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頭有救了!幹細胞技術讓人造皮膚長出毛髮

2020-12-04 瀟湘晨報

皮膚是一種複雜的多層器官。此前,利用幹細胞技術只能獲得特定類型的皮膚細胞,無法再生出包含毛囊、汗腺等附屬結構的完整皮膚。而《自然》雜誌報導的最新研究,首次在體外培育出包含這些附屬結構的皮膚類器官,並在移植到小鼠背部後長出了2—5毫米的毛髮。

人的皮膚結構複雜而且極為重要。目前,人們在臨床應用的皮膚替代品,只能實現表皮層和簡單真皮層的結構性修復,並不包含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膚附屬結構,更難以重建皮膚的體溫調節等各項功能。因此,長期以來,重建皮膚及其相關結構是生物醫學界的重大挑戰之一。

不久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重磅論文,介紹人造皮膚領域的新突破——美國哈佛醫學院耳鼻喉科助理教授卡爾·科勒,以及研究助理李智運(音譯)等人報告,他們在仔細優化類器官培養系統生長條件後,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培養出能生長毛髮的皮膚類器官。

最新突破 再生出毛囊和神經等附屬結構

皮膚是一種複雜的多層器官,由多種不同細胞類型構成,包括角質細胞、毛囊、黑色素細胞、汗腺、神經、肌肉、脂肪、免疫細胞和表皮細胞等。

其中真皮含有成纖維細胞、肥大細胞、黑色素細胞和朗格漢斯細胞等。成纖維細胞能產生膠原和彈力纖維等基質,而真皮中又密布著血管、神經、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附屬結構。皮膚還參與人的體溫調節、體液維持、觸覺及疼痛感知等各種過程。因此,構建具有附屬結構再生性能的新型皮膚替代物具有重要的意義。

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李天晴教授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此前,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為皮膚特定類型的細胞取得了成功,然而再生出非常完整的皮膚結構,仍在探索中。美國這項新研究採用逐步調節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信號通路的方法,將聚集成球的多能幹細胞誘導生成了顱骨上皮細胞和神經嵴細胞。

在隨後的4至5個月內,球體內的細胞產生皮膚類器官,這些類器官由分層的表皮細胞、富含脂肪的真皮和帶有皮脂腺的色素毛囊組成。與毛囊相關的神經及其受體、肌肉和脂肪組織也開始生成,最終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皮膚。「這是第一個將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為完整結構的皮膚類器官,因此,也是誘導多能幹細胞再生組織器官的一個重大突破。」李天晴說。

在談到此項研究的創新點時,山東大學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李棟教授說,李智運等人的創新,首先在於細胞間誘導分化模式。他們在仔細優化生長條件後,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不但形成了多層皮膚組織,而且還包含毛囊、皮脂腺、脂肪組織和神經等多種附屬結構,這是其最主要的突破點。

3D培養模式 調控組織細胞分化方向

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快速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給它一定的誘導分化信號,它可以分化成體內所有的細胞類型。」李棟介紹,由於人體就是由細胞和細胞分泌物構成的,所以從理論上講,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可以修復任何一種組織細胞損傷。

雖然目前普遍認為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尚不能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個體,但也足以模擬一些組織或器官的發生過程。因此,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可以直接在定向誘導為某幾種細胞之後,用於組織損傷的修復和器官再生,也可以用於模擬形成皮膚、肝臟等複雜的組織器官,進行功能替代、藥物篩選或是靶向腫瘤治療的研發。

最新研究利用來自幹細胞生物學和毛囊發育領域的技術,來產生接近功能完整的皮膚類器官,並在實驗室中完成模仿皮膚的生長發育過程。此前,已有科學家培養出包括腸、肺、腎和腦的各種類器官。而幹細胞包括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後者是通過將成年細胞重編程為類胚胎狀態而產生的,因此具有形成類器官所需的所有成年細胞類型的能力。

