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黑洞邊緣度過一分鐘,地球上就過了一千年

2020-12-05 天文在線

我們的恆星,太陽,將會安靜的死亡。太陽是一顆只有平均質量和威力的恆星。在大約50億年裡,太陽燃燒完它最後的氫燃料之後,其外層將會漸漸散開,核心最終會被壓縮成白矮星,成為一顆地球大小的宇宙餘燼。

對於一顆比太陽大十倍的恆星來說,其死亡更具戲劇性。它的外層在超新星爆炸中被炸入太空,幾周之內,它將是宇宙中最亮的星體之一。與此同時,它的核心被重力擠壓成中子星,成為一個直徑20千米旋轉的滾珠。一個方糖大小的中子星碎片在地球上會重達10億噸;中子星的引力非常大,如果你往它上面扔一顆棉花糖,它撞擊而產生的能量相當於一顆原子彈。

但這與一顆質量約為太陽20倍的恆星的垂死掙扎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在宇宙的整個生命中,每毫秒都會引爆一顆類似廣島原子彈那樣的炸彈。但在巨星坍縮的最後時刻,原子彈與其相比,釋放出的能量仍然差得很遠。恆星的星核向內坍縮。此時溫度可達1000億度。重力的壓毀力勢如破竹。比珠穆朗瑪峰還大的鐵塊幾乎立即被壓縮成沙粒。原子被粉碎成電子、質子、中子。這些微小的粒子又被搗碎成夸克,輕子和膠子等等。越來越小,越來越小,越來越密,直到……

直到沒有人知道。每當試圖解釋這樣一個重大現象時,統領宇宙運行的兩大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限於混亂,就像飛機在打著尾旋墜落時瘋狂旋轉的刻度盤一樣。

這顆恆星已經變成了一個黑洞。

是什麼使得黑洞成為宇宙中最黑暗的裂隙?是擺脫其萬有引力所需要的速度。想要逃出地球的掌心,你必須加速到每秒7英裡。這是相當迅速的,比子彈還要快6倍。但自1959年以來,人類製造的火箭已經達到了逃逸速度。宇宙的速度極限是每秒186,282英裡,即光速。但即便如此都不足以抵擋黑洞的引力。因此,黑洞裡的任何東西,即使是一束光,都無法逃出。而且由於極端重力的一些非常奇怪的影響,黑洞是無法窺探的。黑洞是一個與宇宙其他部分隔絕的地方。黑洞內外的分界線被稱為事件視界。任何越過事件視界的東西——一顆恆星、一顆行星、一個人——都會永遠消失。

萬有引力

愛因斯坦在一個世紀前就表明,恆星、行星和所有其他物質的質量都會產生一種引力,使空間像橡膠板一樣彎曲。物體的質量越大,這種效應就越強。黑洞的巨大質量產生了一個引力「槽」,甚至光都無法從這種引力「槽」中逃逸。

假設地球這麼大的星體坍縮成黑洞,那麼它的質量也將和現在的地球一樣。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物理學史上最具想像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從來都不相信黑洞是真實的。他的公式允許它們存在,但他覺得大自然不允許這樣的物體存在。對他來說最反常的是,引力可以壓倒電磁、原子能這些一般來說應該更為強大的力量,並從根本上使得一顆巨大恆星的核心從宇宙中消失,這是一場宇宙規模的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的魔術表演。

愛因斯坦並不是孤獨的。在20世紀上半葉,大多數物理學家摒棄了物體密度可以大到使光消失的觀點。相信這種觀點,比相信童話裡的牙仙子還要可笑,這種行為簡直等於自毀前程。

儘管如此,早在18世紀,科學家們就對這種可能性表示懷疑。英國哲學家約翰·米歇爾在1783年提交給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了這一觀點。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在1796年出版的一本書中預言了黑洞的存在。沒有人把這些超高密度的令人好奇的天體稱為黑洞,它們被稱為冰凍恆星、黑暗恆星、坍縮恆星,或者史瓦西奇點,這是在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解決了許多關於黑洞的理論方程之後才命名的。1967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一次演講中首次使用了「黑洞」這個名字。

大約在同一時期,人們對黑洞的見解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主要是由於發明了觀測太空的新方法。自人類誕生以來,我們的觀測就被限制在可見光範圍之內。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x光和無線電波望遠鏡開始被廣泛使用。這使得天文學家能夠收集穿透星際塵埃的波長的光,讓我們看到星系內部的構架,就像醫院裡的x光一樣。

