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如其來的希望!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2020-06-08 量子位

魚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一邊熬夜到天明,一邊啤酒加枸杞。

朋克養生的當代青年,也難免有頭皮微涼的煩惱。

好消息、好消息,Nature發表的最新論文,帶來了生發新希望:

由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醫學院主導的研究團隊,成功讓由幹細胞培養成的人造皮膚,長出了毛髮!

禿如其來的希望!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Nature評論稱,這一成果使人們離產生無限量的毛囊更進一步,為治療脫髮鋪平了道路。

多能幹細胞生成含人類毛囊的皮膚

針對皮膚組織工程的研究始於1975年。

從那時起,科學家就開始將表皮和真皮細胞分離出來,在體外培養,用於皮膚移植等治療中。

但是,想要讓人造皮膚具備正常皮膚所包含的毛囊、汗腺等等附屬結構,始終是一大難點。

於是,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嘗試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來解決這個問題。

體外培養

首先,研究人員採用骨形態發生蛋白4(BMP4)和轉錄因子 TGF-β 的抑制劑來處理細胞,促進皮膚表皮層生長。

接著,他們又添加了生長因子 FGF2 和骨形態發生蛋白(BMP)抑制劑,誘導真皮層形成。脂肪細胞層也在此階段形成。

細胞以球狀發育,稱作體外類器官。

禿如其來的希望!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在經過了70多天的潛伏期之後,體外類器官中長出了50個左右的毛囊,並最終生長出毛髮。

這些皮膚類器官具有明顯的表皮層和真皮層,並發育出了與毛囊相關的組織(如皮脂腺、神經、肌肉和脂肪),形成了近乎完整的皮膚。只是缺少免疫細胞。

這樣的實驗結果表明,這些由多能幹細胞培養出的皮膚類器官,其毛囊經歷了類似哺乳動物毛囊的形成過程。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皮膚類器官在基因表達上具有下巴、臉頰和耳朵皮膚的特徵。

培養140天之後,其結構與人類18周胎兒面部皮膚相似。

禿如其來的希望!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研究人員認為,種種證據表明,這些類器官很可能模擬頭皮皮膚,並且通過改變細胞生長的培養條件,也可以定製化生成具有不同身體部位特徵的皮膚。

小鼠移植

在細胞培養的第140天,研究人員將皮膚類器官移植到了免疫缺陷小鼠背部。

採用免疫缺陷小鼠,是為了避免免疫排斥反應。

55%的移植中,類器官成功長出了2-5mm毛髮

禿如其來的希望!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並且,在移植中,全部類器官都能夠與小鼠表皮融合,在傷口處形成平整皮膚。形態類似於人類面部皮膚。

也就是說,這些皮膚類器官還能夠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疤痕形成

禿如其來的希望!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什麼時候能用上?

對於這樣一項研究,Nature評論稱,這不僅為治療脫髮鋪平道路,如果這種方法進入臨床,對於有傷口、疤痕和遺傳性皮膚病的病人而言,也將帶來革命性的治療。

不過,從實驗室到臨床,中間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現在,類器官形成毛囊所需的時間較長。需要先在體外培養140天的時間,才能進行移植。這就限制了其在燒傷等治療中發揮的作用。

另外,目前生長出的毛髮還比較短,需要進一步優化培養條件。

多能幹細胞帶來的副作用——如促進腫瘤形成,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並且,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賓夕法尼亞大學皮膚病學教授George Cotsarelis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毛髮是可以循環生長的。

儘管如此,Cotsarelis教授等人仍然高度評價這一研究,認為這篇論文是解決脫髮問題和頭髮移植的一個重要步驟,朝向「治癒」人類禿頂邁出了重要一步,極具臨床潛力。

目前,在治療頭禿和脫髮問題上,主流的方法無外乎生髮液植髮等。

但生髮液效果難以保證,植髮在效率和成本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禿如其來的希望!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上海進博會:植髮機器人

於是更多大神,或選擇了順其自然地禿,或選擇了假髮。

所以多能幹細胞培養的人造皮膚方法,或許能讓「禿如其來」的朋友,更加安心工作、熬夜和加班。(手動狗頭)

