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這些核心技術,中國仍受制於人

2021-01-15 網易

  

  

  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這幾天《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的演講刷屏了朋友圈。劉亞東痛斥:中國科技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本是常識,但卻被嚴重忽視,一會兒「新四大發明」,一會兒「超越美國,世界第一」。

  

  《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

  這種忽悠不僅為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提供了口實,也助長了國人狂熱虛驕的自滿情緒,其結果都將是誤國害民,有百害而無一利。

  《科技日報》是中國最權威的科技領域媒體,直屬科技部,目前的社長是副部級。其總編輯劉亞東是北大法學博士,從事新聞工作20多年,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專業的媒體素養。

  

  《科技日報》

  

  

  1.《這些「細節」讓中國難望頂級光刻機項背》

  光刻機

  

  製造晶片的機器,其精度決定了晶片的上限。中國生產的最好的光刻機,加工精度是90納米。這相當於2004年上市的奔騰四CPU的水準。目前,國外已經做到了十幾納米。

  2.《中興的「芯」病,中國的心病》

  晶片

  

  低速的光晶片和電晶片已實現國產,但高速的仍全部依賴進口。國外最先進晶片量產精度為10納米,我國只有28納米,差距兩代。據報導,在多個IT領域,國產晶片佔有率為0%。

  3.《喪失先機,沒有自研作業系統的大國之痛》

  作業系統

  

  普通人看到中國IT業繁榮,認為技術差距不大,實則不然。3家美國公司壟斷手機和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數據顯示,2017年安卓系統市場佔有率達85.9%,蘋果IOS為14%。其他系統僅有0.1%。這0.1%,基本也是美國的微軟的Windows和黑莓。

  4.《居者無其屋,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短艙之困》

  短艙

  

  飛機上安放發動機的艙室,俗稱「房子」,是航空推進系統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成本約佔全部發動機的1/4左右。美國可獨立研製,但我國在這一重要領域尚屬空白。查閱所有公開資料,我國尚無自主研製短艙的專門機構,相關院校似乎也沒有設置相關的學科。

  5.《傳感器疏察,被愚鈍的機器人「國產觸覺」》

  觸覺傳感器

  

  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一片巴掌大小的日本陣列式傳感器售價10萬元,而國內產品一般100元一個。但質量差距巨大,關鍵零部件都是國外進口。

  6.《真空蒸鍍機匱缺:高端顯示屏上的陰影》

  真空蒸鍍機

  

  OLED面板製程的「心臟」。日本Canon Tokki獨佔高端市場,掌握著該產業的咽喉。業界對它的年產量預測通常在幾臺到十幾臺之間。有錢也買不到,說的就是它。

  7.《射頻器件:仰給於人的手機尷尬》

  手機的射頻器件

  

  好比部隊的無線電兵,通信全靠它。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機射頻器件。2018年,射頻晶片市場150億美元;高端市場基本沒有國貨,被Skyworks、Qorvo和博通3家壟斷,高通也佔一席之地。

  8.《「靶點」難尋,國產創新藥很迷惘》(5月8日)

  iCLIP技術

  

  iCLIP實驗的圖示

  一種新興的實驗技術,是研發創新藥的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國內實驗室卻極少有成熟經驗,國外研究團隊已在此領域展開「技術競賽」,研究論文以幾個月為周期輪番上演。

  9.《「命門火衰」,重型燃氣輪機的葉片之殤》

  重型燃氣輪機

  

  廣泛應用於艦船、火車和大型電站。我國具備輕型燃機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賴引進。國際上大的重燃廠家,主要是美國GE、日本三菱、德國西門子、義大利安薩爾多4家。與中國合作都附帶苛刻條件:設計技術不轉讓,核心的熱端部件製造技術也不轉讓,僅以許可證方式許可本土製造非核心部件。

  10.《雷射雷達昏聵,讓自動駕駛很糾結》

  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汽車的必備組件,決定著自動駕駛行業的進化水平。但在該領域,國貨幾乎沒有話語權。目前能上路的自動駕駛汽車中,凡涉及雷射雷達者,使用的幾乎都是美國Velodyne的產品。這家公司成立於1983年,位於矽谷,其雷射雷達產品是行業標配,佔八成以上市場份額。