令人驚奇的是,科學家們發現,在大多數星系的中心——宇宙中有超過1000億個星系——是一個充滿恆星、氣體和塵埃的凸起。在這個混沌凸起的正中心,幾乎在所有被觀測的星系中,包括我們的銀河系,都有一個非常重、非常緊密的物體,它具有非常驚人的引力,無論你如何觀測它,都只有一個可能的解釋:那是一個黑洞。

這些黑洞十分巨大。位於銀河系中心的那一個,其質量是太陽的430萬倍。鄰近的仙女座星系藏著一個質量相當於1億個太陽的黑洞。其餘的星系被認為擁有1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有些甚至擁有100億倍太陽質量那麼大的龐然大物。這些黑洞一開始並沒有這麼大。它們和我們一樣,每頓飯都增加了體重。研究黑洞的專家還認為,許多小型黑洞流浪在銀河系的邊緣,就像後院的鹿一樣常見。

在一代物理學家的研究期間,黑洞從近乎玩笑——數學修正的歸謬法——變成了被廣泛接受的事實。事實證明,黑洞非常普遍,宇宙中可能有數萬億個。

從沒有人見過黑洞,也沒有人會看到。沒什麼可看的,就像物理學家喜歡說的那樣,這只是太空中的一個空白點——什麼都沒有。一個黑洞的存在是由它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推斷出來的。這就像從窗戶向外望去,能看到每棵樹的樹梢都向一個方向彎曲。你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有一股強勁但無形的風在吹。

不僅僅是存在而已,黑洞可能有助於確定宇宙的結構。向黑洞疾馳而去的物質會產生大量的摩擦熱。從火柱上滑下,你的手會發熱,向黑洞滑動的物體也是如此。黑洞也是旋轉的——它們基本上是太空中的深漩渦——摩擦和旋轉的結合導致大量的物質落入黑洞,有時超過90%,這些物質不是穿過了事件視界,而是被拋出,就像磨砂輪噴出的火花那樣。

這些被加熱的物質被引流到噴射流中然後被拋向宇宙,它們以驚人的速度衝出黑洞,通常只比光速低一點點。噴流可以延伸數百萬光年,直接穿過星系。換句話說,黑洞會攪動星系中心的老恆星,並將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熾熱氣體輸送到星系的外部。這些氣體冷卻、聚合,最後形成新的恆星,使銀河系煥然一新,就像青春之泉。

澄清一些關於黑洞的事情非常重要。首先,科幻小說中有個流傳甚廣的觀點——黑洞正試圖吞噬一切。黑洞的吸力(不是引力)並不比普通恆星強;就其大小而言,黑洞只是擁有非凡的抓握力。如果我們的太陽突然變成一個黑洞——當然這不可能發生,不過我們就假裝一下——它會保持同樣的質量,但它的直徑會從86.5萬英裡縮至不足4英裡。地球將會變得黑暗又寒冷,但我們圍繞太陽的軌道不會改變。這個黑洞太陽將會對我們的星球施加與正常大小的太陽同樣的引力。同樣地,如果地球變成一個黑洞,它的重量將保持在目前的6千的七乘方噸以上(即6後面加21個零),但體積會縮小到比眼球還小。但月亮是不會變的。

所以黑洞吸力並不強。多簡單!下一個話題,時間,更多的是一種思維彎曲。時間和黑洞有著非常奇特的關係。實際上,時間本身——暫時忘記黑洞——是一個不尋常的概念。你應該能知道「時間是相對的」這句話。這意味著時間對於每個人的移動速率都不一樣。正如愛因斯坦所發現的,時間受引力的影響。如果你在一座摩天大樓的每一層都放置一個非常精準的時鐘,它們就會以不同的速度滴答作響。較低樓層的時鐘——離地心更近,地心引力更強——會比頂層的時鐘走得慢一點。你永遠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因為差別非常非常小,兩者之間差別只有十億分之一秒。全球定位衛星上的時鐘必須設置得比地球表面的時鐘慢一點。如果不這樣做的話,GPS就不精確了。

黑洞具有難以置信的引力,基本上就是時間機器。坐上火箭,前往Sgr A *。很輕鬆就能靠近事件視界,但不要越過它。你在那裡度過一分鐘,地球上就過了一千年。雖然難以置信,但事實就是這樣。引力勝過了時間。

如果你真的越過了事件視界,那會如何呢?在外面看著你的人是不會看到你掉進去的。你會在黑洞的邊緣停滯住。停滯了無限長的時間。

雖然技術上不是無限的。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即使是黑洞。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證明了黑洞的洩漏——這種洩露被稱為霍金輻射——黑洞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會完全蒸發。但我們談論的是上萬億、上萬億、再好多個上萬億年,長到在遙遠的將來,黑洞可能是我們宇宙中僅存的物體。

