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執意對中興實施制裁禁令,中興於4月20日早間就此向外界做出了回應,中興不能接受美國商務部對中興宣布的制裁禁令,這對中興極為不公平。因為,該禁令不僅讓中興直接陷於危急存亡的境地,還會傷及與中興有業務往來的企業,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美國企業。同時,中興將通過一切合法的手段維護自身的權益。
同樣在4月20日凌晨,美國商務部新聞官Will Reinert在接受澎湃新聞的電話採訪時表示,美國商務部對中興宣布的制裁禁令已經生效,無論是美國商務部,還是中興,當前雙方之間沒有了扭轉的餘地或協商的空間。中興只有再等7年後才有可能與美國商務部重啟協商。
不可否認的是,在國內的業者們對中興事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中興事件,的的確確給業者們的心靈以很大的觸動。
實際上,4月19日,在萬壽賓館舉行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自主安全創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講到:「美國對中國晶片的制裁,讓我們更加堅定自主創新的道路,我們需要加緊發展國產自主的國產軟硬體基礎。」在場的專家們對國產自主可控CPU的標準做了深度的剖析和解讀。這些專家中除了倪光南院士外,還包括CTF計算機安全為專委會主任嚴明、國家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國家高性能集成電路(上海)設計中心副主任田斌、龍芯中科總裁胡偉武等。並且,倪光南院士在會上發布了國產自主可控CPU的三大核心要素。
值得重點一提的是,在本次會議的現場,田斌就談到了跟申威處理器有關的內容。田斌說:「目前國產CPU的現象是性能弱、產品化水平不高,服務水平低,整機等開發夥伴市場應用拓展代價大。與其國家給錢,不如給一塊市場,給一塊天地,讓國產CPU發展。」
早在2003年,申威於上海成立,之後被業界稱作是「國產高性能自主CPU的國家隊」。到目前,申威已建立了自主「申威64」的指令系統,軟體生態自主可控、全流程自主可控,研發出了超級計算機的CPU設計,保持了中國在超級計算機CPU上的領先,且支持HPC與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的融合。
田斌還說:「在高端伺服器CPU上,我們已經規劃到了2020年。」申威3232現在正處研發階段,主要面向大數據和雲計算應用。而且,申威自有的生態和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會上,田斌還向專家們展示了自己在演講時所用的電腦,「這臺電腦就是用申威的處理器做的」。
在本次大會上,倪光南發布了國產自主可控CPU三大核心的要素。這三要素依次是,CPU研製單位符合安全保密要求,CPU指令系統可持續自主發展,CPU核原始碼自己編寫。至於CPU核代碼為何得是自己編寫而不能通過第三方授權的方式獲得?答案其實並不難以理解。CPU本身就是超級複雜的系統,國內本土廠商要能掌握CPU的核心技術,依然需要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國外廠商如英特爾是不可能將自己的核心設計技術「傳授」給國內廠商的。況且,胡偉武在本次會上特別指出,英特爾CPU最近出現的「熔斷」和「幽靈」隱患,給了人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即使英特爾自身,對自家CPU的複雜度所引發的安全隱患,都扔難以完全把握,更不用說國內尚不具備完全自主研發CPU的廠商了。所以,CPU核原始碼是否由自己編寫,是判斷某個處理器設計團隊能否設計CPU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