李棟介紹,李智運等人利用類器官3D培養模式,誘導出多種細胞類型,結合基質膠(matrigel,由多種細胞膠質蛋白組成的混合物)三維環境,促進細胞極性排列,讓細胞間實現通信互動。他們先誘導顱神經嵴細胞(CNCC)的形成,後續採用旋轉漂浮培養技術,控制CNCC和表皮細胞間相互影響、誘導和反饋,在類器官中形成具有突出毛囊的胞囊,協作發育並最終形成功能性皮膚組織,模擬了皮膚組織間相互誘導分化的發育過程。

此項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創新,在於皮膚組織培養的多個關鍵節點上。他們有序地採用了多種因子和信號通路抑制劑,並精密控制氣液界面培養的介入時機,調控組織細胞的分化方向。「這一培養體系也可用於其他組織器官的再生。」李天晴說。

「毛囊和汗腺等皮膚附屬結構精細,形態微小,分離純化過程複雜,制約了人工皮膚領域的研發進展。而這項研究,直接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形成皮膚附屬結構中的各種組織細胞,如果能在組織支架材料上得以放大這種培養工藝,將更具產業化價值。」李棟說。

仍處於初級階段 朝皮膚重建和毛髮移植邁出重要一步

皮膚類器官在用於皮膚燒傷的疤痕體質患者的皮膚重建以及頭髮移植等方面,具有潛在的重要價值。

《自然》雜誌特別邀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皮膚科主任喬治·科薩雷利斯教授等就這一成果撰寫了新聞與觀點文章。他們認為,這一成果使人們離「產生無限量的毛囊更進了一步」,這些毛囊可以「移植到毛髮稀疏或脫落的頭皮上」。「此外,如果這一方法應用於臨床,那些有傷口、疤痕和遺傳性皮膚病的人將有機會獲得革命性的治療。」

「新的研究所形成的細胞誘導順序、培養試劑體系和方法,如果能夠得到重複,而且解決工藝規模化等問題,不但可以用於臨床治療脫髮等難題,還可以用於構建含有附屬結構的複合皮膚,直接應用於臨床。」李棟認為,因為科勒等人將培養的皮膚類器官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背部後,55%的移植物上都長出了2—5毫米的毛髮,所以這種技術可直接用於毛髮移植治療。同樣這個體外培養體系也可以用於篩選脫髮治療的藥物,或用於加速遺傳性皮膚病和皮膚癌症的藥物篩選等研究。

論文作者還發現,他們的類器官在基因表達上具有多個部位皮膚的特徵。這樣通過改變細胞生長的培養條件,可以定製化地生成具有不同身體部位特徵的皮膚,用於治療重度燒燙傷以及機械外傷導致的大面積皮膚損傷。

當然,此項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產生的皮膚類器官缺乏免疫細胞,而且這些結構能否在高等動物以及人體上實現皮膚或毛髮的再生仍是未知。「因此,這些移植的皮膚是否具有足夠的安全性以及能否像正常體內皮膚一樣具有循環生長的能力,都需要去探索。」李天晴說。

另外,類皮膚器官產生、移植需要140天的時間,也可能會影響治療的潛力——例如,燒傷患者不能等那麼久才進行植皮手術。未來的研究,應提供策略來加速這個過程,使用分子改變相關的信號通路。但學界仍普遍認為,李智運等的研究是朝著治癒人類脫髮邁出的重要一步,並為其他更多類型的治療提供了可能性。

李智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結果表明,新技術在體外可自我組裝成幾乎完整的皮膚,並可以在體內重建皮膚。我們預計這種皮膚類器官將為人類皮膚發育、疾病建模和重建手術等研究奠定重要基礎。」

