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填滿日本人腦內黑洞的,恐怕只有它了

2020-12-05 時尚家居TRENDS

某一天我的大佬朋友前來北京,我在早高峰中奮力存活,前往世界中心朝陽區找她。她帶我在還未開門的大悅城門口等待了半小時,又在喜茶店裡衝鋒陷陣半小時……

作者 / 熊百夏 策劃 / KKC

圖片 /網絡

如此身臨其境的人潮洶湧,上一次經歷還是去年冬天人在東京忍不住思鄉情切,在澀谷那間一平米coco前與櫻花妹明爭暗鬥。

然而半年之後的盛夏,似乎不再需要親身排隊或者遠赴島國,也可以感受到當代年輕人對這些流行飲料的瘋狂。因為這一次,他們不再是喝喝而已。

而是終於開始了萬惡的「萬物皆可珍珠奶茶」。

NO. 01

- 萬物皆可珍珠,首先從吃開始 -

霓虹男兒櫻花妹,打開他們的腦子看到的不是腦洞,是黑洞。

在毫不起眼的小小奶茶店鋪前排起長龍,大胃王吃播視頻中的巨大桶奶茶,都不過是些常規操作。至於本身就是甜品的麵包、雪糕、米酒,和果子,雖然看起來有些密孔嫌疑,但加點珍珠液無傷大雅。

|珍珠奶茶甜白酒

啤酒裡面點綴木薯粉圓,雖然引來了德國民眾憤怒出警,但好歹還在飲品的範圍之內。

但當這些黑咚咚、黏糊糊、圓溜溜、軟綿綿、甜蜜蜜的小玩意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了......

煎餃?

麻辣擔擔麵?

紫菜湯餛飩?

珍珠麻婆豆腐?

裡時,估計至少天朝美食家們明白,這已經不是四川群眾一句「好吧,那就鴛鴦鍋吧。」能表達的失望透頂與憤怒心碎了。雖然豆腐腦也分南北,甜鹹粽子黨每年也要為到底誰是邪教吵個天翻地覆,但日本人這種把珍珠當主食的吃法,顯然是不可忍受的異端。

然而在霓虹國的腦洞漩渦中,沒有「珍珠」才是異端。

NO. 02

- 再多的珍珠,也填不滿日本人的腦洞 -

|老闆來杯日本版珍珠奶茶,七分珍珠三分奶,不加奶也可以!珍珠管夠就行!

常看日劇,常看日料,或者和日本人打過交道的人或許都知道,日本人的食量極少,其實像大杯珍珠奶茶這種容量,一般的年輕女孩兒都是喝不下的。大部分日本人對身材的要求也極為苛刻,一杯700千卡熱量的飲品足夠櫻花妹驚聲尖叫到天明。

在甜品眾多的日本,為什麼單單是「珍珠奶茶」受歡迎?

其實稍微觀察一下,在剛剛那些黑暗料理,黑洞腦洞中,主角並不是我們發出疑問的「真的那麼好喝嗎」的奶茶,而是中國人常常在點單時特意囑咐不要的「珍珠」。

日推上有人光明正大地寫,「我們日本人喜歡的是珍珠吧!」

日本人對於某種細節的開發,加上他們天賦般的腦洞,可以讓他們將作為食物點綴的「珍珠」發揮為一種流行文化的「符號」,運用到生活的的各個方面。

珍珠奶茶美甲,小操作罷了。畢竟當年原宿辣妹指甲上的芭比娃娃都能開家收藏店。

但......模擬珍珠奶茶泡澡?要知道國內風潮大站bilibili,acfun的鼻祖就是日本的niconico,這種網絡直播生活創意,彈幕討論鬼畜劇情的生活分享方式,就是從日本開始的。

沒有珍珠也要創造珍珠的萬用貼紙,讓一杯白開水都能變奶茶。

甚至還顧及生理需求,出現了珍珠奶茶款飛機杯......

