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解決網絡帶寬問題,QOS服務模型之DSCP,通信理論第20篇

2021-01-12 野人谷

通信知識第20篇;看本篇請先看上一篇QOS基礎:如何解決網絡帶寬不寬裕問題,通信QOS服務模型原理,通信19篇

本節內容主要對QOS原理認識,接下來的章節會對二層通信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

QOS概念:

應用於在帶寬還不充裕的情況下可以平衡一下各種服務流量佔用的矛盾,如果帶寬足夠的話,QOS是沒有任何使用價值的應用於在帶寬還不充裕的情況下可以平衡一下各種服務流量佔用的矛盾,如果帶寬足夠的話,QOS是沒有任何使用價值的。

DSCP:

這種標記在frame中和packet中本身就存在,frame中存在cos欄位,packet中有tos欄位,只不過在正常的傳輸模型中(例如best-effort)並不使用,而在Diffserv中,數據包的標記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並且在packet中,Diffserv提出了一個新的標記,就DSCP(Diffes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區分服務代碼點;

QoS的實現以IETF 的DiffServ 體系為基礎。

DiffServ體系規定每一個傳輸報文將在網絡中被分類到不同的類別,分類信息被包含在了IP 報文頭中,DiffServ 體系使用了IP 報文頭中的TOS(Type Of Service)中的前6個比特來攜帶報文的分類信息。當然分類信息也可以被攜帶在鏈路層報文頭上。

一般地,附帶在報文中的分類信息有:

幀頭的Tag Control Information 中的前3 個比特,它包含了8 個類別的優先級信息,通常稱這三個比特為為User Priority bits。報文頭中的TOS 欄位前3 個比特,稱作IP precedence value;或者攜帶在IP 報文頭中的TOS 欄位前6 個比特,稱作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DSCP) value。在遵循DiffServ 體系的網絡中,各交換機和路由器對包含同樣分類信息的報文採取同樣的傳輸服務策略,對包含不同分類信息的報文採取不同的傳輸服務策略。報文的分類信息可以被網絡上的主機、交換機、路由器或者其它網絡設備賦予。可以基於不同的應用策略或者基於報文內容的不同為報文賦予類別信息。識別報文的內容以便為報文賦予類別信息的做法往往需要消耗網絡設備的大量處理資源,為了減少骨幹網絡的處理開銷,一般這種賦予類別信息的方式都使用在網絡邊界。

交換機或路由器根據報文所攜帶的類別信息,可以為各種交通流提供不同的傳輸優先級,或者為某種交通流預留帶寬,或者適當的丟棄一些重要性較低的報文、或者採取其他一些操作等等。這些獨立設備的這種行為在DiffServ 體系中被稱作每跳行為(per-hop behavior)。

如果網絡上的所有設備提供了一致的每跳行為,那麼對於DiffServ體系來說,這個網絡就可以構成end-to-end QoS solution。

下面幾個段落將詳細介紹本交換機所提供的以DiffServ 體系為基礎的QoS模型。

QoS入口端動作包括Classifying、Policing 和Marking。

Classifying:確保將網絡交通流劃分成以DSCP值來標識的各個數據流。隨後交換機將根據DSCP值來對各個數據流實施不同的QoS策略。

Policing:用於約束某個流的所佔用的傳輸帶寬,根據配置的Policer來決定流中的哪些部分超出了所限制的傳輸帶寬,並將結果傳遞給下一階段的Marking動作。

Marking:決定怎樣處理數據流中在Policing動作中超限的部分。可能的處理動作有丟棄超限部分和用另外的DSCP值標記超限部分。

QoS出口端動作包括Queueing和Scheduling:  

Queueing:根據數據流的每一個報文所附帶的DSCP值來確定將報文送往埠的哪個輸出隊列,有關Queueing的更詳細介紹,請參閱Queueing章節。 Scheduling:確定以什麼樣的方式處理被送到埠各個輸出隊列中的報文有關Scheduling的更詳細介紹,請參閱Scheduling 章節。下面的段落將詳細介紹QoS模型的各個階段的動作。

