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事件的背後:中國很多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

2020-11-29 搜狐網

  昨天,新華社發表文章稱,馬航事件中,中國媒體表現「疲軟」的背後,既有「不知向何處挖」的混亂,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尷尬,中國媒體的情報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進,這值得反思。文章稱,雖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仍有很多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馬航370事件再次凸顯這個尷尬事實。

  中國媒體情報能力有待改進

  文章指出,近日,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篇名為《無法到達的新聞現場》的分析文章中稱,「幾乎所有的乾貨都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BBC等英美媒體挖出來的,它們的報導真正對馬來西亞形成了壓力。」從兩本假冒護照到馬軍方承認客機失蹤前有折返跡象,從失聯客機副機長曾邀請女乘客進入駕駛艙拍照,到機長家中有飛行模擬器,還是反對黨的支持者。

  就在CNN、路透社等國外媒體一次次披露「線索」的同時,中國記者也到達了一個又一個新聞現場—麗都飯店、富國島、吉隆坡、搜救艦船。中國新聞人的努力,讓國內受眾及時看到了搜救畫面,聽到了發布會聲音。但必須承認的是,這一階段中國媒體在關鍵信息挖掘、證實證偽上幾無所獲。

  《無法到達的新聞現場》文章標題道出了中國媒體表現「疲軟」的緣由:「僅僅『到達』,仍然不是『媒體的力量』。因為,有一些新聞沒有『現場』,而有一些『現場』無法『到達』。」

  現場,不僅在發布會上或搜索區域,更在國際刑警組織、飛機製造商、衛星機構、機長住處。這背後,既有「不知向何處挖」的混亂,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尷尬,中國媒體的情報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進,這值得反思。

  新聞角力背後是國力的較量

  「失聯客機是馬來西亞的,乘客最多的是中國人,而掌握信息最多的看來是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飛機發動機製造商數據顯示,飛機失聯後仍繼續飛行4小時。路透社報導,飛機在雷達上消失後仍有衛星接收到微弱信號等消息。都直接推動了事件調查出現衛星與飛機之間的最後一次通信為3月8日8時11分。

  當中國發布高分一號衛星在印度洋南部海域觀測到新的疑似漂浮物時,在珀斯的中國記者甚至被外媒記者圍堵,打探消息。中國軍機在搜索區域發現疑似碎片目標,中國媒體實現全球首發,被西方主流媒體署名轉載。

  這些細節印證了馬航信息搜尋大戰背後的邏輯—媒體消息落後於人,真正的問題是實力問題,是新聞競爭的表象下綜合國力的較量。

  新華社文章指出,失聯客機由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發動機生產廠商是英國羅羅公司,發送電子脈衝信號的飛機通信尋址與報告系統,其主要部件由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霍尼韋爾國際公司提供,而接收信號的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總部位於倫敦。

  相比享有「匿名消息源」的美英媒體,當中國記者費盡周折聯繫上波音公司和羅羅公司,他們面對中國記者的追問卻三緘其口。

  對西方媒體而言,獲取這些本國機構的信息,實質上是「本土作戰」。同理,當中國衛星、中國軍機有所斬獲時,主動權也自然轉到中國媒體手上。

  「危機事件,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一位西雅圖航空領域專家表示,「希望這次事件讓中國能有個基本判斷。」

  雖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仍有很多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馬航事件再次凸顯這個尷尬事實。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我們必須正視現實、承認差距、密切跟蹤、迎頭趕上,知恥而後勇,或許是這一事件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中國發聲挨批現象耐人尋味

  文章指出,中國新聞人的努力,世所共見。在緊急起航展開搜救的海軍井岡山艦上,在剛剛完成南極科考任務即投入搜尋的「雪龍」號上,在陌生空域執行任務的伊爾-76運輸機上;在珀斯的搜尋聯合協調中心,在吉隆坡的國際調查組,在位於北京的中國海上搜救中心……處處皆有中國記者追尋、追問的身影。

  4月5日,中國海巡01輪在南緯25度、東經101度附近南印度洋水域通過黑匣子搜尋儀偵聽到頻率37.5kHz每秒一次的脈衝信號。由中國記者發出的這條消息,立刻成為新聞頭條。

  在CNN的連線報導中,前英國國防部顧問麥可·凱對中方「草率」發布信息頗有微詞,稱這使珀斯協調中心處於尷尬境地,中方應該先運用潛水、機器人等方式實地探測,並確證屬於馬航370之後,再發布消息。

