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半導體發展史中看美國制裁中興事件:自主創新才不受制於人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從韓國半導體發展史中看美國制裁中興事件:自主創新才不受制於人

工程師e 發表於 2018-04-29 13:29:00

「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進入休克狀態」。

在4月20日一場發布會上,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坦率地承認了美方出臺的禁令對公司造成的影響。此前,美國商務部宣布,今後7年內,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在大量核心元器件仍依賴進口的背景下,中興通訊面臨著「無芯可用」的困境。

這背後折射出的是整個中國上下遊產業的「缺芯之痛」,近年來我國在半導體領域取得了不少重大前沿性突破,但國內半導體產業還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2015年,曾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每年用於進口晶片的花費為2000多億美元,已超過進口石油的花費,有研究機構指出,2016年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規模接近12000億元,而國內產業銷售額僅為4335億元,自給率不足40%。

破解晶片受制於人的窘境,我們應該怎麼做?不少人將目光投向了鄰國——韓國。韓國半導體產業是如何在一片空白之上建立起來的?對於正向「晶片強國」努力的中國,韓國60年來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史又能夠帶來哪些啟示?

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

1959年,韓國金星社(今天的LG公司的前身)研製並生產出該國第一臺真空管收音機,這被認為是韓國電子產業的開端。彼時,韓國企業連自主生產真空管的能力都沒有,只能完成進口元器件組裝。那時,中國南京無線電廠已經於1953年生產出了全國產化的電子管收音機,並大量投放市場。

近60年後,韓國半導體產業的超常規發展已經讓「晶片」成為該國家面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據韓國《中央日報》2017年披露的數據顯示,當年韓國每賣出1000元的產品就有170元是來自半導體,佔整體出口比重已遠超鋼鐵、造船、汽車等韓國傳統優勢產業。韓國貿易協會首席研究員文炳基也表示,當年韓國半導體的出口額已相當於1993年韓國的總出口額。三星、海力士等韓國半導體企業常年佔據行業排名前列。

佔據全球內存晶片70%份額


與大部分後發國家一樣,韓國的半導體產業起步也是從海外投資設廠開始的。60年代中期,不少美資企業感受到來自日本半導體行業的第一輪競爭壓力,它們開始在國外投資低成本的裝配生產線,其中就包括韓國。

值得注意的是,外商在韓國踴躍開設半導體工廠的同時,韓國政府和企業也沒有放棄自主研發半導體技術的努力。1975年,韓國政府公布了扶持半導體產業的六年計劃,強調實現電子配件及半導體生產的本土化。而非通過跨國公司的投資發展半導體產業。這無疑為未來韓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80年代,開始茁壯成長的韓國半導體企業抓住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晶片此時正式投入使用。這種內存晶片構成了每臺電腦不可或缺的「內存條」,其使用廣泛,技術要求相對較低,適合大批量生產。這些特性立刻吸引了當時發展程度還比較低的韓國企業目光。

在此階段,韓國企業開始從仿製、研發走向自主創新。1984年,三星公司完成了64K DRAM晶片的研發,當時其研發速度還落後於美國數年;1988年,三星宣布完成了4MDRAM晶片的設計,此時其研發速度僅比日本晚6個月;1992年,三星開發出了64M DRAM晶片,隨後開始向惠普、IBM等美國大型企業提供產品,實現了在技術和市場上趕超美日的目標。至此以後,韓國企業在內存晶片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跑者地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在韓國內存晶片的發展史上,韓國政府發揮著推動國內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角色。1986年10月,韓國政府開始執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共同開發計劃》,要求以政府為主、民間為輔,投資開發DRAM晶片核心基礎技術。隨後的三年內,這一研發項目共投入了1.1億美元,而政府承擔了其中的57%研發經費。

隨後,韓國政府持續推出多個半導體開發計劃。直到2016年,韓國政府在其半導體產業已佔據世界前列的背景下,依舊在執行名為「系統集成半導體基礎技術開發事業」的計劃,力圖補齊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短板。

目前,韓國持續在內存晶片領域發力,長期保持著世界第一內存晶片生產大國的地位。以2017年第三季度為例,當時三星電子已佔全球DRAM內存晶片市場44.5%的份額;另一家韓國廠商海力士的市場份額則達到27.9%。記者計算後發現,兩者相加已接近全世界市場的70%。