Classifying

Classifying 即為分類,其過程是根據信任策略或者根據分析每個報文的內容來確定將這些報文歸類到以DSCP 值來表示的各個數據流中,因此分類動作的核心任務是確定輸入報文的DSCP 值。分類發生在埠接收輸入報文階段,當某個埠關聯了一個表示QoS 策略的policy-map 後,分類就在該埠上生效,它起作用於所有從該埠輸入的報文。

對於一般非IP 報文,交換機將根據以下準則來歸類報文:

如果報文本身不包含QoS 信息,即報文的第二層報文頭中不包含User Priority bits,那麼可以根據報文輸入埠的預設CoS值來獲得報文的QoS信息。埠的預設CoS值和報文的UserPriority bits 一樣,取值範圍為0~7。取得報文的CoS 值之後,再根據交換機上配置的CoS-to-DSCP map 來將CoS 轉化為DSCP 值。如果報文本身包含QoS 信息,報文的第二層報文頭中包含User Priority bits,那麼可以直接從報文中獲得CoS 值,然後再根據交換機上配置的CoS-to-DSCP map 來將CoS 轉化為DSCP值。注意以上兩種歸類準則只有當埠的QoS 信任模式打開的時候才起作用。打開埠的QoS 的信任模式意味著不通過分析報文的內容,而直接從報文中或報文的輸入埠上獲得報文QoS信息,從而得到DSCP 值。如果埠關聯的policy-map 中使用了基於mac access-list extended 的ACLs 歸類,那麼在該埠上,將通過提取報文的源MAC 地址、目的MAC 地址以及Ethertype 域來匹配關聯的ACLs,以確定報文的DSCP 值。要注意的是,如果埠關聯了某個policy-map,但又沒有為其設置相應的DSCP 值,則交換機將按照預設行為為符合這種歸類的報文分配優先級:即根據報文第二層報文頭中包含的優先級信息或埠的預設優先級。

注意上面三種歸類準則可能會同時作用於一個埠上。

在這種情況下,上面三種歸類準則按3、2、1 的優先級起作用。

即,先根據ACLs 歸類,在歸類失敗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選擇歸類準則2、1,在這個時候,如果埠的QoS 信任模式打開,則根據準則2 和1 直接從報文中或者從埠上獲得QoS 信息;如果埠的QoS 信任模式關閉,那麼那些歸類失敗的報文將被賦予DSCP 的預設值0。

對於IP 報文,可以將根據以下準則來歸類報文:

直接從IP 報文的TOS 欄位中提取出DSCP 值。IETF規定IP 報文的TOS 欄位的前6 個比特作為DSCP 值,它的取值範圍為0~63,和交換機內部使用的DSCP 值一一對應。按照非IP 報文處理,按照上面介紹的非IP 報文歸類準則1、2來確定報文的DSCP 值。注意以上幾種歸類準則只有當埠的QoS 信任模式打開的時候才起作用。打開埠的QoS 的信任模式意味著不通過分析IP 報文的內容,而直接從IP 報文的TOS 欄位中或報文的輸入埠上獲得QoS 信息,從而得到DSCP 值。如果埠關聯的policy-map 中使用了基於ip access-list (extended)的ACLs 歸類,那麼該在該埠上,將通過提取報文的源IP 地址、目的IP 地址、Protocol欄位、以及第四層TCP/UDP 埠欄位來匹配相關聯的ACLs,以確定報文的DSCP 值。要注意的是,如果埠關聯了某個policy-map,但又沒有為其設置相應的DSCP 值,則交換機將按照預設行為為符合這種歸類的報文分配優先級:即根據報文第二層報文頭中包含的優先級信息或埠的預設優先級。和非IP 報文歸類準則一樣,以上幾種歸類準則可以同時作用於一個埠上。在這種情況下,上面的歸類準則按照3、2、1的優先級起作用。即先根據ACLs 歸類,在歸類失敗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選擇歸類準則2、1;在這個時候,如果埠選擇QoS 信任模式Trust IP-precedence,那麼準則1 起作用;如果埠選擇QoS 信任模式Trust CoS,那麼準則2 起作用。