  只準西方媒體獨家,不許中國媒體發聲。這成為馬航370事件一個耐人尋味的註腳。

  「154名中國人的事情,已經變成了全中國人的事情。在這個撲朔迷離的事件中,我盡力去採訪,採到的任何一丁點信息,傳達到家屬那裡,傳達到國內受眾的耳邊,或許是一點點的慰藉。」一名駐澳大利亞中國記者的話,或許是參與馬航370事件報導的中國新聞人的心聲。

  不放棄追尋真相,是我們對154位同胞的責任。

  關於索賠法律專家解釋馬航事故索賠

  事故原因雖未明也不會影響索賠

  馬航MH370失聯航班的搜尋工作仍在千方百計進行。由於馬方已宣布飛機墜海,該航班的乘客家屬如何理性、合法維權的問題日益凸顯。對此,熟悉航空法律事務的專家表示,馬方已宣布客機墜海,即已有初步事故結論,即便事故原因仍然不明,但也可以啟動索賠程序。

  宣布墜毀即可啟動索賠

  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子勤說,在馬航失聯事故原因未明的情況下,也可以啟動索賠。根據目前情況看,事故調查報告出來可能得幾年以後。

  北京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周塞軍指出,按國際慣例,飛機失聯後馬來西亞方面應該成立一個事故調查委員會,對失聯事故進行調查,最終宣布事故調查結果。根據調查結果,受害者家屬就可啟動索賠程序。

  周塞軍認為,「目前既然馬政府總理已經宣布飛機墜入印度洋,我理解也可以算作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事故結論,因此可以啟動索賠。」

  馬航提賠償數額是關鍵

  中國航空法律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張起淮介紹,中馬都是關於民用航空運輸造成人身傷亡索賠的《蒙特婁公約》的締約國,作為承運人的馬航,需要根據《公約》進行賠償。

  公約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兩步遞進方式對旅客人身傷亡賠償引進了無限責任的保護。周塞軍指出,第一步即只要發生人身死亡事故,首先就要賠償11.3萬特別提款權。第二步是如果旅客的傷亡是承運人的過錯導致的,承運人承擔無限責任,由有管轄權的法院依據相關法律進行賠償判決。

  但他指出,承運人如能證明事故發生不是它的過失或不當行為所致,以及承運人已經窮盡所有努力避免事故發生,就將影響承運人賠償責任的大小。

  朱子勤認為,不管家屬接不接受索賠,馬航都應該提出一個索賠方案,包括賠償數額。她說:「我們現在需要了解馬航和保險公司的合同,這樣馬航的賠償數額就會有一個依據,所以很關鍵。」

  以談判解決索賠成本低

  《蒙特婁公約》規定,失事航班的出發地、經停地和目的地均可作為起訴地。張起淮介紹,中國乘客家屬,有權選擇乘客經常居住地、旅行最終目的地、機票發售地、空運商所在地和空運商主要運營地進行起訴。既可選擇中國、馬來西亞,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所在地美國或飛機發動機生產地英國,還可在飛機可能失事的地方越南、澳大利亞起訴,但如果事故發生在公海就不好說。

  張起淮指出,起訴地不同,賠償標準也不一樣,應權衡利弊,綜合考慮訴訟時間、成本、賠償標準和當地生活水平等因素。例如在美國起訴,賠償標準會比較高,但訴訟時間長,一般要在3年以上,加上律師代理費,來回的機票費等各種成本,獲賠的數額不見得比在中國起訴高。並且在美國起訴,馬航事故很可能會被美國法院以不方便管轄為由駁回,根據以往情況看,約80%的類似起訴都被美國法院以此原則駁回。

  專家們建議,首先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索賠問題,這樣成本相對較低。如果家屬對馬航的賠償方案不滿意,可再對馬航提起訴訟。

  本版稿件均據新華社

新聞加點料

  專家:馬航事件暴露中國超算應用人才不足

  尋找MH370,某種意義上也成了世界科技角力的戰場。過去20多天,不少衛星雷達集中對準南印度洋,當這些高科技眼睛採集到信息後,一個必經的環節是數據處理,而擔當這一環節的角色即是超級計算機。但在這個環節上,中國超級計算機應用不足問題卻再次暴露了。

  高性能計算諮詢委員會(HPC)亞太區總監劉通表示,超級計算機在「解讀」馬航數據時,不僅需要一個硬體平臺,還需要「懂得航空數據」的軟體和人,但在這方面,「相關的軟體太少,應用領域的人才缺乏」,他因此呼籲,「我們要有更多的軟體,能夠跑到我們的天河系統上面,能夠跑到全國的超算上面,為各個行業服務」。

news.sohu.com false 京華時報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4/08/content_78711.htm report 3864 昨天,新華社發表文章稱,馬航事件中,中國媒體表現「疲軟」的背後,既有「不知向何處挖」的混亂,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尷尬,中國媒體的情報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進,這值

