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8月7日訊 最近持續的高溫,對於戶外工作者們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烤驗」。氣溫超過35℃,想必很多人都會停下手中的活歇息一會。但是對於攤鋪道路瀝青的工作人員們來說,這點溫度算是「小菜一碟」,因為他們每天面對的,都是溫度高達150℃以上的瀝青。用「揮汗如雨」四個字來形容他們在工作時所流淌的汗,一點都不誇張。
高溫下,刺鼻的氣味道讓人窒息
安全隔離墩、施工警示牌、三輛黃色的工程車。,昨天日上午9點半,在寶塔路和大西路交叉路口附近,市市政設施管理處市政養護一所瀝青班的工作人員們,在寶塔路和大西路交叉路口附近的一段道路上,,正在用瀝青填補著路面上的坑坑窪窪。雖然時間才是上午9點半,但此時已是太陽高曬,驕陽似火,戶外溫度已達33℃,當記者一一趕到施工現場後,就感覺到有股熱浪撲補襲面而來,更讓人難受過的是,空氣中還瀰漫著刺鼻的瀝青味,讓人窒息。
一輛拖運瀝青的工程車停在一處坑窪前,兩名工作人員拿著鐵鍬把車鬥內的瀝青鏟下來填在坑窪裡,另一名工作人員則拿著一「T」型工具把瀝青推壓平、,隨後壓路車將其、壓實。高溫下的他們,穿著長褲和膠鞋,每個人的脖子上還都掛著條毛巾用於,覺得臉上淌的汗多了,就用毛巾擦汗下臉。除了高溫日曬,由於該處瀝青攤鋪點在還位於道路中央,過往車流量較大,工作人員們在施工時,汽車就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起來著實有點危險。
天氣越熱,越有利於瀝青攤鋪
該處坑窪被瀝青填補後,瀝青班班長劉正喜身上的短袖襯衫,已經被汗水浸透了,吸附在身上,他解開了襯衫的三個紐扣,用手不停地前後來回拽動著,似乎想藉此得到一縷涼風。在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後,劉正喜來到一處樹蔭下,稍作休息。
「我們今天早上6點多就開始上路了,現在天氣這麼熱,我們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調整,早上早點上路做事,中午就能提前點下班。」劉正喜說,最近他們剛忙完了一個大的施工工程,沒這幾天沒有什麼工程可做,他們趕緊把便就市民投訴反映較多的一些路段的坑窪進行瀝青修補一下。劉正喜稱,昨天早上6點多,他們就已經開始上路,早上7點到達焦山路後,把焦山路路段上的幾處坑窪進行了瀝青修補後,緊接著便來到了寶塔路路段對幾處坑窪進行修補。
「對於我們這些鋪馬路的人來說,最怕遇到夏季了,氣溫本來就高,再加上瀝青的溫度高達150也有一百多℃度,這時候所以說這個天上路攤鋪瀝青,就相當於在露天蒸桑拿。」劉正喜說,他們對夏季是又愛又恨,恨的是溫度高了,人難受,但是道路攤鋪瀝青,最好的是在夏季又是最好的時候,因為溫度越高,瀝青的粘合度就越好,他們鋪得的就越快,因為瀝青是需要加熱到一定的高溫才能鋪設,一旦瀝青稍微冷卻就會容易凝固變硬,,便派不上用場,所以通常他們會經常是選擇在大太陽底下「趁熱打鐵」進行施工。
不是被曬黑,而是被瀝青燻黑
今年36歲的劉正喜從事瀝青攤鋪工作已有17年,身高1米75的他體重雖然有95公斤,不顯胖但是看不出來胖感覺很壯實。「你別看我比較壯,但就我這麼壯實的人,在之前有一年的夏天,還差點中暑暈倒呢。」劉正喜說,幹這行很辛苦,得要有好的身體才行。在被記者問及皮膚為什麼這麼黑時,劉正喜笑著摸了摸臉和膀子說,他皮膚這麼黑,其實並不是被太陽曬黑的,而是被瀝青給燻黑的。提起陪伴了自己17年的瀝青,劉正喜說,瀝青不僅味道大溫度高,而且散發出來的氣味對身體是有害的,「我們在平時只能自己多加注意,也會經常去醫院進行檢查,但為了生活,也只能去忍受。」
雖然工齡已有17年,並且平均每年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是在馬路上,但劉正喜目前每個月到手的收入也就2000兩千多元,由於經濟的原因,目前還是跟父母一起住。「父母身體是有點不好,住在一起的話也好有個照應顧下,但是到現在自己沒買房子,主要還是收入過低的原因吧。」
對於但是對待自己9歲的兒子,劉正喜幾乎是有求必應。今年暑假,為了滿足兒子的興趣愛好,劉正喜給帶兒子報了硬筆書法、吉他、英語等興趣班。雖然這些興趣班的學費並不低,但是劉正喜雪說,就是因為兒子是他最大的希望,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才會幹這麼辛苦的工作,因為現在兒子是他最大的希望,希望兒子他能多學點知識將來長大後,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不要再像自己一樣。(記者 孫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