Policing :

Policing動作發生在數據流分類完成後,它用於約束被分類的數據流所佔用的傳輸帶寬。Policing動作檢查被歸類的數據流中的每一個報文,如果該報文超出了作用於該數據流的Policer 所允許的限制帶寬,那麼該報文將會被做會被作特殊處理,它或者要被丟棄,或者要被賦予另外的DSCP 值。在QoS 處理流程中,Policing 動作是可選的。如果沒有Policing 動作,那麼被分類的數據流中的報文的DSCP 值將會不作任何修改,報文也不會在送往Marking 動作之前被丟棄。

Marking:

經過Classifying 和Policing 動作處理之後,為了確保被分類報文報文對應DSCP 值的能夠傳遞給網絡上的下一跳設備,需要通過Marking 動作將為報文寫入QoS 信息,可以使用Trust 方式直接保留報文中QoS 信息,例如,選擇Trust Cos 從而保留802.1Q 報文頭的Tag Control Information 中的CoS 信息;默認情況下,Marking 總是用報文對應的DSCP 值轉化成QoS 信息,然後寫入到報文CoS欄位(對於非IP 報文)、DSCP欄位或者IP-precedence 欄位(對於IP 報文)中。

Queueing :

Queueing 動作負責將數據流中報文送往埠的哪個輸出隊列中,送往埠的不同輸出隊列的報文將獲得不同等級和性質的傳輸服務策略。每一個埠上都擁有8 個輸出隊列,通過交換機上配置的DSCP-to-CoS Map 和Cos-to-Queue Map 兩張映射表來將報文的DSCP 值轉化成輸出隊列號,以便確定報文應該被送往的輸出隊列。

Scheduling :

Scheduling 動作時QoS 流程的最後一個環節。當報文被送到埠的不同輸出隊列上之後,交換機將採用WRR 或者SP 輪轉算法發送8 個隊列中的報文。可以通過設置輪轉算法的權重值來配置各個輸出隊列在輸出報文的時候所佔用的傳輸帶寬。

#程式設計師#,#軟體#,#協議#,#網際網路#,#通信#

上一章:如何解決網絡帶寬不寬裕問題,通信QOS服務模型原理,通信19篇

下一章: QOS介紹3(通信知識21)

感謝其他人一路給我帶來的知識,很慚愧自己一直潛水,於是下定決心,分享自己總結的知識,雖然寫得不好,萬一有人會用到,有錯誤的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歡迎指正,怕誤導他人。總結一篇看似簡短的文章也非常不容易,隨手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吧,你的點讚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謝謝啦!(創作不易,搬運請註明出處,「野人谷」)

