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頭少年」有救了!Cell重大發現:起雞皮疙瘩竟能再生新發

2021-02-23 生物探索

當代年輕人最想解決的日常問題是什麼?脫單?脫貧?都不是,是脫髮!隨著日益增長的「脫髮問題」,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擔心自己的髮際線上移,脫髮已經成為了一個全民關注的熱點問題。

 

近日,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為「禿頭星人」再生頭髮帶來了希望,該項研究發現,起雞皮疙瘩竟然是身體在促進毛髮生長的一種表現!當形成雞皮疙瘩時,不僅讓身體回暖,更重要的是,也在為激活毛囊幹細胞和生長新發做準備。

 

    10.1016/j.cell.2020.06.031

 

原來是「立毛肌/豎毛肌」 (APM) 在起作用!正如同其表面含義,APM是將「汗毛」豎立起來的肌肉,附著在毛囊幹細胞 (HFSCs) 所在的毛囊隆起區域。當受外界環境的刺激時,受皮膚表面交感神經系統支配的APM會收縮並豎立毛囊中的毛髮,同時毛孔周圍的皮膚也會受到「扭轉」,看起來就像「雞皮」。

毛囊的調控過程

 

頭髮的生長與交感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已有研究發現交感神經可以調節角質形成細胞以促進毛髮生長。那麼,問題來了:立毛肌 (AFM) 與交感神經系統之間有什麼聯繫?交感神經是如何來調節毛髮生長?AFM在調節毛髮生長上又發揮什麼作用?研究者做了一系列實驗給予了相應的解答。

 

首先,研究人員測試了交感神經是否可以調節毛囊幹細胞 (HFSCs)。結果顯示,交感神經張力的升高會促進HFSCs的激活,交感神經支配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損會使HFSCs更容易暫時停止發育(休眠狀態) 。進一步研究發現,交感神經切除會導致皮膚中去甲腎上腺素水平降低,去甲腎上腺素可通過Adrb2(腎上腺素受體)直接調節HFSCs。

交感神經直接調節HFSCs的發育

由於毛囊幹細胞 (HFSCs) 對低水平的去甲腎上腺素也敏感了,這引起了研究團隊的注意,接下來他們研究了交感神經與HFSCs相互作用的細胞基礎。結果發現,交感神經包裹在HFSCs周圍,有趣的是,許多交感神經纖維延伸超出了立毛肌(APM),出現在了毛囊突起部分和毛基質中,可謂是『全面覆蓋』。最後,研究團隊發現,為了使身體升溫,立毛肌 (APM) 會豎起毛髮以滯留空氣,以及加速激活毛囊幹細胞 (HFSCs) 以促進新毛髮的產生。而且還發現,毛囊及其受交感神經支配的APM之間是相互作用的。

毛囊、立毛肌和交感神經之間的關係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Hsu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Yulia Shwartz總結說,「起雞皮疙瘩是短期內緩解外界應激的一種快速方法。但是當持續寒冷時,也會讓毛囊幹細胞知道現在該重新生成新的頭髮了。」看完本文小編感受到,起雞皮疙瘩也不會那麼引起不適感了,看來採取措施恢復交感神經系統的支配能力從而促進毛囊再生勢在必行,重新擁有一頭茂密的頭髮再也不是想想而已了。

[1] Cell Types PromotingGoosebumps Form a Niche to Regulate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2] Visceral motor neuron diversity delineates a cellular basis for nipple-and pilo-erection muscle control

[3] The basement membrane of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is a muscle cell niche

