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省市場監管局和州局2020年工作重點要求,進一步加強全州重要工業產品質量監管,促進全州產品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高,根據《紅河州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重要工業產品和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預警監測工作的通知》(紅市監發〔2020〕51號),州局在全州範圍內組織開展了含氯消毒劑、乙醇消毒劑產品質量風險預警監測工作,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抽樣總體情況
(一)組織實施情況。2020年的州級產品質量風險預警監測工作由州局統一組織,按年度分類分地域實施。抽樣工作採取項目負責制與州縣(市)聯動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實行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風險預警監測抽樣。具體產品項目的抽樣、承檢及結果分析匯總由州質量技術監督綜合檢測中心承擔,各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屬地原則全程參與抽樣工作。
(二)抽樣重點項目。2020年的州級產品質量風險預警監測工作堅持「質量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主要對含氯消毒劑、乙醇消毒劑產品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監測範圍覆蓋了紅河州轄區內蒙自、個舊、建水、石屏、河口等5個縣市的超市、藥店、小商鋪等流通領域。
(三)抽樣監測基本情況。
本次風險監測採取隨機採樣的方式,採集了含氯消毒劑和乙醇消毒劑40批次。含氯消毒劑樣品採集20個批次,均為以次氯酸鈉為主要消毒成分的「84消毒液」,未發現其他消毒成分的含氯消毒劑;乙醇消毒劑樣品採集20個批次,其中75%乙醇消毒液11個批次,以乙醇為主要消毒成分的消毒凝膠9個批次。監測參數及技術指標見表1、表2。
本次監測,含氯消毒劑中1個批次產品未標示有效氯範圍,無法對產品消毒有效性進行風險評估。其餘19個批次產品中,10個批次產品有效氯含量不符合要求,合格率為47%。本次採樣的20個批次含氯消毒劑均未標示pH值,無法對其進行風險評估。
本次監測,75%乙醇消毒液中乙醇含量均符合70%—80%的要求,合格率為100%。9個批次的消毒凝膠中,2個批次產品的乙醇含量不到70%,合格率為78%。
二、抽樣結果分析
本次風險監測結果顯示,我州銷售的含氯消毒劑及乙醇消毒劑均存在安全風險。
本次風險監測抽查的含氯消毒劑中,有1個批次產品未標示有效氯範圍,無法對其監測結果作出評估。其餘19個批次產品中,有效氯含量不符合標示值的共有10個批次,合格率為47%,其中三個批次產品有效氯未按照GB/T 36758-2018《含氯消毒劑衛生要求》要求標示範圍,而是標示了限量值。由於含氯消毒液在使用時需按照消毒對象的不同稀釋成200mg/L、500mg/L、1000mg/L等不同濃度,未標示有效氯範圍,或僅標示限量值無法給消費者提供原液濃度,影響稀釋使用的效果。在有效氯含量符合標示值要求的產品中,有1個批次產品有效氯範圍標示為:4.0~7.0%。根據GB/T 36758-2018《含氯消毒劑衛生要求》規定,有效氯範圍標識應為中值的15%,即4.7%~6.3%,其檢測結果為4.1%。本次採集的20個批次84消毒液均未標示pH值,無法進行風險評估。pH值對84消毒液穩定性影響很大,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是一種強鹼弱酸鹽,易水解:
NaClO+H2O→HClO(鹼性環境)→Cl2(酸性環境)
為保持84消毒液的穩定性,防止次氯酸鈉的水解,一般84消毒液溶液pH為12左右,pH值越高,84消毒液越穩定。本次風險監測中,有三個批次產品pH值均低於12,有效氯含量均不符合要求。
本次風險監測抽查的乙醇消毒液中乙醇含量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較低。消毒凝膠中乙醇含量未達到國家標準GB 26373-2010《乙醇消毒劑衛生標準》要求的產品共有2個批次,佔所採樣品的22%,存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產品為兩個以乙醇為主要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乙醇含量分別為69%、67%。按照即將實施的GB/T26373-2020《乙醇消毒劑衛生要求》規定,乙醇消毒劑中乙醇含量不低於60%(體積分數)即可殺滅細菌,因此本次風險監測抽查的消毒凝膠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也較低。
含氯消毒劑和乙醇消毒劑可用於日常生活中衣物、皮膚、環境、餐具等微生物傳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是消費者生活中最為常用的消毒用品,不合格的消毒劑會給消費者生命健康帶來威脅,影響疫情防控效果。
三、有關建議
本次風險監測暴露出我州銷售的含氯消毒劑質量安全存在較高風險,建議今後繼續對我州轄區內銷售的含氯消毒劑進行進一步監測檢驗。
建議含氯消毒劑生產企業規範產品外包裝標示,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標示有效氯含量範圍、pH值等產品信息。生產企業應進一步規範產品生產過程,完善過程檢驗及出廠檢驗,按規定進行型式檢驗,生產合格有效的消毒劑。
紅河州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11月26日