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科研團隊研發人造皮膚,可實現毛囊再生

2020-08-13 揚眼

揚子晚報網8月13日訊(通訊員 周偉 記者 楊甜子)大面積皮膚損傷修複目前是世界性難題,針對這一難題,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蘇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金陵臨床醫學院、東部戰區總醫院王革非教授合作,探索出一種新策略,利用微流控氣噴紡絲法製備大面積高強度的人造皮膚,在腹壁缺損修復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它也避免了臨床應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二次手術的風險。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重要刊物《先進材料》上。

據介紹,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成果集中於小面積創麵皮膚的修復。在大面積燒傷以及腹腔開放後腹腔內臟器裸露保護方面的研究甚少。這主要是因為,腹腔開放後,創面面積相比其他部位損傷面積大,而且容易感染、沒有骨架做支撐、同時運送營養物質困難等難題阻礙了創面的癒合,使得人造皮膚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成為修復過程中最大挑戰。

針對這一難題,陳蘇課題組探索出一種新的製備人造皮膚的策略。

「首先利用微流控氣噴紡絲法製備一個面積為140 cm×40 cm的大型納米纖維支架材料。」論文第一作者、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生崔婷婷介紹,以此納米纖維支架為基底,在基底上噴塗凝血酶(一種具有止血作用的白色至灰白色非結晶物質),讓凝血酶與支架表面的纖維蛋白原發生反應,在納米纖維支架表面形成一種叫纖維蛋白凝膠的粘合劑,可以直接粘合在傷口處,不需要再縫合。由於纖維直徑小,所以比表面積大,使纖維蛋白原同凝血酶的反應效率更高,同時纖維蛋白凝膠還能促進成纖維細胞的增殖。「這一階段形成的複合纖維蛋白膠—納米纖維支架,我們稱之為人造皮膚,這種人造皮膚具有空氣透過率(164.635 m3/m2.h.kPa)、優異的機械強度(8.45 MPa)和快速的體內降解速率(7個月),表明當創傷完全癒合後,人造皮膚材料也會慢慢自動降解。」崔婷婷說。

「在實驗中,我們發現了新生組織、肉芽、新生血管,同時傷口也慢慢收縮,這表明皮膚組織修復的過程已經完成。這主要是由於我們形成的纖維蛋白凝膠粘合劑具有抗菌抗感染的作用,並且能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這有利於為皮膚組織運送營養物質。」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餘加飛說,「我們最終發現了毛囊的再生,這表明了新生皮膚的最終形成。」餘加飛介紹,毛囊是皮膚的重要附屬器官,當表皮全層缺損時,機體修復時常由無毛囊結構結締組織來填補,使之失去原有組織的結構和功能,形成不完全性病理性再生。而毛囊的再生,可以證明形成了具有同樣的結構和功能的再生組織,實現了表皮的完美再生。

「通過體內研究表明,我們的人造皮膚材料被成功應用於大鼠腹部大面積皮膚缺損處活體實驗中。表明人造皮膚材料可以迅速修復大面積腹壁缺損並促進傷口組織再生。此外,它避免了臨床應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二次手術的風險。」陳蘇教授表示,該研究提供了一種簡便的途徑來再生大規模堅韌的皮膚,這在腹壁缺損修復等領域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校對 王菲