[4] Norepinephrine Regulates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Hair Follicles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起雞皮疙瘩的原因
    研究人員發現,引起雞皮疙瘩的細胞對於調節再生毛髮也很重要。在皮膚中,收縮形成雞皮疙瘩的肌肉對於連接交感神經與毛囊幹細胞是十分有必要的。交感神經通過收縮肌肉並在短期內引起雞皮疙瘩,以及活化幹細胞和刺激新的毛髮生長,對寒冷做出反應。
  • 雞皮疙瘩與禿頭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人會起雞皮疙瘩?達爾文也對這個問題好奇過。為什麼我們會起雞皮疙瘩?大科學家達爾文也思忖過這個問題。對於擁有厚重毛皮的動物來說,雞皮疙瘩或許可以幫助它們抵禦寒冷,但人類似乎沒有從這種反應中得到好處。那麼,為什麼這種特徵會在演化過程中被保留下來呢?美國「科學日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哈佛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那些導致雞皮疙瘩產生的細胞,對於調節產生毛囊和頭髮的幹細胞來說也十分重要。
  • 新冠病毒難攻克的原因找到了!原來是模仿人mRNA「帽子結構」
    該項研究發現:原來,SARS-CoV-2能模擬人的mRNA修飾過程來「偽裝」自己,從而順利地逃過免疫系統的識別。此外,他們還找到了一個重大發現:nsp16中存在其他可被替代的配體結合位點,可用於結合小分子。
  • 摸摸自己的雞皮疙瘩:我這脫髮,還有救嗎?
    每當我們感到寒冷,或者聽到好聽的音樂時,身體一陣戰慄,皮膚就會不由自主地起雞皮疙瘩,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圖源《隱秘目前能解決脫髮問題的唯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植髮,但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不但價格昂貴,還會引起一些不適及併發症。那麼,如何利用人體自身特點來達到再生毛髮的目的呢?
  • 摸摸自己的雞皮疙瘩:我這脫髮,還有救嗎?
    (圖源:Cell)換句話說,雞皮疙瘩對於幫助人類抵抗寒冷也許收效甚微,但繼續深入研究雞皮疙瘩的發生機制,或許能拯救你的脫髮困擾。/圖源《隱秘的角落》)目前能解決脫髮問題的唯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植髮,但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不但價格昂貴,還會引起一些不適及併發症。那麼,如何利用人體自身特點來達到再生毛髮的目的呢?
  • 《細胞》:哈佛科學家做了一項起雞皮疙瘩的研究……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我們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如果你好奇過這個問題,和你一樣好奇的還有達爾文。達爾文在關於人類演化的著作中,也曾思考過雞皮疙瘩。他注意到,動物豎起毛髮、羽毛或棘刺來調節體溫、求偶或攻擊,有助於提高生存優勢。
  • 研究發現一種新發現的遺傳因素能使成人皮膚像新生兒一樣再生
    一種新發現的遺傳因素允許成人皮膚像新生嬰兒的皮膚一樣自我修復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發現對更好的皮膚傷口治療以及防止皮膚老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因素,這種因素在小老鼠的皮膚中起著分子開關的作用,在它們出生後的第一周控制著毛囊的形成。皮膚形成後,開關大多關閉,在成人組織中保持關閉。
  • 雞皮疙瘩的起毛原因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原因:引起雞皮疙瘩的細胞類型對於調節再生毛囊和毛髮的幹細胞也很重要。在皮膚中,收縮以產生雞皮疙瘩的肌肉對於橋接交感神經與毛囊幹細胞的連接是必不可少的。交感神經在短期內會收縮肌肉並引起雞皮疙瘩,並在長期內驅動毛囊幹細胞活化和新發生長,從而對寒冷產生反應。
  • 冷知識:與雞皮疙瘩相關的4個有趣的小知識
    即使雞皮疙瘩只是我們動物祖先的一種反應,但事實證明,我們仍然需要雞皮疙瘩,而且最終還能從中受益。多虧了科學家的好奇心以及他們的知識和研究,我們終於知道了為什麼我們仍然會起雞皮疙瘩。通過今天的文章,小編要和你聊聊與其相關的有趣事實。接下來讓我們一同了解,與雞皮疙瘩相關的4個有趣的小知識。
  • Nature 研究迎來新突破,禿頭有救了
