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鐵看中國|我要認真端詳武漢,曾交付熱情與生命的地方

2020-12-02 安徽網

實習生 何沛芸 澎湃新聞記者 任霧

樓威辰感到巨大的壓力。九月上旬,他試圖爭取一家企業的贊助,以支持「螢火公益」一年的運營,但被對方婉拒。他沒有收入,幾乎「孤擲一注」地運營這家公益組織,全職員工只有他一個。資金這個最棘手的問題碰了壁,樓威辰有點洩氣。晚上八點,浙江安吉已經天黑。他心想,要離開這個地方,去哪裡都行。那時,他已經訂好兩天後去武漢的票,一位公益紀錄片導演邀約他拍攝。但他等不及了,連夜開著車上了高速,「鬼使神差」般,車不知不覺地往武漢方向開。他整個人都輕快了許多。他事後回想,也許內心深處總覺得,武漢是退路,有一起做志願者的朋友,有他幫助的人。在武漢的74天,他們是生死之交。大年初一,也是在這樣的夜晚,25歲的樓威辰獨自驅車700公裡,從老家安吉進入因新冠疫情封城的武漢。

出發去武漢之前,樓威辰發了一條朋友圈。文中配圖均為受訪者提供

在武漢,他給老弱病殘人群送物資,車子跑了一萬多公裡,幾乎踏足了武漢的所有區域。他挨過餓,失過眠,流過淚,忍過痛,還下過地,花光了近20萬積蓄,把老家的房子也賣了。幾乎所有人都在勸他放棄。

3月中旬,從來沒下過地的樓威辰與其他志願者一起去郊區農場摘菜,連去了6天,摘了6000份左右蔬菜,送給十幾個社區的貧困人口。

但他硬是扛到了武漢解封,離開時,他帶走了武漢的一捧泥土。這段經歷深刻地影響了他。回家後,他成了知名的「逆行者」,四處進行公益宣講,他也註冊了公益組織,沿用在武漢的志願組織的名字,「螢火公益」,是他喜歡的那句話,「像螢火一般,在黑夜裡發一點光」。憑一己之力做公益很難,他磕磕絆絆的往前走,周圍是他人的非議。10月1日,他將跟隨澎湃新聞的國慶直播再次回到武漢。那時,他會登上黃鶴樓,好好看一看這座曾交付熱情與生命的城市。以下是樓威辰的口述:在武漢,解散螢火志願隊的微信群時,我寫了句話:太平盛世不出山,天下動蕩再相逢。那時候武漢情況已經慢慢好轉,復工的人漸漸變多,道路上的交通卡口也都撤去。我知道是時候回家了。4月8日離開那天,我沒有告訴其他人,只有一個我幫助過的新冠康復者來送別。我心裡很喜悅,感覺通過努力,完成了這件事。有武漢人從網上看到我的故事,評論說虧欠了我。於是我離開的時候,帶走了一捧泥土,從此和武漢互不虧欠,也沒有想過會再到武漢來。

4月8日離開武漢那天,樓威辰在微博中寫:帶走了一捧泥土,從此我與武漢互不相欠。

在武漢期間,有很多網友給我提供物資,回程的路上,我想著要當面感謝這些人。於是我先去天津見了一對情侶,然後去南京見了一個女孩子,他們都給我送過食物和口罩。疫情時間,我長期失眠。回程的某天晚上,我把車停在新鄉服務站,在車後座睡了一晚,雖然有點冷,但一覺睡夠了8小時。

回程路上,在天津與提供物資支援的網友見面。樓威辰微博圖

我是特意等到4月15日到安吉的,因為那天也是我生日,想著雙喜臨門。計劃得很美好,但中午剛到,就被關進酒店做核酸檢測了。在酒店裡,我收到五個生日蛋糕,還有花束,有的是安吉人送來的,有的是外地人點外賣送來的。酒店在縣城,我家住在鎮上。夜裡十點多,我的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健康碼上紅碼轉綠碼,我才離開酒店,開車到鎮上,帶著收到的花束上山,趕在生日最後一分鐘,到我父親的墓前看他。我父親是個善良、堅定的人,如果他還在,也會去做我在武漢做的事。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想給他講,兒子完成了你沒有來得及完成的事。