相關焦點

  • 這些核心技術,中國仍受制於人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這幾天《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的演講刷屏了朋友圈。劉亞東痛斥:中國科技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本是常識,但卻被嚴重忽視,一會兒「新四大發明」,一會兒「超越美國,世界第一」。
  • 馬航事件中陰謀論為何大行其道
    一、空難盛產陰謀論,有關馬航事件的陰謀論流行並不奇怪陰謀論也叫「黑手論」,顧名思義,就是有些人認為在事件背後有一隻「黑手」在操控。而各種陰謀論充斥於人類社會,種類也無所不包。不久前美國進行的一項針對1800人的統計表明,有49%的受訪者至少同意一個醫療陰謀論。
  • 馬航MH370機長:失聯背後的神秘者
    馬航MH370機長:失聯背後的神秘者  在有關失聯飛機的各種離奇傳言中,機長逐漸走到輿論的中心  文 | 孔令龍  3月9日,倫敦當地時間下午5點半,一位20歲出頭的姑娘一邊抽泣著一邊在機組乘務人員的陪同下登上飛往北京的CA938航班。
  • 程彤:誰在馬航事件中大發其財?
    然而,CNN用馬航事件把西方與俄羅斯摩拳擦掌的對峙擠下頭條新聞。至於紐約居民樓突然爆炸、多人死傷的新聞,則更是轉瞬即逝。薛湧認為,何以至此?答案很簡單:收視率。在馬航出事的第一周,CNN的收視率就上漲了將近100%。
  • 另一個角度看馬航事件的陰謀論
    空難盛產陰謀論,有關馬航事件的陰謀論流行並不奇怪陰謀論也叫「黑手論」,顧名思義,就是有些人認為在事件背後有一隻「黑手」在操控。而各種陰謀論充斥於人類社會,種類也無所不包。不久前美國進行的一項針對1800人的統計表明,有49%的受訪者至少同意一個醫療陰謀論。
  • 煽情報導帶來的政治疏離——以馬航事件為例
    馬航失聯事件中,情感代言的泛濫成災與核心信息的匱乏形成了鮮明對比。媒體將議題重點放在祈禱,煽情。「加油」、「祈禱」、「今晚我們都是MH370人」、「今夜為你們不說晚安」、「天又涼了,盼你快回來」、「走了這麼久,你們在哪裡?」、「無論多久都要找到你」........諸多《傷心印度洋》《永別了,MH370》《心懸十七天,心碎一瞬間》的標題,蠟燭圖案鋪天蓋地。
  • 馬航MH370失事真相是什麼?為何說機上有多名中國晶片專家?
    當年關於「馬航去哪兒」的事情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但至今為止卻依舊是了無音信。這就讓人很好奇世界性關注的事件,最終卻找不到馬航失事的原因,甚至是準確墜毀地點,叫人很是費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畢竟以2014年的科技發展想要找一架失事飛機真的就那麼困難嗎?這件事也許將成為永遠的未解之謎。
  • 馬航MH370事件不敢公布的秘密!真相太可怕
    原標題:馬航MH370中國不敢公布的秘密!真相太可怕  馬航事件自從發生時起就一直牽動著國人的心,即便它已經過去了6年。這6年裡,有很多關於這架客機的猜測,而這些猜測的提出者都能給出很有效的論據。不過,對於事故原因,官方卻很少給出確定性的結論。
  • 馬航MH370找到了?到底是靈異事件還是謊言?
    (永久免費)2014年3月8日,載有239人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客機在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途中失蹤。4年多過去了,客機仍下落不明。近日,英國一位技術專家的話稱,MH370客機殘骸就在柬埔寨密林深處。
  • 白宮前高管重磅爆料,馬航客機找到了,其實他們在這裡!(上)
    2014年發生的馬航mh370客機事件一直牽動著國人的心,即便它已經過去了六年,在這六年裡有很多關於這件事情的猜測,而這些猜測都能給出很有效的論據,不過對於事故的原因官方卻很少給出確定性的結論,那麼馬航mh370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 誰在馬航事件中大發其財?
    可謂是所有人之失。  波士頓SuffolkUniversity歷史系助理教授薛湧撰文稱,從馬航失蹤那天起,CNN幾乎每天黃金時間的新聞都以馬航的迷局開始。這段時間,世界上並非沒有大事。特別是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危機,恐怕是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最為深刻的變動之一,也許標誌著新冷戰的開始。然而,CNN用馬航事件把西方與俄羅斯摩拳擦掌的對峙擠下頭條新聞。至於紐約居民樓突然爆炸、多人死傷的新聞,則更是轉瞬即逝。