近10年來,在行動裝置領域運用廣泛的快閃記憶體晶片領域,韓國企業表現不俗。例如,2017年第三季度,三星電子當季度佔據國際市場39%的份額,排名佔據世界第一,份額佔比超出第二名日本東芝近一倍。

企業重視半導體技術研發



為何韓國政府和企業在60年間一直持續不斷對半導體領域加大投入,從國家和企業發展的層面強調半導體發展的重要性?這是中國業界都十分關心的話題。記者注意到,在韓國半導體的狂飆突進史中,先後發生的兩次經濟危機對於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東局勢持續動蕩,國際石油價格出現暴漲,出現了「第二次石油危機」,許多國家經濟都因此受到重創。而此時的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在出訪日本後,注意到由於該國尖端技術發達,雖然石油也依賴進口,卻沒有遭到危機重創。李秉喆意識到三星也一定要開發自己的尖端技術,而這個尖端技術就是半導體技術的開發。此後,三星開始在半導體領域不斷發力,最終實現了對先進國家的超越。

而到了1998年,韓國經濟又再次面臨了另一場嚴峻的考驗——亞洲金融危機。這場危機讓不少韓國大企業陷入經營危機,三星等企業也受到重創。面對這一局面,三星開始了所謂的「集中」策略,即退出自己不擅長、沒有發展前景的領域,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集中在發展潛力大的數碼電子行業。

這一策略很快收穫了很好的效果,三星從1999年後成為了韓國第一大集團,韓國的半導體產業也得到了整體帶動,其內存產量很快超過了日本,成為了世界半導體領域的重要領導者。

此外,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半導體企業還擅長主動利用危機,進行逆周期操作。在半導體市場陷入蕭條周期時大舉投入,不僅把那些無力支撐的半導體企業「擠出市場」,還可以在市場轉暖後迅速佔據先機,坐收提前投入帶來的大額利潤。

例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DRAM晶片價格不斷下探,但三星逆周期投資,繼續擴大產能,並開發更大容量的DRAM。1987年,行業出現轉折。美國政府發起針對日本半導體企業的反傾銷訴訟案,很快DRAM價格回升,三星開始盈利。再如,1996~1999年期間,全世界DRAM晶片的年營銷額呈現負增長態勢時,三星卻在此時積極興建它的四個分廠,該策略對日後三星DRAM晶片產值的豐收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自主創新才不受制於人


當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備受國人關注,韓國半導體產業的「逆襲」之路能夠帶給中國業界什麼啟示?

對此,主要從事電子信息領域諮詢顧問工作的賽迪顧問公司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主創新貫徹在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全過程中。報告認為,韓國半導體產業戰略和路徑是,以自主創新和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為根本目標和定位,從引進技術和從事硬體的生產、加工及服務開始,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到研發一些技術等級簡單的晶片,逐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最終掌握高端核心技術。

而復旦大學副教授張濤則撰文指出,韓國整體產業政策模式有一個制度背景,就是基本上不鼓勵合資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防止技術鎖定,防止國內企業太依賴於國外的技術。此外,韓國還大力鼓勵產業競爭和企業家精神發揮作用,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這使得韓國整體產業能夠取得良好表現。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有其深層次原因,要想照搬到中國有一定難度。例如,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韓國作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人才融合比較密切,這對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而中國一直受到技術封鎖,因此獲取先進技術要比韓國困難。

