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實現水、火、風電和電網工控系統全系列自主可控
科技日報記者 瞿劍據中國華電最新消息,基於國產CPU和作業系統的「華電睿風」風機主控及監控系統,在華電寧東風電場1.5兆瓦風電機組成功併網;至此,我國實現覆蓋水、火、風電和電網的工業自動控制系統全系列自主可控。
-
千眼狼「國產自主可控高速攝影與測量發展」研討會順利舉辦
11月20日下午,「一代儀器、一代科技」首屆「國產自主可控高速攝影與測量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測控技術雜誌社社長兼中國航空工業技術裝備工程協會秘書長何寧、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中國兵器等50餘位相關領域專家出席。
-
做國產自主可控的CAE軟體,這家企業想解除中興、華為的困境
南山工業書院發起人林雪萍曾撰文評價道。 可就在「最內核的工業軟體」領域,特別是高端軟體,長期被國外巨頭把持,眾多核心技術一直無法自主把控。36氪重慶近期接觸到的一家企業——重慶勵頤拓軟體有限公司(下稱「勵頤拓軟體」),宣稱要開發國產自主可控並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CAE 軟體(計算機輔助工程)。
-
安世亞太自主通用仿真軟體PeraSim提前劇透
仿真軟體作為工業軟體的核心軟體,也面臨著被「卡脖子」的風險,發展自主可控仿真軟體已勢在必行。為此,安世亞太基於25年仿真技術積澱和資源優勢,通過聚焦國內用戶需求,自主開發了國內首款大型通用仿真軟體PeraSim。
-
華電集團舉辦超超臨界機組「華電睿藍」DCS啟用暨自主可控工業控制...
華電集團舉辦超超臨界機組「華電睿藍」DCS啟用暨自主可控工業控制系統攻關項目匯報會 發布時間: 2020-12-01 16:40:06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王丹
-
上海交大毛軍發與吳林晟團隊突破性科研成果助力中國射頻領域自主發展
上海交大供圖中新網上海9月18日電 (張凌峰 江倩倩 許婧)正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和教授吳林晟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整套射頻EDA仿真軟體亮相上海交通大學展臺,備受關注。
-
工業軟體破局 汽車零部件的內痛
而自主品牌也很爭氣,市場份額也達到40%以上。這背後是一個巨大的零部件市場,2021年規模將達到4.3萬億元。然而,目前只有不到20%的零部件實現了完全自主供應,絕大多數零部件產業仍然由外企壟斷。實際上,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仍是我國第二大類進口工業品,僅次於集成電路。而作為民用工業品的皇冠,汽車由超過2萬個零件構成。
-
國信證券多行業聯合深度 | 自主可控,大勢所趨、必由之路
當前的環境更是加速推進我國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的進程。一方面,國內政策積極推動國產替代與科技創新的發展。自2013年自主可控概念被提出後,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自主可控與突破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更大功夫。
-
中興事件給國人敲響警鐘:中國正式發布國產自主可控CPU的三要素
實際上,4月19日,在萬壽賓館舉行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自主安全創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講到:「美國對中國晶片的制裁,讓我們更加堅定自主創新的道路,我們需要加緊發展國產自主的國產軟硬體基礎。」在場的專家們對國產自主可控CPU的標準做了深度的剖析和解讀。
-
攻克行業「卡脖子」難題 華數機器人實現自主創新
(記者文俊、通訊員沈珺)1月13日,記者從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其子公司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華數機器人」)攻克了我國工業機器人核心系統的難題,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控制系統實現了規模化批量應用,量產的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比例超80%。
-
聯創光電成立雷射子公司 自主可控高能雷射器時代來臨
實現技術自主可控 國產雷射核心部件時代真正來臨資料顯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九院十所)主要從事尖端高技術研究,至設立以來從核技術應用電子學,到強雷射和高功率微波,在雷射、微波、輻射成像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為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一直扮演著我國高能雷射領域國家隊的角色
-
中國華電:自主可控工控產品覆蓋火電水電風電電網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中國華電獲悉,近日基於國產CPU和作業系統的「華電睿風」風機主控及監控系統,成功在華電寧東風電場1.5MW風電機組併網,實現了我國自主可控風機主控及監控系統的示範應用,從根本上實現了風電行業的網絡安全防護。
-
工業軟體行業深度報告:國產工業軟體的機遇和挑戰
中望軟體成立於 1998 年,成立之初專注 2D CAD 軟體 研發與銷售,通過 20 多年的發展,公司以自主可控的底層架構和幾何建模內核, 打破了國內 2D CAD 市場歐美企業壟斷的局面。2010 年公司收購美國 VX 公司的 VXCAD/CAM 技術及研發團隊,擺脫 ITC 的 IntelliCAD 平臺限制,推出基於 自主可控 Overdrive 內核的 3D CAD 軟體,2019 年公司面向智能製造和高端制 造,開始新一代 3D CAD 幾何建模內核的研發。2018 年公司成立 CAE 研發中 心,進軍 CAE 領域,2019 年推出首款全波三維電磁仿真軟體。
-
天基網際網路:自主可控的新高地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中國實現自主可控的需求十分強烈,衛星導航系統事關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運轉,是實現自主可控的關鍵領域之一。2019年,北鬥三號系統全球服務核心星座部署完成,2020年將完成全系統建設,實現滿星座運行服務。
-
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原標題: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電子特氣由於其獨特的產品特性、較大的市場空間以及較快的國產替代進度,預計會成為電子材料國產化替代大潮下最早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的細分領域
-
晶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大勢所趨
3、產業鏈自主可控趨勢不可逆轉 科技爭端深刻暴露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風險隱患,為保障產業安全,下一階段預計國家政策將加大力度打造自主可控、安全 可靠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有望加速形成!
-
中國電科深度解析:軍工電子國家隊,自主可控核心力量
2018 年,公司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 193.31 億元。基礎軟硬體一體化平臺:中國電科同國產龍芯、申威等 CPU、崑崙固件以及整機廠商進行緊密合作、打造了穩定、可靠、可用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基礎軟硬體一體化平臺」,形成了伺服器系統平臺、桌面系統平臺以及嵌入式系統平臺,初步具備對國外同類產品的替代能力。
-
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可控DCS 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
圖集 11月23日16時,中國華電自主研發的「華電睿藍」自主可控智能分散控制系統(DCS)在華電蕪湖電廠660MW超超臨界機組成功投運,控制範圍覆蓋鍋爐、汽輪機(DEH)等主輔設備,實現國內自主可控DCS在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上的首次示範應用和全廠一體化控制
-
Vtoken讓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把資料庫的運行一切盡在掌握
在數位化時代,作為基礎軟體,資料庫的自主可控對於企業的數據安全、業務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實現「自主可控」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信息安全,尤其是涉及重大安全的政府和金融領域,對數據安全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因此,在網際網路安全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背景下,如何在底層基礎資料庫層面實現自主可控成為雲計算廠商不斷追求的目標。基於區塊鏈的複雜業務場景,vtoken一直致力於實現資料庫的自主可控,保證數據強一致性、高可用和水平擴展。
-
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可控DCS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
新華財經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陳奧 郝菁)11月23日16時,中國華電自主研發的「華電睿藍」自主可控智能分散控制系統(DCS)在華電蕪湖電廠660MW超超臨界機組成功投運,控制範圍覆蓋鍋爐、汽輪機(DEH)等主輔設備,實現國內自主可控DCS在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上的首次示範應用和全廠一體化控制,標誌著中國華電再一次實現發電領域自主可控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