗族等等等等。不但如此,兩位主角感情的"官宣"也發生在這個故事裡。

  呂克·貝松自述過他執意要拍《影子大使》這個故事的理由:"它被構思成了一次偵探調查,這使得整個故事都籠罩著神秘氣氛,另一個有趣的點是韋勒瑞恩和洛瑞琳的愛情。故事提出了一個鑑別真愛的問題:你會不會愛一個人愛到願意不惜一切代價拯救他?"


  當然,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呂克·貝松的執念更多的源自於這個故事中呈現了系列裡最多的外星生物,它們恰恰是他特效炫技的最佳載體。《影子大使》雖然點燃這位大導演的欲望,卻苦了整個電影劇組。然而兩位主角初吻的一幕雖然打動了呂克·貝松,卻苦了梅齊埃自己。


  在講述這一幕時,梅齊埃痛苦地表示,"那一格我畫的格外痛苦。畫家會用一面鏡子來模仿人物的姿勢和表情。但是要我一邊接吻一邊畫,這就太不方便了!"當呂克·貝松無語地提出請夫人來幫忙的事後建議時,他尷尬地說道,"沒那麼簡單,這需要三個人,她和別人擁吻時,我在一邊畫……我覺得畫親吻的場景實在太可怕了"!


現實主義的太空歌劇

龐大的星系暗示整個地球



  《星際特工》漫畫在出版後被評論家認為是

"最有人間煙火氣息的太空歌劇"

。太空歌劇(Space Opera)是科幻文學中一個重要與古典的類型,泛指將傳奇冒險故事的舞臺設定在外太空的史詩科幻作品。


      《星球大戰》與代表著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的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都是代表作,晚近在中國成為超級IP的《三體》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類以宇宙或異星文化為背景的故事具有中世紀英雄羅曼史詩的美學特質和冒險基調。即使在最嚴格的意義上,《星際特工》都屬於太空歌劇的行列,可是它每個故事的結尾卻總會把讀者拉回現實,每個故事的內核都灌注著政治、社會與其他充滿人文關懷的嚴肅議題。


  《星際特工》的想像與虛構汪洋恣肆,最終卻以思想實驗的方式更好地思考與回應那個時代的精神痼疾。它以無盡的宇宙為背景,探討了諸多宏大的現實議題——工業對人的影響、女性主義、環保主義、言論自由等人文問題在硬科幻的外殼包裹下輪番登場。


  作者以龐大的星系暗示整個地球,而各種星球之前的故事也比喻國家之間的關係。可以說作者對未來社會形態的寓言耐人尋味,人們無需工作靠美夢維持生命。


  這一方面體現了共產主義的最終社會形態,一方面開始質疑科技發達到一定階段,是否還需要物質和精神上的勞動。在這樣的社會才會有妄想改變歷史統治宇宙的野心家,才會有政教合一搖搖欲墜的星球,才會有和地球如出一轍的各種矛盾。


後記


萊納公主和天行者「客串」《星際特工》漫畫


  在《星際特工》開始連載十年後的1977年,《星球大戰》上映。參加了首映式的梅齊埃感嘆"我好像看到《星際特工》被搬上了銀幕",從諸多的人物服飾到飛船、外星人的造型,兩者在設定上的雷同之處是如此之多,也如此明顯。


      有傳言稱梅齊埃與克裡斯坦都給盧卡斯寫過一些"內容不詳"的信件,後者與《星球大戰》團隊始終都沒有回覆過。兩人後來創作過一副絕妙的諷刺漫畫,在一家夜總會的"巧遇"中,韋勒瑞恩和洛瑞琳對萊納公主和天行者說,"我們老早以前就是這家店的常客了呢!"


  直到今天的日本動畫中仍可以看到《星際特工》的影子。鬼才渡邊信一郎在2014年以前幾乎是沒有任何黑點的導演,《太空丹迪》更是完美體現了渡邊風格的天才之作。同樣是穿越時空的設定,同樣充滿了極具想像力、花式繁多的外星生物造型,也同樣是科幻與幽默、戲虐元素天衣無縫的結合。在某種意義上,這些都可謂是《星際特工》留給世人的遺產。


(更專業的影視媒體,更全面的票務周邊服務,盡在時光網)

