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展改革
記錄解讀成都發展改革偉大進程
萬億級產業,就是年產值超過一萬億元的產業或產業集群。不只是成都,武漢、西安、杭州……迄今已有多個GDP過萬億城市提出自己的萬億產業集群計劃。從千億產業到萬億產業,意味著從量變到質變的城市產業發展新高度。從萬億城市到萬億產業,體現了經濟規模加速擴張帶來的競爭力躍遷和城市能級提升。
成都提出了聚焦高端綠色智能,進一步提升先進位造業能級;到2020年,建成電子信息萬億級產業,培育裝備製造、醫藥健康萬億級產業,壯大新型材料和綠色食品千億級產業。從支撐城市經濟發展到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再到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成都企業是怎麼做的?
回想2019年,成都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去年的3月9日,成都精位科技發布了國內首顆自主可控的UWB定位晶片及模組。此舉標誌著中國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在UWB定位技術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保證了信息安全。成都先導是全球3家可基於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進行規模化新藥研發合作的公司之一,擁有中國目前唯一、世界領先的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
無論是電子信息領域,還是醫藥健康領域,成都的先進位造業企業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觸摸前沿、擁抱核心技術。風向轉換,企業要做強,必須要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必須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有了這個殺手鐧,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不怕「卡脖子」。
直擊現場1 天府國際生物城
深耕技術
從成都瞄準未來制高點
冬日的早晨,天氣格外清冷。早上6點半,不少人都還在甜美的夢鄉中。伴著窗外微亮的晨光,成都先導藥物開發有限公司(成都先導)研發化學中心副總裁萬金橋已走進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準備半小時後與美國客戶的兩場視頻會議,溝通項目的進度。」他告訴記者,隨著公司規模的逐步擴大、業務的持續增加,像這樣早晚加班配合客戶的時差是常有的事。
成都先導是一家以DNA編碼化合物庫(DEL)技術為核心技術的高科技生物醫藥企業。成都先導的DNA編碼化合物庫包含了超過4000億種小分子化合物,是目前公開的全球最大的小分子化合物庫之一,其分子數量和質量還在不斷發展,公司正努力將分子數量提升至萬億量級。從2012年初創時幾十人的團隊,到如今近400人的企業,成都先導已快速成長為全球知名的應用DEL技術進行規模化新藥研發的生物技術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巨型新藥「種子庫」、新藥創製「新引擎」。公司的厚積薄發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成都先導於2019年11月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成功過會,成為四川乃至西南地區首家科創板過會企業。
自成立以來,成都先導已先後與輝瑞、默沙東、吉利德科、強生楊森製藥公司旗下的楊森公司、蓋茨基金等多家國際著名製藥公司、生物技術公司、化學公司、基金會以及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應用DEL技術加速創新藥物的篩選與發現。成都先導在提供DEL技術服務的同時,也實施「雙輪驅動」戰略,建立了內部的新藥研發管線,已有品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如何看待時間成本
瞄準前沿技術提升化合物庫篩選效率
生物醫藥一頭連著國計,一頭繫著民生,已成為許多國家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醫藥健康產業也是我市著力培育的萬億級產業之一。全球經驗表明,一個新藥的誕生往往需要經歷「九死一生」甚至「百死一生」的磨難。成都先導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進博士用「3個10」來形容這一漫長的過程:創新藥上市至少需要10年,周期長;平均一個新藥上市至少需要10億美金,投入大;一種新藥從I期臨床到上市的成功率不到10%,風險高。
怎麼看待這一新動能發展壯大背後的「時間成本」?成都先導新藥項目中心毒理總監辛豔飛博士表示,雖然創新藥物研發過程艱難,但創新藥物就是滿足臨床需求,臨床需求的滿足就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政策推動和資本關注,我國正由仿製藥大國向創新藥大國快速轉型,創新驅動的生物醫藥黃金十年近在眼前。生物醫藥從業人員如何把握好這個機遇,辛豔飛博士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那就是「不忘初心」,只有耐得住研發過程的寂寞,才能守得住成功時刻的繁華。
辛豔飛告訴記者,成都先導的DEL技術,可快速、高效、低成本地產生海量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再依靠成都先導成熟的篩選技術,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篩選出可能成藥的小分子化合物。但在辛豔飛看來,這僅是新藥研發的萬裡長徵第一步。接下來還需進行化合物的優化,理化、藥效、藥代、安全性等的成藥性評價,進而進行大量的臨床試驗,確保藥物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在上市後藥物生產環節還需要相應產業鏈條的跟進。
靈活模式滿足需求
持續較高的研發投入提升競爭力
「很辛苦、也很充實,有付出、更有收穫。」回想過去的一年,萬金橋感慨道。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前期利用成都先導的技術平臺為多個靶點找到先導化合物成功合作基礎上,去年9月成都先導藥物與強生楊森製藥公司旗下的楊森公司達成更加深入的合作。
萬金橋所在的研發化學中心主要負責DNA編碼化合物庫的設計、合成。「我們將設計和構建楊森公司專有的DNA編碼化合物庫來支持新一代藥物的發現,應對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萬金橋告訴記者,這也反映出成都先導的研發能力和專業水平,並採用靈活的商務模式來滿足合作夥伴的需求,同時也反映出公司之前在靶點篩選成功合作的意義。