相關焦點

  • 網絡工程師之數據通信基礎篇
    傳輸信道除有模擬和數字的區分外,還有有線信道與無線信道、專用線路與交換網線路之分。交換網線路要通過呼叫過程建立連接,通信結束後再拆除;專線連接由於是固定連接就無需上述的呼叫建立與拆線過程。計算機系統中的通信控制器用於管理與數據終端相連接的所有通信線路。中央處理器用來處理由數據終端設備輸入的數據。
  • 通信網絡底層知識梳理
    帶寬定義二:單位時間內,通信網絡中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傳輸的數據量。4 網同步:在多個通信對象組成的數字通信網中,為了使各站點保持同步,還需解決網同步的問題。例如時分復用通信網中,為了正確地將來自不同地點的兩路時分多路信號復接時,就需使各路信號同步後開始合併。
  • IP QoS裡面地主要技術辦法簡略講解說明
    IntServ   針對IP QoS的問題,IETF在早期提出了IntServ(Integrated Services)模型。IntServ模型又稱為集成服務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在傳送數據之前,根據業務的QoS需求進行網絡資源預留,從而為該數據流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證。為此,集成服務通常採用面向流的資源預留協議(RSVP),在流傳輸路徑上的每個節點為流預留並維護資源。
  • 現代通信理論與新技術 PPT整理
    現代通信理論與新技術緒論概述衛星通信簡介光纖通信簡介移動通信簡介光纖傳輸網技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全反射)SDH光傳輸網大容量光傳輸技術波分復用WDM光時分復用OTDM光碼分復用OCDM光交換技術數字微波通信技術移動通信網絡基本概念多址接入技術OFDM技術的基本原理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的基本原理無線網絡的媒體接入控制層MAC協議ALOHA協議CSMA協議寬帶無線行動網路中的自組織網絡無線傳感網絡綜述
  • 計算機網絡(OSI模型物理層的相關知識點及概念)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物理層要解決哪些問題?物理層的主要特點?)在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我們知道,採用分層結構是為了減少計算機網絡通信的複雜度,每一層都有特定的任務,各層之間都互不影響,同時,處於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下層結構會上層結構提供接口服務。
  • 菲律賓運營商GLOBE TELECOM正在攜手烽火通信構建SDN網絡及部署計劃
    在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時代,菲律賓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規模逐年遞增,然而卻面臨海量設備導致的運維管理困難以及投資難以為繼的挑戰。鑑於該情況,GLOBE Telecom決定引入SDN技術重構解決電信網絡問題。
  • 全國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真題
    C.路由器D.網關6.Internet上各種網絡和各種不同計算機間相互通信的基礎是( )A.HTTP協議B.IPX/SPX協議C.TCP/IP協議D.X.25協議7.Internet的網絡層含有四個重要的協議,分別為( )A.IP,ICMP,ARP,UDPB.TCP,ICMP
  • 毫米波:5G部署跳不過的一道坎 - 行業動態_數據通信頻道 - 企業網D...
    5G被業界視為革命性的無線技術,但作為下一代標準基礎之一的高頻譜要求運營商採用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方式來構建網絡並對之前的蜂窩網絡進行升級。20世紀80年代的第一代行動網路給消費者帶來了模擬話音信道(analog voice),90年代集成電路和數位訊號處理的出現促使2G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網絡容量。
  • 解析基於SDN架構的SPN傳輸網絡解決方案
    SPN(Slicing Packet Network)則是在5G發展中應運而生的基於SDN架構的一種傳輸解決方案,本文主要針對SPN方案中的L3VPN架構及業務部署、保護方案、IPv6演進進行分析,了解不同方案中的優缺點及技術發展趨勢。 下一代傳輸網絡的七大要求 數字社會的到來對通信基礎設施網絡產生深遠的影響,現有通信網絡的流量模型將發生巨大變化。
  • 【雜談】重新認知5G:無線帶寬、頻段到底怎麼回事兒?