樓威辰父親的墓前。

4月16日回到家,與奶奶擁抱。

接下來,各路媒體找到我,我開始忙著接受採訪,突然變成公眾人物,安吉人都聽說了「樓威辰」這個名字。四五月份,我受邀去社區和學校宣講,一共去了十多所學校。我喜歡到學校和學生們講述在武漢的經歷。我從不備稿,有時一講就是兩小時。學生們聽完宣講會寫作文,也許是老師安排的,但我能看出,哪些文字是文學修飾,哪些文字是真情流露。哪怕十篇裡只有一篇是真情實感的,也代表學生這個群體裡,有一些人是能被感染的。我收到過一個語文老師發來的三年級小男孩的作文,裡面寫,我能不能也來參加志願者活動。我以前做過一年小學語文老師,希望孩子們是乾淨的,理想化的。我記得看到過一句話: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樓威辰與孩子們分享在武漢的故事。  樓威辰微博圖

在學校宣講的過程中,我漸漸有了創立公益組織的想法。在安吉,公益組織大部分運營模式是承接政府項目,比如創建文明城市,志願者們做的事情是撿垃圾、掃地、發傳單,和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沒有接觸,就像當時我在武漢紅十字會志願做宣傳工作,沒有「真實感」。我想提供一個平臺,讓年輕人參與進來,去策劃活動,做一些能真正幫助到別人的事情。我在武漢做過志願者,有一些經驗和資源,也希望帶給受助人能夠克服困難的品質。更重要的是,在武漢的生活打破了我以前心裡所想的「烏託邦」,見識到人間冷暖。從我去武漢起,非議就一直存在。有些人會覺得你付出太多。比如有個親戚來我家玩,奶奶給他說我把房子賣掉了,那個親戚說了一句,「你幹嘛這麼做,回來難道給你當縣長嗎?」還有人一直勸我把流量變現,讓我開抖音,拍短視頻,趁有曝光度、流量,去帶貨賺錢。還有一些人為自己沒有去武漢而遺憾,遺憾的不是沒有幫助別人,而是覺得有一個出名的機會,卻沒有抓住。他們不能理解我,我也改變不了。但會覺得挺失望,為什麼人們普遍變成這樣子。出名之後,有傳媒公司邀請我去做網紅,也有政府部門和公益組織伸出橄欖枝,但我全都拒絕了,我不想利用疫情做志願者的經歷給自己獲利。五月中旬,我著手註冊公益組織,到七月中旬,手續辦完,拿到證,延用了在武漢螢火志願隊的名字,取名螢火公益,政府給安排了一個辦公室。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流量「變現」的方式,去提供平臺讓更多人參與。尤其是學生,能夠參與到活動中來,得到教育。我原本的工作是策劃師,於是很仔細地去策劃螢火公益每一次活動。比如第一次活動是去慰問馬蘭基地的老兵,我帶著四個學生一起去,聽老兵講故事,邀請了一位專門研究兩彈一星知識的人,和學生講解歷史背景,還帶了醫生,給老人檢查身體。整個過程通過拍視頻、寫文章的方式記錄下來,讓推送能夠被轉發。

螢火公益組織志願者慰問馬蘭基地老兵。

萬事開頭難,也是必經的過程,其中資金是最棘手的問題。螢火公益做一次活動,大概需要四五千元。活動資金我可以通過拉贊助解決,但日常運營很難。目前,螢火公益全職的員工只有我,我沒有其他正職工作,也就沒有收入,靠賣房子的錢生活。除此之外,支援力量也不夠,有時候活動需要四五十號人,志願者人數達不到。到現在,我開始留意一些工作機會,希望能一邊做正職,一邊做公益,雖然進度慢一點,但也能夠持續做下去。我的想法和在武漢時沒有什麼差別。做公益不僅是在物質上幫助人,重要的是讓一顆絕望的心有希望,或者通過這件事讓他成為更好的人。9月8日,我去一家企業拉贊助,希望提供運營的資金,一年三四十萬,對方讓我回去等。我知道這種回答一般就沒什麼希望了,到了晚上,壓力有點受不住,我就開車出門了。八九點出發,不知不覺就往武漢開。可能心裡總是覺得,武漢是我的退路,是一個底,那裡有一起志願的朋友,也有曾經幫助過的人,好像如果實在沒有地方去,還可以去武漢。我連續開了8小時,路上很期待見見正常的武漢。第二天早上四點到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熱乾麵,上一次沒有吃到——那時,武漢還是空城一座。現在挺繁華的,路上車多人多。我特別欣慰,走在路上傻笑。我是真真正正為這座城市拼過命。