    雖然禿頭不是病,但禿起來卻「要人命」。不過,Nature 近期一項研究給日漸禿頭的少男少女們帶來了希望——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了可以長出毛髮的皮膚類器官。到了 2017 年,研究又取得了新進展。通過基因修正細胞,一名患有大皰性交界性表皮鬆解症(皮膚在受到輕微摩擦或碰撞後出現水皰及血皰)的男孩成功替換了皮膚。為了進一步推進皮膚組織工程研究的發展,移植的皮膚必須包含更多皮膚成分,包括毛囊、黑色素細胞、汗腺、神經、肌肉、脂肪、免疫細胞、表皮細胞等。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正是聚焦於此。
  • 禿頭有救了?日本人從麥當勞裡找到了治癒禿頂的方法!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一群科學家在麥當勞的薯條中發現了一種強效的生發物質:透氧二甲聚矽氧烷(PDMS)。但在這群科學家的實驗裡,這種物質卻發揮出了強大的育發能力!他們把PDMS用來做「毛囊幹細胞」的培養基質,結果這玩意竟然一次性培育出了5000個毛囊幹細胞!
  • 日本人口味真重,這部動畫能讓你渾身起雞皮疙瘩!
    最近老白在補日漫的時候,又發現一部重口味動畫,這部動畫的重口程度和《魚》一樣,看了能讓你渾身起雞皮疙瘩!一部能讓你渾身起雞皮疙瘩的動畫這部動畫的名字相信有不少漫迷都聽過,那就是《巨蟲列島》,在2019年6月的時候,這部動畫當初在日本上映過,不過這次老白看的是劇場版,日本那邊2020年1月10日上映,國內在昨天也出了資源,接下來老白就給大家介紹下這部劇場版。
  • Cell Stem Cell:幹細胞用於再生醫學可能是安全的
    2015年12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表明人類多能幹細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被移植入胚胎後將正常發育。這些研究結果2015年12月17日發表於《Cell Stem Cell》期刊,對再生醫學具有重要意義。
  • 近期機體組織再生研究新成果!
    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都希望能找到負責腺體再生的罕見的幹細胞群,"MSK人類腫瘤和發病機制項目主席Charles Sawyers說道,他也是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他說,幾乎所有在激素剝奪治療後仍然存在的細胞都有助於前列腺的再生。這些細胞大部分是腔細胞,它們形成中空器官的內部。這些發現對醫生如何看待前列腺癌治療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 金斯瑞解讀|脫髮有救了?科學家發現MicroRNA有望促進頭髮再生
    月亮不睡你不睡,爭做禿頭小寶貝。隨著生活壓力不斷增加,脫髮已然變成了中國年輕人無法忽視的痛。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發布的《中國脫髮人群調查》中的數據顯示,我國脫髮人群約有2億,其中男性約1.3億,女性約0.7億,這意味著,成年男性中平均每4人就有1名脫髮者。
  • Plant Cell|細胞分裂素調控植株再生新機制
    該研究利用ARR1和ARR12單突變體和雙突變體離體苗再生能力鑑定發現,ARR12是離體苗再生的主要增強因子,而ARR1是該過程的抑制因子,抵消了ARR12的促進作用。綜上,該研究展示了B型ARR家族成員在離體苗再生中的多重功能及其拮抗關係,揭示了連接細胞分裂素信號、幹細胞關鍵基因CLV3和生長素信號的新的分子途徑,並闡明了細胞分裂素調控的離體苗再生的潛在機制。
  • 英國王室禿頭基因從何而來,一張圖告訴你真相
    歲月是一把殺豬刀,這句話真的沒錯,時間能把你原本濃密的頭髮變得稀疏。現在90後都已經開始掉發禿頭了,但是沒關係,這時候就需要一張英國男性王室成員的照片,安慰一下自己受傷的心理。為什麼?因為他們有無比強大的禿頭基因啊哈哈哈。
  • 聽音樂會起雞皮疙瘩?哈佛研究:你的腦子比較特別!
    ▲你也是一聽到音樂就容易起雞皮疙瘩的人嗎?(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網友們你是否也曾有過,當聽到某一首歌時,頓時全身都起了雞皮疙瘩,汗毛直豎的經驗?這樣的奇妙反應有的人有、有的人卻無感,究竟是為什麼呢?國外媒體《Did You Know》報導,2016年哈佛大學針對這有趣的反應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對音樂「敏感」的人,代表你的腦子「有點特別」喔。2016年哈佛大學研究生Matthew Sachs針對20名受測者進行腦部掃描,其中10人是聽到歌曲會起雞皮疙瘩的族群,而另10人則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