來源:揚子揚眼

相關焦點

  • 南工大科研團隊研發人造皮膚,可實現毛囊再生
    針對這一難題,陳蘇課題組探索出一種新的製備人造皮膚的策略。「首先利用微流控氣噴紡絲法製備一個面積為140 cm×40 cm的大型納米纖維支架材料。」「這一階段形成的複合纖維蛋白膠—納米纖維支架,我們稱之為人造皮膚,這種人造皮膚具有空氣透過率(164.635 m3/m2.h.kPa)、優異的機械強度(8.45 MPa)和快速的體內降解速率(7個月),表明當創傷完全癒合後,人造皮膚材料也會慢慢自動降解。」崔婷婷說。
  • 毛囊可再生!南工大團隊跨界科研,製備可再生人造皮膚
    △納米纖維支架的表徵與SNS的形成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科研成果集中於小面積創麵皮膚的修復,在大面積燒傷以及腹腔開放後腹腔內臟器裸露保護方面的研究甚少對此,陳蘇課題組探索出一種新的製備人造皮膚的策略。論文第一作者、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生崔婷婷介紹,人造皮膚的形成主要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製備大面積可生物降解的納米纖維支架,皮膚組織的形成和皮膚再生。「這種人造皮膚具有空氣透過率、優異的機械強度和快速的體內降解速率,當創傷完全癒合後,人造皮膚材料也會慢慢自動降解。」
  • 南京科研人員攻克世界難題,研發"人造皮膚",毛囊還可再生!
    針對這一難題,陳蘇課題組探索出一種製備人造皮膚的新策略,即製備大面積可生物降解的纖維蛋白密封劑,這些纖維蛋白作為負載形成納米纖維支架,並以此為基底生成皮膚組織。針對傳統製備人造皮膚材料的力學性能差、透氣性差、纖維直徑粗、比表面積小及難以規模化等問題,研究團隊利用微流控氣噴紡絲法,製備了一個面積為140釐米×40釐米的大型納米纖維支架材料。
  • 南工大製備大面積堅韌人造皮膚
    這主要是因為腹腔開放後,創面面積相比其他部位損傷面積大,且容易感染阻礙了創面的癒合,使人造皮膚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成為修復過程中最大挑戰。  針對這一難題,陳蘇課題組探索出一種製備人造皮膚的新策略。人造皮膚的形成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製備大面積可生物降解的纖維蛋白密封劑負載的納米纖維支架,皮膚組織的形成和皮膚再生。  「首先利用微流控氣噴紡絲法製備一個大型納米纖維支架材料,由超細核殼結構的納米纖維組成。
  • 振奮人心: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一款「全天候自愈電子皮膚」
    、人造心臟、人造骨頭、再生肢體等,之前也有人造皮膚,通常所說的人造皮膚是利用工程學和細胞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在體外人工研製的皮膚代用品,用來修復、替代缺損的皮膚組織,按成分不同,可分單純人工真皮和具有表皮細胞層的活性複合皮。
  • 人造皮膚產業化:自身有「痛」如何解—新聞—科學網
    起步晚但追趕快 長期以來,人們只能通過切取患者腿部、背部等正常部位的皮膚,來移植或修復嚴重燒燙傷的皮膚缺損創面,給患者留下了新的創傷,且來源有限。20世紀80年代後,國外科學家研製出多種人造真皮,可誘導患者自身重建真皮層。 「我國人造皮膚研究起步較國外要晚10年到15年。」
  • 利用微流控氣噴紡絲法大規模製備人造皮膚
    大面積皮膚損傷修複目前是世界性難題,針對這一難題,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蘇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金陵臨床醫學院、東部戰區總醫院王革非教授合作,探索出一種新策略,利用微流控氣噴紡絲法製備大面積高強度的人造皮膚,在腹壁缺損修復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它也避免了臨床應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二次手術的風險。
  • 幹細胞技術讓人造皮膚長出毛髮
    目前,人們在臨床應用的皮膚替代品,只能實現表皮層和簡單真皮層的結構性修復,並不包含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膚附屬結構,更難以重建皮膚的體溫調節等各項功能。因此,長期以來,重建皮膚及其相關結構是生物醫學界的重大挑戰之一。
  • ASCBAM:陳明衝等預測毛囊幹細胞再生機制
    根據2011年12月7日在美國丹佛市召開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協會年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Annual Meeting)新聞,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 Nature 研究:有了人造頭皮,我們還怕禿嗎?
    累計4~5個月的培育期後,團隊終於得到了具備明顯表皮層、真皮層,且具有毛囊、皮脂腺、神經迴路的「人造皮膚」,論文中稱其為類器官 。通過 RNA測序等方式測定後,團隊發現這些培育出的「人造皮膚」與18周胎兒的前額皮膚十分相似,也就是說,更像「人造頭皮」。