9月初,樓威辰再到武漢的第一件事是吃一碗熱乾麵。

那幾天我去一個新冠康復家庭看望他們,他們家丈夫因為新冠去世,妻子也感染了,失去了經濟來源。妻子平時一個人在家,患病後提不了重物,又失眠。跟她說話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她呼吸急促。因為確診過新冠,跳廣場舞都沒人跟她跳,只能一個人去走走路。我還去了相國寺小區,這個小區在武漢算是城中村,百來戶人家基本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經濟條件不太好。疫情期間他們沒人管,我給他們送過物資,回到安吉之後又組織送過一次米、面。小區裡唯一的黨員七十多歲,疫情初期帶領幾個人封小區,不讓外人隨意進出。這次去,我見到了他,他說小區裡情況好了,不缺什麼物資了。4月離開的時候,我覺得武漢是我生命中一次特殊的經歷,是獨立的。後來發現,這段經歷成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剛回家那會,我覺得自己特別陌生。以前的我不會主動和陌生人搭茬,也不會問路,寧願自己導航,而在武漢經歷了每天給陌生人送東西、打交道之後,我變得很大膽。我以為這樣的變化只是階段性的,隨著時間會逐漸消退,但沒有,我發現我已經變成這樣了。我常會回想起在武漢的事情,覺得像做了一場夢。現在,我一邊回憶,一邊在微博寫日記,記錄下某些我希望能傳承的東西:乾淨、勇氣、幫助弱勢群體,以及個人的力量並不渺小。(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我要認真端詳武漢,曾交付熱情與生命的地方
    &nbsp&nbsp&nbsp&nbsp在武漢,他給老弱病殘人群送物資,車子跑了一萬多公裡,幾乎踏足了武漢的所有區域。&nbsp&nbsp&nbsp&nbsp他挨過餓,失過眠,流過淚,忍過痛,還下過地,花光了近20萬積蓄,把老家的房子也賣了。
  • 【坐著高鐵看中國】179天,生死之交武漢重逢
    【坐著高鐵看中國】179天,生死之交武漢重逢 2020-10-01 22:29:48   來源:現代快報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快旅慢遊 美麗中國
    【坐著高鐵看中國】快旅慢遊 美麗中國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隨著我國鐵路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特別是高鐵的飛速發展,「乘著高鐵去旅遊」成為很多人假日休閒的重要選擇之一。高鐵出遊,讓更多藏在「深閨」的旅遊資源得以開發,也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旅遊客流「井噴式」的增長,將「鐵路+旅遊」推向新高潮。  才飲珠江水,又賞洞庭月。武廣高鐵的開通,拉近了湖北、湖南和廣東三省的時空距離,成為串起珠三角、長株潭、武漢城市圈三大城市群的「黃金旅遊線」。中國之聲系列報導《坐著高鐵看中國》,10月3日推出:《快旅慢遊 美麗中國》。
  • 小夥坐高鐵走錯車廂誤入武漢,為了找地方住成了抗疫一線成員
    今年2月12日,大連坐高鐵去長沙跟人談工作合作事宜。他早上8點從上海上的車,他的座位在3號車廂,沒到飯點他就感覺餓了,就去位於9號車廂的餐車買了一份盒飯,出來看8號車廂不少空位順便就座下來吃飯,吃完飯又坐那兒玩手機玩到下午四點。
  • 中國高鐵輻射大「坐高鐵=照X光」?專家:無稽之談
    據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7月11日消息,近幾天,又有人在網上發有關中國高鐵輻射的文章,題目為《高鐵確實輻射嚴重,未婚女性少坐》。「其實早在2013年和2014年,網上就有一篇《當心!高鐵的危害,未成年人少坐》,看其內容,除標題稍有點改動外,內容幾乎一樣。」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中車專家蔣莉說。
  • 坐高鐵=照X光?看看這個就全明白了
