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不睡你不睡,爭做禿頭小寶貝。
隨著生活壓力不斷增加,脫髮已然變成了中國年輕人無法忽視的痛。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發布的《中國脫髮人群調查》中的數據顯示,我國脫髮人群約有2億,其中男性約1.3億,女性約0.7億,這意味著,成年男性中平均每4人就有1名脫髮者。
更令人擔憂的是,脫髮人群呈現年齡不斷下降的態勢,其中以20至40歲男性為主,30歲左右發展最快,比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提前了20年。根據阿里健康發布的數據顯示,80後以38.5%的比例佔據脫髮人群第一位;90後不甘示弱,佔比36.1%,屈居第二;而70前的老人僅為7.6%。
80後成為脫髮人群中的中流砥柱,隨著第一批90後邁入而立之年,90後也正式陷入脫髮危機。
脫髮,對一個正處於事業發展階段的成年人來說,打擊巨大。不少人代購海淘防脫髮洗護產品,但車水杯薪;有的人求助於土偏方;有的人則選擇植髮,不光費用高昂,這種拆了東牆補西牆的行為治標不治本。在脫髮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人們迫切需要新的療法來預防脫髮和增強頭髮的再生長。
7月27日,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為脫髮患者帶來了曙光,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microRNA(miR-218-5p),在調控毛囊再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促進毛髮再生[1]。
頭發生長的取決於髮根的毛囊細胞,而毛囊底部的真皮乳頭間葉細胞(Dermal Papilla Cell,DP細胞)負責調節毛囊的生長周期,是聯繫和控制整個毛囊細胞群的核心,負責傳輸養分從而影響毛母細胞分裂合成新生頭髮。
目前治療脫髮的手段有植髮,塗抹米諾地爾,口服非那雄胺等,但這些方法性價比很低,高昂的費用和微薄的效果讓人失望不已。最近對脫髮的研究顯示,在脫髮後,毛囊細胞會縮小但並不會消失。這個發現激發了研究人員的靈感,如果將DP細胞人為的補充到脫髮位置,是否可以刺激毛囊細胞從而達到修復毛髮生長的目的呢?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小組立即著手開展了相關的小鼠模型試驗,研究人員對小鼠背部進行處理,讓其背部毛囊進入靜止期並使其背部毛髮脫落。研究人員將2D培養環境和3D培養環境下培養DP細胞注射到小鼠模型體內進行觀察(一次注射),並將每日塗抹米諾地爾的小鼠作為對照組。
結果顯示,經過3D-DP細胞處理的小鼠,15天左右整個背部已恢復了90%的毛髮覆蓋率。而米諾地爾組在給藥側恢復35%的毛髮覆蓋率,未給藥區域毛髮覆蓋率僅為10%。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3D-DP細胞不僅能夠恢復給藥區域毛髮,還可以促進未給藥區域毛髮的生長。
該報告的通訊作者、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堂山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程柯教授表示:「角蛋白支架中3D培養的DP細胞在恢復毛髮生長中表現最佳,3D培養環境細胞像是給細胞提供一個更加接近頭發生長的生存條件的微環境,而角蛋白支架充當了將其固定在需要的部位的錨點。」
為了研究為何不同條件下培養的DP細胞治療效果卻不相同,研究人員對2D-DP細胞和3D-DP細胞的外泌體進行了進一步研究。發現效果差異的關鍵在於miR-218-5p,這是一種micro RNA分子,可參與轉錄後基因表達調控。研究人員發現與2D-DP細胞相比,3D-DP細胞的miR-218-5p上調了25倍,在調節卵泡再生途徑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該理論發現,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進行進一步的驗證,結果顯示,miR-218-5p模擬物的療效可與3D-DP細胞治療效果相當,可顯著改善毛髮再生情況。
對於研究結果,程柯教授表示:「使用3D-DP細胞的細胞療法或許可能可以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脫髮治療的方法,但如何將3D-DP細胞準確注射到相應區,操作上還存在一定難度。或許,我們也可以將思路轉向3D-DP細胞的外泌體miRNA上,研製出一種效果相似,方便且副作用小的膏狀藥物,這可能是我們以後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Ke Cheng,Shiqi Hu,Zhenhua Li.Dermal exosomes containing miR-218-5p promote hair regeneration by regulating β-catenin signaling.[J].Science Advances.2020.07.24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7-microrna-hair-regrowth.html
3.https://news.ncsu.edu/2020/07/microrna-for-hair-re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