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8點半,在武漢站西廣場,30多名穿著工作制服和運動鞋的高鐵乘務員小姐姐,正在圍著廣場跑圈,熱身兩圈下來,大家迅速站好隊形,在教練的帶領下開始做工間操。
做工間操。記者肖僖 攝
這是「鳳舞楚天示範乘務組」培訓的內容之一。作為武漢高鐵上的一支明星服務隊,她們憑藉嫻熟的業務、熱情的服務,贏得了南來北往旅客的認可,這背後是持續不斷的訓練,近期,小姐姐們又恢復了因疫情中斷的培訓。
禮儀培訓中。 記者肖僖 攝
7月1日,記者來到武漢客運段武漢北線動車組車間「探班」,晨練、聽課、咬著筷子練微笑、12分鐘完成列車初始整備……一上午下來,沒有一個人喊累。
集中訓練「咬筷子」練習微笑
位於武漢站西廣場旁的武漢高鐵乘務中心,是武漢站乘務員的大本營,培訓和出發前的準備都在這裡進行。
上午9點,晨練結束,乘務員就迅速轉移到了教室「開課」,每次上課內容都各有側重,今天要上的是服務禮儀課。
咬筷子練習微笑。記者肖僖 攝
「我們要根據旅客的喜好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服務,不論什麼情況,都不能對旅客說『不,不行,不知道』,用『馬上來』代替『請稍等』,悄悄來去不打擾,服務要注意輕、快、穩、準……」列車長朱盛姣正在為乘務員講授旅客服務要點,座位上的小姐姐認真聆聽和記錄。
禮儀培訓。記者肖僖 攝
講到儀容儀表要求時,朱盛姣邊說邊手把手演示:「佩戴絲巾,要疊成規定樣式,蝴蝶結上長下短,穿裙裝時要穿連體褲,不能有破洞和抽絲的現象,不能將筆插放在衣兜內或衣服前襟……」
夾紙訓練站姿。記者肖僖 攝
光有理論還不行,在教室旁邊的禮儀室,是小姐姐們進一步「實操」的地方,看上去像一個舞蹈室,小姐姐們對著鏡子練習。
站成一排,上下排牙齒咬著一根筷子,「這是在練習露八齒微笑」,列車長熊豔告訴記者,乘務員每天都要對著鏡子練習微笑,咬筷子是集中訓練時會有的內容,自己工作12年了,早已能發自內心地笑了,但仍要保持練習。大家還互相整理糾正儀容,有經驗的乘務員指導新人。
12分鐘「掐分掐秒」完成初始整備
整個培訓中實操性很強的一個環節,就是高鐵上的初始整備,這個要「掐表」計時。
熊豔和5位組員。記者王謙攝
列車長熊豔和5位乘務員都是「鳳舞楚天示範乘務組」的組員,她們6人是一組搭檔。從踏上「復興號」列車的那一刻起,熊豔就拿出了手機秒表開始計時。
負責商務座和一等座的乘務員高欣悅迅速打開備品箱,拿出衣架、桌布、靠枕、毛毯、拖鞋、杯墊等,一一擺放到固定位置,並調整到最佳的角度,隨後整理座椅旁的書刊雜誌、窗簾等,確保每個細節完美。
整備車廂訓練。記者肖僖 攝
緊接著,開始在小推車上擺放茶水飲料、溼巾、塑料杯等物品,將小推車移到門邊擺好後,又拿出香薰和乾花,擺放在衛生間和洗手臺上……一系列操作一環扣一環。
11分鐘時,所有的初始準備都要完成,最後一分鐘向列車長報告:「G516次列車,1、2車整備完畢。」這時,就開始準備迎接旅客,「您好,歡迎乘車,一等座,請往這邊走,請注意腳下安全。」
服務禮儀中,端、拿、遞、送動作有講究。記者肖僖 攝
熊豔介紹,為了規範作業標準,從上個月開始,始發整備演練,針對8個作業項點進行了「掐分掐秒」計時,為每一項作業流程制定完成時間,讓技能更精湛。
工作從最初的不適應到如今的熟練
對於這樣的培訓,乘務員們都習以為常了。33歲的熊豔是所在班組中最有經驗的,最小的組員利京旋出生於2000年,剛剛當乘務員兩年,還有1996年出生的乘務員詹幕茜,已經拿過武漢鐵路局職業技能大賽列車員工種的第二名。
禮儀培訓。記者肖僖 攝
「表面上這個工作看起來技術含量不大,但背後還是有不斷的訓練和付出。」詹幕茜說,比如鞠躬要30度、致歉45度、點頭示意15度,下蹲背也要挺直,端拿遞送都有標準,做這個工作最需要耐心和細心。
雖然每天都是相對重複的工作,但她們6人都表示「很喜歡這份工作」。
武漢客運段鳳舞楚天乘務組。記者肖僖 攝
「每天都是不一樣的,面對不同的旅客,發生不同的故事,經常坐車的旅客還會認出自己,幫到旅客會特別開心。」乘務員高欣悅說。然而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值乘時,穿著高跟鞋走了2萬多步第一天就不行了,「當時列車長告訴我用熱水敷小腿可以緩解,然後第二天繼續堅持,到現在完全沒有問題了。」
在武漢北線動車組車間,一共有86個乘務班組,車間書記陳娟娟介紹,每周乘務員都要開展培訓,其中8個「鳳舞楚天示範乘務組」的培訓更加嚴格,培訓內容包括服務禮儀、紅十字急救知識、作業流程、旅客心理學及情緒管理、專運業務、應急處置等知識和技巧進行學習和實操演練,以此來保證優質的服務。
來源:長江網 記者 王謙 通訊員 王亮
(責任編輯 黃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