  

  11.《適航標準:國產航發又一道難邁的坎兒》

  適航標準

  

  一款航空發動機要想獲取一張放飛證,必須經過一套非常嚴格的「適航」標準體系驗證,涵蓋設計、製造、驗證和管理。但目前在國際上,以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審定影響力最大,認可度最高,雙方互認。中國基本無話語權。

  12.《沒有這些訣竅,我們夠不著高端電容電阻》

  電容和電阻

  

  電子工業的黃金配角。中國是最大的基礎電子元件市場,一年消耗的電阻和電容,數以萬億計。但最好的消費級電容和電阻,來自日本。電容市場一年200多億美元,電阻也有百億美元量級。市場的「頭號玩家」是日本,佔據一半以上份額,以村田、TDK等企業為代表;臺灣地區位居次席;而中國大陸的產品多屬於中低端。

  13.《核心工業軟體:智能製造的中國「無人區」》

  核心工業軟體

  

  中國的核心工業軟體領域,基本還是「無人區」。譬如,晶片設計生產「必備神器」EDA工業軟體,和國外先進EDA工具之間存在「代差」。國外EDA三大巨頭公司Cadence、Synopsys及Mentor,佔據了全球該行業每年總收入的70%。發展自主工業作業系統+自主工業軟體體系,刻不容緩。

  14.《燒不出大號靶材,平板顯示製造仰人鼻息》

  平板顯示屏

  

  全國有20餘家靶材生產製造商,但能做超過32英寸靶材的,中國還是「零」!

  15.《算法不精,國產工業機器人有點「笨」》

  核心算法

  

  工業機器人

  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但高端機器人仍然依賴於進口。由於沒有掌握核心算法,國產工業機器人穩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關鍵指標遠不如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發那科(日本)、ABB(瑞士)、安川(日本)、庫卡(德國)的產品。

  16.《航空鋼材不過硬,國產大飛機起落失據》

  航空鋼材

  

  因為國產材料不過關,首架C919下線試飛時,起落架用進口材料製作。中國的超高強度鋼材研製水準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目前起落架鋼材使用現狀來看,美國的300M鋼使用範圍最廣。300M鋼是1952年由美國國際鎳公司研發。

  17《為高鐵鋼軌「整容」,國產銑刀難堪重任》

  銑刀

  

  從2003年開始至今,中國鋪設的高鐵軌道長度已佔世界高鐵總裡程的一半以上,而鋼軌養護問題也愈加讓業內專家憂心——有著高鐵「筋骨」之稱的鋼軌,若養護不到位,不僅折損生命周期,還存在高風險隱患。被稱為鋼軌『急救車』的銑磨車,其中最核心部件銑刀仍需從國外進口,在此領域「國內尚在學徒階段」。

  18.《高端軸承鋼,難以補齊的中國製造業短板》

  高端軸承鋼

  

  無論飛機、汽車、高鐵,還是高精密工具機、儀器儀表,凡是旋轉的部分,都需要軸承。雖然我國的制軸工藝已經接近世界頂尖水平,但材質——也就是高端軸承用鋼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19.《高壓柱塞泵,鯁在中國裝備製造業咽喉的一根刺》

  高壓柱塞泵

  

  中國液壓工業的規模在2017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但產業大而不強,尤其是額定壓力35MPa以上高壓柱塞泵,90%以上依賴進口。高壓柱塞泵是高端液壓裝備的核心元件,被稱作液壓系統的「心臟」。液壓系統是裝備製造業的關鍵部件之一,一切工程領域,凡是有機械設備的場合,都離不開液壓系統。高壓柱塞泵是鯁在我國裝備製造業咽喉要道的一根『刺』。

  20.《航空軟體困窘,國產飛機設計戴上「緊箍咒」》

  航空軟體

  

  自上世紀80年代後,世界航空業就邁入數位化設計的新階段,現在已經達到離開軟體就無法設計的高度依賴。設計一架飛機至少需要十幾種專業軟體,全是歐美國家產品。國內設計單位不僅要投入巨資購買軟體,而且頭戴鋼圈,一旦被念「緊箍咒」,整個航空產業將陷入癱瘓。

  

  21.《我們的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舶來的透射式電鏡》

  透射式電鏡

  

  一種高解析度、高放大倍數的顯微鏡,是材料科學研究的基礎設備。目前世界上生產透射電鏡的廠商只有3家,分別是日本電子、日立、FEI,中國一家都沒有!