  • 聯合早報:如果不是馬航,如果不是中國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0日文章 馬航客機失聯數十小時,239名乘機人的安危牽動人心,家屬心中的無助、焦慮與驚恐,外人看在眼裡,也感覺心酸哀痛。  由於機上有150多名中國人,航班飛行終點又是北京,加上3月1日雲南昆明剛發生恐襲事件,馬航客機失聯立即引起中國民眾高度關注,電視臺每小時提供最新報導,門戶網站全天滾動報導事件最新動態。
  • 馬航MH17罹難者家屬控告俄羅斯 稱乘客生存權利受侵犯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初曉慧】據英國廣播公司(BBC)5月22日消息,2014年在烏克蘭東部地區被飛彈擊落的馬航MH17航班罹難者家屬將在歐洲人權法庭上對俄羅斯及其總統普京提出控告。報導稱,「2014年7月,烏克蘭政府軍和親俄羅斯分離主義叛軍戰況激烈時,馬航MH17客機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途中,在烏克蘭東部區被俄羅斯制的飛彈擊落,機上298人全數罹難」。去年荷蘭發表的調查報告作出結論,確認飛機被俄制BUK(山毛櫸)地對空飛彈擊落,但調查報告沒有顯示是誰發射的飛彈。
  • 從韓國半導體發展史中看美國制裁中興事件:自主創新才不受制於人
    打開APP 從韓國半導體發展史中看美國制裁中興事件:自主創新才不受制於人 工程師e 發表於 2018-04-29 13:29:00
  • 馬航MH370,中國不會放棄!
    ,機上共載有239人,其中有154名中國乘客。事件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就全力協助馬方搜救、家屬安撫、事故原因調查等工作進行部署。中國政府調集眾多資源,盡最大努力開展搜救。......
  • 馬航MH370 失聯事件最終報告出爐,但謎題仍未解開
    馬航 MH370 失聯事件最終報告出爐,但謎題仍未解開 馬航 370 號班機(MH370)失聯事件一直是國人心中的難以言喻的痛處,這駕載有 154 名中國公民的飛機於 2014 年
  • 再看馬航MH370失蹤,60多位晶片專家喪生,背後真相讓人頭皮發麻!
    幾年前的馬航MH37飛機失蹤,當時花了很大的功夫,就是找不到失蹤的飛機。但是最新的消息,上邊有60多位晶片專家喪生,現在想來背後原因真是讓人頭皮發麻。  馬航MH370失蹤  但是這件事情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網友都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是飛機出了問題,也有人說是有人在背後做小動作。但是現在突然傳出來消息,上面有著60多名晶片專家,而這些專家大多都是來自華為、中興以及中國電信等企業。  背後真相
  • 馬航MH370客機失蹤六周年 失蹤者家屬冀大馬政府釋除事件疑團
    馬航MH370客機失蹤六周年。有失蹤的大馬乘客家屬期望政府可以恢復搜索,釋除事件的疑團。在馬來西亞布城一間酒店,一批失蹤馬航370客機的親友,在六周年前夕舉行悼念活動,他們帶同寫上要全球知道真相,及永遠不能放棄等的標語。有乘客家屬稱,至今仍然未能釋懷,希望大馬政府能夠還事件的真相。
  • 馬航搜救,中國實打實
    或許由於搜救撲空太多,或許由於事件第一擔當國提供的信息滯後或不準確,近天來,有幾個國家先後宣布退出援救,即使仍在堅持搜救的一些國家,也表示縮減範圍,縮減搜救人員與工具。18日下午,馬防長也因此遭到外國記者的質問(見環球時報2014年3月19日)。中國卻展現不一般的姿態。
  • 為什麼又是馬航?!
    370航班失蹤事件發生不到5個月,馬航又一架載有298人的波音777客機17日在靠近俄羅斯的烏克蘭邊境地區墜毀,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馬航此次事故原因究竟為何?事故調查將由誰進行?該航班為何選擇戰區航線飛行?航班上有無中國乘客?圍繞馬航此次悲劇事件的這些問題,引發輿論關注。失事原因究竟為何  莫斯科空軍和防空部隊前司令尤裡·索洛維約夫上將認為,飛機在空中飛行大約2小時後突然從雷達屏幕消失,可以推斷是受到外力作用,而不是技術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