【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哈佛科學家培養人造皮膚可長出毛髮,為「禿頂」投下治癒曙光
    2004年,美國科學家第一次用老鼠皮膚中的幹細胞培育出毛囊,當時美國知名脫口秀《今夜秀》的主持人Jay Leno開玩笑說,科學家「治癒了禿頭……至少在老鼠身上是這樣」。16年後的今天,學術期刊《自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終於向「治癒」人類禿頂邁出了重要一步。
  • Nature 研究迎來新突破,禿頭有救了
    雖然禿頭不是病,但禿起來卻「要人命」。不過,Nature 近期一項研究給日漸禿頭的少男少女們帶來了希望——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了可以長出毛髮的皮膚類器官。關於皮膚工程的研究最早開始於 1975 年,當時有研究表明,角質形成細胞可以從人體皮膚表層中分離且進行培養。大概十年後,新的研究表明,從燒傷患者身上分離出的角質能夠給形成細胞薄片重新移植回患者身上。到了 2017 年,研究又取得了新進展。通過基因修正細胞,一名患有大皰性交界性表皮鬆解症(皮膚在受到輕微摩擦或碰撞後出現水皰及血皰)的男孩成功替換了皮膚。
  • 禿頭有「治癒」的曙光了?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2004年,美國科學家第一次用老鼠皮膚中的幹細胞培育出毛囊,當時美國知名脫口秀《今夜秀》的主持人Jay Leno開玩笑說,科學家「治癒了禿頭……至少在老鼠身上是這樣」。16年後的今天,學術期刊《自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終於向「治癒」人類禿頂邁出了重要一步。
  • 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好消息、好消息,Nature發表的最新論文,帶來了生發新希望:由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醫學院主導的研究團隊,成功讓由幹細胞培養成的人造皮膚,長出了毛髮!多能幹細胞生成含人類毛囊的皮膚針對皮膚組織工程的研究始於1975年。從那時起,科學家就開始將表皮和真皮細胞分離出來,在體外培養,用於皮膚移植等治療中。但是,想要讓人造皮膚具備正常皮膚所包含的毛囊、汗腺等等附屬結構,始終是一大難點。
  • 「禿頭少年」有救了!Cell重大發現:起雞皮疙瘩竟能再生新發
    近日,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為「禿頭星人」再生頭髮帶來了希望,該項研究發現,起雞皮疙瘩竟然是身體在促進毛髮生長的一種表現!當形成雞皮疙瘩時,不僅讓身體回暖,更重要的是,也在為激活毛囊幹細胞和生長新發做準備。
  • 日本理研臨床研究幹細胞在毛髮再生技術中的應用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辻孝小組組長們在11日前在英國科學雜誌《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說,確定了對毛髮長期周期性更換至關重要的幹細胞
  • Cell:皮膚中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毛髮再生
    2017年5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開展小鼠實驗發現作為一類通常與炎症控制相關聯的免疫細胞,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直接觸發皮膚中的毛囊幹細胞分化,從而促進健康的毛髮生長。他們發現,若缺乏這些免疫細胞,這些幹細胞就不能夠再生毛囊,從而導致脫髮。
  • 哈佛科學家培養出可以長出毛髮的皮膚類器官
    英國時間6月3日,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在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一項新突破: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可以長出毛髮的皮膚類器官。這項成果將帶來一種可以研究人類皮膚發育的工具,由此長期困擾人類的禿頂問題或可被解決。
  • 前沿丨禿頭有治了!幹細胞制仿真皮膚組織 可長毛髮
