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話、小說、戲劇、再到電視、電影與電子遊戲,不論文本深度如何,創作者們無非是想透過這類媒介來傳達故事與娛樂性,這當中偶爾就會出現一款具有開創性的作品。主打「逆轉恐怖遊戲」(reverse-horror game)概念,由波蘭遊戲團隊開發的《紅怪》(CARRION),自公開後就一直受到許多玩家關注,如今遊戲問世,它也證明了遊戲或許不需要精美的3D 畫面,哪怕是懷舊的2D 像素也能夠充分展現本作的魅力。
有別於英雄懲奸除惡,以惡人為主角的遊戲其實並不少見,像是扮演惡魔路西法之子的《Lucius》,或是扮演魔王的《Overlord》都能讓玩家享受反派的娛樂性。不過,由波蘭獨立團隊Phobia Game Studio開發的《紅怪》卻強調了「逆轉恐怖」元素,不過,究竟恐怖在哪裡呢?
只是因為扮演怪物,所以就叫「逆轉恐怖」嗎?
在我遊玩遊戲時,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袋裡盤旋。一開始玩了兩小時下來,遊戲本身並沒有什麼嚇人的橋段,換句話說,就算再不敢玩恐怖遊戲的人,應該也是能接受《紅怪》的內容,只要你對觸手與血腥畫面沒那麼害怕就好。
《紅怪》的遊戲歷程整體來說不長,第一次玩的朋友,就算再怎麼不熟悉2D 橫向捲軸動作的朋友,理應能在4~5 小時左右通關。當然,直到通關後,我也才慢慢理解「紅怪」的恐怖之處。這個沒有固定形態、滿身血紅並且有著幾乎無所不能的觸手異形,你在遊戲裡所做的,就是還原「恐怖」的誕生。
《紅怪》遊戲中沒有任何對白與文本,整個過程幾乎都是以紅怪的視角為出發點,從實驗室破殼而出後,迎接你的是一層又一層的地下設施,以及一發現就會掏槍射殺你的人類。
初期,紅怪本身相當脆弱,生命值僅僅5 點,稍微被射個幾槍便會潰散,不過遊戲的設計讓紅怪能夠在地底下各個裂縫「築巢」作為存檔點,即便死亡也能從最後的裂縫再度重生,以設定來說非常貼切。
而隨著紅怪不斷吸收遺傳因子的過程,進化也隨之產生,讓紅怪生命值愈來愈高,攻擊手段變得更具威脅性,不僅能突然部分障礙,全身硬化,或是隱形,甚至連寄生並操縱人類也辦得到。
而遊戲中最棒的體驗,莫過於使用紅怪的寄生能力,通過寄生在人體,操作已死亡的人類進行關卡障礙的突破,或是使人類自相殘殺,都是相當關鍵且重要的能力。
同時,遊戲中玩家會體驗到三個「Flash back」回顧事件,用紅怪的角度回憶起它究竟是如何誕生,這個部分不僅讓遊戲節奏有截然不同的轉折,也讓玩家明白這並非只是一款單純操作異形殺人類的遊戲。
同時,本作在成就上也呈現了許多恐怖科幻電影迷最喜歡的元素,例如《終極戰士》(Predator)裡的經典臺詞「get to the chopper」,或是《Lost》經典的「4 8 15 16 23 42」數字都被用作是成就名稱。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本身是用全部都是用開源引擎 Tiled 打造的,根據開發者sk推特,已經有玩家開始製作自製化關卡,或許將來不久本作就會支持Steam工作坊,讓我們體驗到更多有創意的關卡玩法。
《紅怪》一反現今追求畫質擬真與頂尖效能的次世代遊戲氛圍,用出色的2D 美術與有創意的解謎玩法,構築了題材單純、卻又非常吸引人的異形恐怖世界,倘若你喜歡科幻恐怖題材的作品,《紅怪》絕對不會令你失望。
《紅怪》(CARRION)已在Nintendo Switch、Xbox One 與PC Steam 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