禿如其來的希望!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參考連結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5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568-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690613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Nature突破丨 治療禿頂有希望!最接近真實人類皮膚的皮膚類器官
    而今天在線的這篇Nature工作報導了一種可以直接從人類多能幹細胞產生複雜皮膚的類器官培養體系,首次實現了在體外完成接近完整的真實皮膚的自組裝,並成功將其用於體內皮膚的重建,該工作無疑是再生醫學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為治癒禿頂帶來了希望!Nature同期配發評論文章,高度評價了這項工作。
  • 幹細胞技術讓人造皮膚長出毛髮
    皮膚是一種複雜的多層器官。此前,利用幹細胞技術只能獲得特定類型的皮膚細胞,無法再生出包含毛囊、汗腺等附屬結構的完整皮膚。而《自然》雜誌報導的最新研究,首次在體外培育出包含這些附屬結構的皮膚類器官,並在移植到小鼠背部後長出了2—5毫米的毛髮。人的皮膚結構複雜而且極為重要。
  • 毛囊幹細胞的特性以及其與毛髮再生的關係
    毛囊幹細胞是在人的毛囊外根鞘隆突部中的一種多能性細胞。毛囊幹細胞屬於成體幹細胞,具有慢周期性,在體內處於靜止狀態,在體內培養活內環境作用下表現出驚人的增殖你能力。研究發現,毛囊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它可以分化成表皮,毛囊,皮脂腺,參與皮膚創傷癒合的過程。
  • Nature Genetics:可維持皮膚幹細胞活性的基因
    未來人們也許不再需要面膜和塗抹各種化妝品來保養面部皮膚,在皮膚中的幹細胞可以活躍地產生不同細胞,最終將形成新的身體皮膚和毛髮。另外,這些幹細胞還能自補充,持續保持皮膚和毛髮富有活力。目前,美國洛克斐勒大學研究員已確定兩種蛋白質能使皮膚幹細胞承擔持續性皮膚自修復功能。
  • Nature 研究迎來新突破,禿頭有救了
    不過,Nature 近期一項研究給日漸禿頭的少男少女們帶來了希望——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了可以長出毛髮的皮膚類器官。研究成果現已發表至《Nature》期刊,題為「Hair-bearing human skin generated entirely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 幹細胞制仿真皮膚組織 可長毛髮
    耳鼻喉科助理教授Karl Koehler最初的研發目標是使用小鼠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建立過內耳(inner ear)類器官(organoids)體外模型,但是,他們卻意外地發現,除了內耳組織,這些細胞還能發育成皮膚細胞,於是,他們將研究焦點又轉向了可長出毛囊的皮膚組織。
  • Cell:皮膚中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毛髮再生
    2017年5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開展小鼠實驗發現作為一類通常與炎症控制相關聯的免疫細胞,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直接觸發皮膚中的毛囊幹細胞分化,從而促進健康的毛髮生長。他們發現,若缺乏這些免疫細胞,這些幹細胞就不能夠再生毛囊,從而導致脫髮。
  • 《Nature》皮膚新生-幹細胞功不可沒
    皮膚組織,覆蓋全身表面,抵禦外界刺激物,對機體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作為人體的第一層保護器官,皮膚可以有效的抵禦外力損傷維持其完整性。皮膚在應對拉伸力的反應是擴張,在皮膚中植入拉伸裝置可以促進皮膚組織擴張,這項特殊反應被用於整形手術或修復出生缺陷。皮膚中的幹細胞是如何感知和傳遞拉伸,從而形成性的組織?
  • 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皮膚「類器官」治療禿頂成為可能
    而近日,幹細胞在器官再生領域又獲得新進展,6月3日,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又發表了一篇關於人類多能幹細胞(iPSC)培養出的皮膚類器官的報導,又一次證實了幹細胞在器官再生領域的重要作用。據《自然》雜誌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iPSC)培養出的皮膚類器官,經過4-5個月,不但形成了皮膚特有的多層組織,更重要的是包含了毛囊、皮脂腺和神經迴路,接近完整的真實皮膚。
  • 哈佛科學家培養人造皮膚可長出毛髮,為「禿頂」投下治癒曙光
    皮膚類器官培養歷時178天。小鼠背部長出人類毛髮科學家對皮膚組織工程的研究始於1975年。當時,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發現,角質形成細胞可以從皮膚表層分離並在體外培養。大約10年後,從燒傷患者身上分離出的角質形成細胞開始用於皮膚移植,以挽救生命。
  • 人體皮膚的結構解析