儘管外部觀察者永遠不會看到你滑入黑洞,但你會發生什麼呢?Sgr A*相當巨大,以至於它的事件視界距離其中心大約800萬英裡。在物理學界會有一些關於你跨越的時刻的爭論。有可能存在所謂的防火牆(量子力學表明黑洞事件視界上會有量子纏結,就在黑洞裡面和外面的微粒之間。但如果這種纏結消失,帶能量的微粒便會織成一道壁壘。能量幕簾,或者說"防火牆"會在黑洞視界周圍下降。),當你到達事件視界時,你可能會迅速燃燒起來。

然而,廣義相對論預言,當你穿過事件視界時,什麼都不會發生。你只是穿越它,不會意識到你現在正迷失在宇宙的其他部分。你狀態相當好。你手腕上的手錶和往常一樣嘀嘀嗒嗒。人們常說黑洞是無限深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黑洞有底部。但你不會活著看到它。當你下落的時候,引力會變得更強。如果你腳先著地,對你的腳的拉力,將會比對你頭部的拉力大很多,你會被拉長,直到你被撕裂。物理學家稱之為「義大利麵化」。

但你的一部分最終會到達黑洞底部。黑洞的中心是一個被稱為奇點的謎題。理解奇點將會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突破之一。首先你需要發明一個新的理論——一個超越決定了恆星和星系的運動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理論。你還必須超越預測微觀粒子運動的量子力學。這兩種理論都是對現實的精確近似,但在極端的地方,如黑洞內部,這兩種理論都不再適用了。

奇點被認為是極其微小的。把一個奇點放大10的24次方倍,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顯微鏡也無法看到它。但至少在數學意義上,這些東西確實存在。有些東西不僅微小,而且難以想像的重。不要有任何懷疑。絕大多數物理學家表示,是的,黑洞確實存在,但它們是終極的諾克斯堡(。奇點是難以理解的。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奇點裡面有什麼。

但一些非正統的思想家並不同意。近年來,理論物理學家們越來越接受這樣一個觀點,即我們的宇宙並不是全部。我們生活在所謂的多元宇宙中——一個巨大的宇宙集合,每個宇宙在現實的瑞士乾酪中都是獨立的氣泡。這都是相當推測性的,但有可能想要生成一個新的宇宙,你首先需要從一個現有的宇宙中取出一堆物質,將其壓縮然後密封。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畢竟,我們的確知道,至少是有一個奇點的。我們的宇宙始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那之前,所有的東西都被壓縮成一個極小極密的點——一個奇點。也許多元宇宙就像一棵橡樹。在某個時刻,一顆橡子掉下來,落入理想的土壤裡,突然發芽了。奇點也是如此,一個新宇宙的種子。就像一棵橡樹苗,我們永遠不會給母親寄一封感謝信。對於信息來說想要逃出我們的宇宙,它移動得必須比光速還要快。聽起來是不是還是很熟悉?