    近幾天,又有人在網上發有關中國高鐵輻射的文章,題目為《高鐵確實輻射嚴重,未婚女性少坐》。網傳文章說得煞有介事,令部分經常乘坐高鐵出行的網友惴惴不安,真相到底是怎樣的?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專家:「坐高鐵=照X光」的說法純屬誤導「其實早在2013年和2014年,網上就有一篇《當心!高鐵的危害,未成年人少坐》,看其內容,除標題稍有點改動外,內容幾乎一樣。」中國中車的專家蔣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坐著高鐵看中國·壯美廣西 | 打卡暢通交通「末梢」的欽防高鐵
    8天8條線路帶你領略壯美廣西精彩畫卷今天小編要帶你坐高鐵打卡壯美廣西欽防高鐵這是一條充滿民族文化的海濱城際鐵路完善的高鐵網絡給京族獨弦琴帶來了新的活力,人們不僅開始深入了解這個神奇的樂器,還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除了本地和京族族內的人過來學習獨弦琴,一些人周末特意坐動車從南寧、柳州來學習。東興京族小學二年級學生 蘇雯我希望通過我們的表演,讓更多人聽到獨弦琴的動人聲音。
  • 中國高鐵輻射嚴重?「坐高鐵=照X光」?國資委權威回應!
    「坐高鐵=照X光」「靠近軌道的地方牲口都偏瘦」「高鐵女性乘務員不孕率大幅上升」……針對近日網上流傳甚廣的文章《震驚!高鐵確實輻射嚴重,未婚女性少坐》,國務院國資委回應「竟然還能這樣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國務院國資委是通過社交媒體「國資小新」作出回應。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列車前方到站→銅陵北站 ……
    日前,「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推出了《坐著高鐵看中國「最美高鐵」合福高鐵已經出發,即將抵達的是「其中,第14首詩寫道「爐火照天地 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 歌曲動寒川」,這首很有感染力的詩生動地寫出了古代冶煉銅礦的場景,是中國文學史上描寫工人勞作的佳篇。
  • 中國最難熬的高鐵,7小時「與世隔絕」,乘客:像在穿越時空隧道
    隨著高鐵和高鐵的迅猛發展,這兩種交通方式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選擇,除了行程快之外,車費也不怎麼貴,而且車內的服務也很好,今天的高鐵不是舒適的線路,而是中國最痛苦的高鐵,好像是隧道。說起這種高鐵的交通工具,很多乘客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吧,現在的高鐵乘坐起來很舒服,服務也很充實,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這種情況和新幹線沒什麼關係,在與那區間,每趟車來這裡都是一樣的。
  • 中國最「可惜」的交通工具,速度比高鐵快,票價50元卻少有人坐
    其實十幾年前就有一種交通方式非常厲害,最高時速可以達到400km/h,風頭甚至能蓋過現在的高鐵,速度比高鐵快,這條交通工具曾經是國人的驕傲,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知道它是啥呢?中國最「可惜」的交通工具就是上海的磁懸浮列車。
  • 美國人納悶:為何中國人寧可坐八小時高鐵,也不坐兩小時飛機?
    其中美國更是非常在意中國的發展,畢竟中國的發展速度已經是威脅到了美國的地位。很多美國人都非常關注中國,美國人納悶:為何中國人寧可坐八小時高鐵,也不坐兩小時飛機?他們就發現,中國人好像都不怎麼喜歡坐飛機,更多的人是喜歡坐高鐵,這個是什麼原因?飛機不是要比高鐵要方便很多嗎?
  • 為什麼有人說坐高鐵一定要選擇商務座?看完才知道其中貓膩