  •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吳耀炯教授團隊發文揭示皮膚幹細胞修復再生關鍵...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吳耀炯教授團隊發文揭示皮膚幹細胞修復再生關鍵作用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 日前,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精準醫療與健康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與健康學部吳耀炯教授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巨噬細胞通過AKT/β-catenin
  • ...儲存到研發毛髮再生等技術鄭大幹細胞庫切入千億級幹細胞治療市場
    在整個產業鏈中,主要包括上遊的採集、製備、存儲,中遊的技術、藥物研發和下遊的臨床應用等。整個產業以上遊儲存業務為主,依靠中下遊產業的科研需求助推上遊存儲業務的增長。這些幹細胞豐富且純淨,具有極強的分裂分化能力,可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多種慢性疾病。」高源表示。成人免疫細胞存儲是通過血液採集,把健康人血液中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進行提取之後在特定環境中進行存儲,日後可按需進行復甦,培養擴增。其能有效應對機體衰老,預防重大疾病,起到抗衰,防癌抗癌的作用。
  • 毛囊幹細胞的特性以及其與毛髮再生的關係
    毛囊幹細胞是在人的毛囊外根鞘隆突部中的一種多能性細胞。毛囊幹細胞屬於成體幹細胞,具有慢周期性,在體內處於靜止狀態,在體內培養活內環境作用下表現出驚人的增殖你能力。研究發現,毛囊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它可以分化成表皮,毛囊,皮脂腺,參與皮膚創傷癒合的過程。
  • 一種「神奇」的再生因子:或能讓皮膚擁有新生兒般的自我修復能力
    北京時間9月30日,發表在《eLif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再生因子,它可以讓成年小鼠具備如新生兒皮膚的再生能力一樣實現皮膚自我修復,而且不會干擾發育和體內平衡人和小鼠皮膚的整體結構和複雜性非常相似,因此小鼠皮膚可以成為研究皮膚發育和傷口修復的有用模型。這一發現對傷口治療和預防皮膚的某些老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美科學家證實:激活這種「再生分子」,皮膚變回新生兒
    《eLife》發表論文稱,團隊成員通過一種名為Lef1的神秘「再生分子」,讓小鼠體內的真皮乳頭成纖維細胞發生了宏觀變化,並且使老年小鼠直接獲得了和剛出生時一樣的再生能力並對皮膚進行修復,老年小鼠的皮膚變得年輕且張力十足。
  • Cell:皮膚中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毛髮再生
    人們之前認為毛囊再生完全是一種幹細胞依賴性過程,但是如今證實,Treg也是毛囊再生所必需的,如果剔除Treg,那麼毛髮就不能夠生長。抗炎性免疫細胞直接激活皮膚幹細胞正如其他的免疫細胞那樣,大多數Treg駐留在體內的淋巴結中,但是也有一些Treg永久性地生活在其他的組織中,在那裡,除了發揮它們的正常的抗炎性作用之外,它們似乎也參與局部的代謝功能。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諾普再生助力港大醫學團隊,推進功能組織與器官體外精準製造技術與重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目前該研究團隊已獲獲2,744萬人民幣經費資助,是首筆國家級,直接過河、跨邊界資助香港團隊的科研撥款。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據悉,香港大學醫學院領導團隊獲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研究三維(3D)空間列印人體組織與器官,目標以五年時間,實現列印全層皮膚、角膜、骨、軟骨、以及主要血管等五種人體組織與器官作臨床前試驗。
  • HBW毛囊克隆技術,成功男士毛髮再生最佳選擇
    原標題:HBW毛囊克隆技術,成功男士毛髮再生最佳選擇 近期在德國舉行的全球知名活動家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歡聚一堂,他們西裝革履,雞尾酒觥籌交措,舉杯相談甚歡,從全球大勢到冠狀肺炎控制,再到經濟大勢,談笑間意氣風發。
  • Nature開發毛囊類器官,可再生頭髮!媽媽再也不擔心我脫髮了!
    16年過去了,現在的主持人將有機會提到,科學家已經"治癒"了人類的禿頂,現在Lee等人在《自然》(Nature)雜誌上撰文稱,他們已經從人類幹細胞中再生出了毛囊。這一成就使我們更接近於產生無限的毛囊供應,可以移植到頭髮稀疏或沒有頭髮的人的頭皮上。此外,如果這種方法到達臨床,有創傷、疤痕和遺傳性皮膚病的個人將有機會獲得革命性的治療。
  • 聊日本毛囊再生新希望
    )論文通過新的方法(製備毛珠hair beads)取得了更有效製備毛囊胚的方法,從而實現毛囊大規模再生的可能性。b 膠原微凝膠通過細胞吸引力自收縮形成毛珠,並使用貼劑試驗評價毛珠的毛髮活性;c 通過毛珠和聚集在U形微孔中的上皮細胞合成毛囊胚,並評估毛髮活性;最後把毛囊胚注射入小白鼠背部生成毛囊,實現毛髮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