    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用小鼠幹細胞培育出了帶毛囊的皮膚組織。
  • 外國專家首次用皮膚細胞培養出人類精卵細胞 「人造人」更進一步?
    這一發現意味著,人類距離「人造人」僅一步之遙,因為此前科學家僅在老鼠幹細胞上做過試驗,人類細胞體外培養嘗試的成功率極低。不過,這一尖端技術雖有助於造福不孕不育家庭,但受制於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隱憂,研究略有停滯。
  • ...儲存到研發毛髮再生等技術鄭大幹細胞庫切入千億級幹細胞治療市場
    鄭州大學技術支持,進入幹細胞儲存領域「幹細胞存儲的意義是未來有臨床需要時可以將其復甦後按照醫療流程及標準應用給病人,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鄭大幹細胞庫董事長高源告訴動脈網,公司有鄭州大學進行技術支持、專家支持,且實現項目技術成果、產品專利的共享。
  • 真實案例:幹細胞讓禿頂的人重新擁有一頭秀髮
    直到近年來出現的研究表明,幹細胞可能是治療禿頭症狀的「良藥」。近期,英國《每日郵報》網站講述了幹細胞讓頭髮重新長出來的真實案例[1]。長期以來,幹細胞治療一直是再生醫學的希望之源。科學家們通過從血液、脂肪或皮膚中提取幹細胞,在實驗室中對其進行培育和修飾,然後重新注射使其與組織融合,從而幫助修復和再生。研究表明,幹細胞具有治療退行性神經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心臟病甚至失明的潛力。
  • 睡前刷手機易抑鬱;幹細胞培育毛囊或拯救禿頭;四成脂肪肝患者並不...
    比如,當被迫遊泳時,它容易表現出一副愛動不動的放棄狀態;面對糖水,偏嗜度下降了——對「快樂水」的興趣降低了!由於這些行為與人類抑鬱行為有一定相似性,科學家將其定義為抑鬱樣行為。不僅如此,取消每晚的藍光照射後,小鼠也沒有馬上恢復,抑鬱樣行為仍持續了長達3周的時間。
  • 每日科普之毛髮篇:男性脫髮是命嗎?據說閹割可以治療禿頭?
    對面部毛髮,一個周期通常持續四個星期,但一根頭髮卻有可能陪伴你長達6~7年。頭髮每天增長1/3毫米,但它的生長速度取決於你的年齡和健康狀況,甚至跟一年中是什麼季節有關係。去除毛髮,不管是切割、刮剃、還是使用蠟,對毛根都沒有影響。
  • 雞皮疙瘩與禿頭之間的關係
    美國「科學日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哈佛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那些導致雞皮疙瘩產生的細胞,對於調節產生毛囊和頭髮的幹細胞來說也十分重要。當環境變冷時,交感神經會指導肌肉收縮,短時間內在皮膚上產生雞皮疙瘩,同時,毛囊幹細胞變得活躍,並在一段時間後長出新的毛髮。相關論文近期發表在《細胞》雜誌中。「我們一直對外部刺激調節幹細胞活動的方式很感興趣。
  • 黑科技:向燒傷皮膚噴射幹細胞 4天長出健康皮膚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5月7日報導,遭遇大面積燒傷的人通常要接受數周甚至數月的治療,其間由外科醫生取下患者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並移植到患處。這個過程非常令人痛苦,而且會給患者留下永遠無法消除的、難看的疤痕。如今,美國醫生正利用一種新技術讓患者在短短4天內就重新長出一層新的健康皮膚。
  • 人工植皮像貼創可貼 神奇人造皮膚叫響"江蘇造"
    「我們給你採用了皮膚活性細胞移植技術,才使得你的傷口癒合變得容易了。」朱雲笑著告訴他。     據介紹,自去年12月建成開業到今年3月上旬,中國醫藥城醫院微創整形美容中心先後已為12名患者採用了這項治療新技術。朱雲教授告訴記者,這種人造皮膚的準確名稱叫生物醫學活性皮膚,或稱組織工程皮膚,它是利用人體的幹細胞培養出皮膚組織,用於創面修復或植皮。
  • 小學生都開始禿頭了?該如何守護好我們的髮際線
    不要認為用了防脫洗髮水就高枕無憂頭髮不再脫不要認為頭髮都已經掉了一大片單靠擦生薑就能長得茂盛如初不要認為換了生發梳就能換來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更不要以為用了所謂的生髮水就可以Duang地一下長出很多頭髮...脫髮這種病因複雜的病得採用聯合療法來治,內服外用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