但都別慌,這些都是小場面。要配得上日本人的腦洞,還得來點正兒八經的大事件,比如東京寸土寸金的地段來一場珍珠奶茶限定的遊樂園趴體,或者為珍珠奶茶專門發明一個ニホンカンジ(日本漢字)之類的。

「珍珠」,儼然已經成為了日本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在日本這樣一個不流行就會死的國家,作為一個新晉的文化IP,「珍珠」勢必會成為一種「消費符號」,同時,也成為一種「社交指向」。

慶應大學的有一對「珍奶神農」,這兩位女孩兒登上王牌綜藝マツコの知らない世界(松子不知道的世界),分享了過去四年1600杯奶茶的飲用記錄和分析報告,最後直言,「珍珠奶茶不應該只是一陣熱潮,我們想讓珍珠奶茶變成一種文化。」

NO. 03

- 珍珠社會,一場分享型外交 -

去年接待東京大學的訪問團時,不論男女都會問,「附近有珍珠奶茶店嗎?」儘管學校內的奶茶店毫無品味和顏值可道,但她們都喜滋滋地拍了照片。

告訴我微信上都是中國的朋友,一杯來自中國的奶茶能讓他們迅速獲得年輕人之間的共情感,拉近社交距離。Insta上的tag功能和照片分享,則能讓他們在回國之後,不需要任何語言描述就讓別人知曉,「我去了中國,而且喝到了如今最受歡迎的珍珠奶茶。」

|現下ins和twitter上的熱議:一位手工達人小姐姐,應朋友的請求製作的珍珠奶茶耳飾

日本年輕女性沒有Instagram帳號就等於生活在原始社會,是無法接收的「じみ地味」,櫻花妹們為了拍出人氣的照片,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所以當一張人氣的奶茶照引爆之後,隨之而來的模仿與流行將超越人類已知的核裂變速率。

其實在這種語境中,珍珠奶茶替換成任何流行文化符號都很合宜。而反觀中國近年來的流行的幾種奶茶店模式,我們亦可以看到,爆款飲品作為「食物」的表面之下,隱含著更多的東西。

早期火爆的奶茶店一般都是奶茶本身好喝,依靠不同搭配秘方在社交平臺迅速傳播。這一類奶茶的價格通常在8-15元,屬於正常水平。如一點點;coco。而喜茶的出現,則驗證了只要有實力作為基礎,營銷手段可以讓價格盈利直接翻倍。

中期的網紅奶茶在好喝之外有本身的文化依託,擊中了年輕人在口腹之慾之外的審美需求。以顏色豐富的果茶為賣點的喜茶只用透明瘦高杯子。而茶顏悅色、霸王別姬等直接採用了國風元素,形成「中國的奶茶文化。」

而如今的奶茶市場,有很多具有玩樂性和可觀性。加上抖音等小視頻社交平臺的巨大傳播力,這類奶茶衍生出了極大的市場。

比如鹿角巷的流沙漸變色奶茶,霸王茶姬抽獎般的隨機附贈小禮物,問茶的奶蓋佔卜。但相比前兩類奶茶,這類的店鋪重複性極大、品牌文化和可辨識度不強,抄襲風氣嚴重。常常來得快也去得快。

|各地奶茶街

市場的轉向與文化的流行、社交的需求連接緊密。無論日本還是中國,奶茶,或者任何一種日常物品,都可能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消費需求,或者一種審美方式。

畢竟,炎炎酷暑之中,誰不想來一杯甜蜜涼爽的奶茶,成為太陽底下閃閃發光的時尚弄潮兒呢?

// 你可能喜歡 //

普通人的收納故事,鞋子主播,成百上千的鞋怎麼打理?

這年頭,連茶几都流行小一號的~

用全MUJI裝修一個家真的會性冷淡嗎?