相關焦點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票房冠軍打破壟斷局面
    作為科幻冒險巨製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喚醒了很多科幻迷,星際迷走進影院一睹影片風採,同時獲得各方各界好評不斷。   漫改科幻IP搬上銀幕 獨家揭秘《星際特工》背後的故事   導演呂克·貝松透露,他十歲時就產生了對《星際特工》漫畫的濃厚興趣,而《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正是由法國知名科幻漫畫《韋勒瑞恩和洛瑞琳》改編而來。漫畫中的故事情節對幼年時的呂克·貝松產生著強大的吸引力。28世紀的阿爾法太空空間站人類特工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行走。在浩瀚的奇幻宇宙太空中,集結了宇宙高度文明的外星生物。
  • 法式科幻的成敗:從《第五元素》到《星際特工》
    ·貝松16歲時,因看了《星際特工》漫畫感觸很大,開始著手寫《第五元素》的劇本。   而隨著呂克·貝松將《星際特工》漫畫改編成電影上映,鮮有外國人聽聞的梅齊埃走到臺前,人們才驚呼,也許當初正是法國科幻漫畫的傳統,造就了如今好萊塢科幻電影的繁榮。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任務啟動 特工CP激情開戰
    由呂克·貝松執導的科幻冒險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將與8月25日登陸內地銀幕,繼續燒火8月暑期檔。「小綠魔」戴恩·德哈恩搭檔「維密超模」卡拉·迪瓦伊組成星際最強特工CP,穿梭神秘宇宙,跨越空間維度。即將在內地銀幕啟程冒險太空。
  • 美國的科幻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你們看了嗎?
    影片改編自1967年面世的法國系列漫畫《Valerian》,自問世以來已經被翻譯成21種語言,原著融合了太空歌劇、探險、時間旅行等多重元素,講述了一群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星際警察,來回穿越時空進行執法的故事。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觀影團:七夕之夜領略科幻太空
    8月28日晚,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在杭州光影影城舉辦「中新社帶你看電影」第一期——《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大型觀影團,帶杭州市民感受這部科幻大片的奇詭與浪漫。  影片通過豐富想像力構建出的千星之城和史無前例的星際冒險承載著呂克·貝松濃重的愛意和滿滿的情懷。同時,《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喚醒了很多科幻迷、星際迷走進影院一睹影片風採,收穫了諸多好評。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曝終極預告
    據悉,《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由全球頂級三大特效公司重磅打造,使《阿凡達2》的特效製作因此而延期。國際頂級團隊強強聯手打造超豪華科幻特效場面,加上國際重磅演員卡司陣容鼎力加盟,令《星際特工》燃起更高的期待值。
  • 《星際特工》首映蕾哈娜露雪乳 迪瓦伊著深V西裝
    《星際特工》首映蕾哈娜露雪乳 迪瓦伊著深V西裝 時間:2017.07.2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分享到: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宇宙級的觀影體驗
    長久以來科幻題材一直深受觀眾喜愛,《阿凡達》、《火星救援》、《星際穿越》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試想一下,在大銀幕上感受未來幾百年或是幾千年後的世界,乘坐宇宙飛船穿越神秘的浩瀚星海,來到高度文明的外星球,實地探訪異域風情的外星文明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曝正片片段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曝正片片段由傳奇導演呂克·貝松執導,「小綠魔」戴恩·德哈恩、維密超模卡拉·迪瓦伊、實力男星克裡夫·歐文、流行天后蕾哈娜、文藝男神伊桑·霍克、超人氣偶像吳亦凡等聯袂主演的科幻大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今日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院線。
  • 科幻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呂客貝松執導
    久違20年,法國導演呂客貝松(Luc Besson)再次執掌星際科幻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可謂是繼1997年《第五元素》後面臨的一大挑戰,一方面當年《第五元素》所締造經典在近代影壇仍難以突破,這讓許多觀眾在進場還真因此繼期待又怕受傷害,另一方面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圈粉 影迷:"二刷才過癮"