    為什麼有人說坐高鐵一定要選擇商務座?看完才知道其中貓膩 以前人們出行的時候只能坐綠皮火車,隨著技術的發展,動車和高鐵就相繼產生了。高鐵可以算是火車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革新。它的行駛速度十分之快,同時安全性也很強,基本上不會發生脫軌和晚點的現象。
  • 咬著筷子練習微笑,掐表計時整備車廂,武漢高鐵明星服務隊是這樣練...
    作為武漢高鐵上的一支明星服務隊,她們憑藉嫻熟的業務、熱情的服務,贏得了南來北往旅客的認可,這背後是持續不斷的訓練,近期,小姐姐們又恢復了因疫情中斷的培訓。禮儀培訓中。記者肖僖 攝7月1日,記者來到武漢客運段武漢北線動車組車間「探班」,晨練、聽課、咬著筷子練微笑、12分鐘完成列車初始整備……一上午下來,沒有一個人喊累。集中訓練「咬筷子」練習微笑位於武漢站西廣場旁的武漢高鐵乘務中心,是武漢站乘務員的大本營,培訓和出發前的準備都在這裡進行。
  • 溫州動車事故一周年:中國高鐵減速「療傷」
    去年夏天,曾有很多人堅定地表示「再也不坐動車」。一名列車員告訴記者,去年7月下旬到8月初,北京到溫州方向的高鐵曾一度空空如也。上海鐵路局的一名負責人說,從上海到溫州之間的車次一年間沒有大的調整,也沒有因為動車而取消大量的普通車,不過現在已經不統計上座率,但是從運送的旅客人次數來說,現在和一年前相比,乘坐動車和高鐵的人數應該有增無減。這名負責人沒有提供具體的數字。
  • 傳遞「生命火種」!鄖西小夥赴武漢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手捧鮮花到車站迎接這名傳遞「生命火種」的小夥回家。12月30日,車城十堰冬陽普照,給凜凜寒冬帶來了融融暖意。當天中午12時許,在武漢已捐獻完造血幹細胞的鄖西小夥陳先生坐高鐵回到十堰,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手捧鮮花到車站迎接這名傳遞「生命火種」的小夥回家。
  • 超級高鐵來了!武漢到廣州僅2個小時,簡直就是開了傳送門!
    「飛車」2小時後就能坐在廣州的餐館吃晚飯品嘗最正宗的粵式小點又或者早上在廣州有個會議不需要提前一天就動身當天從武漢出發就能趕上這樣的快生活真不是楚妹我的幻想因為由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目前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為350公裡/小時,航空巡航經濟速度為800-1000公裡/小時,時速600公裡級磁懸浮運輸,填補了高速鐵路和航空運輸之間的速度空白。以後,旅客從北京到上海、武漢到廣州,可能就一個多小時。
  • 北京大興機場、武漢天河機場、成都天府機場,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昨天從北京大興機場返回武漢。在天河機場,我對大興機場、天河機場、天府機場的規模進行了對比。到2025年時,大興機場的吞吐量為7000萬人次,天河機場是5500萬人次,天府機場是4000萬人次。我並沒有對比北京、武漢、成都的航空港大小。也就是說,純粹看這三大機場的數據,與其他無關。
  • 「坐高鐵=照X光」?竟然還能這樣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坐高鐵=照X光」?竟然還能這樣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坐高鐵=照X光」、「靠近軌道的地方牲口都偏瘦」、「高鐵女性乘務員不孕率大幅上升」……針對近日網上流傳甚廣的文章
  • 沿江高鐵武漢—荊門—宜昌段或明年啟動,2025年建成
    中國鐵路總公司將繼續深化路地合作,擴大合資規模,大力推進沿江高鐵湖北段、呼南高鐵湖北段、武漢鐵路樞紐改造、武漢樞紐對外高鐵通道建設,加快形成以武漢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加快建設呼和浩特至南寧、鄭州至萬州、武漢至西安高鐵通道,爭取分段建設武漢通達重慶、上海方向的沿江高鐵通道,推動建設北京至九龍新的高鐵通道,儘快形成以武漢為中心的「米」字形鐵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