TRENDSHOME

相關焦點

  • 人腦也有個黑洞:「精神黑洞」!
    以前感覺宇宙有宇宙黑洞,其實人腦也有「精神黑洞」。現在終於知道可以用一個比較接近的專業術語來形容就是:熵增定律。人類精神進化的過程,就是克服熵增定律的過程。在瓶頸口,人類的精神很容易惰化、腐化和退化,然後會有「自我毀滅性周期」的爆發。
  • 地中海出現詭異「黑洞」,海水每天倒灌3萬多噸,至今未被填滿
    提到無底洞這種東西的話,人們最先聯想的到的可能會是黑洞,黑洞作為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科學家至今無法解釋黑洞是如何吞噬掉比自己質量上百被的恆星的,而黑洞將物質吞噬掉之後,這些消失物質的最終去向又是哪裡,浙西問題都是未解之謎。
  • 日本邁出「捕夢」第一步 研發新技術解讀人腦
    2007年6月,他的團隊研發的「腦機接口」術,讓機器在捕獲人腦意念方面取得突出成果。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可以給「石頭剪子布」遊戲參與者的大腦「解碼」,並將數據輸給機器人,讓它的手做出相應手勢,即藉助新型儀器和軟體來「讀懂」人的思想,然後指揮機械手選擇做出石頭、剪刀或者布的形狀——這簡直就是一個受玩家思想控制的機器人。
  • 四川的「無底洞」多少水都不能填滿?難道通往地心世界了嗎?
    四川的「無底洞」多少水都不能填滿?難道通往地心世界了嗎?2019年人類首次拍下了關於黑洞的高清照片,這也使得這顆神秘的天體再一次讓人感受到了它的恐怖,因為黑洞是有很大的引力,能夠吞噬周圍任何的物質,其中光也能夠吞噬。
  • 黑洞是個洞嗎?被黑洞「吞掉」的東西去哪了?它另一面又是什麼?
    它是由恆星死去後產生的,在恆星燃燒的時候,內核中進行著核反應,產生向外的力來衡量向內的重力,燃料耗盡後,向外的力消失,恆星內核開始坍縮,當核的質量比我們太陽的四倍還大時候,就會坍縮到一個比豆子還小的點,叫做引力奇點。此時恆星的表層開始向外爆炸,形成超新星爆炸,留下的就是黑洞。
  • 漲姿勢:元素周期表被填滿了嗎
    新華網北京1月6日電 新年伊始,教科書中的元素周期表也該更新了,因為科學界在去年底宣布確認了4個新元素的發現,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七周期(也就是第七行)因此被填滿。現在教科書上的元素周期表也只有七行,那么元素周期表就此被徹底填滿了嗎?
  • 硬幣大小的黑洞出現在地球,會帶來什麼災難?只有這種結局最美好
    幾乎在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包括銀河系在內,科學家將銀心的黑洞命名為「人馬座A」黑洞,這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420萬倍以上。目前,人馬座A黑洞中正處於瘋狂活躍期,並以每小時180萬公裡的速度向我們的太陽系狂奔,如果它突然出現在太陽系內,恐怕整個太陽系都會蕩然無存。
  • 科普貼:元素周期表被填滿了嗎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新年伊始,教科書中的元素周期表也該更新了,因為科學界在去年底宣布確認了4個新元素的發現,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七周期(也就是第七行)因此被填滿。
  • 日本科學家:地球正在接近一個超大黑洞
    近日,來自日本國家天文臺的科學家稱,地球正在接近一個超大的黑洞,那就是我們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天體,並且,靠近速度比之前人們認為的還要快上7公裡每秒。日本科學家通過分析VLBI射電項目近20年的觀測數據,重繪空間三維速度圖,認為地球正以220公裡每秒朝著銀河中心的黑洞行進,先前認為是227公裡每秒。按照理論,越靠近黑洞,行進速度會越快,會從200多公裡加速到數千公裡每秒,靠近奇點時,甚至能超越光速。因此這將會比太陽死亡給地球帶來的末日時期要提前。
  • 超小質量的黑洞能吞噬質量比它大的天體嗎?
    黑洞是根據現在主流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提出來的一種緻密天體,最早由卡爾·史瓦西在史瓦西度規中得到的一個解,他指出當天體由於引力坍縮到一個半徑範圍以內後,即使宇宙中最快的光速也無法從其表面逃逸,這個半徑半徑僅由天體質量M與兩個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和光速常數c)共同決定,後來稱達到這種半徑範圍內的天體為黑洞
  • 壹點影視||若能穿越黑洞,等待我們的又將是什麼?《黑洞表面》
    在外星球殖民…當然,這些和我今天要說的電影並沒有關係;回到我們的影片,時間來到2040年,人類科學家們製造出了能利用空間扭曲技術深入宇宙探索的此時,新領域號內製造黑洞的核心動力部分發生的震蕩破壞了救援飛船的外殼,營救隊員被迫暫時停留下來。