    )產生,由幹細胞所製造:當幹細胞分裂時,產生許多子細胞,子細胞會緩慢移動到表皮的最上層,子細胞的成熟與移動到角質層的過程成為角質化,表皮的各層結構組織就是以角質細胞的移動與成熟(角質化過程)產生的不同特性來命名的,其中表皮又可從外到內依次分為:角質層、透明層(手掌腳掌特有)、顆粒層、棘層、基底層
  • Nature開發毛囊類器官,可再生頭髮!媽媽再也不擔心我脫髮了!
    研究人員利用幹細胞生物學和毛囊發育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了近乎完整的皮膚類器官,即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來的模擬皮膚發育的自組織組織。類器官已經被用來模仿各種器官,包括內臟、肺、腎和大腦。由於器官由許多細胞類型組成,器官通常由多能幹細胞形成,而多能幹細胞有能力形成所有的成年細胞類型。
  • 【臨床】間充質幹細胞及外泌體抑制皮膚瘢痕形成
    導讀:瘢痕是深度燒傷燙傷傷創面癒合的必然結果,在創面癒合過程中,過度的炎症反應和異常的纖維增生, 打破了細胞外基質各個方面的平衡, 細胞外基質的含量、結構和成份均有所改變。目前對於皮膚瘢痕的治療方法有其局限性,治療效果不好,有的副作用大甚至影響癒合。有研究報導低氧培養下的間充質幹細胞及外泌體能夠一定程度抑制瘢痕形成。
  • 科學家首次培養出最接近真實形態和功能的皮膚類器官,移植後生發率達到55%丨科學大發現
    十六年後的今天,《自然》上發表的最新成果,總算能讓科學家們出口氣了: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人多能幹細胞培育出了包含毛囊等附屬結構的皮膚類器官(Organoid),將它們移植到小鼠身上時,55%的類器官成功長出了毛髮!皮膚的質地和結構,其實是非常複雜的,重建皮膚及相關附屬結構,一直被視為生物醫學領域難度極大的挑戰。
  • Nature:重磅!KO皮膚細胞再生多年爭論!利用轉基因幹細胞再生完整的...
    義大利聖拉斐爾科學研究所兒科教授Allessandro Aiuti(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項研究深入地提供了關於皮膚幹細胞的新信息,並且證實了這些幹細胞治療一種毀滅性疾病的巨大潛力。」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皮膚科學家Elaine Fuchs(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道,「它是幹細胞治療領域的一個裡程牌事件。
  • EMBO J |劉寶華/李吉合作發現SIRT7激活毛囊幹細胞以促進毛髮生長
    任誰不希望,正當韶華年,雲髻峨峨?毛髮始自毛囊,隨毛囊周期反覆生長、掉落。毛囊周期如同四季,歷經生長期、退行期、靜止期,因循往復。毛囊周期運行由毛囊幹細胞決定。在生長期,毛囊幹細胞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毛幹,於是毛髮開始生長;待行至退行期,毛囊幹細胞分化而來的細胞逐漸凋亡(自殺式細胞程序性死亡),毛髮停止生長,毛囊進入靜止期,孕育下一個周期的開始,這時毛髮便自然脫落。隨著年齡增長抑或生活工作壓力增加,毛囊幹細胞功能減弱,靜止期延長,頭髮再生困難,脫髮問題也許就如期而至。
  • Nature:幹細胞關鍵蛋白Nanog作用新解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生命科學學院,幹細胞研究院,劍橋大學威爾卡姆幹細胞研究信託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Stem Cell Research)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維持胚胎幹細胞多潛能(pluripotency)和促進分化的必要因子:Nanog蛋白實際上也許並沒有這麼重要,這一幹細胞調控因子的作用轉變給幹細胞研究領域提出了新的觀點
  • Nature:成纖維細胞與毛囊的形成
    本期封面所示為支持新毛囊形成的移植的皮膚成纖維細胞(綠色)。成纖維細胞是身體中大部分組織內不起眼的細胞,在那裡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製造支持其他細胞類型的膠原蛋白。這些細胞看起來都一樣,但功能卻各不相同,這便促使人們提出以下問題:是只有一種細胞類型對不同刺激做出不同反應,還是各個細胞各有專長?
  • Nature重磅:張東升隱秘的禿頂有救了
    「Hair-bearing human skin generated entirely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這篇文章通過多功能幹細胞在裸鼠身上成功生成了帶有毛髮的皮膚,在人類身上實現也指日可待了。
  • 中國科學家首次從尿液提取幹細胞培養牙樣結構
    現在好了,科學家成功利用人的尿液衍生的細胞誘導形成幹細胞獲得再生牙齒雛形。7月30日,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學術期刊《細胞再生》上,引發國際社會廣泛討論。  綜合新華社、編譯許敏報導  7月30日發表在學術期刊《細胞再生》上的研究成果顯示,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一個研究組利用人尿液誘導形成多能幹細胞,培養出牙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