  22.《自家的掘進機卻不得不用別人的主軸承》

  主軸承

  

  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心臟」之稱。國產掘進機整機製造能力已接近世界最先進水平,但最關鍵的主軸承全部依賴進口。德國的羅特艾德、IMO、FAG和瑞典的SKF佔據市場。

  20.《微球:民族工業不能承受之輕》

  微球

  

  現代工業的基礎材料,是液晶屏、晶片的關鍵部件。被國外企業壟斷。僅微電子領域,中國每年就要進口價值幾百億元人民幣的微球,主要從日本進口。

  21.《少了三種關鍵材料,燃料電池商業化難成文章》

  燃料電池

  

  國外的燃料電池車已實現量產,但我國車用燃料電池還處在技術驗證階段。中國車用燃料電池的現狀是:幾乎無部件生產商,無車用電堆生產公司,只有極少量商業運行燃料電池車。

  22.《國產焊接電源「啞火」,機器人水下作業有心無力》

  高端焊接電源

  

  中國是海洋大國,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海裡的設備一旦出現開裂等故障,需要用有工業製造「縫紉機」之稱的焊接裝備修補,深海焊接的實現靠水下機器人。但我國水下機器人焊接技術一直難以提升,原因是高端焊接電源技術受制於人。

  23.《一層隔膜兩重天:國產鋰電池尚需撥雲見日》

  鋰電池

  

  作為新能源車的「心臟」,國產鋰離子電池(以下簡稱鋰電池)目前「跳」得還不夠穩。電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都已實現了國產化,唯獨隔膜仍是短板。高端隔膜目前依然大量依賴進口。

  24.《拙鈍的探測器模糊了醫學影像》

  CT

  

  目前國產醫學影像設備的大部分元器件依賴進口,至少要花10年、20年才能達到別人的現有水平。在傳統醫學成像(CT、磁共振等)上,中國最早的專利比美國平均晚20年。在專利數量上,美國是我國的10倍。這意味著整個產業已經完全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裡了,所有的智慧財產權,所有的原創成果,所有的科研積累都在國外,中國只佔很少的一部分。

  25.《通往超精密拋光工藝之巔,路阻且長》

  超精密拋光工藝

  

  超精密拋光工藝在現代製造業中有多重要,其應用的領域能夠直接說明問題:集成電路製造、醫療器械、汽車配件、數碼配件、精密模具、航空航天。「它是技術靈魂」。美日牢牢把握了全球市場的主動權,其材料構成和製作工藝一直是個謎。換言之,購買和使用他們的產品,並不代表可以仿製甚至複製他們的產品,這是兩回事。

  26.《中國半導體產業因光刻膠失色》

  光刻膠

  

  中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半導體生產大國,但面板產業整體產業鏈仍較為落後。目前,上遊高端電子化學品(LCD用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核心技術至今被日本的TOK、JSR、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企業壟斷。

  27.《水下連接缺國產利器,海底觀測網傍人籬壁》

  水下連接器

  

  目前,北美、西歐和日本等十餘個國家已擁有海底觀測網。2017年3月,中國最大規模的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正式啟動 ,遺憾的是,目前我國水下連接器市場基本被外國壟斷。產品幾乎都來自美國、德國。

  

  

  