普華永道發布的《2018全球創新企業1000強》報告顯示,在全球研發支出最多的前10家企業中,生物醫藥產業企業就佔據約30%。持續較高的研發投入對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起到關鍵作用。成都先導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度和2018年度研發費用增長率分別為187.86%和33.87%。此外,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也幾乎佔據了公司所有員工大半江山。公司共擁有員工334名(2018年底),其中研發人員286名,佔比為86%。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為96%,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49.1%。
直擊現場2 雙流川投國際酒店
打破壟斷
希望做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周宏亮開年就很忙碌。1月8日上午,這位成都精位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匆匆趕到位於雙流的川投國際酒店。他將作為演講嘉賓為省內建材企業分享融資經驗。活動間隙,他終於有時間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下午有一場交流會和國科成都戰略新興產業國際創新孵化中心的創業導師受聘儀式,晚上還有個行業交流的飯局。」周宏亮告訴記者,忙碌是他過去這一年的常態。最忙的時候一天要飛3個城市見投資人。凌晨兩點落地是常事。
這源於周宏亮的多重身份。他是科技創業導師,也是天使投資人,去年剛投資了一家光模塊科技公司。他還是企業創始人,2016年和兩位合伙人一起創立了精位科技,一家專注於高精度室內實時定位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朋友笑稱周宏亮是成都創業圈裡學術頭銜最多的人,而他覺得,每個角色之間都是互補的,能夠換位思考的創業者有更大優勢獲得成功。
實現進口替代
發布國內首顆UWB定位晶片及模組
回想過去這一年,2019年3月9日,對於周宏亮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精位科技發布了國內首顆自主可控的UWB(超寬帶)定位晶片及模組。這意味著中國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在UWB定位技術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保證了信息安全。
半年後,伴隨著蘋果手機iPhone 11系列產品的推出,採用了UWB技術的U1晶片一時間成為被關注的重點。其官方網站是這樣描述UWB技術給手機功能帶來的改變:「讓iPhone 11 Pro具備空間感知能力,可感應附近其他配備U1晶片的 Apple設備,並準確判斷出彼此的位置關係。這就像為iPhone增添了另一種感知能力,將會帶來許多精彩的新功能。」
「可以精準到釐米,這樣的定位技術及產品在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能夠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定位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周宏亮說,蘋果公司將這項技術帶進了公眾視野,精位科技卻早已開始布局。目前公司已申報了上百項專利技術,其中已經獲得了發明專利證書的有10項。公司已成為了一家專注於室內高精度實時定位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
千萬不要將UWB定位技術簡單理解為只是在停車場作為導航使用。事實上,這只是其諸多功能中的一項。公司研發的「位RU高精度定位系統被動定位技術」已在工業生產、倉儲物流、交通運輸、體育運動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便於場景管理,特別適合B端場景管理。公司每年擁有超過3000萬元的訂單。
技術研發優先
今年將積極布局手機UWB晶片研發
在旁人眼裡,精位科技的發展歷程順利得出奇。然而「壓力」,是採訪中周宏亮反覆提到的詞。這是他更願意強調的一種危機感。他特別提到比爾·蓋茨的名言對他的激勵,「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何況我們。」科技更迭如此之快,行業顛覆往往來自不知道的跨界領域。「BB機、膠捲,都是這樣。」
在公司,技術研發優先。周宏亮甚至提出公司經營上能節約就節約,「CEO出差也只能坐經濟艙、地鐵,住如家酒店。」資金,集中用於研發、留住技術人才。他甚至會隔段時間就去一次深圳挖人,一待就是一周。「初創時,公司只有大概15個人,現在有近百人的規模,有不少都是挖來的技術大咖。」
技術儲備,是為支撐更大的夢想。周宏亮告訴記者,公司今年將以創新為導向,積極布局在手機UWB晶片的研發;以用戶為導向,加大與整車廠在自動泊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引導用戶積極反饋意見和建議,促進產品功能更新優化;同時建立UWB定位技術產業生態鏈,為國內UWB技術二次開發商和集成商提供晶片、模組和定位軟體平臺。
「公司在資本市場方面的計劃是,不斷創新技術,拿業績說話,規範公司運作,力爭早日登陸科創板。」周宏亮表示,公司的發展願景是,做高精度實時定位技術的標杆企業和產業應用的「隱形冠軍」。
記者手記
向光生長:成都邁向高質量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都用70年的壯麗成就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喜的時代答卷。這一年的發展,如江河入海,片刻不停地匯入中國時代變遷的洪流中。從全新崛起的天府國際生物城到充滿活力的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從大「顯」身手的新型顯示產業到「黃金十年」的新藥研發產業……發展大潮奔湧不息,世間萬物向光生長,城市的每一處,都能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發展的高度、力度和深度。
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生根,一樁樁惠民好事落到實處,一項項優惠政策溫暖人心……過去的一年,成都已經描繪出一幅蒸蒸日上、和諧幸福的發展圖景,而生活在這座美麗城市的每一個人,也能在心頭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鼠年新春的腳步漸行漸近。在採訪中,記者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一股噴湧而出的力量正悄然推動著成都先進位造業的發展。
來源 | 成都日報
微信編輯 | 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