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日本科學家在期刊Biomaterials(生物材料)上發表學術論文:Preparation of hair beads and hair follicle germ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製備毛珠和毛囊胚為再生醫學做準備)
論文通過新的方法(製備毛珠hair beads)取得了更有效製備毛囊胚的方法,從而實現毛囊大規模再生的可能性。
b 膠原微凝膠通過細胞吸引力自收縮形成
毛珠,並使用貼劑試驗評價毛珠的毛髮活性;c 通過毛珠和聚集在U形微孔中的上皮細胞合成毛囊胚,並評估毛髮活性;最後把毛囊胚注射入小白鼠背部生成毛囊,實現毛髮再生。Therefore, this could represent a robust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erm-like tissues for hair regenerative medicine.
因此,這代表著一種穩健而切實可行的製備毛髮再生醫學的胚狀組織方法。自從2012年日本科學家Dr. Takashi Tsuji在期刊Nature Comunications上發表學術論文:
Fully functional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through the rearrangement of stem cells and their niches(通過重組幹細胞和它的生態位產生功能正常的毛囊) 開始,截止到今天,七個年頭過去了,日本科學家已經發表了很多關於毛囊再生技術的相關論文。
2016年,日本理化研究所,京瓷公司,以及Organ Technologies等三家公司組團為推進毛囊再生技術而努力,計劃把這項技術於2020年前後推向市場。最近Dr. Takashi Tsuji在網絡上發布視頻稱,他們計劃在2020年到2021年把這項技術推向市場,初期花費大約2000萬到4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0萬到260萬之間)。不過,就從日本科學家發表的論文來看,目前沒有一篇學術論文是以人體試驗(全部都是小白鼠試驗)為基礎的,人體試驗只是網絡傳言,我沒有看到真實的試驗報導或者相關學術論文的發表。【1】2020年到2021年能否推向市場還是一個未知數,我個人覺得不會這麼快,但我很期待。價格昂貴、技術不成熟、幹細胞再生技術有未知風險、相關法律法規的制約等因素都可能是導致它不能上市的原因,但好在日本政府對幹細胞再生醫療技術抱以支持的態度,這也是幹細胞再生醫學在日本發展較快的原因。
【2】倘若這項技術最終能走向市場並逐漸成熟,那麼它在人類對抗雄性脫髮歷史上必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跨時代意義,它也是人類在看得見的未來能夠對抗雄性脫髮的強有力的一項技術。【3】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
安全性,如何保證這些再生毛囊在長期在人體內生長不發生危險(比如癌變),如何保證這些毛囊長期生長不脫落(毛囊壽命問題,毛囊不受雄性激素影響問題),這都是非常關鍵性的問題,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前期大量吃螃蟹的人和長期的觀察試驗。
價格:這種不親民的價格很難得到大範圍的推廣。
法律法規:這必然是在安全性的基礎上討論才有意義,才有可能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許可。
【4】我希望在正規期刊的學術論文上看到大量的人體試驗,我希望看到好的效果。我今生都不可能為了頭髮去嘗試這樣的技術,但我依然希望能有好的結果。這項技術不一定非得用在自己的身上,這是全人類的一次進步,這是對內心深處不甘的一種撫慰,這是給人類難題的一個答案。不管自己能不能用,僅僅是它的出現就是對心靈最大的安慰。
【5】如果說人類有希望戰勝雄性脫髮的話,這項技術是一個看得見的希望,但前提是它臨床試驗進展順利,市場推廣進展順利,這項技術經得住時間和市場的嚴酷考驗,目前這些都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