  • 黑洞照片沒它就不行?中國人也要和它並肩仰望星空
    但恐怕除了專業人士和天文、物理愛好者,很少有人知道拍攝黑洞的一大「功臣」坐落在「星空之國」。它若缺席,黑洞照片恐怕還真拍不出來。它就是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縮寫ALMA)。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
  • 人腦到底相當於多少GHz的CPU?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一個神經元它能產生的信號就有非常多的種類,而不僅僅是跟計算機一樣,只有0和1。因此,可以想像,這麼多的組合,它的組合會有多少種,根本無法估量。下面是一篇2014年1月份的一則科技新聞:作為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之一,日本代號為「京」的超級計算機每秒能進行8162萬億次運算,擁有82,944個處理器,每秒能夠驅動1.016萬億次操作。但即便是這樣,和人腦比起來,「京」型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 日本發現這一元素之後,第七周期就被填滿,周期表什麼時候結束?
    四年前日本科學家發現了序號為113的新元素,從那之後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就完全被填滿了,等待科學家們的是第八周期元素的探索,那麼還會有多少號元素出現呢?眾所周知,區分元素的主要依據是原子序數,而原子序數和原子中的質子數是相同的,門捷列夫以及後來的科學家正是憑藉著這種規律不斷地將已發現和新發現的元素往周期表上面填。
  • 「人腦直連電腦」或在十年內實現,可穿戴設備將破譯腦電波
    「人腦直連電腦」或在十年內實現,可穿戴設備將破譯腦電波 央視網4月25日報導,關注一些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的科幻場景。
  • 黑洞能無限變大下去嗎?如果不能,它最大能變得多大?
    早在2019年,天文學家們公布了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M87*黑洞的照片,這是人類歷史上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使我們終於能目睹黑洞的「廬山真面目」,而且也從事實上證明了黑洞的存在。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當一顆垂死的恆星崩潰後,它將整體向中心塌縮,變成一個接近於無限小的極點,相對質量非常大,任何進入它的事件視界範圍內的物質都會被它吞噬,包括光線。根據,萬有引力定律,黑洞吞噬的物質越來越多,它的質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大,它的引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大。那麼問題來了,黑洞會這樣無限增長下去嗎?
  • 黑洞能有多小?這種黑洞直徑只有一釐米,吞下地球後也不過三釐米
    黑洞是宇宙中已知最可怕的天體,以強大的引力無堅不摧無所不吃,黑洞的質量有大有小,但無論大小,即便它的視界直徑只有一釐米,也強大到足以傲視一切。千萬不要小看一個直徑只有一釐米的黑洞,要知道它的質量比地球小不了多少?因為我們的地球如果變成一個黑洞的話,其視界直徑也只有1.8釐米。
  • 電腦終將全面超越人腦?
    目前日本與美國正加緊研究發展第五代電子計算機,這是以人腦原理為範例的新型電子計算機第五代電子計算機的研製還有賴於大力加強對人腦原理的研究。當然,模擬人腦活動的計算機想要一舉成功是不可能的,因為關於人腦活動的原理目前還是一個深奧的謎。 二、電腦是人腦功能的延長與物化 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過程中,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工具。
  • 日本發現人腦存在奇特蛋白質(生命科技)
    日本研究人員22日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可促進深度睡眠的新型蛋白質
  • 無底洞真的存在,它到底通向哪裡?科學家:可能是「黑洞」
    而在現實中地球確實存在無底洞,而且不止一處,它們每年吞噬大量的海水,而這些海水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它們再也沒出現過,因此,無底洞到底通往哪裡,至今還是個謎,科學家們認為它們可能是存在於地球的「黑洞」。 最典型的無底洞就是位於希臘亞格斯古城附近海域的無底洞,它每天吞噬三萬噸的海水,科學家們甚至一度擔心它會把地球上的海水吸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