韓國《中央日報》也曾指出,近年來,韓國企業在半導體出口獲得暴利,但由於韓國並不能製造它們的生產設備,因此半導體出口的增長也意味著韓國同樣得花很多錢去購買它們的生產設備。以美國為例,韓國2017年從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製造設備相比2016年增長了199%,遠大於韓國半導體產品對美國的出口增長額。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興事件給國人敲響警鐘:中國正式發布國產自主可控CPU的三要素
    美國商務部執意對中興實施制裁禁令,中興於4月20日早間就此向外界做出了回應,中興不能接受美國商務部對中興宣布的制裁禁令,這對中興極為不公平。因為,該禁令不僅讓中興直接陷於危急存亡的境地,還會傷及與中興有業務往來的企業,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美國企業。
  • 「中興事件」難阻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
    美國商務部日前宣布,今後七年內,將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這將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但並不像目前一些輿論講的那麼嚴重,不會阻礙中國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步伐。如果美國大規模限制對中國關鍵技術的出口,無疑將對中國造成較大影響,但由於短期內世界其他國家難以大幅提高計算機、手機和家電產品產量,這勢必同時也打擊美國和日本、韓國的電子信息產業,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還要看到,美國等發達國家製造業主要是靠高技術製造業支撐的,如果高技術產業大幅下滑,還將影響美國相關的研發服務等行業和納斯達克等資本市場,從而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 2020年中國半導體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美國制裁加速...
    半導體產業是科技創新的先驅,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半導體材料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對於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國家為推動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我國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
  • 半導體專題 | 韓國半導體是如何崛起的?
    作者:格隆匯 大胖龍編者按:當前,中國經濟進入調結構轉型關鍵期,過去的鋼筋水泥無法帶來自主產業發展的主導權,中興缺芯之痛,讓國人不禁唏噓,偌大的國家,居然連所有人都在使用的晶片都造不出來。大基金二期已經成立,國內半導體產業正煥發出從未有之勃勃生機。半導體領域的創新創業正如火如荼展開,是挑戰也是機遇。值難得的歷史性投資機遇之際,有幸與各位分享半導體的「那點事」。提及韓國半導體發展歷史,不能不提及三星,奠定韓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地位的正是破釜沉舟、矢志不渝堅守半導體產業的三星。2017年半導體產業締造了一項新紀錄。
  • 中興事件下的所暴露的軟肋敲響中國半導體行業乃至整個國家的警鐘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中興事件就此爆發。而引發這場事件的原因是中興違反了美國的制裁條款,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
  • 他掌握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晶片技術,為美國制裁中興出口惡氣
    這幾天一直看中興被美國制裁的新聞,感覺太受氣,但也無可奈何,誰叫我們技術不行呢,落後就要挨打,但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報導,讓我感到很振奮,央視報導說中國第一次創造歷史在全球率先掌握了5nm的半導體技術,核心晶片的製作離不開半導體的支撐,外國最多掌握了7nm的半導體技術,而我國的企業整整落後三代,只掌握了
  • 美國打壓華為事件十問:為什麼我國半導體行業不必悲觀
    120 天內,給華為出貨不受影響。華為這個事情,先打中興,然後給華為準備了一年,然後又把他女兒抓起來,不符合一般作戰方法,後來來說呢,包括對華為的延長期,已經籤了 4 次 90 天的延長期,在這期間華為已經把零部件都替換了。制裁華為不僅損失了美國的信譽,也傷害了產業鏈的利益。3)川普是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是獲取民意,獲取選票的工具。
  • 牟承晉 | 貿易戰美國「一箭穿'芯'」,是對中國網絡空間主權的深度制裁
    作為在中國成長起來的「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受制於美國技術、晶片和元器件撐起的臺面,前景堪憂。有說中興踩了美國技術制裁伊朗等國家的「紅線」,遭致大難。也有說中興內部太沒「規矩」、做事太「蠢」,惹禍上身。且不問怎麼突然冒出那麼多的「事後諸葛亮」,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是,中興在美國以外的地方、與非美國的主權國家正常交易,憑什麼必須遵美國的法律、守美國的規矩?
  • 從國家安全角度反思美國封殺華為、中興事件
    近期,中國網絡通信運營商華為、中興遭到美國眾議院封殺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其理由依舊是陳詞濫調——「可能對美國帶來安全威脅」。雖然美國政治和經濟上的真正動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不得不承認美國拿「國家網絡安全」說事,顯得冠冕堂皇。  在資訊時代,信息網絡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得到了全世界各國的公認。
