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高危兒?
高危兒是指在胎兒期、新生兒期(出生28天內)及日後發育期內存在有對生長發育和機體功能有高度危險因素的小幼兒。
高危兒可能出現的早期異常表現?
1、易驚,睡眠不安,易激惹或嗜睡
2、頻繁用力,打挺,或全身鬆軟,無力
3、換尿布時,大腿難以向外側分開,手腳經常伸直
4、雙手握拳難以分開,怕洗澡
5、滿月後頭老往後仰,雙腿很容易分開
6、3月後不能豎頭,無站立表示,不注視人臉
7、4月仍拇指內收,收不張開,笑不出聲
8、5月後不會伸手抓物,俯臥前臂不能支撐身體
9、6月不能翻身,動作僵硬,扶站尖足,呼名無反應
10、7月不能無意識發 ba ma 音,不伸手抱
11、8月不能獨坐,表情淡漠,不跳
12、9月爬行意識差,無手支撐爬,不扶站
若有以上症狀者,不論有無高危因素,需及時就醫,由康復科專業醫生綜合評估寶寶的發育狀態,及時進行相應的幹預或康復訓練。
頭後仰打挺姿勢
不對稱姿勢
尖足
交叉步態
常見高危因素有哪些?
母親原因
A、本次妊娠有先兆流產、保胎治療、中、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子癇、感染、腹瀉等。
B、服用過對胎兒有毒性的藥物,接觸有害理化因素如放射線、有毒化學品等。
C、母親年齡大於等於35或小於16
D、患妊娠糖尿病/妊娠膽汁淤積症候群、重度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臟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E、有異常妊娠及分娩史:自然流產大於等於3次;妊娠次數大於等於4次;死胎、死產史
F、試管嬰兒
G、生母患有慢性疾病:高血壓,肝炎,糖尿病,貧血,甲狀腺腫大,心臟病,癲癇,自身免疫性病,其他
宮內或產時或產後發生窒息
出生過程因素
有胎位不正,胎盤早剝,胎膜早破,臍帶繞頸,羊水過多或過少、汙染等,出生時窒息時間大於等於5分鐘
出生後患兒因素
早產兒(孕周小於37周),過期產(孕周大於等於42周),多胎,低出生體重(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巨大兒(出生體重大於等於4000克)。
新生兒期患病因素
患有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出血,持續低血糖,病理性黃疸,感染,發熱,抽搐。
嬰兒期因素
患各種中毒性腦病,重症肺炎,腦炎,腦膜炎,顱內出血,窒息,運動發育落後3月以上等。
家族遺傳病史
生母智力低下,發育畸形。同胞中有腦癱病史
無上述高危因素,但在查體中發現大運動落後3個月以上
過敏體質兒,營養不良兒,貧血兒,佝僂病兒,反覆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兒,缺乏刺激和早期教育兒
Q高危兒為什麼要早期進行動態神經行為觀測和發育評估?
高危兒的大腦在發育過程中易受如早產、窒息、黃疸等病理因素的損害,引起今後運動、語言、智力、感覺統合等功能障礙,其出現概率是正常嬰兒的8-10倍。 由於高危兒腦損傷的程度和面積不一,可能出現不同的發育障礙,常見的有:運動發育落後,腦性癱瘓,認知障礙,精神發育遲滯,視覺障礙,聽覺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癲癇,行為異常等。
在嬰兒出生後早期,其神經功能可變/可代償,對高危兒進行早期神經行為篩查,可以及時發現異常,通過早期幹預刺激,充分利用人腦運動/智力發育的關鍵期,儘可能的使已受損的神經組織修復/代償,促進神經突觸數目增多,形成新的神經通路及網絡,修復部分功能障礙,減輕各種遠期併發症。年齡越小這種修復能力越強,反之將出現神經突觸數目減少,腦白質發育不良,腦實質萎縮等。
另外,嬰幼兒的異常姿勢隨年齡的增長易攣縮變形,糾正困難,還易出現自卑、厭世等心理問題,增大治療難度,也應在早期給予綜合康復治療,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肢體功能及心理情感的康復。 由於嬰幼兒的運動功能未成熟,早期症狀多不典型,檢查不合作,有些兒童尤其是早產兒可出現暫時性的運動發育落後與停滯,一次檢查不能全面測知其神經功能狀況,故需行定期訪視,動態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避免貽誤病情。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新世紀婦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