  F135型航空發動機

  希望在舉國狂熱,叫囂開打中美貿易戰之際,正視差距,改革自強。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挺直腰杆,不怕威脅!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馬航事件的背後:中國很多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
    文章稱,雖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仍有很多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馬航370事件再次凸顯這個尷尬事實。  中國媒體情報能力有待改進  文章指出,近日,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篇名為《無法到達的新聞現場》的分析文章中稱,「幾乎所有的乾貨都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BBC等英美媒體挖出來的,它們的報導真正對馬來西亞形成了壓力。」
  • 我國高加速度振動參數測量不再受制國外
    我國高加速度振動參數測量不再受制國外中國計量院成功解決高端裝備製造業關鍵部件振動疲勞測試中的溯源問題本報訊 (劉志華 陳杭杭 記者史玉成)日前,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承擔的質檢總局科技計劃項目「諧振式高加速度振動標準裝置建立
  • 關鍵核心技術豈容受制於人
    北鬥系統的建成,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宣告了中國在衛星導航領域不再受制於人。說起關鍵核心技術不能受制於人,有一個歷史事件不得不提:1993年,我國「銀河號」貨輪從天津港出發前往伊朗,行至印度洋公海海域時突遇美國攔截,稱該貨輪涉嫌運輸化學武器,要求上船檢查。就在中方考慮如何回應時,美國直接切斷了貨輪的GPS信號。
  • 從韓國半導體發展史中看美國制裁中興事件:自主創新才不受制於人
    打開APP 從韓國半導體發展史中看美國制裁中興事件:自主創新才不受制於人 工程師e 發表於 2018-04-29 13:29:00
  • 古代這些刑罰觸目驚心,女性受此刑將痛不欲生,如今卻成時尚潮流
    剕刑,主要是指削膝蓋骨,剕刑在春秋戰國的秦、齊、魯、鄭、楚、衛等國比較常見,尤其是齊國,當時齊國受此刑的犯人眾多,導致假肢需求量大,以至於導致齊國出現鞋子價格便宜而踴(假肢)價格昂貴的現象。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兵法》作者孫臏就曾被同窗龐涓(魏國名將)陷害遭受臏刑(剕刑的一種)。
  • 學成不忘初心,在美工作數十載,憑記憶為中國打造晶片核心技術
    導讀:學成不忘初心,在美工作數十載,憑藉記憶為中國打造晶片核心技術。文│知道科技各位讀者大家好,歡迎收看由知道科技提供的資訊。21世紀是一個數位化的網際網路時代,如今我們正處於4G向5G的轉型重要時刻,哪個國家掌握更多的科技和技術優勢,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取更多的資源,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科技強,憑藉科技創造的紅利,時時刻刻在影響著世界經濟發展的走向,然而,伴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已經動搖了美國的蛋糕,因此,美國在這兩年才會頻頻動手,借各種理由,對於中國的科技企業進行打壓限制。
  • 中國尚未掌控的核心技術清單
    其中發那科是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記錄保持者、利潤保持者、技術領導者。德國庫卡最弱,其核心技術基本外購,目前被美的收購。  工業機器人有三大核心技術其實也就是三大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控制器(控制技術),減速機,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及其控制技術。
  • 中國水汙染事故每年1700多起 水源地汙染觸目驚心
    管網二次汙染、水源地汙染的情況非常嚴重,讓人觸目驚心。  多 位 業 內 專 家 表 示 , 監 管 不嚴、處罰力度不夠是造成一些水務企 業 對 水 質 問 題 不 重 視 的 根 本 原因 。 為 了 保 證 飲 用 水 安 全 , 高 標準、嚴監管、嚴問責不能缺位,同時還應鼓勵第三方監測機構介入。
  • 立升資訊 | 陳良剛:專注超濾技術創新,打造中國制水大工匠
    活動啟動當天的首場宣講會上,立昇淨水集團董事長陳良剛作為「2019年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榮譽獲得者,在省委統戰部的統一安排下,與其他4位報告人一道,深情講述了自己的先進事跡和奮鬥故事。
  • 觸目驚心!這些典型案例讓安全教育勢在必行
    原標題: 第三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這些典型案例讓人觸目驚心!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明確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    今天是第三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 中國空天飛機亮相央視,突破往返太空核心技術,軍事應用價值巨大
    10月19日,央視報導了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推進的「騰雲」工程再度亮相,並宣布突破了往返太空的發動機關鍵技術。研製空天飛機的關鍵是組合動力發動機,該項目已經完成組合動力模態轉換飛行試驗,意味著中國研製空天飛機突破了最核心技術。