    第四代蜂窩網絡技術在2008年被國際電信聯盟(ITU)指定為支持最高1 Gb/s的下行速度。但是,在現實中由於系統性的多面原因,通常最多只達到幾百兆比特,而平均只有幾十兆比特。如今,第五代蜂窩網絡技術——5G來了。
  • 光纖通信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新聞—科學網
    上海也正在推進「光進銅退」全光纖通信網絡升級改造項目,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居民享受更好的通信服務保駕護航。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用戶對網際網路流量的需求日益增長,如何提升光纖通信的容量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光纖通信技術自出現以來帶來了科技和社會領域的重大變革。
  • 百度將高性能計算引入深度學習:可高效實現模型的大規模擴展(附資源)
    引言在過去的幾年中,神經網絡已被證明是解決各種問題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並在規模和計算需求上快速增長。在用兩個 GPU 運行一周並調節了 6000 萬參數之後,用於圖像識別的 SuperVision 卷積網絡在物體識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1]。
  • 雲計算對統一通信來說意味著什麼
    如果組織的內部網絡和統一通信即服務之間出現問題,導致無法有效通信,那麼協作和生產力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不想面臨這些潛在問題的組織開始放棄其他途徑,例如選擇統一通信即服務或在混合模型中構建其通信設置,或只是採用現有的方式。 確定哪種環境最適合自己的需求 如果組織採用雲計算技術有些冒險,應該研究如何進行遷移和轉換。需要很好地了解內部環境、混合環境、統一通信即服務環境。
  • 可見光通信的研究
    歐洲的OMEGA計劃也對可見光通信展開了深入的研究。OMEGA計劃由歐洲的20多家大學科研單位和企業組成,它的目標是發展出一種全新的能夠提供寬帶和高速服務的室內接入網路。OMEGA計劃計劃把可見光通信技術列為重要的高速接入技術之一,並且已經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 騰訊AI Lab入選20篇論文,含2篇Spotlight
    騰訊AI Lab第三次參加NIPS,共有20篇論文入選,其中2篇被選為亮點論文(Spotlight),涵蓋遷移學習、模仿學習、半監督學習等多個研究主題,去年我們入選論文8篇,含1篇口頭報告(Oral)。
  • 網絡層中帶有IP的數據包結構詳解
    在OSI7層模型中,IP位址在網絡層被封裝成為包packet,比起下層幀frame,它多的就是在報頭處的IP位址。下面我們看一下數據包的構成。從最頂層的應用程式一步一步往下走,在報頭添加埠號,session等,在網絡層添加的就是這個IP報文。
  • 無線光通信技術是什麼 無線光通信技術應用介紹【圖文】
    理論上,無線光通信的傳輸帶寬與光纖通信的傳輸帶寬相同。只是光纖通信中的光信號在光纖介質中傳輸,無線光通信的光信號在空氣介質中傳輸。因此也有人把無線光通信技術稱為虛擬光纖通信技術。  *無線光通信產品作為一種物理層的傳輸設備,可以不依賴於任何協議。  *與微波無線通信相比,無線光通信產品不需要申請頻率使用權。
  • 量子密碼學的突破性研究解決了5G安全問題!
    ,可以保障未來關鍵通信基礎設施的安全,包括新興的5G網絡。該研究解決了關於5G網絡安全漏洞廣泛報導的擔憂,預計5G網絡將在未來10年改變電信行業。這項研究由布里斯托大學智能網際網路實驗室的高性能網絡(HPN)研究小組開展,並遵循了競爭性的同行評審選擇過程。這項研究結果於2019年3月7日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光纖通信會議上發表,發表在一份極具聲望的截止日期後論文上。提出的解決方案將使5G網絡運營商能夠提供最終安全的5G服務,同時保證超低延遲和高帶寬通信。
  • 騰訊AI Lab 20 篇論文入選 NIPS2018,含 2 篇 Spotlight
    騰訊 AI Lab 第三次參加 NIPS,共有 20 篇論文入選,其中 2 篇被選為亮點論文(Spotlight),涵蓋遷移學習、模仿學習、半監督學習等多個研究主題,而去年他們入選論文8篇,含1篇口頭報告(Oral)。
  • 快手將GPU推理在商業化場景全量落地,機器成本優化超20%
    作為訪存和計算密集型的線上服務,在保證可用性的前提下,要滿足低延遲、高吞吐的要求,對單機算力也是一種挑戰。 上述算力資源需求和空間的矛盾,如果不解決好,對業務的發展會帶來很大的限制:在模型加寬加深前,純 CPU 推理服務能夠提供可觀的吞吐,但是在模型加寬加深後,計算複雜度上升,為了保證可用性,需要消耗大量機器資源,導致大模型無法大規模應用於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