黑洞中可能存在什麼物質?其證據是令人信服的。看看你的左邊,再看看你的右邊,掐一下自己。黑洞可能起源於另一個宇宙。但我們可能生活於其中。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果地球附近出黑洞或超大質量黑洞會是什麼樣?
    這樣看來,對於遠離黑洞的地球來說,我們真是太幸運了。面對討厭又神秘的怪物,大家有沒有想過。假如某一天,有這樣類似的怪物出現在我們地球附近,事情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讓我們來看一下。觀點一:受黑洞超強的引力影響,我們的地球會被吸引,與此同時,時間會慢慢變緩。有可能,此時我們的地球進入黑洞只需幾分鐘,也許是幾小時,幾個月或幾年。。。
  • 在宇宙黑洞裡待一小時,地球上會過幾天?網友:天上一日,人間十載
    在宇宙黑洞裡待一小時,地球上會過幾天? 網友:天上一日,人間十載著有《時間簡史》的霍金聞名世界,他的逝去是人類探索世界渠道的一大損失,而他的科學理論遺言更是為世界的不解之謎蒙上一層神秘朦朧的布紗,似乎科學真相舉手可得,卻又仿佛相距甚遠。
  • 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每一分鐘都讓你對萬物充滿震撼與敬畏
    》90分鐘的片長几乎每一分鐘都伴隨震撼與敬畏從我們熟悉的家園——地球,離地面60英裡(100公裡)高度,僅一個小時車程的距離,就是太空邊緣...開啟我們這次的旅程。如果像這樣一顆彗星在數十億年前撞到年輕的地球,也許帶來了生命原始物質有機物和水,彗星甚至可能在地球上播下生命之種,後來進化成你和我...但如果它現在撞上地球,想想恐龍吧,這只是時間問題,我們需要找一個新家。
  • 黑洞邊緣真的可以建造城市嗎?
    黑洞邊緣真的可以建造城市嗎?如果有一天我們人類真的可以建造這樣的一個城市的話,我們們人類會不會展開一個新的紀元?在電影《星際穿越》中,科學家在黑洞邊緣發現了一顆行星,在這顆行星上,一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時間。
  • 黑洞裡的一個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多長時間?
    黑洞就是一個謎一樣的地方,之前有過一些事件,就是飛行員把飛機不小心開進了黑洞裡,所有人都以為他們已經失蹤了,他們又重新出現了,然而他們出現了的時候,家裡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能家裡的女兒早就已經白髮蒼蒼,自己的伴侶已經去世,可是據他們所說,只是在黑洞裡呆了幾分鐘就出來了。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很顯然,黑洞裡的時間流逝與地球上截然不同。那麼在黑洞裡的一小時,又相當於地球上的多長時間呢?
  • 科學講堂:一分鐘給你解釋下,什麼是黑洞
    一分鐘給你解釋下,什麼是黑洞什麼是黑洞?就是引力大到連光都沒有辦法從上面跑出來的一個星球。假設你從地上撿一塊石頭扔出去,那麼你的力氣越大的石頭就會獲得越大的速度,就會被扔的越遠。這個時候牛頓他就跳出來問了個問題,說如果你是super man,力氣超級大,那會不會這個時候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永遠不會落地了呢?
  • 一人駕駛接近光速的飛船飛行一分鐘後回到地球,還能見到家人嗎?
    有人說,題目中不都這麼清楚明白地說了飛行一分鐘之後回到地球嗎?既然這樣的話,那麼地球上過去的時間不也就來去兩分鐘的時間嗎?可能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確實只經過兩分鐘,但是愛因斯坦告訴你,真相可能沒有這麼簡單。
  • 地球變成一個黑洞,如果沒被嚇死,你還可以活21分鐘!
    一位名叫伊森·西格爾(Ethan Siegel)的天體物理學家對此進行了計算和分析,發現雖然所有人都會遭遇不幸,但聊以自慰的是,每個人都還可以活21分鐘——如果你沒有被嚇死的話。不管是什麼原因,如果地球從地心開始變成一個黑洞,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會開始墜向地心,並不斷加速,就像完全失重,自由落體一樣。
  • 黑洞引力能夠使周圍時空彎曲,在黑洞內呆一小時,地球過了多久?
    如題,如果一個人在黑洞中過了一小時,那麼地球上過了多久?這個問題其實很難有一個十分明確的答案,但起碼我們要知道,黑洞內時間流逝的速度與地球上時間流逝的速度的不一樣,黑洞內部極強的引力會使黑洞內部的時間被無限放慢。
  • 黑洞是如何影響時間的?
    一個方糖大小的中子星碎片在地球上會重達10億噸;中子星的引力非常大,如果你往它上面扔一顆棉花糖,它撞擊而產生的能量相當於一顆原子彈。英國哲學家約翰·米歇爾在1783年提交給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了這一觀點。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在1796年出版的一本書中預言了黑洞的存在。沒有人把這些超高密度的令人好奇的天體稱為黑洞,它們被稱為冰凍恆星、黑暗恆星、坍縮恆星,或者史瓦西奇點,這是在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解決了許多關於黑洞的理論方程之後才命名的。