  • 歐洲派個臥底見康熙,一口葡萄酒騙走核心技術,中國少了千億收入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3000年前,中國人就製造出了最原始的瓷器。在古代,精美的瓷器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只有貴族才能將它擺在家中欣賞。不過後來,瓷器有了另一個用途,那就是用來跟歐洲人做生意。元朝和明朝時,我國的海外貿易非常發達,中國的瓷器和茶葉一起遠銷海外,受到歐洲人的追捧。雖然歐洲人不太會品茶,但是對於美麗的瓷器,他們非常欣賞。
  • 先進位造業擁抱前沿核心技術 有「制」者 事竟成
    從支撐城市經濟發展到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再到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成都企業是怎麼做的? 回想2019年,成都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去年的3月9日,成都精位科技發布了國內首顆自主可控的UWB定位晶片及模組。此舉標誌著中國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在UWB定位技術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保證了信息安全。
  • 他是清華高材生,稱為千分才子,他打破了西方國家制鹼技術的封鎖
    他是清華高材生,被稱為千分才子,他打破了西方國家制鹼技術的封鎖,首創了「侯氏制鹼法」,他到底是誰?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侯德榜的故事,感悟一下千分才子的風採。第一,侯德榜是誰?這封信是範旭東寄來的,他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化工先驅。這時候的範旭東是天津塘沽永利制鹼公司的老闆,此刻他的企業面臨著巨大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讓企業面臨滅頂之災。信中他邀請侯德榜加入自己的制鹼公司,能夠助他一臂之力。過去,由於我國的工業落後,人們所用的鹼都是來自張家口、古北口一帶的天然鹼,這種鹼加工粗糙,雜質很多,影響人民健康,也無法用於現代工業。
  • 中國首獲航空航天核心技術 加速破解發動機難題
    近年來,中國加快研製航空發動機備受外界矚目。近日,中國攻破航空航天高空試驗臺的核心技術,也將為中國製造高性能航空發動機奠定基礎。據新華社9月2日報導,陝西鼓風機集團自主研製的AV140軸流壓縮機組於9月1日在廠內試車成功。
  • 【糧食公開課】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
    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糧食公開課》,普及中國糧食知識,闡述糧食供需格局,喚起糧食安全危機意識,呼籲遏制「舌尖上的浪費」。8月21日推出:《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  央廣網北京8月21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在溫飽已經不是問題的今天,如果請每個人捫心自問:我有沒有浪費過糧食?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也許你會認為,自己浪費一點不算什麼。
  • 觸目驚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觸目驚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向腸河「這是一場得到國家批准的殺戮……它在故意犧牲老人、工人、黑人和拉美裔。」——這是《華盛頓郵報》日前刊發的一篇措辭激烈的抗疫報導,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白宮怒其不爭的怨氣。這篇報導的論斷或許有些誇張,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國政府在抗疫中對弱勢群體生命權、健康權的漠視,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陰影在心照不宣中忽隱忽現,令人觸目驚心。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提供的疫情數字,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140萬例,死亡超過8.4萬例。這一死亡數字超過了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陣亡人數。
  • 「伏羲制九針」:針灸技術探源
    □記者 劉永生    《中國醫學史》講到針灸的起源時,一定會涉及「伏羲制九針」的傳說。許多古典醫籍也把伏羲當作針灸技術的祖師爺。事實上,「伏羲制九針」 與伏羲並無關係。伏羲為何人?九針是什麼?細細探究你會知道醫學究竟是如何起源的。
  • ...重磅發布:國產PET/CT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飛行時間技術(TOF...
    12月19日,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舉辦的「2020 年核醫學分子影像新技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會上,賽諾聯合醫療發布:已率先實現200皮秒量級飛行時間技術(TOF),並已獲得檢測機構認證。
  • 臺灣基隆河被彩粉染成螢光色 讓人觸目驚心(圖)
    原標題:臺灣基隆河被彩粉染成螢光色 讓人觸目驚心(圖)但有民眾拍到活動結束後,主辦單位找來的工讀生竟將地上殘留的彩粉掃入基隆河,把河面染成一大片螢光色,看來觸目驚心,大嘆健康的路跑活動變調,淪為商人賺錢工具。  以自由、快樂、無規則為號召的美國路跑活動「The Color Run」,今年首度到臺灣舉行就吸引大批民眾踴躍參加,人數多到報名系統無法負載,掀起社會各界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