    北美暑期檔鏖戰激烈,多部好萊塢影片扎堆,《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以其龐大的太空體系,世界頂級水準的視效,創造無限的想像力瘋狂圈粉,更有不少影迷在社交平臺上強勢安利: 「一定要二刷!」。在歐洲市場該電影也備受觀眾喜愛,7月27日法國上映後,首日票房成為單日票房第一位,同時也刷新了當年《超體》上映首日的歷史票房數據。
  • 《星際特工》北美票房慘澹,但昨天它超越戰狼2奪冠!
    昨天大家肯定去看電影了吧,你是去二刷三刷《戰狼2》,還是去看《星際特工》了呢?當然《殺破狼·貪狼》、《極盜車神3:極速挑戰》這兩部影片也極具看點,不過話說回來,七夕節看電影並不是主題,和另一半愉快的在一起才是重點,對吧!《戰狼2》還在上映,不過他的風頭最近被《星際特工》搶了,昨天單日票房《星際特工》排名中國票房榜首位,已經超越《戰狼2》。
  • 呂客貝松執導《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對於未來的美好憧憬與幻想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改編自作家皮耶爾克裡斯汀與藝術家尚克勞德馬茲爾斯共同創作的法國科幻系列漫畫《星際特工》;由《超體》導演呂克·貝松執導,丹恩德翰、卡拉迪樂芬妮、克萊夫歐文、伊森霍克、賀比漢考克、蕾哈娜、吳亦凡等主演;2017年上映的科幻冒險片。
  • 《星際特工》未映先火 奇景"千星之城"夢幻呈現
    不同於以往太空科幻類電影中常見的黑暗、孤寂、壓抑,《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將一個色彩絢爛、天馬行空的夢幻宇宙帶給全球觀眾,大膽地用絢麗色彩與奇異造型全方位刺激觀眾感官,全面展現了宇宙各物種的激烈戰鬥與和平共處,把被稱為西方太空科幻鼻祖的同名漫畫完美呈現到大銀幕上。此支終極預告一經發布,全網播放量24小時衝擊千萬次,引發國內外網友一致好評。
  • 《星際特工》今日公映 三分鐘精彩片段全新曝光
    網易娛樂8月25日報導  由傳奇導演呂克·貝松執導,小綠魔」戴恩·德哈恩、維密超模卡拉·迪瓦伊、實力男星克裡夫·歐文、流行天后蕾哈娜、文藝男神伊桑·霍克、超人氣偶像吳亦凡等聯袂主演的科幻大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今日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院線。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首曝蕾哈娜性感定妝照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首曝蕾哈娜性感定妝照 時間:2016.11.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WY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用2.1億巨資砸出頂級視聽盛宴
    身為「太空歌劇」的鼻祖級大師,呂克·貝松用作品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一部《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再現瑰麗酷炫新宇宙,各類外星生物CG特效逼真,用最先進的特效、最頂尖的視效為觀眾提前探索了未來,重新刷新了觀眾的宇宙觀,腦洞大開,想像力豐富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首映 蕾哈娜吳亦凡亮相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首映 蕾哈娜吳亦凡亮相 此外,電影中「珍珠人」的三位扮演者兼國際超模薩沙·露絲(Sasha Luss)、艾梅琳·瓦拉德(Aymeline Valade)、波林·瓦羅(Pauline Hoarau)也亮相紅毯,更令人驚喜的是,維密超模天使「肯豆」肯達爾·詹娜(Kendall Jenner)作為卡拉·迪瓦伊的閨蜜團空降助陣,一眾超模長腿放閃紅毯鬥豔,令現場星光熠熠,熱鬧非凡。
  • 科幻大片星際特工,色彩絢麗故事宏大,一部不一樣的外星電影!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無疑是一部史詩級災難片,但這部電影在北美的口碑和票房是雙重的滑鐵盧,反而我對這部電影的印象和別人不一樣,其實我還挺反對有些人評價說沒有興趣走進那個世界,但是我其實完完全全地進入到了那個世界,所以我覺得一個好的科幻片,它最應該做到的事情就是要帶領我們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呂克貝松的這部電影《星際特工:
  • 《星際特工》花絮曝光幕後搞笑瞬間
    時光網訊 呂克·貝松執導的科幻巨製《星際特工:千星之城》近日再曝幕後特輯。  此次幕後特輯,曝出戴恩·德哈恩和卡拉·迪瓦伊在影片中眾多的動作橋段畫面,兩人做為《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銀幕CP,影片中很多鏡頭需要兩人共同拍攝完成,儘管是第一次合作,在拍攝現場默契感也是十足。維密超模出身的卡拉·迪瓦伊,從片方宣布定角開始,就受到外界很多有關她是否能夠演繹此角色的質疑,而其本人在電影中以實力證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