  • 驚心動魄21分鐘!如果地球變成一個黑洞,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不管是什麼原因,如果地球從地心開始變成一個黑洞,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會開始墜向地心,並不斷加速,就像完全失重,自由落體一樣。,這次沒有空氣阻力來減緩你降落的速度了,即使經驗最為豐富的跳傘運動員也不行,即使你把身體橫過來完全張開手腳也不行,即使你匆忙間抓了一把降落傘、一身翼裝服也不行,因為周圍的所有東西,包括空氣都在以9.8米/秒的加速度下墜,地球上所有物質都在自由落體,速度越來越快,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你借力——左腳踩右腳向上跳不行,拎著頭髮往上提也不行。
  • 六種創意方式度過「地球一小時」
    六種創意方式度過「地球一小時」 3月28日晚,我將把家中所有電器的電源關上,然後點上兩支蠟燭,將MP3接入到跑步機上,聽著音樂,開始鍛鍊身體。平日,我一般要運動45分鐘,這天晚上我將運動一個小時,慢走和快跑相結合,以運動方式度過「地球一小時」,支持全球節能減排行動。  二、釋放壓力聆聽音樂  關閉電腦聆聽音樂。
  • 如果你突然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
    在掉進黑洞前一小時,你可能還沒有感覺到周圍的一樣,但卻發現身體正在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再掉進黑洞前30分鐘,你已經成功接近了黑洞的黑洞的,黑洞的邊緣,隨後會看到一層光字正言黑洞表面緩緩移動,並在外圍形成了一個球狀,可曾這就是黑洞的光,曾在穿過刺眼的光層後,你將完全置身於黑暗之中,再掉入黑洞前十分鐘
  • 聽首陳奕迅的《黑洞》,度過漫漫黑夜
    《樂客廳》今天給你推薦一首Eason的歌!助你度過今晚漫漫黑夜!
  • 如果你突然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黑洞中是否會有一個新的世界?
    在掉進黑洞前30分鐘,你已經成功接近了黑洞的邊緣,隨後會看到一層光子正沿黑洞表面緩緩移動,並在外圍形成了一個球狀殼層,這就是黑洞的光層。在穿過刺眼的光層後,你將完全置身於黑洞之中。在掉入黑洞前10分鐘,你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急切的想要逃離它的引力,卻發現為時已晚,因為你已經到達了連光都無法逃離的分界點:事件視界,進入這個視界後,你將與這個宇宙再沒有任何關係,接下來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黑洞外都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 地球會不會最終被黑洞吞噬?
    這就是恆星塌縮成黑洞。因為宇宙中恆星實在太多,等於幾乎每分鐘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不過由於大多數距離太遠。若不是這種塌縮搞出伽馬射線爆直接掃到地球。那麼大多數可以忽略不去管它。但是凡事都有概率。現在研究認為,出現大質量恆星因為引力大塌陷而產生超高能射流正好掃到地球的概率大約是2億年有一次。被一束高能射線掃到當然沒什麼好事。但是也要區分是正好被射線束的能量最集中的中心掃到,還是被射線束的邊緣掃到。
  • 如果你突然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呢?
    在掉進黑洞前30分鐘,你已經成功接近了黑洞的邊緣,隨後會看到一層光子,正沿著黑洞表面緩緩移動,並在外圍形成了一個球狀殼層,這個就是黑洞的光層。在掉入黑洞前10分鐘,你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急切的想要逃離它所給你帶來的引力,但是卻發現為時已晚。因為你已經到達了連光都無法逃離的分界點:事件視界。在進入這個世界後,你將與這個宇宙再沒有任何關係。接下來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黑洞外都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 地球邊緣,是什麼樣子的?
    地球邊緣是大起大落的地表起伏是大空間大節奏的雄偉景觀縱橫交錯、溝壑峽谷,一步之外、懸崖百丈流水如刀,為地表刻下一抹滄桑,更設下一道道屏障地球邊緣更是一片屬於強者去徵服的土地而它的樣子,正等待著我們來探尋…2018年,《中國國家地理》攜手TAYRON探嶽踏上徵程,來到大陸的腹地
  • 直徑1mm黑洞如何摧毀地球?超級火山,12級強震,94分鐘玩完
    直徑1mm黑洞如何摧毀地球?超級火山,12級強震,94分鐘玩完 根據史蒂文·霍金在黑洞論中的一個假設,宇宙一開始就有很多微型黑洞,大小是一粒米的大小,而質量是地球的幾百倍,如此高質量聚合在這麼小的空間,可以不釋放任何被它吸收的物質,所以就說是黑洞。
  • 假如地球上出現一個直徑為一釐米的黑洞
    星空如此浩瀚,上仙帶你去看。大家好,我是星學菜上仙!「黑洞」乃是宇宙中強大與神秘的代名詞,也是星學界經久不衰的話題。在我們的認知中,黑洞是狂暴的,貪婪的,它能夠輕易撕裂如太陽般的恆星並將其吞噬。那麼,有人就會問,如果黑洞足夠小,那它還有如此威勢嗎?本期,上仙便帶大家探討一下,直徑僅為一釐米的微型黑洞,能否對人類、對地球構成一定威脅。在此之前,本仙必須為你等澄清一個誤區,那就是黑洞沒有體積,或者說黑洞的體積無法用三維的概念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