  • 做國產自主可控的CAE軟體,這家企業想解除中興、華為的困境
    這件事情不做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被『卡脖子』。」提起誓啃硬骨頭的初心,「勵頤拓軟體」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博這樣說。 這並不是杞人憂天。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事件,就給中國製造敲了一記警鐘:工業軟體的斷供,是一顆隨時可引爆的定時炸彈。最近的華為事件,乃至新近發生在7月1日的英特爾斷供浪潮,也一再驗證這點。 這一系列事件表面上看起來是晶片斷供,背後其實都是工業軟體斷供。
  • 「一箭穿'芯'」是對中國網絡空間主權的深度制裁
    二、制裁是美國網絡戰的重要步驟重度依賴從美國進口晶片等元器件的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被美國宣布全面制裁七年,「一箭穿『芯』」。作為在中國成長起來的「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受制於美國技術、晶片和元器件撐起的臺面,前景堪憂。有說中興踩了美國技術制裁伊朗等國家的「紅線」,遭致大難。
  • 倪光南院士:中興事件不能僥倖 必有頭部核心技術
    中興遭受美國制裁一事引發巨大風波,也讓國人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尤其是美國不斷變本加厲,有報導稱還在調查華為,並計劃禁售中興和華為手機。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結構和算法專家倪光南點評稱,對於中興事件絕對不能存在僥倖心理,我們要堅決發展自己的頭部核心技術。
  • 蔡英文也宣布「制裁」中興,但美國在WTO只拿出不足3頁紙,連...
    :如果沒制裁,業績遠超歐美同行中興通訊:無法確保一季報真實性 4月27日晚間,中興通訊發布一季報,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收288.80億元,淨利潤16.87億元,同比增39.01%。但中興通訊同時稱,本次財報是基於「制裁」對中興通訊2018年第一季度沒有產生影響的假設前提下進行編制。由於制裁的影響公司目前無法準確估計,也無法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編制2018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 中興事件始末
    事件起因已經路人皆知,中興為違反美國禁止向伊朗出口商品的禁令,在長期和美國政府談判後妥協,接受8.9億美元的處罰並承諾開除4名高管及追究其他35名涉案員工的經濟責任。2018年2月份美國商務部接到指定律師的調查報告,要求中興提供履行處罰員工承諾的證明,中興承認除開除4名高管以外未按承諾處罰其他涉案員工。
  • 美國將華為加入「實體名單」制裁只能證明牛頓第三定律的可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的中興事件。在美國對中興進行制裁以前,中興可謂風頭正勁,準備大展宏圖。可是在美國對中興進行制裁,禁止中興進口元件以後,「缺芯」的中興公司業務受到了重創,供應鏈不能正常運轉,工廠面臨停工,舉步維艱,甚至險些破產。從中興的結果可以看出,美國「實體名單」制裁的威力可見一斑。
  • 張忠謀與臺積電 半導體製造強者是怎麼成功的
    有趣的是此次臺灣人才出國學習的計劃人就是張忠謀與潘文淵,而潘文淵曾經就擔任過RCA微波研究室主任。本身從美國母公司離職還能組織團隊回母公司學習先進技術,這恐怕也是中國大陸不可能享受到的待遇。受益於以上的因素,臺灣於1977年十月建成第一條3英寸晶圓生產線,比韓國還要早一年。
  • 中興通訊的未來嗎該如何發展下去?
    打開APP 中興通訊的未來嗎該如何發展下去? 電子發燒友網 發表於 2018-12-31 16:01:00 中興通訊未來的發展機會很大,但必須機制改革、文化革新!尤其是本次美國制裁事件之後。
  •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平頭哥半導體正式成立
    1前言2018年4月份,美國對中興的制裁,舉國震驚。即不允許美國企業向中興出售其產品,而中手機企業許多重要元件如CPU都來自美國企業。所以這無異於置中興於死地。雖然在之後的幾個月中,經過雙方的協調,美國方面取消了對中興的禁售令,但是這對中興產生的影響仍然很大:業務停滯,天價罰款,企業高管被撤換,企業的經營被變相監控……這一切的事件,無疑給中國企業的創新敲響了警鐘。也讓中國企業意識到了創新不足的嚴重後果。
  • 未雨綢繆:半導體檢測儀器核心零部件搶先一步國產替代
    然而,2018年4月16日晚,在中興接受了8.9億美元的罰款一年後,美國商務部仍悍然發布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面對禁令,中興感到措手不及,最終選擇息事寧人。中興事件對中國企業是個鏡鑑,中國企業必須進一步提高創新,儘快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山雨欲來風滿樓,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政府很快將目標指向掌握更多5G專利技術的華為。
  • 5G前夜的定點清除:美國「圍獵」華為始末
    當地時間 2018年4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伴隨著貿易戰的背景,「中興事件」爆發。年7月20日提交給美國政府的兩份函件中對此做了虛假陳述為由,做出了激活對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公司拒絕令的決定」「受拒絕令影響,本公司主要經營活動已無法進行,公司進入到「休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